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对锁骨骨折采用颈浅丛联合肌间沟臂丛阻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20例肩部及锁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即肌间沟进路臂丛神经阻滞组(A组)、肌间沟进路臂丛颈丛神经阻滞组(B组)。采用1%利多卡因+0.25%罗哌卡因复合液25~30mL行神经阻滞治疗。对术中的镇痛效果作对比分析。结果:B组术中56例镇痛效果显著,好于A组的38例(P〈0.05)。麻醉并发症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臂颈浅丛联合肌间沟臂丛阻用于肩部锁骨手术较单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镇痛疗效显著,无并发症增加。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臂丛加颈丛神经阻滞用于肩部手术的麻醉效果及不良反应的防治.方法 拟行肩部手术患者入室后,连续监测ECG、SpO2、BP、HR,开放静脉通道,给予咪唑安定2 mg镇静.用0.375%罗哌卡因行肌间沟臂丛阻滞,注药15~20 ml;C4横突"一点法"颈深丛阻滞,注药8 ml,颈浅丛阻滞在胸锁乳突肌中点深面注入局麻药5 ml.结果 全组手术顺利,术时46~148 min,麻醉效果满意,阻滞完善,患者术中无疼痛不适.全组病例麻醉阻滞后BP、HR、SpO2平稳.178例患者中,1例出现喉返神经阻滞,经治疗35 min后声音嘶哑恢复,生命体征稳定.其余病例无呼吸抑制、局麻药中毒反应、喉返神经阻滞、膈神经阻滞、脊髓麻醉等不良反应.术后随访无任何并发症.结论 臂丛加颈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满意,阻滞完善,患者生命体征平稳,无术后并发症,是肩部手术适宜的麻醉选择,但麻醉医师必须严密观察,防止和及时处理发生的不良反应及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危重患者下肢手术中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定位腰丛-坐骨神经阻滞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收治的危重患者下肢手术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B组患者麻醉方式为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定位腰丛-坐骨神经阻滞,A组患者麻醉方式为神经刺激仪定位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分别记录不同时间患者的舒张压、收缩压、心率,并比较阻滞完成时间、阻滞起效时间、镇痛维持时间,对比术后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两组各个时间点舒张压、收缩压、心率均无明显变化,无统计学差异(P>0.05).B组阻滞完成时间、阻滞起效时间均快于A组、镇痛维持时间长于A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B组不良反应包括1例低血压、1例呕吐和1例皮肤疼痛,A组不良反应包括2例皮肤疼痛、1例腰痛、1例低血压,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危重患者下肢手术中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定位腰丛-坐骨神经阻滞的临床应用价值确切,可维持术中患者生命体征平稳,起效快,镇痛持久,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颈丛神经阻滞、臂丛神经阻滞及颈丛臂丛神经联合阻滞麻醉用于锁骨骨折内固定术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行锁骨骨折内固定术60例,根据手术部位不同分为3组各20例。A组锁骨内1/z骨折,采用颈丛神经阻滞麻醉;B组锁骨外1/2骨折,采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C组锁骨内外1/2骨折,采用颈丛臂丛神经联合阻滞麻醉。观察比较3组的麻醉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A组和c组麻醉优良率显著高于B组(P〈0.05);A、C两组比较,差异均不显著(P〉0.05)。3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锁骨内1/z骨折采用单纯颈丛神经阻滞,锁骨外1/z采用颈丛臂丛神经联合阻滞麻醉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5.
肩关节手术实施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切皮时往往疼痛,加用局部浸润麻醉不便于使用电刀.我们采用颈浅丛、臂丛神经联合阻滞麻醉,满意效果.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情况 12例中,男8例,女4例;年龄12~76岁.肩关节习惯性脱位2例,肩关节脱位并肱骨外科颈骨折8例,肩锁脱位并骨折2例.手术时间1~3h.   ……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臂丛加颈浅丛神经联合阻滞用于锁骨骨折内固定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将90例患者分为3组,Ⅰ组臂丛加颈浅丛神经联合阻滞;Ⅱ组臂丛神经阻滞;Ⅲ组颈浅丛神经阻滞。结果:Ⅰ组麻醉效果明显优于其他两组。结论:臂丛加颈浅丛神经联合阻滞用于锁骨骨折内固定术具有很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 采用成本效果分析方法对锁骨骨折内固定手术患者三种麻醉方法作出临床经济学评价。方法随机将144例患者分为3组,Ⅰ组臂丛加颈浅丛神经联合阻滞,Ⅱ组臂丛神经阻滞,Ⅲ组颈浅丛神经阻滞。分别计算出三种麻醉方法的成本和效果,作出成本效果比较。结果单病例成本而言,单纯颈浅丛神经阻滞成本最低,锁骨骨折位于锁骨外2/3时单纯臂丛神经阻滞平均成本最低,锁骨骨折位于锁骨内1/3时单纯颈浅丛神经阻滞平均最低。结论从临床经济学角度来看,锁骨骨折位于锁骨外2/3时首选单纯臂丛神经阻滞,锁骨骨折位于锁骨内1/3时首选单纯颈浅丛神经阻滞。  相似文献   

8.
肖兴米  蔡铁良 《人民军医》2004,47(2):119-120
近 5年来 ,我们对野战演练中 16例外伤伤员采用神经阻滞麻醉镇痛 ,为减轻伤员后送期间的疼痛收到较好效果。1 临床资料1 1 一般情况 均为男性 ,年龄 18~ 2 4岁。手外伤 9例 ,颈外伤 1例 ,上腹部浅表外伤 1例 ,下肢软组织外伤 5例。1 2 方法 均采用神经阻滞麻醉镇痛 ,包扎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布托啡诺复合右美托嘧啶联合颈丛阻滞在甲状腺切除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拟行甲状腺部分切除术2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颈丛阻滞麻醉并术中间断静脉注射氟芬合剂;观察组于颈丛阻滞麻醉前5min静脉注射布托啡诺1mg,颈丛阻滞成功后予以右美托嘧啶0.2~0.4μg/(kg.h)持续泵注。观察两组入室时、神经阻滞时、切皮时、分离肿瘤时、手术结束时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警觉/镇静(OAA/S)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麻醉前两组MAP、HR及OAA/S评分差异不显著(P>0.05);观察组MAP水平在分离肿瘤时、手术结束时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HR、OAA/S评分在切皮时、分离肿瘤时和手术结束时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布托啡诺复合右美托嘧啶联合颈丛阻滞在甲状腺切除术中,麻醉效果优于颈丛阻滞麻醉并术中间断静脉注射氟芬合剂。  相似文献   

10.
在颈丛神经阻滞下进行甲状腺腺瘤切除术,术中大多数病人血压有不同程度的增高,部分病人伴有心率增快。为探讨其原因,将我院自1984年1月~1990年12月在麻醉中收缩压升高明显的75例,其中10例在术中测定了血浆T_3、T_4浓度,现总结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复合小剂量氯胺酮对颈丛麻醉下甲状腺手术患者施以辅助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ASAⅠ-Ⅲ级颈丛麻醉下甲状腺手术患者70例,随机双盲分为2组,于颈丛麻醉后手术切皮前5min,Ⅰ组(40例)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0.8μg/(kg·h)、静脉注射氯胺酮0.8mg/kg;Ⅱ组(30例)静脉注射氟哌利多0.06mg/kg+芬太尼1.2μg/kg。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术中镇静镇痛效果。结果:两组病例一般资料、手术时间、手术范围等无统计学差异;术中生命体征监测数据Ⅰ组较Ⅱ组平稳,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镇痛评分(NRS)Ⅰ组低于Ⅱ组(P〈0.05),Ⅰ组镇痛效果较好;镇静评分(RSS)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镇静效果均较满意。结论:右美托咪定复合小剂量氯胺酮用于颈丛麻醉下的甲状腺手术,其辅助麻醉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2.
罗哌卡因属新型长效酚胺类局麻药,用于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良好,且有一定的术后镇痛功效。我院将0.25%罗哌卡因溶液用于颈丛阻滞,并与0.25%布比卡因进行比较,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我们对甲状腺切除术 38例采用碳酸利多卡因 芬太尼 (利 芬 )合剂颈丛阻滞 ,效果良好。1 临床资料1 1 一般情况  38例中 ,男 11例 ,女 2 7例 ;年龄14~ 6 8岁 ,体重 4 2~ 78kg。均行ASAⅠ~Ⅱ级的单纯甲状腺肿瘤或甲状腺部分切除术。术前 30min肌注山莨菪碱 0 3mg ,苯巴比妥 10 0mg ,局麻药为 1%碳酸利多卡因 30ml+ 1∶2 0万U肾上腺素+芬太尼 6 0mg。1 2 麻醉方法 双侧均采用颈4 横突一针法行颈深、浅丛阻滞 ,术中用氟哌啶镇静 ,静脉不用全身麻醉性镇痛药。病人不配合手术为颈丛阻滞失败。术后 2 4h定期随访。1 3…  相似文献   

14.
双侧颈深浅丛同时阻滞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应用0.25%左旋布比卡因在双侧颈深浅丛同时阻滞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麻醉穿刺方法同传统的改良一点深颈丛阻滞法,双侧颈深浅同时阻滞组(S组)应用0.25%的左旋布比卡因,两侧深丛各注药4 ml,浅丛向头、足、对侧各注药3 ml,胸锁乳突肌中点处注药2 ml,共计30 ml;单侧深丛阻滞组(D组)应用0.375%左旋布比卡因,包块较大一侧行颈深+颈浅丛阻滞,深丛注药6 ml,浅丛注药9 ml;包块较小一侧仅行颈浅丛阻滞,注药9 ml,共计24 ml。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分别对麻醉前,麻醉后5、10 min,切皮时,术中探查时和手术后的6个时间点进行麻醉效果评估。观察并记录患者并发症。结果 S组在阻滞后10 min、切皮时、术中探查时和手术后麻醉效果优于D组(P〈0.05),并发症少。结论采用0.25%左旋布比卡因应用于双侧颈深浅同时阻滞,较传统的单侧颈丛神经阻滞麻醉效果好,并发症少,且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5.
陈学泉 《武警医学》1995,6(4):209-209
一针法颈浅神经丛阻滞265例体会武警江西总队医院麻醉科陈学泉(南昌330001)我院1981年~1994年应用一针法颈浅丛神经阻滞行甲状腺及前颈部手术265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265例中,甲状腺瘤171例,甲亢84例,甲状腺癌根治...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与地佐辛联合超声引导下颈丛神经阻滞在甲状腺手术中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行甲状腺手术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Ⅰ组、Ⅱ组、Ⅲ组,每组20例,Ⅰ组患者给予右美托咪定联合超声引导颈丛神经阻滞,Ⅱ组患者给予地佐辛联合超声引导颈丛神经阻滞,Ⅲ组患者给予右美托咪定与地佐辛联合超声引导颈丛神经阻滞。记录3组患者颈丛神经阻滞麻醉前(T1)、颈丛神经阻滞麻醉后10min(T2)、手术开始切皮时(T3)、游离甲状腺上级时(T4)、手术结束时(T5)的Ramsay镇静评分、血氧饱和度(SpO_2)、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并记录恶心、呕吐、呼吸抑制、头痛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术后VAS评分。结果Ⅰ组与Ⅱ组、Ⅲ组相比,在时点T4时MAP、HR均升高,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组与Ⅰ组、Ⅲ组相比,在时点T3、T4、T5的Ramsay评分均降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3组各时点的SpO_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00%,Ⅱ组患者为30.00%,Ⅲ组患者为5.00%,三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结束时,三组患者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h、24h三组患者的VAS评分均较手术结束时下降明显,但Ⅰ组与Ⅱ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Ⅲ组与Ⅰ组、Ⅱ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与地佐辛联合超声引导下颈丛神经阻滞在甲状腺手术中的镇痛、镇静效果好,值得临床运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臂丛加颈浅丛神经阻滞麻醉在锁骨骨折内固定手术中的效果.方法 就诊的行锁骨骨折内固定术的患者共44例,采用随机方式,将所选患者均分为对照组及实验组,给予前者单纯臂丛麻醉,给予后者臂丛加颈浅丛神经阻滞麻醉,对两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 实验组优良率(100.0%)明显高于对照组(77.3%),两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实验组HR及MAP明显比对照组低,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及对照组在SPO及麻醉持续时间方面没有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单纯臂丛麻醉相比,臂丛加颈浅丛神经阻滞麻醉可取得满意效果,锁骨骨折内固定手术患者不但生命体征稳定,而且并发症发生率降低,该种麻醉更具安全性、适用性,建议在临床中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8.
颈丛麻醉期间心率增快和血压升高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高[1] ,通常应用哌替啶、氟哌啶等对症处理。对处理效果欠佳者 ,我们选用国产艾司洛尔治疗窦性心动过速 ,效果较好。1 临床资料1 1 一般情况 颈丛阻滞下行甲状腺手术 2 4例 ,男 3例 ,女 2 1例 ;年龄 16~ 2 5岁。按美国麻醉医师协会病情估计分为Ⅰ~Ⅱ级 ,体重 4 0~ 70kg。术前均常规肌注苯巴比妥纳 0 1g ,少数加用东莨菪碱0 3mg或阿托品 0 5mg ,用 0 2 5%布比卡因与 1%利多卡因混合液以颈4 一针法行双侧颈深、浅丛阻滞。麻醉前即有窦性心动过速 2例 ,其他为颈丛阻滞后引…  相似文献   

19.
李会光  肖世革 《武警医学》1997,8(4):210-211
颈丛阻滞用于颈椎手术的麻醉体会武警总医院麻醉科李会光,肖世革,韩曙君(北京100039)关键词颈丛阻滞,颈椎手术我们对50例颈椎手术病人分别采用颈丛阻滞、全麻、局部浸润3种不同的麻醉方法,观察麻醉效果及对循环的影响。结果发现颈丛阻滞在这3种麻醉方法中...  相似文献   

20.
对于肩部手术的麻醉,我院麻醉科采用了三种阻滞方式:单纯颈丛麻醉、单纯臂丛麻醉及颈臂丛阻滞麻醉.并进行比较,其结果显示,单纯颈丛麻醉及单纯臂丛麻醉,效果难以完善,多数患者需要辅用镇静、镇痛药才能使手术顺利完成,给术中管理带来不便,而颈臂丛阻滞麻醉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