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黄铿霖  马隆佰   《放射学实践》2013,28(2):146-149
目的:探讨颌面部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MFH)的CT、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颌面部MFH患者的影像学及病理资料,其中2例仅行CT平扫,5例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病灶位于上颌窦4例、下颌骨2例、颊部1例;边界清楚2例,边界不清5例;2例MFH患者CT显示密度不均,其中1例呈明显囊实性肿块;另5例T1WI上为低信号,T2WI上呈以高信号为主的混杂信号,均出现囊变区,MRI增强扫描均呈不均匀强化;7例均有不同程度的骨质破坏,5例呈浸润性生长,侵犯周围结构,1例出现颈部淋巴结转移;病理结果示多形型MFH 4例,黏液型MFH 2例,炎症型MFH 1例。结论:颌面部MFH常呈侵袭性生长,侵犯周围结构,囊变坏死多见,CT及MRI对其诊断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腹膜后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CT诊断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腹膜后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MFH)CT表现及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经手术或活检病理证实的后腹膜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的临床和CT检查资料。结果:12例中,肿块平均最大径9.2cm,10例肿块形态不规则伴明显分叶,2例表现为椭园形。平扫CT值低于肌肉软组织10例,2例呈等密度或稍高密度,9例实质内明显坏死囊变,2例实质内可见钙化灶,3例破坏骨骼,1例累及肾脏,1例累及胰体、尾部。增强扫描肿块呈中-高度强化。对照手术病理结果,CT定位准确率75%,定性准确率41.67%。结论:腹膜后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MFH)CT表现为一定特征性,有助于协助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鼻腔及鼻窦恶性黑色素瘤的CT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8例经病理证实的鼻腔及鼻窦恶性黑色素瘤的CT征象。结果 8例肿瘤均无钙化,注射碘对比剂后病灶有不同程度强化。CT冠状位及轴位扫描显示肿块位于单侧鼻、窦腔6例,双侧2例;病灶中心位于鼻腔前下4例,鼻腔上部及筛窦4例;肿瘤侵犯邻近结构,包括上颌窦4例,突破筛骨纸板到眶骨膜下间隙7例,向上破坏筛骨水平板和蝶平面,并浸润相应脑膜2例。结论 CT能很好地显示窦鼻腔恶性黑色素瘤的病变部位、周围骨质破坏和邻近重要结构的侵犯。尽管这些表现缺乏特征,对该肿瘤的定性诊断帮助不大,但CT对病变的全面评价是必要且较充分的。  相似文献   

4.
原发性肝脏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的CT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分析探讨肝脏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MFH)的CT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肝脏MFH的CT及临床资料。3例患者均行上腹部CT平扫、三期动态增强扫描。结果:3例肝脏MFH体积均较大,2例表现为边界尚清晰的单发肿块,1例为边界不清的弥漫性多发瘤灶;瘤内均有不同程度的囊变坏死,无钙化;增强扫描可表现为延迟强化(2例)或快进慢出(1例);1例伴胆管扩张及胆管癌栓。3例均无门静脉癌栓、淋巴结及远处转移。结论:肝脏MFH的CT表现形式多样,临床最终诊断依赖病理,特别需与原发性肝细胞癌或胆管细胞癌鉴别。  相似文献   

5.
文亮  韩丹 《临床放射学杂志》2005,24(12):1054-1054
患者男,33岁。左面部眶下区烧灼样疼痛,向耳部放射。双侧鼻腔偶尔流出带血丝鼻涕,以左侧多。体检:左眶下区轻度肿胀,左面部4cm×3cm大小质硬包块,无压痛;口内左上前庭沟处触及突出于黏膜表面包块,无压痛,双侧颌下、颈上未及淋巴结。CT检查:平扫示左上颌窦充满软组织密度灶,密度均匀,CT值约42.9HU(图1)。左上颌窦前壁下份骨质破坏,局部可见软组织密度灶(图2)。增强扫描上颌窦内软组织病灶部分呈斑片、条索状中度强化,CT值约82.6HU,部分未见明显强化(图3)。CT诊断:左上颌窦恶性肿瘤,左上颌窦前下壁受侵并局部肿块形成。手术及病理:术中于…  相似文献   

6.
鼻硬结病CT和MRI诊断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鼻硬结病的CT和MRI表现,提高其诊断准确性。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经病理证实的鼻硬结病的影像学资料。结果起源于鼻腔7例,鼻窦3例。CT表现:鼻腔硬结病表现为实性软组织影2例,索条影5例,7例均见中下鼻甲破坏,4例鼻中隔破坏;7例均侵及邻近鼻窦,其中上颌窦内壁可见不同程度的骨质破坏,其余各窦壁骨质明显增生硬化,以上颌窦、蝶窦最显著;2例侵犯眼眶,侵犯翼腭窝及颅内各1例。鼻窦硬结病表现为窦腔充以不规则软组织肿块影,相应处窦壁骨质破坏,同时伴周围骨质硬化,3例均侵犯翼腭窝,2例侵犯眼眶及颅内。MRI表现:T1WI呈等信号(与脑实质比较)3例,稍高信号4例;T277I呈等信号2例,明显低信号5例,但信号不均匀;均可见不同程度强化;窦腔外周伴阻塞性炎症,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呈明显高信号,有明显强化。结论CT可清楚显示骨质改变,是诊断鼻腔硬结病的主要影像方法;MRI能准确显示病变向邻近结构侵犯的范围,为临床分期、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依据。CT和MRI两种影像方法结合能较准确地对鼻窦硬结病作出诊断。  相似文献   

7.
鼻腔副鼻窦恶性肿瘤的CT诊断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鼻腔副鼻窦CT检查方法和肿瘤的形态、密度、窦壁骨质破坏、周围脂肪层侵犯、窦腔外软组织肿块等征象在鼻腔副鼻窦恶性肿瘤中的诊断作用.材料与方法逐项对比观察分析经病理证实的鼻腔副鼻窦恶性肿瘤32例和良性肿物139例的CT表现.结果CT冠状位扫描显示15例恶性肿瘤破坏25个窦腔骨壁,20例腔外软组织肿块累及23个相邻部位.轴位扫描发现骨壁受累12例,有20个侧壁骨质显示破坏,15个腔外肿块累及18个相邻结构.恶性组和良性组突出于窦腔外的软组织肿块分别为71.9%和5.0%、窦壁骨质侵蚀性破坏59.4%和14.4%、窦腔周围脂肪层的侵犯消失56.3%和13.7%,而软组织肿块形态不规则和密度不均匀,两组间无显著差异.结论鼻腔副鼻窦腔外软组织肿块、侵蚀性骨质破坏和窦壁周围脂肪层的侵犯消失,是诊断鼻腔副鼻窦恶性肿瘤的可靠征象.冠状扫描观察解剖内容和病变侵犯范围优于轴位扫描.  相似文献   

8.
鼻腔和鼻旁窦腺样囊性癌的影像学表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分析鼻腔鼻旁窦腺样囊性癌的影像学表现,评价其临床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分析临床病理证实的鼻腔鼻旁窦腺样囊性癌25例,CT检查23例,其中CT平扫5例,增强扫描3例,平扫加增强扫描15例;MR扫描3例,均为平扫加增强扫描。结果;肿瘤原发于鼻腔5例,上颌4例,筛窦2例,蝶窦1例,其余3例为鼻腔筛窦和鼻腔上颌窦肿块。肿瘤侵及范围包括鼻腔,上颌窦,筛窦,蝶窦,翼腭窝,颞下窝,眼眶,硬腭,眶下裂,圆孔,海绵窦等。窦腔呈膨胀性扩大和骨壁侵蚀性吸收破坏,并沿三叉神经分支润蔓延(表现为软组织侵及翼腭窝,眶下裂,圆孔,海棉窦等)。CT检查23例,其中20例表现为肿块内有低密度囊变区,占86%;2例肿块内有钙化,占8%;1例肿块密度较均匀。结论:鼻腔鼻旁窦腺样囊性癌多表现为圆形或类圆形肿块,肿块内有大小不等低密度囊性区,窦腔呈膨胀性扩大和骨壁呈侵蚀性吸收破坏,并有沿三叉神经浸润蔓延的特性。  相似文献   

9.
3例肝脏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误诊为肝癌CT回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肝脏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MFH)与肝癌的CT鉴别诊断。资料与方法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肝脏MFH患者行16层螺旋CT扫描,均采用平扫加双期及延迟扫描。结果3例平扫呈稍低密度实性较大肿块,增强扫描病灶呈快进慢出表现,2例病灶中心均有明显坏死,1例见丰富的肿瘤血管,1例肝内胆管扩张,3例均未发现门静脉癌栓、淋巴结及远处转移。结论肝脏MFH具备很多肝癌和类似肝癌的CT特征,两者仅是在各种特征的程度上有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10.
非霍奇金淋巴瘤结外侵犯的影像学表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非霍奇金淋巴瘤在淋巴结以外多系统侵犯的影像学特征。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经手术病理或穿刺活检证实的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16例非霍奇金淋巴瘤中,侵犯骨骼系统4例,分别累及髂骨、股骨、肱骨和脊柱,其中溶骨性破坏3例,混合性改变1例。侵犯软组织1例,MRI表现为等T1、长T2信号的巨大肿块,增强后明显强化。肝脏侵犯1例,CT表现为边界清楚的巨大肿块,伴有出血、坏死等不典型的肝肿瘤征象。脑室侵犯3例,CT表现为脑室壁有多个稍高密度结节影,增强后结节均匀强化,周围的脑白质有水肿改变。鼻腔及鼻窦侵犯3例,CT表现为鼻腔及鼻窦内软组织肿块和相对较轻的骨质破坏。侵犯胸部3例,表现为纵隔、肺门区肿块影,增强扫描不强化。1例肠系膜侵犯表现为边界清楚的不规则软组织肿块。结论:非霍奇金淋巴瘤结外多系统侵犯因其侵犯部位和生长方式的不同而具有相对特异的影像学表现,结合临床和相关资料,可使其诊断准确率提高,从而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鼻腔及鼻旁窦神经鞘瘤的影像学表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分析鼻腔和鼻旁窦神经鞘瘤的CT与MRI表现,提高诊断及鉴别水平.资料与方法 经病理证实的鼻腔、鼻旁窦神经鞘瘤8例,均行CT平扫,其中4例行增强扫描;MRI检查2例,同时行平扫和增强扫描.结果 良性4例,恶性4例.肿瘤原发于鼻腔4例,上颌窦3例,筛窦1例,无一例发生颈淋巴结转移.肿块在CT上多呈较均匀中等密度,3例密度不均;MRI T1WI呈中等信号,T2WI示中等或不均匀稍高信号,增强扫描肿瘤呈轻至中度强化或边缘强化.结论 鼻腔、鼻旁窦神经鞘瘤的CT与MRI表现无显著特异性,均能很好地显示肿瘤侵犯范围及骨质破坏情况.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鼻腔鼻旁窦平滑肌肉瘤的CT与MRI表现,评价其临床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分析经病理证实的鼻腔鼻旁窦平滑肌肉瘤5例,均行CT检查,其中2例加增强扫描;MRI检查2例,均为平扫加增强扫描。结果:肿瘤原发于鼻腔2例,上颌窦1例,1例肿瘤范围广已无法确定其原发部位,还有1例为鼻咽癌放射治疗14年的右后鼻孔-鼻咽区的复发肿瘤,肿瘤涉及范围包括鼻腔、筛窦、鼻咽部、眼眶、翼腭窝、颞下窝、咽部间隙、硬腭甚至口咽侧壁、中颅窝等。该类肿瘤呈浸润性生长及局部较广泛骨质破坏,无1例发生钙化及颈淋巴结转移。肿块在CT上3例呈较均匀的中等密度,2例密度不均;MRI T1WI呈无效中等信号,T2WI表现为略不均匀的中等到稍高信号,注射对比剂后肿瘤轻度强化或仅有部分强化。结论:鼻部平滑肌肉瘤表现为较广泛浸润性生长及骨质破坏,无钙化。CT能较好地显示肿瘤涉及范围及骨质破坏情况;MRI在区别肿瘤与周围炎性等病变方面较清楚。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鼻腔、鼻窦肉芽肿性血管炎(GPA)的 CT 和 MRI 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鼻腔、鼻窦GPA 的 CT 和 MRI 征象。其中8例均行 CT 平扫,7例行 MRI 常规平扫,3例同时行 MRI 动态增强扫描,后处理得到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及半定量参数增强前信号强度(SIpre ),最大信号强度(SImax ),峰值信号强度(SIpeak ),峰值时间(Tpeak ),最大上升斜率(MSI)。结果 CT 表现:8例双侧中鼻甲、钩突、部分鼻中隔缺失,双侧上颌窦内侧壁骨质破坏、余上颌窦窦壁骨质增生硬化;6例上颌窦体积减小;6例筛骨迷路缺如;4例鼻骨扁平、鼻背塌陷;2例鼻咽软组织增厚,1例眼眶受累;8例鼻窦黏膜增厚。MRI 表现:7例平扫示病变区周围黏膜呈等、稍长 T1及稍短 T2信号;3例动态增强示病变周围黏膜明显不均匀强化,TIC 整体呈平缓型,于第1~4期有1段缓升。SIpre 平均为1030;SImax 平均为2500;SIpeak 平均为2353;Tpeak 平均为100 s;MSI 平均为1.28%。结论鼻腔、鼻窦GPA 具有典型的影像学征象,总结其 CT 和 MRI 表现,有助于本病诊断。  相似文献   

14.
鼻腔淋巴瘤的CT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原发鼻腔淋巴瘤的CT诊断。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34例鼻腔淋巴瘤的CT表现,对肿瘤范围、密度、形态边缘和骨质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肿瘤侵犯外鼻及鼻旁皮下20例、上颌窦17例、筛窦16例、鼻咽12例、眼眶10例、蝶窦7例、额窦4例、对侧鼻腔5例,个别病例侵犯颞下窝、颅前窝、颞窝、上腭和眶下裂。肿瘤分期:一期6例,二期10例,三期16例,四期2例。大多数病例病灶呈弥漫浸润状,边缘不清楚,密度均匀23例,稍不均匀11例,多数呈轻度强化。22例伴有骨质吸收破坏,12例无骨质异常。结论:鼻腔T细胞型淋巴瘤的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CT对其诊断具有较大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鼻腔嗅神经母细胞瘤(ON)的CT及MRI影像学表现特点,以提高对嗅神经母细胞瘤的影像学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组织病理学证实的13例嗅神经母细胞瘤患者的CT及MRI影像学特征及其相关病理学改变。结果:13例患者中,8例行CT平扫,均显示为软组织密度肿块影,其中2例行增强扫描,病灶显著强化;5例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平扫瘤体信号不均匀,增强后明显不均匀强化。13例中病灶局限于鼻腔者4例;有上颌骨、筛骨、鼻中隔或颅底骨质破坏者9例(69.23%);其中2例侵及同侧的前颅窝(1例有颈部淋巴结转移)。结论:鼻腔中上部肿物,MRI显示内部信号不均匀,而CT显示密度大都较均匀,且增强有明显强化,周围骨质有破坏,甚至病灶自鼻腔延续至前颅窝者,呈"蘑菇"状,应考虑嗅神经母细胞瘤的可能。  相似文献   

16.
鼻部源性突眼的CT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提高对鼻部源性突眼的认识。材料和方法:本文19例鼻部源性突眼,其中鼻咽癌7例,鼻咽纤维血管瘤2例,鼻腔纤维血管瘤、恶性肉芽肿和嗅神经母细胞瘤各1例,上颌窦癌和软骨肉瘤各2例,上颌窦恶性肉芽肿、纤维肉瘤和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各1例,全部病例均作轴位CT扫描,12例加作增强扫描,详细分析了它们CT表现。结果:源于鼻咽的放疗前鼻咽癌和纤维血管瘤,其病变主要位于鼻咽腔和咽旁,后者显著增强并有钙斑,与前者不同;源于上颌窦的肿瘤,病变占据上颌窦的全部或大部分,软骨肉瘤有钙斑且无强化,易与其它肿瘤区别,它们破坏上颌窦顶部进入眼眶;鼻腔嗅神经母细胞瘤在鼻腔和筛窦形成肿块,破坏筛骨眶板侵入眼眶。结论:根据CT所见,可判断突眼原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18F-FDGPET/CT在腺样囊性癌术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8月-2014年3月13例腺样囊性癌术后18F-FDGPET/CT检查图像资料,分析其特点,以提高对该病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的认识,所有病例确诊肿瘤复发、转移的依据为再次手术或穿刺病理及临床随访证实。结果13例腺样囊腺癌中,其中位于右颌下腺3例,左颌下腺2例,而位于左上唇、左侧鼻腔、右侧鼻腔、右侧蝶窦及筛窦、右上颌窦、气管下段、口底、右侧硬颚各1例。经手术病理或随访证实,局部复发2例,未见局部复发11例,PET/CT诊断复发5例,未见局部复发8例,PET/CT对术区局部复发诊断敏感性为100%,特异性为78.6%;远处转移9例,PET诊断转移7例,转移性病变诊断敏感性为77.8%,特异性为100%,其中4例改变了临床分期。其中颈部淋巴结转移3例,双肺转移4例,肝脏及骨骼多发转移1例,双肺、骨骼转移1例,同时并双肺、肝脏、骨骼多发转移1例。肿瘤局部复发病例中,SUVmax最大值为15.3,SUVmax最小值为7.4;转移性病变中,其中SUVmax最大值为15.8,SUVmax最小值为0.8。结论腺样囊性癌是一种高度侵袭性恶性肿瘤,具有生长速度慢、手术治疗后易局部复发和长期随访易发生远处转移等特点。因此,18F-FDGPET/CT一次显影全身显像,不仅对腺样囊性癌术后局部有无复发有重要诊断价值,而且对远处转移也有很好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