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探讨支气管动脉—肺静脉瘘大咯血患者的血管造影表现及急诊动脉栓塞(ETAE)治疗的疗效.方法 11例支气管动脉肺静脉瘘大咯血患者采用急诊介入造影检查,明确出血部位后,采用聚乙烯醇(poly vinyl alcohol,PVA)颗粒及明胶海绵条对出血动脉行急诊栓塞治疗,对动脉造影表现及治疗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1例患者共找到并成功栓塞26支病变的动脉.所有患者咯血3日内完全停止.栓塞术后随访16个月,所有患者均无再次咯血,且所有患者栓塞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出现.结论 ETAE治疗支气管动脉-肺静脉瘘大咯血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准确找到出血动脉是治疗成功的前提,合理选择栓塞剂及彻底栓塞出血动脉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介入治疗在消化道出血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79例消化道出血患者采用股动脉穿刺插管,选择性胃十二指肠动脉、肠系膜上下动脉、腹腔干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并酌情对胃左动脉、脾动脉、肝固有动脉行超选DSA,发现出血动脉及其他异常动脉显影,用明胶海绵颗粒或弹簧钢圈或聚乙烯醇(PVA)栓塞靶血管.结果 79例患者DSA呈阳性者61例,阳性率77%.其中6例肿瘤病人行外科手术治疗,余55例均行栓塞治疗,51例出血立刻停止,止血成功率93%.4例介入治疗后仍出血.结论 DSA检查对胃肠道出血有较高的敏感性,介入栓塞治疗急性消化道出血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经导管动脉栓塞术(TAE)治疗纵隔出血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采用TAE术治疗的4例纵隔出血患者临床资料.术前作胸部CT平扫或增强检查,治疗时先行主动脉造影并探寻出血动脉,用微导管超选择至出血动脉后分别用明胶海绵、聚乙烯醇(PVA)颗粒或两者联合作栓塞,术后胸部CT平扫观察栓塞治疗效果并进行随访.结果 术前CT检查确定4例患者均为纵隔出血.术中经主动脉造影和探寻出血动脉发现,4例患者出血分别源自右侧第5肋间动脉纵隔分支、左侧支气管动脉分支、胸主动脉的食管动脉纵隔分支及左膈下动脉纵隔分支,给予明胶海绵及PVA颗粒后造影见对比剂外溢及动脉瘤征象消失.术后复查胸部CT显示4例患者纵隔血肿范围均缩小,随访6个月时3例未发生再出血,1例术后2个月病死于原发病.结论 TAE术治疗纵隔出血具有创伤小、止血直接迅速、疗效确切等优点,为临床治疗提供了一种新手段.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导管栓塞术治疗消化道出血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2年1月-2005年12月间应用导管栓塞技术治疗的27例消化道出血患者,分别行腹腔动脉、肠系膜上动脉和肠系膜下动脉造影。对可疑部位则行超选择性动脉造影,一旦发现造影剂外溢和原发病灶,则超选择性插管入靶血管内行TAE治疗,栓塞剂为0.2—0.5mm直径大小的明胶海绵颗粒,必要时采用PVA颗粒。对十二指肠出血在胰十二指肠上动脉栓塞后,再行胰十二指肠下动脉造影如仍发现出血则应用同法栓塞。结果:造影见阳性征象者24例,其中21例患者成功完成TAE术,6例仅完成血管造影未行栓塞治疗。17例TAE术后24—72小时内无新鲜出血。止血成功率为80.95%(17/24)。结论:导管栓塞治疗消化道出血是有效而安全的,正确选择栓塞的靶血管和合适的栓塞剂及用量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 评价经导管动脉栓塞术(TAE)治疗腹部外科术后迟发性出血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5月至2019年6月采用TAE诊断治疗的腹部外科术后迟发性出血患者23例。术中动脉造影明确出血责任动脉,对动脉主干出血予以弹簧圈栓塞动脉远段和近段,对动脉末梢出血予以明胶海绵颗粒或明胶海绵颗粒联合弹簧圈栓塞。术后随访至患者治愈出院或院内死亡。结果 23例患者中造影表现阳性22例,阴性1例,阳性率为95.7%。阳性患者中动脉假性动脉瘤形成8例,动脉破裂伴对比剂外溢14例。所有阳性患者均接受进一步TAE治疗,术后治愈17例,死亡3例,复发2例,临床有效率为86.4%。术后1例死于肝衰竭,2例死于多脏器衰竭,2例复发患者再次TAE治疗后治愈出院,所有患者均未发生胃肠坏死和胃肠穿孔等栓塞并发症。结论 动脉造影结合TAE诊断腹部外科术后迟发性出血阳性率高,治疗效果确切,可作为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6.
观察咯血患者胃左动脉(LGA)起源的支气管动脉(BA)的解剖学特点,评价栓塞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在3625例咯血患者中术前CTA发现7例(0.2%,7/3625)BA起源于LGA,并经LGA造影明确诊断。6例呈BA优势,1例呈LGA优势。BA经食管裂孔,沿着食管前方向上走行至左主支气管后方进入肺门和肺。所有BA均表现为左下BA,供应左肺下叶,其中2例沿途发出异常的非支气管性体动脉供应部分左肺下叶病灶。所有BA均应用微导管成功行超选择性插管栓塞,其他病理性BA和非支气管性体动脉行完整栓塞,患者均无严重并发症,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7.
选用不同栓塞剂经支气管动脉栓塞的安全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支气管动脉解剖变异较大,常见的有左右支气管动脉共干,支气管动脉与肋间动脉、纵隔动脉,甚至食管动脉共干,加上肿瘤或结核等病变侵蚀、破坏,使得体循环与肺循环血管之间形成瘘。因而支气管动脉栓塞(bronchial artery embolization,BAE)可引起食管气管瘘,异位栓塞,甚至永久性截瘫等严重并发症。本研究着重分析根据插管水平、DSA表现及疾病性质等综合因素,灵活选用不同栓塞材料,目的是增加BAE安全性。我科自1999年6月-2006年3月,共行BAE治疗56例患者,均未出现截瘫等严重并发症,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急诊动脉介入栓塞术(TAE)在交通伤救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及运作方式。方法 采用Seldinger法急诊行TAE治疗交通伤所致脾破裂、肾破裂、肝破裂及颅底骨折鼻出血、肺挫伤气管出血、骨盆骨折等共57例,包括颈外动脉3例,颌内动脉2例,上颌动脉2例,髂内动脉11例,肝动脉10例,肝右动脉7例,脾动脉28例,胃左动脉1例,肾动脉7例,支气管动脉2例,会阴部动脉1例,腰椎动脉1例,右膈动脉1例。其中栓塞脏器或部位计单个44例,2个13例次,3个2例。结果 手术时间30min~2h,平均45min。导管造影诊断率为100%。一次栓塞成功52例,成功率为95%;经二次栓塞成功2例,失败1例,总成功率为98%。抢救生存52例,抢救成功率为91%。术后并发腹股沟血肿3例,发生率为5%。结论 急诊一体化模式实施TAE救治交通伤患者能明显缩短救治时间,提高救治成功率,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顽固性大咯血介入治疗术后复发原因及处理措施。方法:对36例大咯血介入治疗术后复发出血患者行CT平扫、CTA及DsA检查,寻找出血责任血管,分析复发原因,并通过栓塞(PVA/明胶海绵)一药物灌注(垂体后叶素)一再栓塞(弹簧圈)的过程,再次行永久性栓塞治疗,并观察疗效。结果:36例患者CT及CTA示基础病变进展1l例、血管漏栓10例、栓塞血管再通8例、非支气管性体动脉(NBSA)参与供血18例、侧枝形成5例、支气管动脉一肺动脉瘘2例,其中有两种或两种以上情况同时存在13例。DsA示出血责任血管55支,其中支气管动脉(BA)31支,NBSA20支,肺动脉(PA)4支,36例再次介入栓塞后即刻止血32例(32/36)。结论:对顽固性咯血患者肺部病因治疗是防止栓塞后复发出血的重要因素,寻找出血责任血管是全面、永久栓塞治疗的关键,栓塞材料的选择和方法是提高成功率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食管癌动脉灌注化疗后严重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食管癌动脉灌注化疗后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及其预防措施。方法368例食管癌患者接受经动脉灌注化疗药物治疗,共行灌注化疗909次。均经食管吞钡X线片及食管细胞学或病理组织学检查证实为食管癌患者。全部病例均采用Seldinger技术行相应食管节段的供血靶动脉选择性插管和造影,并经导管灌注化疗药物。结果动脉灌注化疗后出现脊髓损伤致截瘫1例,食管穿孔2例,坏死性食管炎3例。截瘫病例经1个月治疗未恢复,2个月后死于原发病;食管穿孔中1例形成食管.气管瘘,植入食管覆膜内支架后生存8个月,1例形成食管-纵隔瘘,6周后死于食管大出血;3例坏死性食管炎均发生在正常食管段,均形成食管穿孔。其中1例形成食管-支气管瘘,行胃造瘘后至今生存,2例形成食管-纵隔及食管.支气管瘘,均死于严重感染。结论食管癌动脉灌注化疗后严重并发症少见,但后果严重。离子型对比剂是发生脊髓损伤的主要原因。化疗药物的细胞毒性作用和组织耐受性是食管穿孔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