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生物体内每时每刻都会有各式各样的短暂相互作用发生,它们单独或协同发挥着生物学效应。生物分子间的这些短暂相互作用的重要性已经得到了普遍认可,一种新的药物设计模式也因此被提出,即短暂结合药物设计,这种新设计模式的出现对以寻找最高靶标亲和物为基础的传统药物设计模式提出了质疑和挑战。本文除了对短暂结合药物形成的三种结合方式,包括高离解率结合、多价结合和多靶点结合进行探讨外,还对目前可用于短暂结合作用筛选的一些技术进行了总结。虽然这种新的药物设计模式有巨大的开发潜力,但是一些研究者仍然坚持认为弱结合物没有价值,这给短暂结合药物开发带来了巨大阻力,因此,这种新的设计思想必须让更多的人认同和接受。  相似文献   

2.
中西医结合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3.
<正>刘强教授现任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康复医院副院长,系浙江中医药大学硕博研究生导师,从事临床诊治心血管疾病二十余年,擅长胸痹心痛的中西医结合诊疗与康复指导。本文从胸痹心痛的病因病机、选方用药、药物剂量变化及防治结合等角度,阐述刘师诊治胸痹心痛的学术思想。1从气、血、痰、湿、瘀、郁热论治冠心病心绞痛属中医“胸痹”“心痛”范畴,多因人体内正气亏虚,或气滞、血瘀、寒凝、痰湿阻滞,导致心脉痹滞不通,故膻中或左胸部呈现发作性、反复性的憋闷、疼痛等不适。  相似文献   

4.
目的 本研究的目的在于寻找特异性哇巴因结合肽(Ouabainconjugatedpeptide,OCP) ,降低哇巴因水平。 方法 利用噬菌体随机肽库表面呈现技术筛选出OCP ,通过测序 ,分析 ,获得氨基酸序列 ,合成筛选出的 12肽 ,采用放射性配基受体结合法 (radioligandbindingassay ,RRA)检测哇巴因结合肽与哇巴因的结合能力。结果 从噬菌体 12肽库中筛选出 3种多肽 ,其中肽A(12肽 )的筛选一致率达到 0 6 7(8/12 )。RRA实验结果显示 ,合成的肽与3 H ouabain具有一定的结合能力 ,平衡解离常数为 1 0 87nmol·L-1,受体密度为12 0pmol·g-1Pro ,IC50 =1 4 6× 10 -4mol·L-1,而且两者之间的结合无相互协同作用。结论 特异性OCP的获得 ,不仅获得了与哇巴因特异结合的蛋白质序列 ,而且为哇巴因的检测及高血压的治疗提供了有价值的实验室数据  相似文献   

5.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疗效观察福建省人民医院曾章超,徐瑞华,郑健,柯泳亭我院从1987~1992年间共收住小儿原发性肾病综合征(下称小儿肾病)150例,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下称治疗组)100例,单纯西药治疗组(下称对照组)50例,...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六个咔啉类衍生物(CB1-6)与DNA结合的方式,强度及与其抗肿瘤活性的关系。通过DNA双螺旋结构的变化,包括粘度、31PNMR、CD谱的测定及CB1-6在用DNA滴定过程中,uv-Vis光谱的减色效应和化合物芳环质子的1HNMR谱的变化来阐明CB1-6与DNA的结合方式;通过光谱法及微量量热测定了与DNA的结合强度。测定数据表明结合强度与环的芳香性及取代基有很强的依赖性,此结果在生物测定中得到证实。  相似文献   

7.
<正> 作为香港中西医结合治疗研究所的所长,陈燕颜医生几十年如一日,默默的为解除人民疾苦耕耘着,为中西医结合事业奋斗着。1935年出生于香港的陈燕颜医生,其实是广东花都人,23岁那年,她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随即留校从事耳鼻喉科教学、医疗和科研工作。陈燕颜医生师承著名的肿瘤专家潘世成和耳鼻喉科教授林筱周、彭勇炎,并于1959年开始中医和针灸的学习,走上了近半个世纪的中西医结合研究道路,在1976年回到香港行医后,更是借助于香港国际性都市的便利,大大推进了中西医结合研究的进程。陈燕颜医生非常勇于大胆尝试,在学习中医不久后就运用针麻开展了扁桃腺手术,几年后更是将针麻  相似文献   

8.
最近,东亚传统的医学与西方医学的结合治疗成为东亚医疗市场领域较为流行的趋势。例如,在韩国,患者根据各自的病情和喜好自由地去选择韩医或西医,而韩医师或西医师也越来越努力去吸收对方的医疗知识和技术。在中国,中医与西医自由竞争的局面也正在日益扩大。另外,如果说最初提出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目的只在于实现救死扶伤、治病救人的人道主义;那麽最近国家关于全面扶持中医的政策的根本宗旨在于占领国际医疗市场。实际上,东亚传统医学与西方医学之间的这种融合趋势已经超出两种医疗技术的结合范畴,而具有两种社会文明以及两种世界观相互交融的意义。该论文是以东亚传统的医学与西方医学的结合为研究对象,整理已有的相关研究成果,考察东西医相互碰撞以来所获取的社会经验。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94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分别采用单独西药、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案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两组的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7d后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疗效显著优于单纯的西医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正> 早在19世纪我国学者张伯龙所著《类中秘旨》开了中西医结合著作的先河,而张锡纯所著《衷中参西录》则是中西药结合的最早著作,两位都试图沟通中西医药以发展祖国医药学。张锡纯的石膏阿斯匹林汤即是以阿斯匹林发表、生石膏清热的中西药配合。但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以后中西药结合未能得到  相似文献   

11.
吴咸中院士是我国着名的外科学家和中西医结合专家,是我国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腹部外科疾病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为我国中西医结合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42例急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例资料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进行治疗,分析其疗效。结果:患者经过1~2个疗程的治疗后,疗效为显效22例,占52.4%;有效13例,占30.9%;无效7例,占16.7%;总有效率为83.3%。结论: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急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显著,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纤维结合蛋白(FN)是广泛分布在体内的具有多种功能而免疫原性相同的高分子糖蛋白。主要在体内起作特异性调理作用,并在临床上发现,血浆FN水平在严重感染,创伤、多系统器官衰竭、营养不良时显著降低。因此FN的检测对临床诊断及疗效观察都有重要价值,可做为预后不良的指标。本文采用火箭电泳的方法对154名健康人和42例肾衰,58例肝硬化患者做了检测和观察,情况如下:材料和方法1.FN标准抗原、抗体由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提供。2.标准曲线的制备取FN标准抗原(800μg/ml)一支,用蒸馏水稀释为400μg/ml、  相似文献   

14.
自制降糖Ⅰ号治疗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30例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文忠  王传宝 《云南医药》1993,14(2):101-102
本文报告用单味草药(降糖Ⅰ号)治疗NIDDM30例,观察3、6、9、12个月其降糖效果分别为26.76%、24.14%、38.86%、46.58%。3个月后最低FBS3.88mmol/L较服药前降低3.33mmol/L,其余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血糖降低最多分别是6.23、7.67、8.67、7.67mmol/L。无效比治疗前增高分别是11.06、1.53、1.28、3.88mmol/L,总显效率为39.39%,有效率为57.58%。该药降血糖有效,且降血脂(CH、TG)亦有效,并使肥胖者体重下降。  相似文献   

15.
16.
随着中西文化交流的深入。中西医的结合成为了医药学界的热点,本刊近期来连续刊登了李连达、陈可冀等中西医结合专家的有关中西医结合的文章。专家们各抒己见。畅谈了自己在中西医结合研究中的体会和经验,为广大中西医结合工作者提供了很好的参考。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本期我们又收到了中国中医药研究院岳凤先教授的文章。刊登出来供读者参阅。我们希望能够收到更多对中西医结合的意见。共同促进中西医的真正结合。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叶酸、维生素B6、B12结合自拟益气通脉胶囊治疗气虚血瘀型中风(脑血栓形成)疗效。方法治疗组40例,叶酸2.5mg、维生素B625mg、维生素B12250μg口服,1次/d;自拟益气通脉胶囊5粒,口服,3次/d(病重加倍)。对照组25例,曲克芦丁0.9g加入低分子右旋糖酐注射液500ml,静脉注射,1次/d。两组疗程均为28d。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2%和70%(P〈0.01),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和血脂的下降,治疗组差别有显著意义(P〈0.01),其治疗前后的差值与对照相比,差别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叶酸、维生素B结合自拟益气通脉胶囊治疗气虚血瘀型中风(脑血栓形成)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8.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是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其他肺胸疾病或血管病变引起的心脏病,有肺动脉高压、右心室增大或右心功能不全,为临床常见疾病。我们运用中西医结会治疗,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08年3月至2011年10月住院肺心病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西医治疗组50例,男22例,女28例;年龄29~83岁,平均64岁;病程2~30年,平均14.1年。中西医治疗组50例,男24例,女26例;年龄22~88岁,平均57.4岁;病程2~40年,平均13.6年。两组资料差  相似文献   

19.
中西医结合防治胃癌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东台市第二人民医院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中晚胃癌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探讨中药结合西医诊治胃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3年2月至2005年1月在东台市第二人民医院进行治疗的胃癌患者74例,经CT影像学诊断以及病理切片诊断确诊为胃癌,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进行单纯的化疗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化疗的基础上进行中医辅助治疗。结果观察组完全缓解5例,部分缓解17例,客观有效率为59.46%,患者1年的生存率为78.38%,3年生存率为43.24%,5年生存率为37.84%,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中药联合西医化疗治疗中晚期胃癌患者,能够提高药物的临床有效率,减少不良反应,延长患者寿命,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20.
浅谈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的基本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长期以来,临床研究主要停留在临床观察和一般病例医学报告上,师徒心传口授和个人经验的积累对临床医学的产生和发展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毕竟有其片面性和盲目性。随着科学方法学与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临床医学的研究思路与方法也跨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