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评价螺旋CT三维重建(3D-CT)技术在研究发育性髋关节脱位(developmental dislocation of hip,DDH)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41例3岁以下单侧DDH患儿,所有患儿均行CT检查,获取3D-CT图像,并对双侧髋关节股骨头颈前倾角(femoral neck anteversion,FNA)、三维中心边缘角(three-dimensional center-edge angle,3D-CE)、髋臼前倾角(acetabular ateversion,AA)及股骨头骨骺核球形指数进行测量.结果 DDH患儿脱位侧的AA、FNA、3D-CE及股骨头骨骺核球形指数等参数均较正常侧存在显著性差异,而且脱位侧的FNA及AA在<18个月组与≥18个月组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 3D-CT测量对显示DDH时髋关节的病理改变及程度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螺旋CT三维重建在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术前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儿童先天性髋关节脱位(CDH)手术前的应用价值。方法对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患者45例(59髋),行双侧髋关节螺旋CT三维重建检查,测量前倾角(FNA)、髋臼指数(AI)及髋臼壁的发育情况,与术中所见比较。结果45例患儿前倾角均加大,最大90°,最小40°,平均42.72°±12.06°,髋臼指数均有不同程度加大,平均35.4°±9.5°,髋臼各壁不同程度发育不良,与术中所见符合。结论髋关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可以直观、全面及分解地显示髋关节的病理形态及发育不良的程度,更加精确地测量AI和FNA,提供了一个更具真实感的三维立体影像,对术者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案及手术入路,纠正前倾角及髋臼指数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在先天性髋关节脱位(CDH)的临床应用.方法 对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患者377例行双髋关节螺旋CT扫描,采用PHILIPS 16排螺旋CT机经工作站进行表面遮盖显示(SSD),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建(MPR).并测量股骨颈前倾角(FNA)、髋臼指数(AI)和头臼关系行三维直观显示和相关数据测量.结果 377例患儿FNA均加大.最大90°,最小39.5°,平均43.73°±12.08°.AI均有不同程度加大,平均为35.3°±9.6°.髋臼壁不同程度发育不良与术中所见符合.结论 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对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手术方案制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MRI作为测量发育性髋关节脱位(DDH)股骨颈前倾角较新的影像方法,因其无辐射,在临床应用越来越多,但仍需评价其稳定性及可重复性。方法:MRI测量了22例临床与X线初步诊断为DDH患者的股骨颈前倾角,由2位放射诊断医师采用双盲法在不同时间独立进行测量,并于2周后由其中1位医师再次测量,应用组内相关系数进行统计。结果:MRI检查观察者内及观察者间的一致性均较高(ICC=0.966,0.948,均P0.05)。结论:MRI测量DDH股骨颈前倾角可靠且可重复,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髋臼外展角及前倾角在128层螺旋CT上的测量方法 ,为成人髋臼的手术治疗提供一定依据。方法:对120例成人双侧正常髋关节CT图像进行三维重建,分别于平行和垂直于人体重力线的冠状面及水平面重组,测量分析髋臼外展角及前倾角。结果:总外展角(49.87±4.10)°,男性(51.36±3.99)°,女性(48.83±3.87)°;总前倾角(18.62±5.37)°,男性(17.85±5.80)°,女性(19.16±5.00)°。髋臼外展角及前倾角在性别间及左右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年龄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以人体重力线为参照测量髋臼外展角和前倾角准确客观,能为髋臼的手术治疗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6.
发育性髋关节脱位髋臼前倾角的CT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发育性髋关节脱位髋臼前倾角的变化,为手术选择和判断预后提供依据。方法:选择手术前发育性髋关节脱位DunnⅠ型28髋,DunnⅡ型19髋,DunnⅢ型22髋。选取手术后为优的17髋。正常髋关节12髋。采用多层螺旋CT扫描,然后行髋臼三维重建,测量通过两侧Y形软骨中心O点的横断面测量髋臼前倾角。结果:髋臼前倾角度数正常组<术后相似文献   

7.
三维CT对小儿髋关节发育不良中髋臼形态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估三维CT对小儿髋关节发育不全 (DDH)中髋臼形态观察的应用价值。方法 随机抽取临床及骨盆平片诊断为DDH的患儿 3 0名 (共 49个患髋 )治疗前行CT扫描 ,患者年龄从 14个月~ 12岁 ,平均 4.2 5岁 ,其中男 4人 ,女 2 6人。男女比 1:6.5。 3 0例DDH中双侧性 19例 ,11例单侧性中 ,左侧 7例 ,右侧 4例 ,左右比 1.5 :1。表面重建后进行髋臼的形态分析。结果 DDH病变组的髋臼大致可分为以下 5型 :Ⅰ型 7例 ,髋臼顶呈犬牙状不规则 ,髋臼顶髂骨前后缘连线变平或略向前下倾斜 ;Ⅱ型 14例 ,髋臼顶前上缘发育不良 ,髂骨前后缘连线向后下倾斜 ;Ⅲ型 17例 ,髋臼顶中上部或中后部局限性凹陷 ;Ⅳ型 ,7例 ,弥漫性髋臼顶发育不良 ;Ⅴ型 4例 ,髋臼凹稍变浅 ,而髋臼顶发育基本正常。结论 CT能直观地显示髋臼的形态及其发育情况 ,对临床制定进一步治疗方案、指导手术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婴儿髋关节脱位(CDH)及髋关节发育不良(DDH)的早期X线诊断方法。方法经临床随访证实的26例CDH及DDH婴儿47个患髋和30例正常婴儿60个正常髋关节用X线对照的方法寻求婴儿早期CDH及DDH诊断方法,统计学卡方检验。结果(1)婴儿早期正常髋臼形态为清晰的“一”字形,模糊“一”字形或形态不清应视为异常,敏感度为100%,特异度为91.59%,准确度为85%。统计学比较显示P<0.05;(2)3个月以内婴儿正常髋臼指数应<30°;(3)研究组的47个患髋中闭孔线阳性18髋(其中10髋为CDH),阴性29髋,对照组30例60个正常髋闭孔线阳性2髋,阴性58髋,敏感度为38.3%,特异度为96.7%,准确度为71.1%。统计学比较显示P<0.05;(4)研究组26例47个患髋股骨颈轴线阳性10髋(后均证实为CDH),可疑17髋(后证实13髋为DDH),阴性20髋,对照组30例60个正常髋股骨颈轴线阳性1髋,可疑0髋,阴性59髋,敏感度为57.45%,特异度为98.33%,准确度为80.37%。统计学比较显示P<0.001。结论闭孔线结合股骨颈轴线可诊断新生儿及婴儿早期CDH;髋臼形态异常可提示DDH。  相似文献   

9.
许瑞江 《武警医学》2013,24(12):1013-1016
8岁以上儿童髋关节发育不良(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 DDH)系因其髋臼塑形能力有限,手术疗效往往欠佳,同时也容易发生髋关节僵硬、再脱位及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等并发症,目前治疗方法选择仍存争议.文献[1-3]认为,对于双侧髋关节受累者,尤其在无假臼形成的情况下,一般不主张复位治疗;对于单髋受累者,通过手术增加髋臼对股骨头的覆盖,使股骨头关节面的单位面积所受压力减少,可起到预防或延缓骨性关节炎的作用,通常考虑手术治疗.一般认为,该年龄段的患者因耻骨联合旋转作用受限,常规的Salter骨盆截骨已经很难使股骨头获得满意的覆盖,必须在Salter骨盆截骨的基础上增加坐骨及耻骨截骨,通常称为骨盆三联截骨,才能使髋臼得到有效地旋转,使股骨头覆盖良好[4].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满足日常生活活动范围条件下,全髋关节假体安装参数优化组合及髋臼安装角度安全范围.方法 建立人工全髋关节三维可视化计算机模型,将髋关节屈曲≥110°、屈曲90°内旋≥30°、后伸≥30°、外旋≥40°定义为日常生活活动范围一般标准;将屈曲≥120°、屈曲90°内旋≥45°、后伸≥30°、外旋≥40°定义为严格标准,头颈直径比变化范围为2~2.92,假体颈前倾角变化范围为0°~30°,髋臼假体外展角变化范围为10°~60°,髋臼前倾角变化范围为0°~70°,计算满足上述两种活动标准,臼杯外展角每变化5°,相应的髋臼假体前倾角,颈干角设定为135°.髋臼前倾角和外展角组合的安全范围定义为满足上述活动范围而没有杯颈撞击的面积.应用SAS6.12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髋臼角度安全范围随着头颈比增大而增大;严格标准下的安全范围比一般标准的小.颈干角135°、一般标准活动度,髋臼前倾角平均值与外展角的和加0.816倍颈前倾角等于84.76°;严格标准活动度,髋臼前倾角平均值与外展角的和加0.873倍颈前倾角等于92.04°.结论 大的头颈直径比明显增大髋臼角安全范围的面积.髋关节活动范围要求越高,髋臼角安全范围就越小,但可以通过增大头颈比来纠正.一般标准和严格标准活动度,髋臼前倾角平均值与外展角的和(Y)与颈前倾角(X)的组合分别可通过公式进行估计:Y1=-0.816X1+84.76(R2=0.993),Y2=-0.873X2 +92.04(R2=0.99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