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崔丽  徐厚明 《中国药房》2011,(34):3232-3234
目的:分析抗菌药物致老年人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相关因素,为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利用Excel 2007建立数据库,分别对江苏省ADR监测中心2008年1月—2009年1月收集的抗菌药物致老年患者ADR报告2031例,并对其年龄、性别、给药途径、合并用药情况、涉及药品种类以及ADR主要临床表现等情况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评价。结果:2031例ADR报告涉及抗菌药物13大类,87个品种;抗菌药物致ADR发生例数最多的是喹诺酮类,858例(42.25%);其次是头孢菌素类,487例(23.98%);静脉滴注导致ADR例数最多,1740例(85.67%);抗菌药物引发严重ADR71例。结论:临床应高度重视老年人抗菌药物使用的安全性,加强ADR报告和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该院2009年药品ADR发生情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将收集的955例ADR报告按患者年龄、性别,给药途径及引起ADR的药品种类,涉及器官/系统等临床表现进行分析。结果:955例ADR报告中41~65岁患者占34.76%(322/955),女性多于男性(1.86∶1);静脉滴注50.05%(521/955)和口服给药44.48%(463/955)是引发ADR的主要给药途径;涉及18类药品。ADR排名前10位的药品中应用抗菌药物占87.96%(235/266),主要累及消化系统33.51%(320/955),皮肤及其附件27.96%(267/955)。结论:临床应加强ADR的监测,以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某院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致不良反应(ADR)的情况及发生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收集某院2008—2013年上报的183例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ADR报告,按患者性别、年龄、给药途径、ADR涉及的药品品种、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ADR转归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83例头孢菌素类ADR共涉及13种头孢菌素类药品,在10岁以内的儿童中发生的ADR最多(52例,28.41%);静脉滴注(179例,97.81%)是引发ADR主要的给药途径;过敏反应最常见(92例,50.27%);头孢曲松引发的ADR最多(90例,49.18%);新的和严重的ADR共11例(6.01%)。结论:临床应加强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高度重视头孢菌素类药物引发的ADR,以避免和减少ADR的发生,确保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4.
我院240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高岩芳  王华  赵志强  霍芳  李晓敏  陈星 《中国药房》2007,18(23):1819-1820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方法:对我院2003~2006年各科室上报的240份ADR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静脉滴注给药引发的ADR为211例(占87.92%);抗菌药物引发ADR最多见,有153例(占63.75%);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常见,有118例(占49.17%)。结论:临床应重视ADR的监测与报告,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中国药房》2015,(17):2361-2363
目的:了解我院抗菌药物致不良反应(ADR)发生的规律及特点,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11年1月-2014年6月上报国家ADR监测中心的121例抗菌药物致ADR报告,按患者年龄、性别、涉及的药品种类、给药途径、累及器官/系统及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1例抗菌药物致ADR报告中,≥61岁患者发生ADR最多,占23.14%;静脉滴注是引发ADR的主要途径,占80.99%;涉及10类抗菌药物,共26种药,以头孢菌素类居多(占53.72%),其次为青霉素类(占11.57%);ADR累及器官/系统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主,占47.37%。结论:临床使用抗菌药物应充分考虑患者的年龄及自身状况,结合皮试和药敏试验,加强ADR监测等,是减少ADR发生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苏州大学附属常熟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一般情况。方法:运用描述统计学的方法,对我院2011年收集到的261例ADR报告进行整理、分析。结果:在261例报告中,男性141例(占54.02%);<10岁者为99例(占37.93%);涉及ADR的药品共79种,抗菌药物居首位(34种,占58.62%),其次为中成药(9种,占16.48%);静脉注射引发的ADR为239例次,占91.57%;ADR可发生于人体各个器官和(或)系统,但主要为变态反应,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常见,为205例次,占76.78%;以一般或常见的ADR为主;引发ADR例次数排序前3位的药品是热毒宁注射液、头孢匹胺和头孢地秦。结论:患者年龄、用药种类、给药途径等可能是ADR的影响因素;应加强ADR监测及相关知识的宣传,降低ADR的发生率,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某院2010年上报至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的386份ADR报告分别就患者基本情况、药品信息、ADR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ADR报告类型、关联性评价、严重病例来源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386例ADR报告中,有既往药物过敏史的患者为50例,占12.95%。引起ADR前15位药物中,抗菌药物12种,占80.00%。药品剂型中注射剂(445种,占84.12%);ADR临床表现中皮肤及其附件损害221例,占57.25%。结论:应重视患者药物过敏史,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和注射剂,提高合理用药水平,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8.
我院538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对我院2006~2008年收集到的538例ADR报告分别从患者性别、年龄、给药途径、药品种类、临床表现、引发ADR例数最多的前10位药品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静脉滴注给药引发的ADR占82.71%;抗菌药物和中药制剂的ADR报告例数居第1位和第2位(分别占31.16%和17.29%);ADR发生率最高的是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依诺沙星和左氧氟沙星(分别占6.51%、3.90%和3.16%)。结论:开展ADR监测工作是医疗机构的重要任务,加强ADR监测是患者用药安全的保障。  相似文献   

9.
茂名地区2007-2009年抗菌药物致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茂名地区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方法:对2007-2009年茂名市ADR监测中心收集的各医疗单位呈报的抗菌药物致ADR报告1495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引起ADR的抗菌药物排序列前3位的分别是头孢菌素类、喹诺酮类、青霉素类;给药途径以静脉注射最高,有1380例(占92.31%);ADR累及器官或系统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常见,有704例(占45.74%)。结论:抗菌药物ADR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临床上应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ADR的监测,以达到合理、安全、有效地使用抗菌药物,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我院门诊患者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和规律。方法对我院门诊药房2013年所收集的328例ADR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328例报告中,女性发生率(70.73%)明显高于男性(29.27%);在给药方式中,口服途径引发的ADR占56.10%,静脉滴注引发的ADR占41.77%;ADR发生率最高的是心脑血管系统药物(27.74%),其次是抗菌药物(25.30%)和神经系统药物(20.43%),抗菌药物中头孢菌素类发生ADR居首位(28例),其次是大环内酯类(25例);ADR累及器官或系统ADR累及系统以消化系统损害最多,共117例(25.77%)。结论医院应加强ADR监测工作,规范临床合理用药,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以下简称“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及药品安全性评价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13年收集到的116例有效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16例ADR报告中,涉及药品40种,60岁以上患者发生ADR的比例最高(39例,占33.62%);静脉注射给药引发的ADR最多(109例,占93.97%);最易引起ADR的药物为抗菌药物(53例,占45.69%),其次为中药制剂(44例,占37.93%);ADR损害类型主要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主(80例,占68.97%),其次为全身性损害(以过敏性反应为主)和神经系统损害;新的ADR为18例,占15.52%,以中药注射剂为主(10例);严重的ADR有1例,为抗菌药物引起的剥脱性皮炎。结论:应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及中药注射剂,重视和加强对中药注射剂的质量监测,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临床表现,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利用Excel电子表格对2008--2012年我院收集上报的136例ADR报告中患者的性别、年龄、涉及药物类别、给药途径、ADR累及器官和(或)系统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36例ADR中,抗菌药物引起ADR最为多见,有66例次,占48.53%,其次为中药注射剂55例次,占40.44%;给药途径方面,静脉给药致ADR为130例,占95.59%;ADR累及器官和(或)系统主要为神经系统(75例次,占37.88%)、皮肤及其附件(51例次,占25.76%)。结论:应严格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合理使用抗菌药物,规范中药注射剂的临床应用,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3.
313例抗菌药物药品不良反应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分析上海仁济医院抗菌药物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以降低人为因素引起的ADR的发生率及危害程度。方法:对2004年1月-2008年2月仁济医院自发呈报的由抗菌药物引起的ADR按调查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646份ADR中,抗菌药物所致的有313例病人(48.5%)341例次。其中,静脉给药引发的ADR最多,占76.5%(261例次)。共涉及抗菌药物10类58种,以β-内酰胺类抗生素引起的ADR最为常见,占42.8%(146例次),其次为喹诺酮类药物,也高达31.7%(108例次)。313例抗菌药物ADR中,以一般ADR为主,皮肤和附件损伤最多,累计占总ADR的56.6%(193例次);严重ADR仅27例,多出现在用药过程中(15例次,占55.6%),明显高于一般ADR组的14.7%(P〈0.01)。另外,25例ADR可能与不合理用药有关,包括药物浓度过高(11例)、药物剂量过大(5例)、溶媒选用不当(4例)等。结论:应合理应用抗菌药物,以降低ADR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我院2006~2007年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刘华强  王少华  孙福生 《中国药房》2008,19(26):2058-2060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我院2006~2007年上报的1 183例ADR报表,将患者性别、年龄、给药途径、引起ADR的药品种类、临床表现等情况输入Excel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 183例ADR报表中,临床科室上报268例(占22.65%),药学部和中心注射室分别上报462例(占39.05%)、441例(占37.28%);男性ADR发生率略低于女性,31a以上患者ADR发生率较高;静脉给药途径引发的ADR为901例(占76.16%);引起ADR最常见的药物为抗感染药(662例),其次为中药制剂(163例)和心脑血管系统药物(149例);所累及的器官或系统以消化系统损害(301例)最为常见,其次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236例)、神经系统损害(224例)。结论:医院应重视ADR监测工作,做好ADR分析评价工作,以保证药物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5.
我院420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420例ADR报告分别从年龄、给药途径、涉及药物种类、ADR临床表现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20例ADR中6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较多,占总例数的31.91%(134例);给药方式以静脉滴注为多,占83.10%(349例);导致ADR的药品以抗菌药物最多,占总数的38.33%(161例),其中以喹诺酮类、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最为常见;临床表现以皮肤及附件损伤最多,占总例数的38.81%(163例)。结论临床应重视ADR报告和监测工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避免或减少ADR发生。  相似文献   

16.
我院241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炜  陈利欣  多力昆 《中国药房》2010,(10):919-921
目的:探讨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与一般规律。方法:收集我院2006年1月~2009年6月住院患者伴发的ADR报告241例,分别从患者情况、药品种类、给药途径、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抗菌药物ADR居多,占69.71%;静脉滴注(西药)引发ADR最多,占71.78%;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多,占50.92%。结论:临床应进行必要的用药干预和指导,加强ADR监测,以减少ADR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抗菌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临床表现,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12-2013年上报的124例抗菌药物ADR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男性ADR发生率51.61%略高于女性48.39%;静脉滴注118例(95.16%)是引起ADR的主要给药途径;ADR报告中,以头孢菌素类为最多73例(58.87%),其次是氟喹诺酮类为22例(17.74%);ADR临床表现主要为皮肤及其附件损伤为48例(38.71%),消化系统为36例(29.03%)。结论:医院应加强ADR监测工作,提高医护人员对ADR报告制度的认知,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18.
101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情况及ADR报告填写质量,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06年收集的101例ADR报告分别从患者性别、年龄、给药途径、涉及药物种类以及ADR临床具体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由抗茵药物导致的ADR最多,占总数的46.5%(47例)。101例ADR中60岁以上老年患者较多,占总例数的35.6%(36例),20岁以下的患者较少,占总数的4%(4例);以静脉滴注方式92.1%(93例)为主;临床表现以皮肤及附件损伤最常见,占总例数的39.6%(40例)。结论:临床应重视ADR报告和监测工作,合理使用抗茵药物,避免或减少ADR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我院抗菌药物致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促进临床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方法:对我院2008年1月-2011年1月227例抗菌药物致ADR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27例抗菌药物致ADR报告中,男性多于女性;60岁以上患者所占比例最高(40.53%);以喹诺酮类最多(42.29%),其次为-内酰胺类(24.67%);累及器官/系统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居多(38.77%),其次为消化系统损害(25.55%)。结论:医院应重视抗茵药物使用管理,加强ADR监测。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规律及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及药物安全性评价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07~2008年收集的415例药品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分析。结果:415例药品不良反应中,60岁以上患者发生ADR最高(134例,占32.3%);静脉给药引发的ADR最多(278例,占67.0%);抗感染药物引起的ADR居首位(167例,占40.2%),其次是中药制剂(69例,占16.6%);临床表现以皮肤及附件损害最为常见(143例,占34.5%),其次是消化系统及神经系统损害。结论:医务人员在临床药品使用中应重视并加强ADR监测,结合ADR发生特点,合理用药,从而减少或避免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