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邓淑萍  邱红  王斌  董芳 《创伤外科杂志》2021,23(10):771-774,780
目的 探索重症创伤患者1周内发生死亡的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医师早期识别危重患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9年12月武汉市第三医院重症医学科(ICU)收治的重症创伤患者244例,分析患者伤后1周内发生死亡的相关危险因素.将患者分为存活组(188例)和死亡组(56例),比较两组患者基线资料、伤后至入ICU时间,入院24h内实验室指标、损伤严重度评分(ISS)、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ICU住院时间.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相关指标预测重症创伤患者早期发生死亡的能力.结果 56例死亡,全因病死率22.95%.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致伤原因、致伤部位、创伤后休克发生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存活组比较,死亡组更早入ICU[(1.71±1.15)h vs.(2.78±2.41)h],ISS、APACHEⅡ评分更高[(23.35±3.41)分vs.(17.71±4.07)分、(32.18±7.50)分vs.(17.86±12.61)分],ICU住院时间更短[(3.79±4.60)d vs.(6.78±5.65)d,P<0.05].与存活组比较,死亡组入院24h内血乳酸(Lac)水平更高[(9.63±5.81)mmol/L vs.(3.95±2.89)mmol/L].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活化凝血酶时间(APTT)水平更高,分别为[(28.65±32.28)s vs.(13.57±11.55)s]、[(72.99±62.44)s vs.(27.47±17.36)s],D-二聚体(D-D)水平更高[88.23(66.75,107.12)mg/L vs.21.63(16.89,31.67)mg/L],纤维蛋白原(Fib)水平更低[(1.69±0.70)g/L vs.(2.42±0.89)g/L].重症创伤患者中创伤性凝血病(TIC)发生率18.03%,死亡组发生TIC显著高于存活组[(64.29%vs.4.26%),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Lac水平及APACHEⅡ评分对重症创伤患者发生死亡有预测价值(P<0.05),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10、0.925,95%CI分别为(0.806、0.914)、(0.857、0.993),Lac最佳临界为3.7mmol/L,APACHEⅡ评分最佳临界值为25分.结论 对于重症创伤患者,Lac水平≥3.7mmol/L及APACHEⅡ评分≥25分对1周内发生死亡有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严重创伤患者早期凝血功能变化及与血浆血栓调节蛋白(thrombomodu1in,TM)、蛋白C水平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 选择早期多发伤患者64例,按严重创伤程度评分( ISS)分为重伤组(ISS≥16分)和轻伤组(ISS< 16分),比较分析各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变化,同时检测血浆TM和蛋白C水平,分析与凝血功能变化的相关性.另选择30例健康人为正常对照组.比较分析死亡和生存患者血浆TM和蛋白C水平的变化. 结果 重伤组PT和APTT较轻伤组及正常对照组明显延长(P<0.05),与血浆TM和蛋白C的水平变化均有明显的相关性(P<0.05).死亡患者血浆TM水平明显高于生存患者,蛋白C明显低于生存患者. 结论 严重创伤患者早期出现凝血功能异常,与血浆TM和蛋白C的活化相关,血浆TM和蛋白C水平对预后有重要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3.
胸腹联合伤的创伤评分与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创伤评分系统对胸腹联合伤进行创伤严重度评估。生存组和死亡组修正创伤评分 (RTS)、ISS、AIS和院前时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因此认为RTS≤4、ISS≥ 1 6患者应急诊手术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颅脑损伤患者创伤后凝血病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5年10月接受治疗的115例颅脑损伤患者为观察对象,根据其是否发生凝血病分为凝血病组和非凝血病组。观察颅脑损伤患者创伤后凝血病的发生率,分析造成创伤后凝血病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115例颅脑损伤患者中,发生创伤后凝血病26例,凝血病发生率为22.61%;凝血病组患者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PTT)和血小板计数(PLT)水平低于非凝血病组,D-二聚体(D-DT)水平高于非凝血病组,两组患者的纤维蛋白原(FIB)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损伤严重度评分(ISS)16分、血压≤90mm Hg、体温36.5℃、动脉血pH7.2的颅脑损伤患者创伤后凝血病的发生率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不同年龄、性别的患者凝血病发生率无明显差异;将单因素分析有意义的ISS评分16分、收缩压≤90mm Hg、体温36.5℃、动脉血pH7.2作为自变量,将是否发生凝血病作为因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ISS评分、输液量和动脉血pH进入回归方程,其OR值分别为4.286、5.128和3.962。结论颅脑损伤患者有发生创伤后凝血病的危险,ISS评分、输液量和动脉血pH是患者发生凝血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恶性肿瘤患者凝血指标浓度变化的特点。方法 115例肿瘤患者分为胃癌、肠癌和肺癌组,选择健康体检者50例为对照组。分别检测患者治疗前凝血指标的水平、化疗后随时间变化凝血指标的变化和对照组凝血指标进行对比。结果 肿瘤患者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 PT)为(12.39±1.23)s,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 APTT)为(30.58±7.43)s,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 ,FIB)为(4.71±1.72)g/L,D-二聚体(D-Dimer)为(1.32±0.16)μg/ml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类型肿瘤患者血浆PT、APTT、FIB、D-Dimer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癌组血浆FIB水平明显高于肠癌组、胃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肠癌组血浆FIB水平与胃癌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胃癌组、肺癌组和肠癌组血浆FIB水平在化疗不同时期均未见明显变化。结论 凝血指标对肿瘤的早期诊断、疗效监测有一定帮助,是肿瘤患者排除、预防静脉血栓的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各类严重闭合性胸部创伤患者的早期凝血功能变化,以提高该类患者的早期识别及干预。方法回顾性研究2013年1月—2016年6月伤后24h内成都大学附属医院急诊收入ICU及胸外科的胸部创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简明损伤分级90版(AIS-90),纳入AIS≥3分的严重闭合性胸部创伤患者,以是否输血、是否为单纯性严重闭合性胸部创伤、是否ISS25分以及是否GCS9分分组,比较入院24h内凝血功能变化差异。结果共纳入228例患者,死亡15例,死亡组ISS评分均高于存活组(t=14.49,P0.01),GCS评分均低于存活组(t=14.44,P0.01)。在严重闭合性胸部创伤患者中,D-二聚体(D-D)和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在多发伤组、ISS评分25分组及GCS9分组均高于相应的单纯胸部创伤组、ISS﹤25分组及GCS9分组(P﹤0.01);凝血酶原时间(PT)ISS25分组中,高于ISS≤25分组(P0.01)。结论合并多发伤的严重闭合性胸部创伤患者在受伤早期,D-D和FDP明显升高,且该类患者多具有GCS和ISS高评分特点,是临床筛选高危创伤患者并指导进行早期干预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亚洲型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Ⅱ)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效果及术后凝血功能变化、髋关节功能的恢复效果.方法 前瞻性选择2014年4月—2019年2月中核404医院骨科采取手术治疗的100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PFNAⅡ组、DHS组各50例,PFNAⅡ组采用PFNAⅡ治疗,DHS组采用动力髋螺钉(DHS)治疗.对比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手术前后两组患者的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D-二聚体、血栓弹力图参数[凝血反应时间(R值)、凝血形成时间(K值)、血凝块形成速率或α 角(α 角)]和Harris评分.结果 PFNAⅡ组患者的手术时间(83.0±10.4)min、术中出血量(114.9±21.0)mL、切口长度(6.2±1.8)cm均少于DHS组[(104.9±17.3)min、(158.0±30.7)mL、(9.4±2.1)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FNAⅡ组患者的术后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与DHS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PFNAⅡ组和DHS组患者的Hb、Hct、TT、APTT、PT、D-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d复查,PFNAⅡ组患者的Hb(123.8±8.4)g/L、Hct(38.3±3.4)%、TT(18.2±1.1)s、APTT(32.2±1.9)s、PT(12.4±0.9)s高于DHS组[Hb(118.7±9.1)g/L、Hct(36.5±2.8)%、TT(17.3±1.0)s、APTT(31.1±2.0)s、PT(11.8±1.0)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FNAⅡ组患者的D-D值(0.4±0.2)mg/L低于DHS组(0.6±0.2)mg/L(P<0.05);术后3d复查两组患者的血栓弹力图参数,PFNAⅡ组患者的R值(4.9±0.6)min高于DHS组(4.6±0.4)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FNAⅡ组患者的α角(68.1±5.7)°小于DHS组(71.5±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6个月PFNAⅡ组和DHS组患者的Harri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FNAⅡ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较DHS具有手术创伤更小、术后患者隐性失血更少、对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更小的优势.  相似文献   

8.
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凝血功能测定与输血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探讨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凝血功能变化及输血等有关问题。方法将69例严重创伤(AIS≥3或ISS≥16)病例,按照ISS值分为ISS<25组与ISS≥25组,分别监测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与纤维蛋白原(FIB),血红蛋白(HB)、血细胞比容(HCT)及血小板计数(PLT);记录创伤后失血量与输血量;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总治愈率为84.1%,凝血象异常占76.8%(53/69),成分输血占总输血量的72.3%。ISS≥25组与ISS<25组比较,PT时间明显延长(P=0.016),失血量、输血总量显著增加(P=0.028,P=0.004)。结论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损伤越严重对凝血功能影响越大;在积极进行快速液体复苏的同时,需要外科确定性手术止血;在补充血液丢失时须充分考虑纠正凝血功能异常。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老年胸外伤后动脉血气改变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 275例生存超过24 h的老年胸外伤动脉血气指标,计算肺泡气-动脉血氧分压差(A-aDO2)、呼吸指数(RI)和氧合指数(OI),分析影响因素,包括创伤严重度ISS分值、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休克持续时间、合并伤、伤前合并症以及并发症等.结果:危重伤组(ISS≥40)和重伤组(16≤ISS<40)与轻伤对照组(ISS<16)比较,PaO2、SaO2和OI均显著下降,但动脉血PaCO2仅有轻度增加.伤后低氧血症均随时间推移而逐渐纠正,OI及RI在各伤员发生变化的时间和情况有所不同,各组A-aDO2下降及OI升高均有显著差异,甚至危重伤病人OI在72 h内还有一定下降趋势.发生MODS伤员各时间点与NMODS组RI与OI均有显著差异.合并脑外伤后,格拉斯哥评分(GCS)≤8、休克持续时间≥4 h、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糖尿病,在受伤后早期易发生低氧血症且较严重,OI上升速度较慢.结论:动脉血气指标在老年胸外伤后早期即发生异常,其变化与创伤严重度评分(ISS)、APACHEⅡ评分、GCS评分、休克持续时间、伤前合并症以及是否并发MODS等合并症等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多发创伤患者早期血清促卵泡生成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变化与创伤严重度和格拉斯哥昏迷评分的关系.方法 随机选取2003年3月~2004年2月急诊就诊的多发创伤患者93例,就诊时间均在伤后24h内,即时采集血样,采用放射免疫双抗体沉淀法测定血清FSH、LH水平,并另选2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93例患者按照ISS评分予以分组(ISS<16分47例,25≥ISS≥16分24例,ISS>25分22例),其中合并颅脑损伤者按GCS评分分组ISS<16分14例,25≥ISS≥16分14例,ISS>25分12例,并比较各分组间FSH、LH水平.结果 严重创伤组(ISS>25分)与合并颅脑损伤组患者早期FSH、LH明显升高(P<0.01).ISS>25分组、25≥ISS≥16分组、ISS<16分组血清FSH、LH水平依次降低(P<0.05或0.01),且前2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合并颅脑损伤者中,GCS>8分组、8≥GCS>5分组、5≥GCS≥3分组血清FSH、LH水平依次降低,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0.01),且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0.01).结论 血清垂体前叶激素FSH、LH水平的改变与严重创伤、颅脑损伤的严重程度相关,可作为判断伤情、观察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