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摘要】目的:分析大脑皮层及皮层下NOS型胶质母细胞瘤的MRI表现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搜集15例主体位于大脑皮层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NOS型胶质母细胞瘤患者的术前常规MR图像,结合文献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5例均表现为团块样病灶,位于额叶最多见,瘤体主要呈长T1、长T2信号,信号不均匀,8例在平扫T1WI上病灶内可见高信号区。增强后13例表现为显著不均匀环形或蜂房样强化,其中6例可见脑膜受侵、强化,瘤体内轻度坏死4例(27%),轻度瘤周水肿7例(47%);轻度强化2 例(13%)。结论:大脑皮层及皮层下NOS型胶质母细胞瘤具有一些较典型的MRI特征。  相似文献   

2.
多发性胶质母细胞瘤MRI表现(附4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多发性胶质母细胞瘤患者的MRI表现,并结合文献讨论其病理特点。资料与方法 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多发性胶质母细胞瘤患者术前均行快速自旋回波(TSE)序列T1WI、T2WI、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FLAIR)、扩散加权成像(DWI)以及增强扫描,分析其病理特点与MRI表现。结果多发性胶质母细胞瘤的MRI表现主要为脑实质内大小不等,形态不一,伴不同程度的瘤周水肿和占位效应的多发病灶;T1WI呈低信号,T2WI呈混杂信号,FLAIR呈高信号、DWI呈不同程度弥散受限;增强扫描主病灶多呈典型的花环状强化,子病灶多根据转移时间的早晚呈结节状或不规则环形强化。结论多发性胶质母细胞瘤MRI多表现为脑实质内多发占位,病变形态不一,呈多种类型、不同程度的强化。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软骨母细胞瘤的影像表现,探讨其MRI与X线平片、CT征象的对应关系.方法 分析1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良性软骨母细胞瘤的影像资料,总结其MRI表现与X线平片、CT征象的对应关系.结果 16例软骨母细胞瘤均位于骨骺,大小为0.9 cm×0.8 cm×1.0 cm~4.8 cm×4.3 cm×5.1 cm,呈不同程度的分叶状.在T1WI上以等、低信号为主,T2WI上呈混杂信号,CT上为软组织密度,内见钙化和更低密度区.边缘呈长T1、短T2信号,在CT上表现为硬化边.MRI可见病灶周围有骨髓水肿,在X线和CT上表现为骨质硬化区.病灶邻近软组织肿胀.MRI显示骨膜异常9例,8例与病灶不相邻;X线和(或)CT显示骨膜新生骨6例.MRI显示关节积液12例,CT显示6例.MRI上病灶均呈不均匀强化,骨髓水肿、骨膜反应和软组织肿胀均见强化.软骨母细胞瘤在扩散加权成像(DWI)上呈等、高信号,在MR平扫中的等T1、等T2成分和长T1、长T2成分,以及骨髓水肿、骨膜反应和软组织肿胀在DWI上均呈高信号.结论 MRI和X线平片、CT从不同方面反映软骨母细胞瘤的病理改变,联合应用不同检查手段可更全面显示软骨母细胞瘤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颅内软骨瘤的CT、MRI的特征性表现.资料与方法 搜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例颅内软骨瘤并复习相关文献分析其临床及CT、MRI特点.结果 3例CT表现均为类圆形占位,密度不均匀,其内可见明显点片状钙化,其中2例位于颅底,1例位于大脑镰区,2例相邻骨质侵蚀性破坏.MRI上呈混杂信号,实质部分呈等长T1、长T2信号,钙化部分呈长T1、短T2信号,增强扫描边缘明显环形强化,内部呈“蜂窝”状不均匀强化.病灶常较大,边界清楚,周围无明显水肿.结论 颅内软骨瘤的CT、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熟悉其影像学表现有助于对该病的诊断.  相似文献   

5.
髓母细胞瘤的MRI诊断及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髓母细胞瘤的临床特点、磁共振成像(MRI)征象及其诊断价值。方法:收集经手术与病理证实的髓母细胞瘤4 6例,全部病例均行MRI检查。结果:髓母细胞瘤主要临床表现为头痛、恶性、呕吐及行走不稳。肿瘤位于小脑蚓部4 2例,小脑半球4例。MRI上,病灶在T1WI为低信号者占81% (33/ 4 6 ) ,混杂信号者占19% (13/ 4 6 ) ;T2 WI上为高信号者81% (33/ 4 6 ) ,混杂信号者占19% (13/ 4 6 ) ;Gd DTPA增强扫描显示病灶呈均匀强化者占75 % (34/ 4 6 ) ,不均匀强化者占2 0 % (9/ 4 6 ) ,有5 % (3/ 4 6 )的病灶显示环状强化,瘤周有不同程度的水肿及伴有不同程度脑积水表现。MRI对髓母细胞瘤检出率、定位及定性诊断正确率分别为10 0 %、96 %、90 %。结论:髓母细胞瘤的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MRI检查多方位、多序列成像,对其诊断、治疗及术后随访等有重要作用,因此髓母细胞瘤的检查应首选MRI。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脊髓血管母细胞瘤的MRI表现,提高对该病的影像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诊断及术后病理证实的24例脊髓血管母细胞瘤患者的MRI表现.结果:24例肿瘤主要表现为颈胸段脊髓内类圆形病灶,大囊结节型19例,实性结节型5例;单发20例,多发4例;3例肿瘤的最大径≥5 cm,其余病灶均<5 cm;病灶在T1 WI上呈低信号或等信号,T2 WI上呈高信号;注射对比剂后囊性结节型肿瘤表现为壁结节明显强化而边缘不强化,实性结节型肿瘤表现为显著均匀强化.病理检查显示手术切除组织呈典型的血管母细胞瘤表现,CD31、CD34血管免疫标记阳性,Vim和S-100阳性.结论:MRI平扫及增强扫描在脊髓血管母细胞瘤的影像诊断中具有良好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7.
髓母细胞瘤的CT和MRI诊断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提高髓母细胞瘤CT、MRI诊断的正确性.材料和方法:经病理证实的髓母细胞瘤50例,34例作CT检查,30例作MRI检查,其中30例同时行CT和MRI检查.结果:发病年龄小于20岁者占78%(39/50),发生于小脑蚓部者占88%(44/50).其中CT平扫为略高密度者占53%(18/34),混合密度者占44%(15/34).CT增强后病灶呈均匀强化者占50%(17/34),不均匀强化者占38%(13/34),环状强化者占12%(4/34).MRIT_1WI病灶呈低信号者占73%(22/30),混合信号者占27%(8/30).T2WI呈高信号者占73%(22/30),混合信号者占23%(7/30).MRI增强后病灶呈均匀强化者占72%(13/18),不均匀强化者占22%(4/18),有5%(1/18)病灶显示环状强化.病灶可见囊变、钙化、出血、瘤周水肿及脑积水征象.CT对髓母细胞瘤检出率、定位、定性诊断正确率分别为97%、90%、83%,而MRI则分别为100%、96%、90%,二者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X~2检验:P<0.05).结论:髓母细胞瘤的CT和MRI表现具有特征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恶性肝脏血管外皮细胞瘤的MRI表现,提高该病的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恶性肝脏血管外皮细胞瘤患者.所有患者均行MRI平扫及三期动态增强检查.结果:5例患者中肿瘤多发1例,表现为2个结节样病灶,其余4例均为单发.MRI检查5例患者,T1WI病灶表现为边界清楚的不均匀低信号块状影.T2WI病灶呈混杂高信号,中心可见更高信号区,增强后动脉期病灶边缘不均匀轻度强化,病灶中心可见不规则无强化低信号区,门脉期及延迟期病灶边缘仍继续强化,病灶中心低信号区始终无强化.结论:平扫及动态增强MRI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恶性肝脏血管外皮细胞瘤的影像学特点,提高了该病的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小肠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的磁共振成像(MRI)表现,提高对该病诊断的正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确诊并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的11例小肠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患者的临床、影像及病理资料,分析其MRI特征(包括平扫及增强)及其与病理特征的联系。结果 (1)11例病灶均单发,位于十二指肠1例、空肠者4例、回肠者4例、空回肠交界处者2例。(2)T1WI为混杂略低信号、T2WI为混杂略高信号、弥散加权成像(DWI)信号为略高混杂信号,5例病灶周围见渗出,增强后呈轻中度逐渐强化者10例,呈均匀中度强化者1例。结论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MRI表现多种多样、缺乏特异性,瘤周渗出、增强后呈渐进性强化且有助于提示该病的诊断,但确诊仍需病理学检查。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颅内软骨瘤的影像学特征及病理特点,以提高对该病诊断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7例颅内软骨瘤影像表现及病理特点。所有病例均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其中4例另行CT平扫。结果病灶呈类圆形、哑铃状或形态不规则,可见分叶,边界清楚,周围无明显水肿。MRI上病灶呈混杂信号,5例呈长T1长T2为主的混杂信号,2例呈稍长T1长T2信号,内见点条状、弧形或不规则长T1短T2或短T1短T2钙化影,增强扫描病变边缘呈环形强化,内部呈蜂窝状不均匀强化; CT上病灶密度不均匀,其内点条状、弧形及不规则钙化,相邻骨质可见侵蚀性破坏。病理上肿瘤由软骨组织构成,细胞分化成熟,异型性不明显,核分裂像难见。免疫组化:S-100(+~++),Vimntin(+),EMA(-)。结论颅内软骨瘤的影像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MRI联合CT可提高诊断准确率,确认仍依赖于病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