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虞艳霞 《北方药学》2016,(1):144-144
目的:对比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前后妇产科围手术期预防用药情况。方法:随机抽取深入开展前2012年I、II类切口手术250例,同时抽取深入开展后2013年I、II类切口手术340例,调查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前后妇产科围手术期预防用药情况,了解手术切口感染的发生率,将调查结果详细记录,并做统计学处理。结果: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后,妇产科围手术期预防用药使用率低于开展前,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深入开展前后手术切口感染率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通过在我院妇产科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用药取得了进步,但仍需要提高合理用药水平,从而提高妇产科临床治疗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分析评价医院围手术期为预防手术部位感染应用抗菌药物的现状,为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以Ⅰ类手术切口患者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为监控重点,分析评价抗菌药物使用存在的问题,进一步规范医院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预防性使用.结果 通过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的广泛展开,医院Ⅰ类手术切口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比例开始下降,选药用药的合理性得到提高.结论 Ⅰ类手术切口患者围手术期预防用药是严格控制临床抗菌药物使用的重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抗菌药物专项整治后乳腺癌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情况,为规范围术期预防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分析,调查2013年南昌市第三医院(以下简称"我院")850例接受Ⅰ类切口手术的乳腺癌患者围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情况。结果:2013年我院乳腺癌患者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比例为7.2%(61/850);用药时机选择术前2 h内用药70.5%(43/61)和术后用药29.5%(18/61)。用药疗程合理93.4%(57/61);用药时间超过48 h占3.3%(2/61)。抗菌药物选择合理率78.7%(48/61)。结论: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显著促进了我院乳腺癌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比例和疗程均有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本院甲状腺手术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情况及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为规范围术期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 年3 月~9 月我院头颈外科收治的400 例甲状腺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抗菌药物合理应用评价标准,对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情况进行统计分析,观察各因素与手术感染的相关性。结果 400 例患者中有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者68 例(17%);其中预防用药时机掌握在0.5 ~ 2 h 内者56 例(82.3%),24 h 内停用抗菌药物者52 例(76.5%);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共涉及4 类6 种,应用频次排序列前3 位的依次为头孢孟多、头孢替安和头孢美唑。年龄、糖尿病、手术时间是术后服用抗菌药物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本院甲状腺手术围手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日趋规范,但在术前用药时机、用药品种选择等方面仍存在不合理现象;年龄>50 岁、手术时间>2 h、术前患糖尿病为术后服用抗菌药物的三大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该院甲状腺手术患者围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情况,促进甲状腺手术合理用药,节约医疗费用。方法采取回顾性调查分析方法,选取该院2009年5月-2010年9月甲状腺手术患者230例,依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各类手术最易引起手术部位感染(SSI)的病原菌及预防用药选择、围术期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合理性评价标准等,分析其预防用药的合理性。结果甲状腺手术患者平均住院天数为17.60d,平均住院总费用为14674.07元,平均抗菌药物费用为2430.78元,平均术后用药天数6.63d。结论该院甲状腺围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不合理用药现象较突出,临床医师的合理用药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分析评价医院围手术期为预防手术部位感染应用抗菌药物的现状,为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提供依据。方法以Ⅰ类手术切口患者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为监控重点,分析评价抗菌药物使用存在的问题,进一步规范医院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预防性使用。结果通过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的广泛展开,医院Ⅰ类手术切口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比例开始下降,选药用药的合理性得到提高。结论Ⅰ类手术切口患者围手术期预防用药是严格控制临床抗菌药物使用的重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 调查2012年专项整治活动中该院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对其进行分析,促进该院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将该院2012月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整治前后抗菌药物的DDDs和构成比,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使用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整治期间抗菌药物DDDs下降了33.86%,整治后抗菌药物DDDs分别下降了49.59%和45.90%;整治前后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为89,59,50,47整体呈现下降趋势;Ⅰ类切口预防使用抗菌药物从整治前的100%下降至整治后的30%,用药指征,用药种类,给药时间的合理性均明显提高.结论 某院专项整治活动初显成效,但抗菌药物合理用药的主要指标离专项整治的目标仍有较大差距,下一步将对临床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情况加强行政干预.  相似文献   

8.
目的 调查该院甲状腺手术患者围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情况,促进甲状腺手术合理用药,节约医疗费用.方法 采取回顾性调查分析方法,选取该院2009年5月-2010年9月甲状腺手术患者230例,依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各类手术最易引起手术部位感染(SSI)的病原菌及预防用药选择、围术期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合理性评价标准等,分析其预防用药的合理性.结果 甲状腺手术患者平均住院天数为17.60d,平均住院总费用为14 674.07元,平均抗菌药物费用为2430.78元,平均术后用药天数6.63d.结论 该院甲状腺围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不合理用药现象较突出,临床医师的合理用药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9.
刘蔚 《河北医药》2014,(5):779-783
目的调查了解抗茵药物专项整治活动前后本院普外科住院患者Ⅰ类切口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临床使用现状,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随机抽取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前2010年普外科Ⅰ类切口手术住院患者的43份病历及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后2012年本院普外科Ⅰ类切口手术住院患者的43份病历。对普外科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用药品种、用药时间、联合用药等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前43例普外科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率100%;使用频度最高的药物为硫酸依替米星氯化钠注射液、注射用盐酸头孢替安及注射用头孢西丁钠;围手术期预防用药单用一种的有1例占2.33%,二联用药38例占88.37%,三联4例占9.30%;术前2h内使用的只有6例占13.95%,术前1d使用30例占69.77%,手术结束立即使用7例占16.28%: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最短的2d有1例,44d4例,5—6d12例,7~10d21例,11~15d5例;注射用头孢曲松钠、硫酸依替米星氯化钠注射液、盐酸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等6种抗菌药物的DUI值≥1。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后43例普外科Ⅰ类切口手术患者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率39.53%;使用频度最高的药物为注射用头孢西丁钠、注射用阿洛西林钠;围手术期预防用药单用一种的有15例占88.24%。二联用药2例占11.76%;术前2h内使用10例占58.82%,手术结束立即使用7例占41.18%;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最短1d8例,2d6例,≤4d2例,5—6d1例;DUI值〉1的只有1个品种注射用盐酸头孢替安。结论普外科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经过抗茵药物专项整治活动后,存在的不合理使用问题得到初步改善,主要表现在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降低、抗菌药物使用品种数减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给药时机及用药疗程趋于合理、抗菌药物联合用药比例下降及抗菌药物使用方法更加恰当。  相似文献   

10.
谢妙金  冯奂  郑雪琼 《今日药学》2012,22(4):241-244
目的 调查医院Ⅰ类切口手术专项管治前后抗菌药物预防应用情况,评价用药合理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别调查专项整治前2010年7 ~12月200例和整治后2011年7~12月216例3种Ⅰ类切口手术(腹股沟疝气、甲状腺及乳腺)住院病人资料,对抗菌药物预防用药情况进行统计和对比分析.结果 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由99.5%下降到82.4%,平均使用日由4.255 d下降到2.667 d,术前30 min~2 h给药率由27.6%上升到65.2%,二联用药率由4.52%下降到0.56%.结论 在卫生部对抗菌药物应用专项管理下,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预防应用得到较大的改善和控制,但还存在不足之处,仍需进一步加强管理,以提高预防用药合理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综合运用多种干预措施对围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的影响评价,为规范医院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探索合理干预措施管理提供依据。方法分别随机抽取2009年度和2010年度出院患者的手术病历各220份,分别作为干预前组和干预后组,调查分析干预前后围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情况。结果干预后术前〉2h应用抗菌药的比例由18.2%减少到3.2%(P〈0.05),术前0.5~2h应用抗菌药比例由3.6%提高42%(P〈0.05)。术后,开始应用抗菌药比例由78.2%降到54.3%(P〈0.05),抗菌药平均应用时间由8.5d减少到5.6d;平均住院天数由9.68d下降到7.85d,平均药费由1672.62元下降到1298.66元。平均抗菌药费用919.94元下降到592.18元。干预后围术期抗菌药预防性应用的合理性明显提高,伤口感染率和院感率无明显变化。结论医院对围术期预防用的抗菌药物实施细则及采取的综合干预措施是有效,可行。为医院拓展预防用抗菌药物干预管理探索了有益的管理经验,对促进安全、合理使用抗菌药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2.
卵巢囊肿患者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妇科卵巢囊肿手术患者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6月某院卵巢Ⅰ类手术切口患者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情况,对其合理性进行分析、评价。结果:174例患者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率为100%,无感染病例发生;抗菌药物使用频次由高到低依次为:硝基类、二代头孢、青霉素类;预防性抗菌药物二联使用率为81.03%;预防性用药多在术前>2 h和术后使用;术后持续用药时间>48 h的患者占82.76%;手术持续时间<2 h术后仍用药的患者占87.93%。结论:某院妇科卵巢Ⅰ类手术切口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存在不合理现象:妇科Ⅰ类切口围手术期用药指征控制不严;用药品种掌握不合理;围手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联用现象频繁;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生素的时机选择不当;手术后预防性使用抗生素的时间过长;手术时间较短患者术后不宜给药;应进一步加强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监督和管理,规范卵巢Ⅰ类手术切口围手术期抗生素的预防性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前后某院4科室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情况。方法:对某院4科室Ⅰ类切口手术患者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前(2011年1—4月,240例)和整治活动后(2013年1—4月,240例)围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和对照研究。结果: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后,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使用率和无指征预防性用药率分别由整治活动前的100%、63.75%分别降至7.92%、3.75%;药物选择不合理率由整治活动前的85.42%降至10.83%;术前给药时间和术后用药疗程不合理率均由整治活动前的83.75%、92.92%分别降至25.00%、22.92%;平均抗菌药物费用由整治活动前的661.38元降至18.01元;上述指标整治前后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使该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更加合理。  相似文献   

14.
目的:调查某院实施干预前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预防用抗菌药(简称"预防用药")的应用情况,为临床合理预防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分别抽取2013年5~6月和2014年5~6月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分别纳入干预前组(n=80)和干预后组(n=76),对两组患者的预防用药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实施干预后,预防用药率由干预前的100%降至19.7%,预防用药的选药合理率由干预前的12.5%升至73.3%,预防用药时间由干预前的(3.2±0.9)d缩短至(2.1±0.9)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感染发生率无明显变化。结论:该院临床药师干预措施得力,干预效果显著,明显促进了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围术期预防用药合理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老年(>70岁)肺癌患者围术期应用抗菌药物的现状及术后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收集2012年5月-2013年5月某院出院的行手术治疗的老年肺癌病历248例,统计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对术后发生肺部感染的可能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在248例老年肺癌手术患者中,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为100%,抗菌药物品种为3种,使用天数基本控制在2 d以内(占78.22%)。术后肺部感染例数为86例(34.67%),2例(0.81%)死于术后肺部感染,术后感染的发生率与围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时间无关(P>0.05)。第1秒用力呼气量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70%、肺癌晚期以及糖尿病为老年肺癌患者发生术后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老年肺癌患者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基本合理,术前半小时单剂量给药不会增加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的发生率。老年肺癌患者医院感染率较高,应针对其危险因素重点防控。  相似文献   

16.
高凤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6):858-859
目的 分析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抗菌药物应用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140例三种Ⅰ类切口手术(乳腺、甲状腺、腹股沟疝)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抗菌药物的使用率、药物的种类、给药时机、疗程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40例三种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应用使用率达100%;抗菌药物使用频次居前3位的分别是头霉素类(116例)、头孢菌素类(18例)、氨基糖苷类(8例);术前给药127例、术后给药13例;抗菌药物总的用药时间不超过24h为56例、48 h为42例、72 h为36例、96h为6例;单一品种用药136例、两种联便用药4例.结论 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应用存在不合理现象,应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的使用管理.  相似文献   

17.
外科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我院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情况并进行合理性评价。方法:对我院2007年12月1日~31日出院的193例手术患者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率为99.5%,其中合理56例(29.0%)、基本合理43例(22.3%)、不合理94例(48.7%)。不合理的主要原因为术后用药时间过长、药物选择不当、用药剂量过大、用药时机不当。结论: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预防性使用仍有不合理现象存在。因此,应加强贯彻落实《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促进预防用药的规范化。  相似文献   

18.
609例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调查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分析上海市6种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2008年上海市609份Ⅰ类切口的乳腺手术、甲状腺手术、骨折内固定术、妇产科产术、疝气修补术、皮肤肿块切除术病历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评价其抗菌药物应用的合理性。结果:抗菌药物预防应用率达95.4%,无指征预防用药为27.3%;主要使用的抗菌药物分别是第2代头孢菌素302例(52.0%)、克林霉素类71例(12.2%)、青霉素类57例(9.8%)和第1代头孢菌素53例(9.1%);预防用药首次使用时间不合理62例;术后持续用抗菌药物不合理199例。结论:上海地区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的不合理现象主要表现在用药指征把握不严、用药品种选择不当、预防用抗菌药物术后开始使用及持续用药时间过长等方面。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河池市东兰县人民医院临床药师对普外科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干预作用及效果。方法:收集2010年5月—2011年4月(干预前)普外科出院病例205例,设为非干预组;干预分为2个阶段,2011年5月—2012年4月为干预的第1阶段,收集此阶段普外科出院病例251例;2012年5月—2013年4月为干预的第2阶段,收集此阶段普外科出院病例263例,对干预前后普外科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进行比较。结果:第一阶段干预后,抗菌药物使用率由干预前的100%下降为99.6%,疗程由干预前的5~14 d(平均8.39 d,且出院还带口服抗菌药物)下降为1~8 d(平均2.8 d),未用抗菌药物者已有1例,疗程≤24 h、25~48 h的比例从零到明显提升,疗程≤24 h的比例已达40.64%,疗程为3~7 d、>7 d的比例明显下降,用药选择、给药时间、术中用药、用法与用量逐步合理,联合用药、给药途径全部合理;第二阶段干预后,抗菌药物使用率由干预前的100%下降为5.70%,且后阶段有用药指征的患者也不预防性用药,疗程为0~1 d(平均0.057 d),其余各项也全部合理且切口甲级愈合、无感染。结论:临床药师对普外科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干预效果显著,全部达到2012年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的要求。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某院外科围术期抗菌药物应用情况。方法:随机抽取某院2008年1—12月出院的200倒手术患者的病历资料,对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该院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率为100%,抗菌药物使用频率居前3位的依次为头孢菌素类、青霉素类、氟喹诺酮类。用药3~7d的占81.5%(163例),用药大于7d的占6%(12例)。结论:该院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用药存在较不合理现象,表现在选药起点过高、盲目联合应用、用药时间过长、无指征用药。需进一步加强对抗菌药物使用的监督管理,提高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