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年龄、性别及肾脏不同部位对DTI测量指标的影响。方法:收集60例正常志愿者行MR DTI成像检查,男女性各占30例,年龄分三组(40岁以下)、(40-60岁)、(60岁以上),每组20例,比较不同性别、年龄段及肾脏部位对ADC值、FA值的影响。结果:肾实质与肾皮质、髓质的ADC值存在相关性(r=0.91和0.92,P<0.01);肾实质与肾皮质、髓质的FA值存在相关性(r=0.90和0.88,P<0.01);不同性别、年龄段之间肾实质ADC、FA值比较均不具有统计意义(P>0.05),但肾实质ADC值随年龄段的增大逐渐减小,FA值随年龄段增大而逐渐增大;肾脏皮、髓质的上、中、下极ADC值、FA值比较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右侧比较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研究正常人肾脏ADC、FA值的变化特点,为今后肾脏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科学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利用DTI技术定量分析不同年龄段正常前列腺外周带(peripheral zone,PZ)和中央腺区(central zone,CZ)各向异性值(fractioanl anisotropy,FA)和ADC值,研究其随年龄的演变规律,利于前列腺疾病早期发现和诊断。方法:50名志愿者根据年龄分为3组,A组14例15~30岁,B组24例31~50岁,C组12例≥51岁,分别测量和分析不同年龄段正常前列腺PZ和CZ的FA和ADC值的差异。结果 :各年龄段PZ左右叶FA值、ADC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各年龄段PZ的FA值均低于CZ,PZ的ADC值均高于CZ(均P0.05)。PZ的FA值及ADC值不同年龄段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CZ的FA值及ADC值不同年龄段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PZ的FA值与年龄呈负相关(r=-0.498,P0.05),ADC值与年龄呈正相关(r=0.682,P0.05),CZ的FA值和ADC值变化与年龄均无明显相关性(均P0.05)。结论 :DTI定量分析能够反映前列腺随年龄变化的差异,为前列腺疾病的早期发现和诊断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 :用DTI研究正常儿童脑白质发育特点。方法 :收集50例1~12岁健康儿童脑DTI图像,分析第1组(1~3岁)、第2组(4~6岁)、第3组(7~9岁)及第4组(10~12岁)4个年龄组与脑白质内囊前肢、内囊后肢、胼胝体膝部、胼胝体压部及尾状核头部5个部位的各向异性指数(FA)值、ADC值的相关性及差异性。结果:内囊前肢、内囊后肢、胼胝体膝部及胼胝体压部的FA值与年龄呈正相关,尾状核头部的FA值与年龄呈负相关;内囊前肢、内囊后肢、胼胝体膝部、胼胝体压部及尾状核头部的ADC值均与年龄呈负相关。第1、2组间及第2、3组间内囊前肢、内囊后肢、胼胝体膝部及胼胝体压部的FA值、ADC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第3、4组组间胼胝体膝部及胼胝体压部的FA值、ADC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DTI的FA值和ADC值能反映脑白质发育差异。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胼胝体膝部和嘴部的DTI参数ADC值、部分各项异性(FA)值及神经密度在年龄及性别方面的差异,并获取其随年龄增长的变化规律。方法:将247例正常人按照年龄段分为10组,行颅脑DTI,测量胼胝体膝部和嘴部ROI的ADC值、FA值及神经纤维数,并计算神经密度。结果:①男性胼胝体膝部和嘴部的ADC值随年龄增长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女性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②男性及女性胼胝体膝部和嘴部的FA值随年龄增长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其随年龄增长的变化规律基本上符合升高—相对稳定—下降的趋势。③男性及女性的胼胝体膝部和嘴部神经密度随年龄增长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④在>3~6岁组,女性胼胝体嘴部的ADC值显著高于男性(P<0.01);在40岁以上男性,胼胝体膝部的神经密度显著高于女性(P<0.01);胼胝体膝部的ADC值和FA值、胼胝体嘴部的FA值和神经密度在各个年龄段内的性别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①胼胝体膝部和嘴部的ADC值、FA值随年龄增长的变化规律可以反映胼胝体膝部和嘴部生长发育及老化的整个过程。②本研究所获得的胼胝体膝部和嘴部的ADC值、FA值及神经密度可作为以后进一步研究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运用弥散张量成像(DTI)定量研究正常成人脑白质不同解剖部位的各向异性特点.方法:对60名正常成人按年龄分成四组,均行DTI检查,分析其表面弥散系数(ADC)图及各向异性分数(FA)图的特点,并对不同解剖部位的脑白质进行ADC值及FA值的定量分析,通过统计学分析得出其弥散系数和各向异性特点.结果:不同年龄组间相同解剖部位脑白质ADC值及FA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解剖部位间FA值及ADC值的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DTI可清晰显示脑内白质的走行及方向,FA能准确定量分析正常成人不同部位脑白质纤维的各向异性程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采用3.0T磁共振对膝关节前交叉韧带进行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及纤维束示踪成像(FT)的可行性.方法:对25名健康志愿者进行膝关节DTI检查,男15例,女10例,年龄21~40岁,平均34.6岁.采用单次激发自旋回波平面成像序列,在工作站进行纤维束示踪三雏模拟成像,计算前交叉韧带的纤维束长度及平均FA值、ADC值,比较不同性别的FA值及ADC值差异,并分析同一操作者在不同时间测量结果的一致性.结果:25名受检者中16例前交叉韧带显示三维纤维束结构,4例显示多束,5例未显示规则的纤维束.所显示的平均纤维长度为(13.79±1.75)~(25.43±3.37)mm..全部受试者前交叉韧带平均FA值为0.457士0.058,平均ADC值为1.419±0.289,无性别差异.比较同一测量者在不同测量时间的FA和ADC测量值,其可信度和组内相关系数均较好.结论:采用3T MR成像系统能成功完成正常前交叉韧带DTI和DTT,并可显示正常前交叉韧带的双束结构.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胼胝体纤维束随年龄增长的变化和血管性轻度认知障碍(vMCI)患者胼胝体异常与认知功能改变的关系.方法 通过对vMCI患者(32例)、正常年老组(25例,年龄≥60岁)和年轻组(30例,年龄20~39岁)胼胝体的扩散张量成像(DTI),获得胼胝体的平均扩散(ADC)图及部分各向异性(FA)图,分别测量压部和膝部的ADC值及FA值,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vMCI组在胼胝体膝部、压部的ADC值较年老组高,而FA值较年老组低.年老组胼胝体膝部、压部FA值均低于年轻组相应部位的FA值(P<0.05),而胼胝体膝部、压部ADC值均大于年轻组(P<0.05).vMCI组胼胝体压部的FA值与MMSE评分呈正相关(r=0.796,P<0.05),而ADC值与MMSE评分呈负相关(r=-0.803,P<0.05).结论 vMCI病人胼胝体完整性受到破坏,故胼胝体DTI的各参数变化有助于其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致痫性局灶性皮质发育不良(FCD)患者丘脑DTI参数的变化及其临床相关性。方法:选取致痫性FCD患者和正常对照组各15例,行DTI扫描,并手动测量2组双侧丘脑DTI参数,即ADC值及各向异性分数(FA)。2组丘脑ADC值及FA值比较行Levene检验,2组双侧丘脑各参数比较行配对t检验。结果:FCD组患侧丘脑FA值(0.249±0.034)低于对照组(0.268±0.0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663,P=0.010);患侧丘脑ADC值[(8.727±0.420)×10~(-3)mm~2/s]低于对照组[(8.956±0.505)×10~(-3)mm~2/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817,P0.05)。FCD组患侧丘脑的FA值与ADC值均低于对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473,P0.001;t=3.212,P=0.006)。结论:致痫性FCD患者中双侧丘脑的DTI参数有着特殊改变,DTI在致痫性FCD的临床定侧及神经影像学机制的研究上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与弥散张量成像(DTI)对梗阻性脑积水的诊断价值。方法 25例梗阻性脑积水患者和30例志愿者均行3.0T磁共振常规序列以及DWI和DTI扫描,重建出ADC图、MD图、FA图、RA图、VR图及AI图,并对各参数图进行测量和记录,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30例志愿者及25例梗阻性脑积水患者分别测量双侧侧脑室周围脑白质、胼胝体膝部及压部区域的ADC、MD、FA、RA、VR及AI进行测量,ADC图中胼胝体膝部两组ADC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侧侧脑室外侧脑白质两组所测得MD、FA、VR、AI值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胼胝体压部RA值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间胼胝体膝部所有测得DTI各参数值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DWI和DTI在脑积水的诊断中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1.5 T MR扩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在正常前列腺的参数特点及纤维示踪图像(fiber tracking,FT)表现,为DTI在前列腺癌的应用提供研究基础。资料与方法 21名健康男性志愿者[(24.7±3.59)岁]行前列腺常规MRI及DTI扫描,将DTI扫描数据行后处理分析,测量中央叶和外围叶感兴趣区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和各向异性分数(FA),比较两者的ADC、FA值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并重建前列腺的FT图像。结果 (1)健康男性前列腺DTI左右两侧中央叶和外围叶的ADC、FA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中央叶和外围叶的ADC、FA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中央叶的ADC值低于外围叶,中央叶的FA值高于外围叶(P<0.05);(3)FT图显示不同颜色的纤维对应不同走行方向,且中央叶的纤维排列比外围叶紧密。结论 1.5 TMR DTI在正常前列腺研究中具有可行性,有助于DTI在前列腺癌中的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1.5 T MR扩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在正常前列腺的参数特点及纤维示踪图像(fiber tracking,FT)表现,为DTI在前列腺癌的应用提供研究基础.资料与方法 21名健康男性志愿者[(24.7 ±3.59)岁]行前列腺常规MRI及DTI扫描,将DTI扫描数据行后处理分析,测量中央叶和外围叶感兴趣区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和各向异性分数(FA),比较两者的ADC、FA值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并重建前列腺的FT图像.结果 (1)健康男性前列腺DTI左右两侧中央叶和外围叶的ADC、FA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中央叶和外围叶的ADC、FA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中央叶的ADC值低于外围叶,中央叶的FA值高于外围叶(P<0.05);(3)FT图显示不同颜色的纤维对应不同走行方向,且中央叶的纤维排列比外围叶紧密.结论 1.5T MR DTI在正常前列腺研究中具有可行性,有助于DTI在前列腺癌中的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早期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患者边缘系统灰质体积及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的改变.方法 矿难发生6个月后,对10例PTSD患者、10例年龄、性别和应激暴露均与PTSD组相同但未产生PTSD者作对照进行MRI扫描,获取脑结构的高分辨T1加权像及DTI像,分别进行测量分析,比较2组边缘系统的灰质容积、部分各向异性指数(FA)值及表观弥散系数(ADC)值的异同.结果 在考虑年龄和性别的影响后,PTSD组与对照组的FA值在右侧后 扣带回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边缘系统的灰质体积、ADC值及其它区域FA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早期PTSD患者右侧后扣带回FA值减小,提示上述脑区存在结构改变,DTI可作为反映这些神经网络病理性改变的较敏感手段.  相似文献   

13.
目的:应用DTI检测脑梗死慢性期患者脑梗死灶的改变及皮质脊髓束(CST)的Wallerian变性,并分析其与运动功能的关系。方法:搜集36例病程半年以上的单侧大脑中动脉供血区脑梗死(MCAO)患者及36例与其性别、年龄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于1.5T磁共振扫描仪上行全颅15个方向的DTI检查。采用手工法在双侧CST走行区及脑梗死灶取不同兴趣区(ROI)进行测量得到FA值及ADC值。结果:慢性期单侧MCAO患者脑梗死灶及其同侧CST不同ROI的FA值和ADC值与对侧相应部位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死灶同侧CST不同ROI及与CST相关的脑梗死灶的FA值改变率(rFA)均与运动功能存在相关性。结论:慢性期脑梗死患者同侧CST及与CST相关的脑梗死灶rFA均与运动功能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应用DTI检测脑梗死慢性期患者脑梗死灶的改变及皮质脊髓束(CST)的Wallerian变性,并分析其与运动功能的关系.方法:搜集36例病程半年以上的单侧大脑中动脉供血区脑梗死(MCAO)患者及36例与其性别、年龄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于1.5T磁共振扫描仪上行全颅15个方向的DTI检查.采用手工法在双侧CST走行区及脑梗死灶取不同兴趣区(ROI)进行测量得到FA值及ADC值.结果:慢性期单侧MCAO患者脑梗死灶及其同侧CST不同ROI的FA值和ADC值与对侧相应部位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死灶同侧CST不同ROI及与CST相关的脑梗死灶的FA值改变率(rFA)均与运动功能存在相关性.结论:慢性期脑梗死患者同侧CST及与CST相关的脑梗死灶rFA均与运动功能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扩散张量成像(DTI)技术对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脑白质细微病变的诊断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80例HIV阳性者(阳性组)和83例HIV阴性者(对照组),均行MRI常规序列及DTI扫描.测定双侧内囊前支、内囊后支、内囊膝、胼胝体膝部、压部及双侧胼胝体干脑白质感兴趣区(ROI)的各向异性分数(FA)值和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利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2组间FA值及ADC值的差异.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阳性组双侧内囊前支及内囊膝、胼胝体膝部及双侧胼胝体干FA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阳性组双侧内囊前支、后支、膝部及双侧胼胝体干ADC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TI通过FA值和ADC值的异常改变而发现HIV阳性患者内囊及胼胝体区脑白质结构的细微病变,为临床早期诊断和治疗干预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运用扩散张量成像(DTI)研究儿童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PADHD)患者大脑额叶放射冠前区(ACR)的异常改变。资料与方法 11例PADHD患者和11名年龄、性别和智商匹配的健康者通过Philips 1.5 TIntera Achieva磁共振扫描仪行DTI,后处理获得部分各向异性指数(FA)和表观扩散系数(ADC)图。分别于5个额叶层面:前联合、前联合上6、12、18和24 mm的双侧ACR选取6个感兴趣区。比较两组不同层面感兴趣区的上述DTI参数值。结果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PADHD患者额叶不同层面上ACR的FA值和ADC值均未见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与正常对照组相比,ACR的FA值(F=47.13,P<0.01)和ADC值(F=113.25,P<0.01)则明显不同。结论 DTI能够显示PADHD患者ACR异常。FA降低和ADC增高可能源于其结构和完整性的丧失。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扩散张量成像(DTI)及MRI扩散峰度成像(DKI)在帕金森病(PD)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经本院确诊为PD患者,且进行DTI与DKI检查的患者64例为PD组,同期体检健康者60例为健康对照组。根据DTI扫描结果的相关参数FA和ADC、DKI扫描后参数MK和FA值,以ROC曲线评估相关参数对帕金森病的临床诊断价值。结果 DTI参数ADC、FA值在红核、尾状核头、壳核各部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黑质中DTI参数FA值PD组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DKI扫描中,两组FA、MD值在黑质、红核、尾状核头、壳核、丘脑各部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黑质、丘脑中PD组MK值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ROC曲线显示,黑质DTI参数FA值、DKI参数MK值诊断PD的AUC为0.661、0.845,且敏感度、特异度:黑质FA为43.8%、88.3%,黑质MK为75%、88.3%,DKI参数黑质MK对PD患者的诊断价值高于DTI参数黑质FA,具有一定预测价值。结论 DTI成像对PD的诊断灵敏度较低,准确率较低,而DKI参数可有效评估PD患者脑深部核团微观变化情况,对PD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豆状核白质纤维异常的扩散张量成像表现及其与临床的关系.方法 将5 例豆状核白质纤维异常患儿及性别、年龄相匹配的5 例健康儿童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常规脑MR 平扫检查后,行脑的DTI 检查,得到ADC 图、FA 图及彩色编码FA 图.分别于胼胝体体部及双侧豆状核、丘脑、半卵圆中心、内囊前肢、内囊膝部、内囊后肢、大脑脚水平锥体束设置感兴趣区(ROI),测定每个ROI 的FA、ADC 值,并分别以环池水平的桥脑及矢状位的豆状核区为ROI,作出纤维束图.结果 5 例患儿均有癫痫症状,豆状核在常规MRI上均未见异常,但ADC 图、FA 图显示患儿双侧豆状核呈高信号,彩色编码FA 图示病变区呈红色.经脑干ROI 的投射纤维束图显示形态异常3 例,经矢状位豆状核ROI 的白质纤维束图显示较多异常纤维束呈左右走行.5 例健康儿童均未见异常.与健康儿童相比,患儿双侧豆状核FA、ADC 值增高,差异有显著性,其余部位的FA、ADC 值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豆状核白质纤维异常可能是患儿癫痫发作的原因之一.癫痫发作的患儿常规MRI显示正常时,进行DTI检查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膝关节周围肌肉DTI成像的最佳b值及相关参数。方法选取15例健康志愿者,男7例,女8例,年龄20~30岁,平均年龄25岁,行膝关节常规MR检查包括冠状T1WI、FS-T2WI,矢状位T2WI、PDWI及轴位T1WI,DTI(b值分别为400,500,700s/mm2)检查,重建出ADC图,eADC图,FA图及FA彩色编码图,通过DTI纤维示踪(fiber tracking)显示膝关节周围肌肉纤维束连续性和走行方向,分析比较不同b值情况下同一块肌肉肌纤维成像的清晰度与完整性,选择肌肉成像的最佳b值,并测量最佳b值时不同肌肉的ADC值、eADC值及FA值,分析不同肌肉同一b值的DTI参数有无差异。结果不同b值在同一块肌肉中成像质量有统计学差异,b值为500s/mm2的肌肉成像质量优于b值为400s/mm2,700s/mm2时的肌肉成像质量;b值为500s/mm2时不同肌肉的ADC值、eADC值及FA值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肌肉DTI成像最佳b值为500s/mm2,此时不同肌肉DTI参数无明显统计学差异。  相似文献   

20.
目的:使用3.0T 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技术观察轻型创伤性脑损伤(mTBI)患者脑白质纤维束的改变,探讨 DTI对 mTBI 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30例 mTBI 患者及30例健康对照者分别进行常规 CT、MRI 及 DTI 检查,分别测量 mTBI患者(急性期、亚急性期、伤后5周~3个月)和对照者的胼胝体膝部、压部、双侧内囊前后肢、扣带束、上纵束、下纵束的各向异性(FA)值、表观扩散系数(ADC)值,观察各测量值的变化规律。结果mTBI 患者部分脑白质纤维束区的 FA 值在急性期、亚急性期减低(P 均<0.05),伤后5周~3个月时仍低于对照者(P 均<0.05),但胼胝体膝部及压部的 FA 值在急性期不减低反而升高(P 均>0.05),此后呈逐渐减低趋势,并在外伤5周~3个月时略低于正常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均>0.05)。急性期、亚急性期 mTBI 患者的 ADC 值低于正常对照组,并在外伤5周~3个月时接近或略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均>0.05)。结论DTI 对 mTBI 敏感性较高,能够准确显示白质纤维束的损伤情况并使其可视化,DTI 对 mTBI 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