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摘要】目的:探讨MELAS综合征的CT和MRI表现及临床特点及多模态影像学检查对MELAS综合征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经基因检测或肌肉活检确诊的MELAS综合征患者的CT和MRI表现及临床特点。结果:21例中9例具有MELAS综合征的典型三联征表现(癫痫发作、乳酸性酸中毒及卒中样发作),其余12例仅有1种或2种症状。所有患者均行颅脑MRI检查,最常累及部位为颞顶枕叶皮层,其中累及单侧者7例,累及双侧者13例;9例行MRS检查,均可见病变区明显升高的倒置乳酸峰,同时伴NAA峰降低;8例行MRA或CTA检查均未见颅内大血管异常改变;13例行DWI检查,均显示病变部位呈扩散受限改变;7例患者随访复查MRI,可见颅内病灶具有“此消彼长”的特点。结论:颅脑多模态CT和MRI检查结合典型的临床表现,可对MELAS综合征患者的早期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儿童线粒体脑肌病(MELAS)综合征的多模态影像学特点,探讨功能成像技术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经过临床、基因检测证实的MELAS患儿的完整磁共振成像(MRI)资料,包括脑MRI平扫、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扩散加权成像(DWI)、波谱成像(MRS)、动脉自旋标记灌注成像(ASL)。结果病变主要分布于双侧枕顶叶脑皮质或皮质下区域,病灶在T1WI上呈低信号,在T2WI上呈高信号,在急性期DWI上呈等或高信号,ADC图呈现低或高信号,增强扫描呈脑回样强化或不强化。5例双侧病变,3例表现为对称性,3例复查发现,额、顶叶出现新发病变,原发病灶萎缩改变,呈多变性、游走性。2例MRA显示双侧大脑中动脉分支增多,其余未见明显异常。4例经ASL检查,急性期病变呈高灌注,MRS均在病灶区及正常区均可见升高的乳酸双峰。结论儿童MELAS综合征容易误诊,脑功能影像具有特征性,多模态MRI对儿童MELAS综合征的早期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垂体少见病变的MRI表现.方法 回顾分析20例垂体少见病变的MR表现,其中颅底型垂体瘤8例、垂体单纯出血5例、垂体脓肿5例及淋巴细胞性垂体腺炎2例.全部病例均行MRI平扫,除垂体出血外其余均行MRI增强扫描.结果颅底型垂体瘤呈等T1稍长T2信号影向鞍下及蝶窦内发展,并可见部分残留垂体;垂体单纯出血表现为垂体内呈片状短T1长T2信号影,垂体显示不清;垂体脓肿表现为垂体内长T1长T2信号影,增强扫描呈环形强化;淋巴细胞性垂体腺炎表现为蝶鞍不扩大,垂体腺明显增生肥大向鞍上发展.结论 MRI平扫加增强扫描是垂体少见病变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PRES)的影像学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8例PRES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子痫7例,高血压脑病1例.8 例均行CT检查,其中4例行MRI检查.结果 PRES的CT主要表现为顶枕叶白质低密度影,病变累计双侧顶叶7例、枕叶4例、额叶5例、基底节区3例、颞叶及小脑1例,单纯桥脑1例.MRI表现为T1WI呈低信号,T2WI、FLAIR呈高信号.MRI对于显示病变有无、范围及皮质受累较CT更敏感.8例经积极治疗后症状消失,随访CT、MRI显示病灶逐渐减少、消失,呈可逆性改变.结论 PRES的影像学特点结合其临床资料可作出较为准确的诊断.  相似文献   

5.
脑后部可逆性脑病综合征的MRI表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脑后部可逆性脑病综合征(posterior reversible eneephalopathy syndrome,PRES)的MRI征象.方法 搜集经临床、影像确诊的PRES病例6例,结合文献分析其脑部MRI征象.结果 6例均见双侧枕顶叶病变,同时有双侧额叶病变3例,双侧颞叶病变2例,双侧小脑半球病变1例.病变主要位于皮质区,脑回状,为长T1长T2信号,FLAIR像上呈高信号.双侧大致对称.以T2WI像上和FLAIR像上显示为明显.6例均经积极治疗后症状均消失,2例MBI复查病变消失或减少.结论 PRES的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结合临床可确定诊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回顾性分析线粒体脑肌病伴高乳酸血症和卒中样发作(MELAS)综合征的 MR 表现特点,提高对 MELAS 综合征早期诊断的能力。方法收集经临床诊断的 MELAS 综合征共16例,均由肌肉病理活检证实。所有患者均行 MR 平扫,其中3例行 ASL 扫描,15例行 MRA 检查,14例行 DWI 扫描,3例行 MRS 扫描,并回顾性综合分析其影像学资料。结果MRI 检查发现,本组 MELAS 综合征多表现为大脑半球各叶大小不等片状病灶,病变多位于大脑半球后部脑皮质区,向皮层下的白质蔓延,病灶的分布与脑血供分布不一致;自旋回波 T1 WI 呈低信号、T2 WI 呈高信号,FLAIR 呈高信号;DWI 呈高信号;3例行 MRS 分析提示病灶区典型乳酸峰;其中1例 MRA 检查提示病灶区分支血管增多,1例分支血管减少;3例行 ASL 检查提示病灶区高灌注。16例中4例随访病灶具有游走性、多变性、此起彼伏等表现,旧病灶有脑萎缩、脑软化等表现。16例行肌组织活检见破碎样红纤维(RRF);电镜见线粒体体积增大、数量增多,肌纤维粗细不等,少数萎缩变细。3例行线粒体基因测序发现线粒体 DNA(mtDNA)A3243G 点突变。结论DWI、MRS 及 ASL 在 MELAS 综合征诊断中具有良好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小脑发育不良性神经节细胞瘤的CT及MRI表现,提高对其认识。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小脑发育不良性神经节细胞瘤的CT、MRI表现,并结合文献复习总结其影像学特点。结果 CT表现为小脑半球低密度,密度不均匀,其内可见条纹状等密度影及钙化影。MRI表现为长T1、长T2信号,其内见条纹状等T1、等T2信号,增强扫描无强化。病变常较大,占位效应明显,周围水肿较轻。结论小脑发育不良性神经节细胞瘤具有一定的影像学特征,术前可作出定性诊断,为临床治疗及预后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8.
可逆性脑后部白质病变综合征的临床和MRI表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可逆性脑后部白质病变综合征的临床和MRI特点。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可逆性脑后部白质病变综合征患者的临床和MRI资料。结果:2例中,1例严重的肾病综合征,1例造血干细胞移植后使用免疫抑制药物,均急性起病,以头痛、癫痫发作为首发症状。头颅MRI检查均显示以大脑半球顶枕部白质为主的片状对称性长T1长T2信号、FLAIR高信号病变,额叶也有相同性质的小片状病灶受累。4周后临床症状基本消失,复查头颅MRI原有病灶明显减小或消失。结论:可逆性脑后部白质病变综合征是一种预后良好的疾病,结合病史和MRI特征可以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胶质母细胞瘤的MRI影像学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诊断、鉴别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术后病理诊断为脑胶质母细胞瘤的病例17例,对其临床及MRI特点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本组病例均表现为巨大团块样占位,病灶大部呈长T1长T2信号改变,信号不均匀,其中突破中线结构者5例,边缘欠规整,呈显著不均匀强化者13例,病灶边缘较清晰,强化效应相对均匀者4例.结论 胶质母细胞瘤MRI特点鲜明,可作为其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瘤的MRI影像表现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例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瘤的MRI表现。结果:4例均位于幕上大脑半球皮层内及皮层下,顶叶2例,颞叶1例,额叶1例。病变形态不规则,T1WI低信号影,T2WI高信号影,信号不均匀。1例病变周边见稍长T1稍长T2、T2-flair高信号带状影;4例均无强化,无瘤周水肿。结论: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瘤具有一定的MRI表现特点,结合临床有助于该病的术前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