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参考“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震区各级医院收治地震伤员情况,总结地震胸外伤救治的经验。强调了大规模群体伤分类救治、分级救治的特点和必要性,分析各级医院收治伤员差异(伤员到达各级医院时间、伤员获救后出现死亡的时间及死亡原因、胸外伤救治内容),胸部损伤的现场急救内容,地震胸外伤处理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2.
汶川地震伤员医疗救治模式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汶川地震灾难救援中,军事医学救援的作用和地位.方法 收集了四川省德阳市某医院在5月12日~5月31日收治的1420例地震伤员资料.分析伤情特点、早期军事医学救援的方法、内容及效果.结果 1420例中,共有1821处损伤,单个部位伤1089例(76.69%),多部位伤331例(23.31%).单个部位伤明显多于多部位伤(P<0.01);四肢损伤、体表和软组织损伤多于其它部位损伤(P<0.01);伤员流在震后前2天最多(68.80%),明显多于其它时间(P<0.01);对968例伤员进行了分类分检;伤后12小时以上才得到救治的伤员最多(P<0.01).结论 军事医学救援应在地震后24小时内快速展开,对规范救治秩序、保证批量伤员救治有效进行将起到重要作用,"德阳模式"探索了一种军事医学救援的重要方法,军事医学救援足今后灾难救援的新趋势.  相似文献   

3.
汶川地震灾难救援与信息控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早期信息控制对灾难救援的作用及对救治秩序的影响。方法通过登记本、伤员信息卡、麻醉记录单及病历资料,收集德阳市某医院在“5.12”汶川地震1420例伤员基本信息,分析伤情、伤员流、信息流特点。结果1420例伤员中,受伤机制以房屋垮塌后砸伤为主,共有1821个损伤部位,四肢损伤多于其它部位伤(P〈0.01);轻伤多于中、重度伤(P〈0.01);震后前2天收治伤员占收治总人数的68.80%,明显多于其它时间段伤员收治数(P〈0.01);随救治时间延长,伤员信息趋于完整。结论汶川地震后早期信息控制与救援不相适应,值得重视。国家要重视灾难医学救援信息体系建立和完善,以最快速度在震后形成陆海空救治一体的救治和信息控制网络。稳定伤员流的流序和流态,保证信息流的畅通和准确,才能科学、有序救援。  相似文献   

4.
胸部火器伤588例救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鹏  杨小平 《人民军医》1999,42(5):255-256
本组胸部火器伤588例,均为1979~1984年9个医疗单位收治的伤员。我们总结其特点及救治规律,以便为提高战伤救治水平提供参考。1 临床资料1.1 一般情况 588例中,大多数为男性;年龄18~25岁,占88%。枪弹伤331例,爆炸伤257例。合并腹、头、四肢损伤182例。死亡18例。1.2 致伤原因及伤情1.2.1 枪弹伤 331例,其中贯通伤269例(81.3%),盲管伤62例(18.7%)。伤情:血胸、气胸和(或)血气胸117例,创伤湿肺43例,异物残留31例,肋骨骨折81例,膈疝12例,心脏伤5例,气管伤2例,食管伤1例。1.2.2 爆炸伤 257例,其中盲管伤223例(86.8%),贯通伤31例(12.1%)…  相似文献   

5.
两起85例炸伤病人的早期救治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探讨成批炸伤病人的伤情特点与早期救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两起85例重大炸伤病人的临床救治。结果:爆炸伤一般伤情复杂、污染重;受伤组织和器官多,损伤以头颈部和四肢破片伤为主;盲管伤、多发伤、合并伤多;一般较枪弹伤损伤复杂。结论:批量爆炸伤早期积极救治和清创可降低感染,伤残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6.
火器性血管伤引起受损机体生理改变的基本条件是急性失血。心脏及胸、腹腔大血管损伤的伤员,往往来不及抢救而阵亡。肢体大血管的损伤或其它原因大出血,可引起休克或在短时间内危及伤员生命或发生严重合并症。因此,在战伤救治中必须及时准确做好急救止血工作。1火器性血管伤的急救原则首先是止血、抗休克,以挽救伤员的生命为主,其次再考虑修复血管,重建肢体的血液循环,保存肢体,同时注意恢复功能。2火器性血管伤的分级救治火器性血管伤必须实行分级救治,严格按照本级救治范围执行战伤救治原则,分级处置,前后继承,逐级补充,最终…  相似文献   

7.
汶川地震德阳地区伤员医疗救治的分析与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 分析汶川地震中伤员的伤情特点、救治过程和效果,探讨灾难救援中信息侦察、军事化救援、损害控制原则的应用和作用.方法 收集了四川省德阳市某医院在2008年5月12日~5月31日收治的1420地震伤员资料,分析各部位伤发生率和各年龄组受伤情况,回顾早期救治分类、救治方法和内容.结果 1420例伤员中,共有1821处损伤,单个部位伤1089例,占76.69%;多部位伤331例,占23.31%;四肢损伤、体表和软组织损伤多于其他部位损伤;单个部位伤明显多于多部位伤(P<0.01).伤员流在震后前2天最多,占68.80%,明显多于其他时间(P<0.01);19~45岁年龄组伤员多于其他年龄组(P<0.01);伤后12小时以上才得到救治的伤员最多(P<0.01).结论 平时灾难救援中救治的速度是关键,信息侦察是保证早期灾害救治的前提;在救治中应遵循损害控制原则,平时加强自救互救训练和急救知识培训可挽救更多伤员的生命,军事化救援是今后灾害救援的新趋势.  相似文献   

8.
严重交通事故多发伤324例救治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324例交通事故多发伤伤情资料及救治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认为:交通事故引起的严重多发伤发生年龄多在16-40岁的青壮年,受伤部位多见腹部、头部、胸部、四肢和骨盆;伤员主要死亡原因依次为颅脑损伤、胸腹部外伤引起的休克、MOF、呼吸衰竭。强调此类伤员的急救应重视现场急救和伤员转运,综合复苏、及时手术能有效地提高伤员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9.
176例汶川地震骨科伤员临床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回顾性分析地震骨科伤员的临床特点及其救治情况,总结此类伤员的救治经验.方法:系统收集从汶川地震发生后至2008年6月30日我科收治的176例地震骨科伤员的临床资料,包括一般情况、伤情及治疗措施,并对临床救治经验与不足进行分析和探讨.结果:(1)176例地震病人中,男性96例,女性80例,平均年龄42岁,70岁以上伤员23人;(2)受伤原因以重物砸伤和挤压/掩埋为主(62.5%),36.9%的伤员为无骨折脱位的软组织损伤,其中挤压伤占软组织损伤的23.3%,63.1%的伤员有骨折脱位,约34.1%的伤员为多发骨折,开放性损伤多(35.2%),且污染重,多合并感染;下肢骨折多见(65%),26.1%的伤员有上肢骨折,20.7%的伤员有脊柱骨折,6.3%的伤员合并有胸、脑,腹部脏器损伤;(3)截肢伤员多,截瘫伤员少.结论:早期明确诊断,及时合理处置,以注重基础疾病和心理治疗及加强护理为特点的综合治疗有助于提高治疗质量,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0.
我院住地海拔 30 0 0m ,氧气较稀薄 ,在此环境下枪弹伤伤员失血多 ,休克严重 ,病情变化复杂 ,麻醉急救处理难度较大。为此 ,我们总结近年收治枪弹伤 12例麻醉处理的经验。1 临床资料1 1 一般情况 男 10例 ,女 2例 ;年龄 18~ 4 2岁 ,平均 2 8 6岁。均为军用枪弹伤。上肢贯通伤 2例为肱动脉裂伤、肱骨粉碎性骨折 ,右胸贯通伤 1例为右肺上叶穿透伤伴右侧血气胸。腹区伤 4例中 ,贯通伤 2例 ,盲管伤 2例 ,分别伤及肝右叶、肠系膜、肠管、肾动脉等 ,且合并全腹膜炎。下肢伤 5例均为股动脉、股静脉裂伤、股骨干粉碎性骨折等。伤后 15min~ …  相似文献   

11.
军队医院平时急诊与战时检伤分类结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峰  包亚军  刘文华 《人民军医》2008,51(12):762-762
1现场检伤分类的意义在突发事件现场,医疗救援力量往往有限,尤其是在突发事件初期,医疗救援力量可能十分缺乏。因此,必须将有限的急救资源用在刀刃上,优先保证抢救重伤员,争取在第一时间实施救援。当医疗救护人员面对现场大批伤员时,第一步救援措施必然是快速检伤分类,将危重伤员尽快“筛选”出来。再按照伤情轻重,依序给予医疗急救或转送上级医院,使伤者在最短时间内得到及时、合理和高效的医疗救助。2成立急诊检伤分类组织突发事件发生时,往往伤员数量大、种类多,救治具有急、难、险、重的特点。由于救治条件和力量有限,首先必须进行伤情判断,确定伤部、伤因、伤型、伤势和并发症。把伤员、病员、沾染、染毒和传染性伤病员区分出来,提出伤员收容、救治、后送方式及先后顺序的方案。医院平时应以门诊部急诊科为基础,成立检伤分类分队或小组,成员由具有丰富伤情识别能力和较强预见能力的专家组成,检伤分类分队队长或小组组长由临床经验丰富,组织指挥能力较强的人员担任。3检伤分类的等级与救治顺序对急、危重症伤员应争分夺秒,不失时机地在短时间内做好检伤分类。同时,安排专人登记和统计,并立即做出分类标志,同步完成。专家应迅速询问伤员或现场有关人员,了解伤员受伤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本文总结了汶川大地震医疗救援中在处置大批量伤员的同时,救治机构电子病历系统瘫痪的情况下,应用军用伤标临时替代进行检伤分类,规范救治秩序的经验体会.  相似文献   

13.
赵瑞臣  何琴 《西南国防医药》2011,21(11):1221-1222
目的分析在高原严重多发伤的院前急救体会,以期提高抢救成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急诊科院前救治的72例交通事故所致严重多发伤的病例资料。结果72例伤员中,现场抢救无效死亡5例,转运途中死亡2例,65例伤员获得了挽救,病情得以控制,转送回医院进一步抢救。结论采取快速出诊、积极现场救护、前接与后送相结合的院前急救措施,可显著提高高原此类伤员的救治成功率。  相似文献   

14.
为提高野战条件下输尿管枪弹伤的诊断和救治水平 ,总结和吸取输尿管战伤早期处理的经验与教训 ,现将我院收治的输尿管枪弹伤 8例的漏诊原因及转归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情况  8例均为男性 ;年龄 2 0~ 32岁 ,平均 2 4岁。枪弹贯通伤 5例 ,弹片盲管伤 3例。均有肠管损伤 ,多处肠管伤 7例。均合并腹胀 ,肠鸣音减弱 ,入院时查体腹部有移动性浊音 2例 ,伤道和手术探查的切口有大量渗液。已行肠管及后腹膜修补 1例 ,术后于右臀部弹孔内留置引流管 1根 ,引流管周围有较多的淡黄色液体溢出 ,局部敷料有氨味 ;肠管修补 1例 ,术后于右腰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成批烧冲复合伤有效的组织管理和早期救治方法。方法 总结和分析一批16例特重烧伤复合冲击伤患者早期救治过程中的组织管理经验和临床资料。结果 应急预案启动及时,伤员救治过程组织严密;全部伤员在早期抢救中顺利度过休克期,有10名伤员及时分流和转运,其中1名在救护车转运途中出现心跳呼吸骤停,予以成功复苏。结论 及时启动应急预案、协调指导有利于迅速有效组织成批伤员救治的工作,专家组指导下各组负责的医疗制度有利于提高成批伤员救治的效率,正确认识烧冲复合伤的临床特点、早期有效的液体复苏、尽早封闭烧伤创面和防治多脏器功能不全的是治疗成批烧冲复合伤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后方医院诊治地震伤员时应掌握的要点。方法对2008年5月由灾区前线医院转送重庆急救中心救治的61例汶川地震伤员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6例(42.6%)早期漏诊颅脑、胸和腹部损伤,在转入1小时~4天内补充诊断;2例延迟性血气胸和2例腹内脏器延迟性破裂及时发现和处理。11例下肢严重挤压伤和挤压综合征避免了截肢;6例伤口采样培养有梭状芽胞杆菌生长但未发生气性坏疽。除2例遗留截瘫外,其余全部治愈。结论地震伤员的后方医院处理,重点为对初期抢救中的漏诊和治疗不足及时发现和补救;警惕胸腹脏器损伤的延迟性破裂;肢体挤压伤注意防治挤压综合征和气性坏疽,彻底切除坏死肌肉组织可最大限度地避免截肢。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地震伤严重伤员的早期救治方法.方法 对286例严重地震伤员实施早期救治,单部位伤189例(66.1%),AIS评分平均3.8分;多发伤97例(33.9%),ISS评分平均27.7分.紧急手术65例:其中肝破裂修补12例,脾破裂行脾切除13例,肠系膜血管损伤修补3例,腹部多脏器损伤修补6例,膈肌破裂修补4例,颅内血肿清除术12例,大量血气胸行开胸手术9例(肺破裂修补4例,肺及支气管部分切除5例),心脏压塞行心包切开1例,连枷胸行肋骨内固定5例.早期手术72例:清创加骨折外固定支架固定57例,截肢术15例.结果 59例治愈出院,196例经初期治疗后转院,28例接受后期康复治疗,死亡3例.结论 分级救治可保证严重伤员得到及时有效救治;危重伤员及伴有严重心肺等基础疾病的伤员应实施损害控制;做好反复检诊是防止延误诊治的有效方法;加强多专业合作对提高危重病人救治成功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颌面部枪弹伤是一种较严重的创伤,在战争时期较常见,而和平时期亦常有发生。我院1989~1999年收治颌面部枪弹伤25例,取得了较满意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25例,男性23例,女性2例,年龄10~18岁3例,18~30岁16例,30~45岁6例;枪弹伤7例(手枪5例,猎枪2例),非火器性枪弹伤(气枪)13例;爆炸性飞射伤5例;口腔颌面部单纯性软组织伤15例,重度复合伤10例。1.2 救治方法 10例呼吸道梗阻伴休克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我们积累的远离穿透道的颈部血管损伤的经验。方法获得机构审查委员会的许可,在外伤登记处查阅5年内由于颅面部枪弹伤导致的颈部动脉损伤而行颈部血管CT成像的病例,并查阅病人影像及临床病例资料。结果 427例颅面部枪弹伤的病人,其中222例行CT血管成像,56例损伤病人共检查出78处血管损伤。5例颈内动脉损伤来自伤道的牵拉,这种颈动脉的间接损伤的发生率在病人中为1.2%,而在进行CT血管成像的病人中为2.8%。结论这种间接的来自颅面部枪弹伤的颈部动脉损伤的发生率略高于单纯钝挫伤。颅面部枪弹伤病人行CT血管成像检查可以意外发现远离穿透道的颈部血管牵拉伤。这些损伤的意义及最佳治疗方法还是未知的,确定颅面部枪弹伤中颈部动脉间接损伤的意义需要更多的经验。要点①颈部血管钝性损伤有几个未知的危险因素。②颈部血管损伤可发生于远离颅面部枪弹伤的部位。③颅面部枪弹伤是颈部血管损伤的一个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高原地区地震伤的特点,阐述救治体会。方法:分析地震救治现场伤员的伤情及临床表现,按受伤部位、有无伤口、损伤程度进行分类,按野战医疗队编制分组给予相应处理并及时后送。结果:本组962例伤员,现场急救54例,清创缝合253例,石膏、夹板固定410例,1例头部和肢体受伤预产期孕妇现场助产正常分娩。1例因外伤性癫痫后送到我院实施剖腹产手术,母婴平安。所有伤员无1例死亡。结论:高原地区地震灾害因环境和建筑物等的特殊性所造成的创伤伤情有所不同,因人因地进行施救,确保伤员病情平稳,为后方医院治疗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