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3 毫秒
1.
潜艇失事后,当艇内环境不适合艇员等待救援时,需要艇员采取自救脱险方式脱险;在等待救援时,必须采取医学保障措施,以减少潜艇环境对机体的损伤。现将潜艇艇员水下脱险医学保障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潜艇在战时或平时,均极易发生各种各样的事故,一旦破损进水就容易沉没.为了保存潜艇的有生力量,潜艇艇员必须实施水下脱险,因此潜艇艇员水下脱险是援潜救生工作中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3.
快速上浮脱险是失事潜艇艇员主要的单人脱险方法,具有高压暴露时间短、调压速度和上升速度快,不需停留减压等优点,但其本身就是一个生理、心理应激源[1].为了保障脱险艇员的安全,我们结合模拟3~30 m快速上浮脱险训练对脱险艇员进行心功能监测,以探讨快速上浮脱险的应激作用及对艇员心功能的影响.为提高快速上浮脱险医学保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方以群  王敏  陈伯华 《人民军医》2012,(12):1193-1194
潜艇在训练和作战时由于某种原因,如碰撞、火灾、爆炸、触礁、机械故障或战伤等失去上浮能力,经采取一切抗沉措施仍无法使潜艇上浮而沉没于海底,称为“潜艇失事”。为了保存潜艇内的有生力量,必须对失事潜艇组织援潜救生,使失事潜艇艇员离开潜艇。由于潜艇在世界很多国家均为主战装备,各国海军在大力发展潜艇装备的同时,也积极开展潜艇艇员水下脱险技术和装备研究,提高了潜艇艇员水下脱险的技术水平。潜艇艇员水下脱险大致可以分为两种基本方法,即自救脱险和援救脱险。现简要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1962年英国海军首次采用了快速上浮作为潜艇艇员单人脱险的方法。此后,美、法、德和荷兰等发达国家的海军相继引入了这一技术。我国也对此进行了研究。目前,快速上浮脱险已成为潜艇失事后艇员单人脱险的主要方式。快速上浮脱险具有调压快、高压暴露时间短和脱险深度大等特点,但在快速上浮脱险的快速加减压过程中,机体处于较强的应激状态。我们对参加模拟153m快速上浮脱险实验的艇员进行了心电图监测,以探讨快速上浮脱险对艇员的心肌电生理的影响规律,为提高快速上浮脱险医学保障水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潜艇自救脱险是指失事潜艇艇员使用脱险装具或设备出艇脱险。实施单人自救脱险时, 艇员使用的单人自救脱险装具是保证其脱险成功的关键。常用的单人脱险装具有减压脱险装具和快速上浮脱险装具两种。笔者通过分析目前各国海军使用的潜艇艇员脱险装具技术现状, 提出该类装具的发展方向及构想。  相似文献   

7.
快速上浮脱险是潜艇艇员主要的自救脱险方式之一, 脱险舱模拟器进行快速上浮脱险训练具有简单便捷、安全高效和符合教学要求的优点。笔者通过分析脱险舱模拟器现状及存在缺点, 从顶层设计、制度机制、新技术应用和规范使用4个方面探讨潜艇艇员脱险舱模拟器的建设。  相似文献   

8.
潜艇在训练和作战时,因碰撞、触礁、机械设备故障、战伤等原因而发生沉没并失去再上浮能力,通常称为潜艇失事。当采取一切抗沉措施后,失事潜艇仍不能上浮,这时艇员的生命受到严重威胁。如情况允许,艇员必须进行水下脱险。在这种情况下,艇员的心理会产生极大的变化,甚至产生心理危机,不能完成水下脱险,造成无谓牺牲。因此,对潜艇艇员水下脱险所产生的心理危机与干预措施进行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9.
自1962年英国首次采用快速上浮脱险技术以来,世界许多国家相继采用了这一技术,我国也对此进行了研究.目前快速上浮脱险已成为潜艇失事后艇员单人脱险的主要方式.笔者在实验室完成了潜艇艇员模拟快速上浮脱险训练,在训练中对脱险人员进行了对比视力(contrast visual acuity,CVA)和对比阈值的检查,并对检查结果进行了分析比较,为研究快速上浮脱险对艇员视功能的影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快速上浮脱险对潜艇艇员听力的影响.方法 10名潜艇艇员分别进行了3、10、30、50 m深度60人次模拟快速上浮脱险训练(3 m和10 m各2次).训练前后检查潜艇艇员双侧鼓膜,并进行电测听检查.结果 鼓膜末见异常,左耳在125、250 Hz,双耳在500、2000 Hz的听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快速上浮脱险时的气压快速改变对潜艇艇员的听力有一定的影响,以低频听阈降低为主要表现.  相似文献   

11.
快速上浮脱险法是在自由上浮脱险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使用这一方法的前提是 :失事潜艇固壳完好 ,舱室未形成高压。实施时 ,脱险人员须穿戴特殊脱险抗浸服 ,经特设的调压舱快速调压后 ,快速上升出水 ,不需在水中停留减压。快速上浮脱险技术自 196 2年英国首次采用以来 ,目前已在许多国家推广。我国从 80年代开始了这方面的研究工作。随着潜艇艇员快速上浮脱险技术的研究日趋深入 ,这一技术必将在单人脱险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2 0 0 1年 ,我们完成了一次对模拟快速上浮的潜艇艇员和救护潜水员实施医学保障的任务 ,现报告如下。一、训练条件…  相似文献   

12.
快速上浮脱险是目前最先进的潜艇艇员单人脱险技术,被世界各国广泛采用,目前已成为发达国家海军采用的常规技术.实施快速上浮脱险时,为避免脱险回到水面后发生减压病,必须保持潜艇舱室内常压.  相似文献   

13.
快速上浮脱险是目前最先进的潜艇艇员单人脱险技术,被世界各国广泛采用,目前已成为发达国家海军采用的常规技术.实施快速上浮脱险时,为避免脱险回到水面后发生减压病,必须保持潜艇舱室内常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大深度快速上浮脱险对潜艇艇员生命指征的影响。方法 分别进行了 3,10 ,6 0 ,80 ,10 0 ,12 0和 15 3m 4 0人次的快速上浮脱险实验 ,于脱险前和脱险后观察艇员血压、脉率及呼吸频率的改变。结果 脱险后 ,艇员收缩压、舒张压、脉率和呼吸频率均有所增加 ,在出舱后即刻为甚 ,大部分指标在出舱后即刻与进舱前相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 (P<0 .0 5 )或有非常显著性 (P<0 .0 1)。在出舱后 10min各指标基本恢复正常。在 10 0 ,12 0和 15 3m快速上浮脱险时第 1名艇员脉率改变持续较久 ,但最终也恢复正常。结论 快速上浮脱险可增加艇员血压、脉率和呼吸频率 ,但均为一过性。本次实验脱险方案是安全可靠的  相似文献   

15.
在水下长期航行中,了解心功能的变化是评价艇员耐受力重要的内容之一。我们对一次潜艇长航前后艇员的心功能进行了测试比较,以便为今后潜艇长期远航的医学保障提供参考。一、对象与方法1.对象:44名水下艇员,航行前体检均健康,年龄19~38岁,平均(27.4±...  相似文献   

16.
2001年5~6月,我们完成了一次对潜艇艇员经鱼雷发射管模拟脱险训练和接应潜水员医学保障的任务,现将有关的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中耳气压伤是潜水员、潜艇艇员在潜水训练过程中的常见病、多发病,虽然对潜水员、潜艇艇员的生命安全不构成威胁,但影响其正常生活和军事训练.本文以新入伍的潜水兵、潜艇兵为研究对象,观察中耳气压伤在不同脱险基础潜水训练科目中的发病情况,探讨专业、训练科目等因素对中耳气压伤发病率的影响,以期采取有针对性的对策和措施,减少、减轻脱险基础潜水训练中耳气压伤的发生. 一、对象与方法 1.对象:从参加脱险基础潜水训练的新入伍潜水兵、潜艇兵中选取830人,其中潜水兵120人,潜艇兵710人.全部为男性,年龄17~23岁,平均(19.2±3.5)岁,均无潜水经验.  相似文献   

18.
潜艇在平时训练和作战中,因碰撞、触礁、机械故障、意外事故、战伤等原因,失去上浮能力,沉没海底,通常称为潜艇失事.当采取一切抗沉措施后,失事潜艇仍无能力上浮,艇员的生命将受到严重威胁,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必须组织艇员进行脱险.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失事潜艇艇员在高压下暴露并从失事潜艇快速上浮脱险后体内余氮张力的计算方法.方法 对失事潜艇脱险过程进行分解,采用微积分等方法,建立脱险艇员出水时体内氮张力值的理论计算公式,并将此氮张力值换算成相对饱和深度.结果 建立的理论计算公式可以计算在7、12 m饱和后,在不同深度脱险时体内余氮张力值对应的相对饱和深度.结论 本研究建立的理论计算公式可为减压病的预测提供参考,为分析复杂压力暴露后快速上浮脱险方法的安全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20 0 1年 5~ 6月 ,我们完成了一次对潜艇艇员经鱼雷发射管模拟脱险训练和接应潜水员医学保障的任务 ,现将有关的体会报告如下。一、训练环境训练在海军某部室内“30 m水深脱险塔”中的模拟潜艇鱼雷发射管中进行。室温 2 0~ 2 3℃ ,水温 2 3℃。脱险塔直径 4 m,高度 30 m,水下有照明及摄像监控系统 ,水下视距5 .5~ 6 .0 m,2名潜水实验员和 4 5名艇员着 2 - 8型单人脱险装具进行了 73人次模拟经鱼雷发射管脱险训练。在 2 0 m以浅训练时 ,2 - 8型装具呼吸器的产氧剂罐内装填二氧化碳吸收剂 [主要成分 :Ca(OH) 2 ],因本次训练深度小于 75 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