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目的探讨胃黏膜PH值对小儿重症肺炎合并胃黏膜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6月至2011年6月196例重症监护患儿,其中有104例患儿发生肺炎,84例为出现肺炎,分析其临床症状,测定患者胃黏膜PH值,检测病菌类型及胃黏膜的损伤程度,统计分析胃黏膜PH值和病原菌引发小儿重症肺炎的关系。结果 196例患儿当中,发生肺炎几率是53.1%。胃液pH值对胃腔中定植菌种类产生一定的影响,当胃液pH值≤4,胃腔中的定植菌主要有念珠菌及革兰阳性杆菌;胃黏膜PH值〉4,胃腔中检出革兰阴性杆菌几率明显增加。胃黏膜pH值≤4时,肺炎发生几率是34.5%;pH值〉4时,肺炎发生率达到60.9%。pH值〉4时肺炎发生率明显高于pH值≤4时肺炎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黏膜pH值影响胃腔定植菌,胃液pH值增高,肺炎发生几率越大,对小儿重症肺炎合并胃黏膜损伤的诊断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胃黏膜pH值对小儿重症肺炎合并胃黏膜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7月~2013年7月收治的68例重症肺炎合并胃黏膜损伤的患儿为研究对象,对患儿的胃黏膜酸碱度进行测定,并对病菌类型以及胃黏膜损伤程度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胃液pH值≤4时,胃腔内主要的定植菌包括G+杆菌以及念珠菌,而肺炎发生率为35.3%;当胃液pH值>4时,胃腔内主要定植G-杆菌,肺炎发生率为60.3%, pH>4时肺炎发生率明显较pH值≤4时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黏膜的酸碱度对胃腔的定植菌分布具有一定的影响,肺炎发生率在胃液pH值较高时明显较大,故对胃黏膜pH值的检测对于小儿重症肺炎合并胃黏膜损伤具有一定的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胃黏膜pH值对小儿重症肺炎合并胃黏膜损伤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2010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小儿重症肺炎患儿98例,对所有患者展开胃黏膜pH值检测,并对比分析不同pH值患者胃黏膜损伤发生率.结果 98例患儿经胃液检测发现,存在定值菌者69例,胃黏膜pH值为(4.82±1.25);无定值菌者29例,胃黏膜pH值为(2.81±0.92).有定值菌患儿胃黏膜pH高于无定值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H值≤4者45例,其中发生胃黏膜损伤16例(35.56%),pH值>4者53例,其中胃黏膜损伤32例(60.38%).pH值≤4组胃黏膜损伤发生率低于pH值>4组的胃黏膜损伤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H会对胃黏膜损伤的发生率产生影响,随着pH值的增加胃黏膜损伤的几率也随之增加,临床应引起重视,采取积极措施进行预防.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呼气末正压通气(PEEP)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09年3月~2011年12月重症医学科收治的50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经常规治疗无效后,加用PEEP(5~8 mm Hg)机械通气治疗,对比治疗前后心率(HR)、呼吸频率(RR)、血氧饱和度(Sa O2)、氧合指数(Pa O2/Fi O2),以及血气指标如氧分压(Pa O2)、二氧化碳分压(Pa CO2)等指标的变化。结果 50例患者经PEEP机械通气治疗后,其中40例在1 d内,呼吸困难改善,发绀明显好转,肺部湿啰音基本消失,仅肺底残留少许固定湿啰音,HR减慢(P<0.05)、RR减慢(P<0.05)、Sa O2上升(P<0.05),Pa O2/Fi O2明显升高(P<0.05),低氧血症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血气指标显示Pa O2上升(P<0.05),p H有所改善(P<0.05),但Pa CO2在PEEP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0例因严重脓毒性休克,循环衰竭,治疗无效而死亡。PEEP机械通气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总有效率为80%。结论 PEEP是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快速且有效的方法 ,可作为重要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严重胸外伤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保护性通气治疗,对临床上治疗重症胸部创伤合并ARDS疗效的观察分析。方法选取我院60例重症胸外伤合并ARDS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患者;都在Drager Evita4呼吸机辅助呼吸治疗的基础上,观察组给予保护性肺通气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通气治疗;观察记录通气治疗24 h后动脉血气分析Pa O2、Pa CO2和氧合指数(Pa O2/Fi O2),与通气前进行比较;同时对各组呼吸机辅助呼吸的时间、治疗效果(有效和无效)及死亡例数做好记录。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中共发生死亡10例,其中观察组2例,对照组8例。治疗前Pa O2比较t=0.4922(P=0.6244);Pa CO2比较t=0.3442(P=0.7319);Pa O2/Fi O2比较t=0.1325(P=0.8951)不具统计学意义;治疗24 h后Pa O2比较t=6.9906(P=0.0000);Pa CO2比较t=6.2008(P=0.0000);Pa O2/Fi O2比较t=5.7598(P=0.0000);时间比较t=4.3212(P=0.0001);总有效率比较χ2=4.7316(P=0.0296);总无效率比较χ2=4.7316(P=0.0296)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保护性通气治疗对重症肺部创伤合并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治疗具有操作简便、降低了对肺的机械性损伤、能有效提高患者氧合功能以及提高治愈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6.
赵敏 《中国医药指南》2013,(19):552-553
目的观察胃黏膜pH值对小儿重症肺炎胃肠功能障碍的诊断价值。方法检测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期间86例小儿重症肺炎(其中胃肠功能障碍者23例,胃肠功能衰竭15例和未发生胃肠功能障碍者48例)胃黏膜pH值。结果胃肠功能衰竭组pHi值明显低于胃肠功能障碍组和非胃肠功能障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肠功能障碍组pHi值明显低于非胃肠功能障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黏膜pH值在小儿重症肺炎胃肠功能障碍者明显降低,通过对其检测有助于小儿重症肺炎胃肠功能障碍的早期发现,从而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7.
《中国医药科学》2016,(23):195-197
目的探讨无创呼吸机辅助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疗效。方法选取50例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其中20例采用常规治疗为对照组(A组),30例应用无创呼吸机治疗为实验组(B组);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72h后动脉血气指标、PH值、呼吸频率、心率的指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72h后的Pa O2、Pa CO2和p H值等动脉血气指标以及心率和呼吸频率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然而,使用呼吸机后,B组患者的Pa O2、Pa CO2、p H值以及心率和呼吸频率较A组改善更为明显(P0.05)。结论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者临床疗效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小剂量多巴胺与多巴酚丁胺联合俯卧位机械通气治疗小儿重症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9年2月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科收治的重症肺炎患儿72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顺序单双号随机分为观察组(36例)和对照组(36例)。2组均予以抗感染等对症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加用俯卧位机械通气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小剂量多巴胺联合多巴酚丁胺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及治疗后1、3 d血气分析指标,比较2组治疗后临床症状及体征改善时间、机械通气总时间和住小儿重症监护病房(PICU)时间。结果治疗前,2组Pa O2、Pa O2/Fi 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3 d,2组上述指标均较治疗前升高(P<0.01),且观察组Pa O2、Pa O2/Fi O2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心率改善、肺部啰音消失、呼吸改善及三凹征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和住PICU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重症肺炎患儿予以小剂量多巴胺与多巴酚丁胺联合俯卧位机械通气治疗效果较好,可缓解患儿缺氧状态,缩短临床症状改善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和住PICU时间。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氧气驱动雾化吸入肝素、盐酸氨溴索和0.45%氯化钠溶液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排痰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该院收治的102例COPD患者为观察对象,通过氧气雾化吸入方式分别以肝素(A组)、盐酸氨溴索(B组)和0.45%氯化钠溶液(C组),治疗7天,比较观察三组患者用药前后的日排痰量、血气指标p H、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 CO2)、动脉血氧分压(Pa O2)评定疗效,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三组患者的日排痰量与治疗前相比均显著减少,Pa CO2、Pa O2和p H值与治疗前比较均显著改善;而A组与B组患者日排痰量均比C组显著减少,Pa CO2、Pa O2和p H值的改善程度优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A组与B组患者日排痰量及Pa CO2、Pa O2和p H值的改善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此外,三组患者在雾化过程中均未见明显不良事件发生。结论 雾化吸入肝素、0.45%氯化钠溶液及盐酸氨溴索都可以显著降低COPD患者痰液的日排痰量和黏稠度,能够降低Pa CO2,升高Pa O2和p H值,而肝素和盐酸氨溴索的整体效果更好,尤其是肝素。  相似文献   

10.
《中国医药科学》2017,(2):106-109
目的探讨俯卧位机械通气应用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病人的临床效果及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入院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通气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48例实施仰卧位机械通气,观察组34例实施俯卧位机械通气。观察两组患者Pa O2、Pa CO2、p H值、Pa O2/Fi O2的变化情况,并对两组患者平均上机时间、平均住院时间、不良事件发生率和死亡率进行分析统计。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氧合指数、动脉血气等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12、24h后观察组较对照组氧合指数、p H值改善非常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平均上机时间存在一定的差异,分别为13.8d和18.2d(P<0.05);平均住院时间也非常的短,分别为21d和35d(P<0.05);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5.88%,明显低于对照组12.5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俯卧位机械通气应用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病人的疗效显著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临床疗效分析。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46例ARDS患者,在对其进行常规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无创机械通气治疗。观察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的呼吸频率(RR)、心率(HR)、血压、动脉血氧分压(Pa 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 O2)及二氧化碳分压(Pa CO2)、氧合指数(Pa O2/Fi O2)等指标的变化。结果 46例ARDS患者经过无创机械通气的治疗后,呼吸困难症状均得到明显缓解,通气状态均有不同程度改善,治疗后Sa O2、Pa O2、Pa O2/Fi O2指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呼吸频率、心率、血压、Pa CO2指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治疗前后指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无创机械通气治疗ARDS可有效缓解患者呼吸困难等症状,改善血压与血气指标,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对重症呼吸衰竭患者行以无创呼吸机辅助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5年7月~2017年7月我院收治的78例重症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行常规治疗,研究组基于常规治疗加行无创呼吸机辅助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p H值、血氧饱和度(Sp O2)、动脉血氧分压(Pa O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 CO2)、氧合指数(Pa O2/Fi O2)等血气分析结果比较无显著差异,但治疗后研究组p H值、Sp O2、Pa O2、Pa O2/Fi O2均高于对照组,Pa CO2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左室舒张末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舒张早期充盈峰速度(E峰)与舒张晚期充盈峰速度(A峰)比值(E/A值)等心功能指标比较无显著差异,但治疗后研究组LVEDD、LVEF、E/A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重症呼吸衰竭患者行以无创呼吸机辅助治疗效果良好,可以有效改善患者各项呼吸指标,具有显著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应用无创呼吸机早期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30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给予无创呼吸机早期治疗),对照组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无创呼吸机早期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动脉血气分析(Pa O2、Pa CO22、p H和Sa O2)以及生命体征(HR、RR)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对照组患者Pa O2、Pa CO2、p H、Sa O2、HR、RR分别为(47.6±8.0)mm Hg,(70.5±14.8)mm Hg,(7.27±0.04),(75.5±4.1)%,(123.4±14.6)次/分钟,(32.5±4.6)次/分钟,观察组患者Pa O2、Pa CO2、p H、Sa O2、HR、RR分别为(49.6±8.2)mm Hg,(71.6±13.6)mm Hg,(7.26±0.03),(76.2±4.3)%,(126.6±15.9)次/分钟,(31.6±4.6)次/分钟,两组各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患者Pa O2、Pa CO2、p H、Sa O2、HR、RR分别为(56.3±7.9)mm Hg,(61.3±11.7)mm Hg,(7.31±0.06),(89.3±6.8)%,(115.6±15.1)次/分钟,(28.3±4.2)次/分钟,观察组患者Pa O2、Pa CO2、p H、Sa O2、HR、RR分别为(63.2±7.6)mm Hg,(52.5±12.5)mm Hg,(7.37±0.04),(96.6±3.7)%,(97.3±13.2)次/分钟,(23.5±4.1)次/分钟,两组各指标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无创呼吸机早期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效果确切,能纠正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改善通气状况,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不同体位肺复张对重症肺炎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87例重症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为仰卧位肺复张组和俯卧位肺复张组,分别使用不同的肺复张方法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复张后5 min、1 h,两组患者的HR、CI、MAP与复张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张后5 min的CVP与复张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张后1 h与复张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张后5 min、1 h的Pa O2/Fi O2高于复张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俯卧位肺复张组复张后5 min、1 h的Pa O2/Fi O2与仰卧位肺复张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肺复张前后无一例患者出现气胸、皮下气肿等并发症;两组患者复张后5 min、1 h的胃黏膜p H与复张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复张后5 min、1 h的胃黏膜p 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肺复张方法均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血氧参数和呼吸功能,且俯卧位肺复张的效果稍显优势,需结合临床进行选择。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 PAP)治疗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护理干预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5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76例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运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观察组(39例)和对照组(37例),对照组患者仅采取常规治疗,不给予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给予Bi PAP无创通气治疗,并实施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患者的Pa CO2、Pa O2以及p H与对照组对比(P<0.05)。结论对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在采取Bi PAP无创通气治疗的同时,对其实施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临床医药实践》2015,(11):815-817
目的:探讨高频震荡通气(HFOV)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症(RDS)的效果。方法:选取入院治疗的RDS患者88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通气方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44例,行常规机械通气(CMV),观察组44例,予以HFOV,记录两组机械通气时间、吸氧时间、上机至吸入氧浓度(Fi O2)<0.6时间;观察两组治疗上机前和上机48 h后二氧化碳分压(Pa CO2)、氧分压(Pa O2)和氧合指数(OI);记录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吸氧时间、上机至吸入氧浓度<0.6时间均较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上机48 h后Pa O2较对照组高,OI较对照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频震荡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能够提高氧分压,减少对肺功能的损伤,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急性加重期应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56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 CO2)、动脉血氧分压(Pa O2)、p H指标变化情况及两组使用抗生素时间和住院时间。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Pa CO2、Pa O2、p H指标改善明显,且使用抗生素时间和患者住院时间也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患者常规治疗上增加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效果更明显,能显著改善患者动脉血气各项指标,缩短使用抗生素时间和住院时间,促进患者快速康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索和建立重症肺炎患者是否需要机械通气的临床预测模型。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重症肺炎患者185例,根据患者24 h内是否行机械通气治疗分为机械通气组(123例)和非机械通气组(62例)。统计2组患者性别、年龄,入院时动脉血氧分压[p(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CO2)]、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p(A-a)O2]、氧合指数(OI)等血气分析指标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的差异。多因素Logistic回归筛选影响重症肺炎患者需要行机械通气的危险因素,根据筛选后的指标构建预测模型,并绘制列线图。通过受检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和校准曲线评价模型的预测价值。结果 与非机械通气组相比,机械通气组患者年龄、p(A-a)O2、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动脉血p(CO2)升高;降钙素原(PCT)、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OI、动脉血p(O2)降低(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I、p(O2)、p(CO2)、p(A-a)O2是患者是否需要机械通气的独立影响因素,上述5个指标构建的列线图模型具有较好的区分度(AUC=0.827,95%CI:0.785~0.898)和精准度,优于传统的p(O2)+ p(CO2)+OI模型和OI模型。结论 基于患者年龄, p(O2)、p(CO2)、OI、p(A-a)O2等参数建立的列线图模型可准确预测重症肺炎患者早期是否需要机械通气。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无创正压通气(NIPPV)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合并意识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90例AECOPD合并意识障碍患者,均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NIPPV治疗,比较治疗前后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动脉氧分压(Pa O2)、二氧化碳分压(Pa CO2)及痰液和血液白介素-8(IL-8)浓度,气管插管率、病死率。结果 与治疗前比,治疗后GCS、Pa O2明显升高,Pa CO2、痰液及血液IL-8浓度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例患者实施气管插管,2例死亡,其余患者均康复出院。结论 无创正压通气治疗AECOPD合并意识障碍,能够明显改善患者气体交换功能及炎症水平。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双水平正压通气(Bi PAP)无创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60例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Bi PAP无创通气治疗,比较来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呼吸频率、血气分析指标[酸碱度(p H)、动脉血氧分压(Pa 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 CO2)]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i PAP无创通气治疗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