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外伤性迟发脑内血肿的CT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外伤后脑内迟发血肿的发生规律。材料和方法:颅脑外伤住院患者30例,均经2次以上CT检查证实有迟发的脑内血肿存在。男19例,女11例,年龄18~70岁,平均年龄38岁。结果:迟发脑内血肿57处,脑外血肿13处。单发者12例,多发者18例,主要发生于额、颞部的对冲性脑挫裂伤处,并以附近有蛛网膜下腔出血为先兆。迟发脑内血肿发现时间以伤后1.5小时至6天,其中92.9%发生于伤后24小时内。结论:迟发脑内血肿与初诊及复查早晚关系密切。患者伤后持续昏迷,频繁呕吐或头痛加重,初诊时发现脑挫裂伤水肿及对冲伤部位蛛网膜下腔出血应及时复查CT以尽早发现迟发的脑内血肿存在。  相似文献   

2.
23例短管火药枪致腹部穿透伤诊治范贵富陈万发我院1994~1997年共收治短管火药枪致腹部穿透伤23例。其中男20例,女3例;年龄19~50岁。单纯小肠损伤1例,胃网膜右动脉损伤1例,余21例系多器官损伤;不同程度地伤及结肠、小肠、胃、肠系膜。入院时...  相似文献   

3.
邵钰  程知里 《人民军医》1997,40(8):446-447
我院于1988年1月~1995年12月,共收治颅脑损伤456例。其中脑一腹联合损伤68例,占同期颅脑损伤14.9%,现将其早期救治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情况本组男41例,女27例;年龄6~71岁,平均35.5岁。交通事故伤33例,坠落伤16例,砸伤13例,殴打伤6例。伤后入院时间:lh内39例,1~6h13例,6h以上16例。1.2颅脑损伤分类及处理根据全国第二届神经精神病学术会议分型标准:轻型18例,中型26例,重型19例,特重型5例。其中开放损伤17例,闭合损伤51例;脑震荡伤12例,脑挫裂伤24例,硬膜外血肿15例,硬膜下血肿11例,脑内血肿4例,脑…  相似文献   

4.
支气管异物(弹头)存留12天自行咳出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男性,33岁,因头面颈背部火药枪弹伤在外院治疗12天后双眼疼痛、流泪不能视物而转来我院,门诊以“双眼角、结膜异物”收入。入院摄胸片提示:左支气管下段见一金属异物存留,肺部无明显病理改变。入院当日下午患者突然觉咽喉部发痒,剧烈咳嗽,并咯出少许鲜血,继之咯出一枚约2cm长、最大直径0.8cm的锥形铜质弹头,此后咳嗽及咯血逐渐停止。复查胸片:左支气管已无异物。  相似文献   

5.
颅脑火器伤的清创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廉亭 《人民军医》1996,(10):16-17
1清创处理原则颅脑火器伤的清创处理原则是:要进行一次“及时而彻底”的脑清创术。所谓“及时”就是应争取在伤后数小时(最迟不超过72h),在有神经外科医生加强的二线医院内,在在视下进行一次彻底的脑清创术。所谓“彻底”,就是要求制止伤道内、外的活动性出血,清除颅内血凝块、失去生机的碎化脑组织和伤道内的一切异物,特别是要彻底清除颅内的碎骨片、头发、布屑等有机物质,使脑伤道敞开、脑血管恢复搏动。术中要做到动作轻柔细微,止血完善。在彻底清创后,可缝合或修补硬脑膜,变开放伤为闭会伤,这样有利于防止颅内继发性血肿、…  相似文献   

6.
颅脑外伤后局部脑组织C—fos基因表达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目的:在分子水平上探讨人脑外伤后病理生理变化机制,为临床正确评估患者伤情及预后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和多功能真彩色病理图像分析系统(CMIAS),对31例颅脑外伤患者局部脑损伤区和12例无脑损伤猝死患者脑标本相同脑区神经细胞中C-fos基因的表达进行了检测.结果:脑伤患者局部伤区及周围神经细胞中C-fos表达较无脑伤尸检对照组有明显增高并具时程特点.GCS<8分组高于GCS≥8分组,两组周内死亡组高于存活组,差异显著.结论:局部受损脑组织中C-fos基因的表达在一定程度上可作为评估颅脑伤情、预后的临床参考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7.
创伤性脑损伤后脑温与局部脑血流量变化关系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制作创伤性脑损伤动物模型,研究不同程度脑损伤后脑温及局部脑血流量(rCBF)变化的关系。方法:猫33只,随机分成三组:中度脑损伤组、重度脑损伤组和对照组;采用铜-康铜热电偶测定脑温,氢清除法测定rCBF。结果:脑损伤后早期rCBF即明显减少(P<0.05),伤后6小时内下降最为明显,损伤越重,rCBF下降越多,皮层rCBF下降幅度大于白质;伤后脑温也呈逐渐下降趋势,损伤越重,脑温下降越明显,皮层温度下降程度大于白质,伤后24小时,中度损伤组皮层温度平均下降2.1℃,白质下降1.7℃,重度损伤组皮层温度平均下降3.3℃,白质下降2.6℃。脑温与rCBF呈一致性变化,二者间有良好的相关性(P<0.01)。结论:脑损伤后脑温呈下降趋势,脑温的变化在一定范围内能较好地反映rCBF的变化,对临床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8.
脑损伤周边部位花生四烯酸代谢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自由落体装置造成脑皮质损伤模型。Wistar大鼠被分成对照组,伤后15分钟、1小时、2小时、24小时、4天、2周等七组。断头处死大鼠,迅速取出整个脑组织,从损伤周边部位及对侧大脑半球相应的部位取出脑皮质,制成皮质切片于Krebs-Ringer氏液内孵育1.5小时。头部外伤导致脑水肿,伤侧大脑半球脑水肿高峰于伤后24小时出现。TXB2、6-Keto-PGF1α、LTB4的合成随时间呈显著性改变:伤  相似文献   

9.
白藜芦醇对大鼠创伤性脑水肿的影响及超微结构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对自由落体伤大鼠脑水肿的影响及超微结构变化。方法:采用自由落体伤获得大鼠脑创伤模型,白藜芦醇腹腔注射治疗,取创伤区脑组织,烤箱内干燥,根据烘烤前后质量差,得出脑含水量,用统计方法分析数据;另取部分伤区脑组织行电子显微镜观察。结果:白藜芦醇治疗后大鼠脑含水量差异性明显,超微结构亦有不同改变。结论:白藜芦醇能减轻创伤后大鼠脑水肿,同时对伤区脑组织超微结构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笔者自1991~1996年共收治11例平时四肢血管火器伤,效果满意。临床资料本组11例均为男性,年龄19~38岁,平均24岁。致伤原因:手枪伤5例,火药枪(铳)伤4例,爆破时爆炸碎块伤2例。伤及腋动脉3例,肱动脉1例,股动脉2例,动脉2例,胫前、后...  相似文献   

11.
大鼠侧向液压脑损伤后脑血管内血栓形成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颅脑创伤后脑血管内微血栓形成现象及其与外伤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采用鼠侧向液压冲击脑损伤装置建立急性脑创伤模型,受损伤大鼠分别在伤后12、24、72h和7天处死。对照组动物仅行开颅术,无液压冲击。观察脑内微血栓形成部位及数量,并比较各组间脑内血栓数量的差异。结果冲击伤后大鼠脑血管内有大量微血栓形成,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大鼠脑内伤后12h即有血栓形成,此后逐渐增多,伤后7天逐渐下降。此外,在脑内血栓相对集中区域还发现大量的变性神经元。结论颅脑外伤引起脑内广泛血栓形成,可能是外伤后脑梗死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2.
341例交通事故胸外伤评分与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胸伤为主的交通事故多发伤的临床特点和救治现状.方法:选择交通事故伤患者341例(5.7%),按来源、胸部伤情和结局分组评分,并预测生存概率Ps.结果:341例中,男273例,女68例,0~81(41.8±15.3)岁,胸闭合伤340例,伴多发伤234例,三个以上部位的95例.各种并发症92例次.存活组304例,死亡组37例,两组年龄相同,死亡组院前时间较短,生理评分RTS和GCS较低,ISS值和胸部AIS值高于生存组;两组Ps有高度显著性差异.结论:胸伤和头伤受损伤程度对车祸患者死亡率的影响较大,可用以分型:胸伤为主型者,若呼吸加快则提示伴胸壁和胸膜腔损伤,或若有ARDS则提示大的肺挫伤或创伤性湿肺;胸伤为次型者,ARDS提示脑伤后神经源性肺水肿;脑伤为主且意识下降者,死亡较高.大型医院的胸部车祸患者伤势较重而死亡率较高,非预期死亡率较低.  相似文献   

13.
采用荧光分光仪检测了脑损伤后不同时间脑皮质及血清中5-羟色胺(5-HT)及5-羟吸哚醋酸(5-HIAA)含量,并应用免疫组化(ABC)方法对脑内5-HT代谢变化进行定位和定性研究。结果:脑损伤后6h,脑皮质中5-HT和5-HIAA含量上升(1.99±0.35和2.84±0.75μg/g)。伤后48h,5-HT含量达高峰(4.29±0.44);而5-HIAA含量于伤后24h即达高峰(5.48±0.41)。血清中5-HT含量变化不明显;5-HAA含量升高较明显。免疫组化观察发现,脑损伤后6~24h,脑干中缝核群5-HT能神经元中5-HT变化不明显,伤后72h开始减少。脑损伤后,脑微血管壁中5-HT明显增多,血管周围间隙扩大,脑水肿加剧。提示脑内5-HT代谢紊乱是导致外伤性脑水肿,加剧脑继发性损害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前列腺素E2(PGE2)及其受体EP3A与创伤性脑水肿的关系.方法:运用形态学、放射免疫及分子生物学等方法,对模型脑外伤大鼠伤区及创伤对侧相应区域脑含水量、血脑屏障(BBB)通透性、PGE2含量、EP3AmR-NA表达,以及消炎痛对其影响进行动态定量检测.结果:(1)伤后2小时,伤区脑组织PGE2及含水量显著增高(P<0.05),BBB严重破坏.这些变化于伤后24小时达高峰,伤后4天均显著下降.消炎痛预处理动物可显著减轻上述变化.(2)伤后2小时,伤区脑组织EP3AmRNA密度显著下降(P<0.05),伤后24小时降到最低,伤后4天又开始回升.在创伤对侧或远离伤区,EP3AmRNA密度则显著高于伤区,接近正常水平.应用消炎痛,在伤区病变好转的同时,也可见EP3AmRNA密度的增加.结论:(1)PGE2与脑含水量及血脑屏障通透性呈显著正相关,参与了创伤性脑水肿的发生发展.(2)伤后脑组织EP3AmRNA表达似与脑组织伤后自我保护机制有关.(3)消炎痛可以减轻大鼠伤后脑组织的继发性损害.  相似文献   

15.
霰弹伤是由自制火药枪发射弹丸所致的火器伤。我科自1992年8月~1995年6月收治78例。1临床资料1.1一般情况78例均为男性,年龄16~42岁,平均26岁。学生8例,无业人员58例,干警2例,商人10例。伤后至入院时间1~20h,平均10h。致伤距离2m以内32例,3~10m36例,10m以外10例。受伤部位:上臂20例,前臂12例,大腿28例,小腿18例。合并肘关节伤12例,肩关节伤4例,腕关节伤3例,髋关节伤2例,膝关节伤8例,踝关节伤1例。23例出现创伤或失血性休克,38例伴受伤部位开放粉碎性骨折,24例伴有神经血管损伤,59例伴有软组织缺损,30例伴有开放关…  相似文献   

16.
但炜  唐文渊 《创伤外科杂志》2003,5(2):159-160,127
目的:通过定量脑电图监测,探讨急性重型脑伤纳洛酮治疗不同给药方式对脑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受伤后12小时内入院的急性脑损伤58例,按伤情轻重分为GCS3-5分、GCS6-8分组。选用不同剂量、不同给药方式:2mg或4mg静推(A或B组),4.8mg/d或0.3mg(kg.d)持续静滴(C或D组),用定量脑电图监测,观察用药前、用药后10、30分钟、1、2、4小时脑电总功率值的变化。结果:GCS6-8分组:A组或B组纳洛酮用药10分钟后总功率值明显高于用药前(P<0.01),2小时后明显下降;C、D组用药后1小时或30分钟后总功率值明显高于用药前,明呈持续性升高,多数时段P<0.01。GCS3-5分组,纳洛酮用药后总功率值增加与用药前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重型脑伤急性期纳洛酮治疗宜选用首剂负荷量法。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平时火器伤发生率逐渐增高,我科从2003年3月~2007年3月共收治民间自制火药枪伤致金属异物存留76例,该型损伤在致伤能量、伤道类型、伤口污染程度和救治情况上与战时火器伤都有不同,我们根据国内外文献报道并结合临床体会,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8.
48例脑外伤并四肢骨折脱位的处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48例脑外伤并四肢骨折脱位的处理何明科褚兵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男32例,女16例;年龄4~48岁.受伤原因:车祸伤36例,矿井坍塌砸伤9例,人为机械伤3例.伤后入院时间:伤后3小时内入院40例,6小时内入院4例,24小时内入院2例,不详2例.(2...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各种干预因素对重型颅脑损伤的影响。方法 结合文献,回顾分析我院1996年9月至2005年4月收治的631例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资料。结果 631例重型颅脑损伤的主要伤因是:交通伤421例(66.72%);坠落伤123例(19.49%)。非手术组240例,死亡101例(41.91%),主要死于原发脑伤过重;手术组391例。死亡82例(20.99%),主要死于延误手术时机。结论 早期气管内插管,尽早清除颅内占位性病灶,合理使用内外减压术,积极进行脑保护,及早促醒,积极防治并发疽等综合治疗是目前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死残率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20.
临床资料男97例,女13例;年龄3~57岁,平均23岁。16~30岁年龄组71例,占64.5%。伤员以青少年和儿童居多,占77例,部队伤员仅17例。军用枪伤8例,小口径枪伤6例,土制火药枪伤66例,手榴弹、雷管、枪弹、炸药和土弹炸伤30例。单一伤口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