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海洋生物活性肽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综述几种海洋天然生物活性肽的研究进展,阐明酶解生物活性肽的理论基础和海洋生物活性肽的吸收理论。对活性肽在养殖业中的作用、当前海洋生物活性肽研究的不足及研究前景作了评述。  相似文献   

2.
海洋生物活性肽及其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概述存在于海绵、海鞘等海洋低等生物和海洋鱼贝类中的生物活性肽,以及这些活性肽的抗肿瘤、抗菌、抗高血压及抗氧化等生物活性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3.
《中国海洋药物》2009,28(6):52-58
综述海洋生物萜类化合物的结构特征、生物来源、生物活性及应用等,以期为海洋生物萜类的深入研究及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海洋生物活性提取物在化妆品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皮肤组织、衰老机理等多个方面阐述了海洋生物活性提取物的性能。揭示了海洋活性肽、海藻糖在抗氧化、抗辐射、护肤润肤、保湿等方面表现出的良好活性,以及其在新型抗衰老化妆品开发应用上所具有的潜力。并提示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海洋生物活性提取物必将成为现代功效型化妆品的理想添加剂。  相似文献   

5.
海洋微生物活性代谢产物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海洋微生物活性物质 ,不但能发现结构新颖的化合物 ,而且能寻找到新的强效抗生素和抗病毒等活性的新药以及其它有用物质 ,这一新兴领域的研究在理论上和维护人类健康方面都有重大意义。本文综述了 2 0 0 0年以来对海洋微生物 (包括海洋细菌、蓝细菌、放线菌、真菌 )活性代谢产物的研究进展 ,共引用文献 6 9篇 ,包括 12 9个活性代谢产物。重点描述了这些化合物的相关生理活性 ,产生它们的微生物及微生物的采集地。  相似文献   

6.
海洋生物活性肽是海洋生物免疫系统长期进化而来的一类蛋白类分子,在宿主防御系统中起重要作用。大部分海洋生物活性肽可与细胞膜结合,起到抑制或杀死细菌、真菌、肿瘤细胞和病毒的作用。因其具有功能多样、来源广泛、特异性强、毒副作用小等优势,成为当今医药界的研究热点。本文主要综述了近年来有关海洋生物活性肽的发现、分类、提取及其抑菌机制的研究进展,为海洋生物活性肽类药物的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海洋动物多糖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海洋药物》2009,28(4):46-51
随着海洋生物资源进一步开发和糖化学与糖生物学研究的兴起,海洋生物多糖因具有独特的结构和多种生物活性而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主要对海洋动物多糖的提取分离、结构组成分析以及生物活性方面的研究进展加以综述,以期为海洋动物多糖的深入研究和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海洋动物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多糖、多肽、脂肪酸等活性物质,具有来源丰富、功能多样、活性显著、毒副作用小等优点,已经成为当前医药卫生和功能食品研究的热点。本文主要对海洋动物来源的抗氧化、抗菌、抗肿瘤和免疫调节等活性的功能蛋白和多肽进行综述,介绍其可能的作用机制,并就海洋生物功能蛋白及活性肽开发利用前景作出展望。  相似文献   

9.
生物活性肽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从生理活性肽和食品感官肽两方面综述了生物活性肽的研究动态,同时对一些肽作了结构与功能的描述。  相似文献   

10.
《中国药房》2015,(28):3993-3995
目的:为多肽Lunasin的研究与开发提供参考。方法:以生物活性肽药理作用Lunasin为关键词,组合查询2009-2014年中国知网、Pub Med等数据库中的相关文献,并对文献从Lunasin生物活性和药理作用两个方面分类整理后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共查询到相关文献46条,其中有效文献27条。Lunasin主要具有抗炎和抗氧化的生物活性,且已被证实具有相应药理作用。此外,其还具有明显的抗癌作用,可考虑用作一种皮肤癌、前列腺癌、结肠癌和乳腺癌的抑制剂。Lunasin来源于天然,具有毒副作用小、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小的特点,使其有可能成为一线抗癌药物。但目前对其部分氨基酸功能及三维结构仍不是很明确,是否还具有更多的生物活性和药理作用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1.
目的:从羊小肠提取抗菌肽并对其抑菌作用进行研究,寻找廉价易得的广谱高效天然抗菌肽。方法:葡聚糖凝胶分离及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提纯羊小肠活性抗菌肽;采用琼脂平板打孔法进行抑菌效果的测定;SDS-PAGE电泳分析相对分子质量。结果: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分离出现3个主峰,其中之一对大肠杆菌和金葡球菌有较高抑菌活性(蛋白浓度分别为38,19,10 m.gmL-1);相对分子质量约为40 Ku。结论:实验得到的抗菌肽材料易得,对G-菌和G+菌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2.
Lowry法测定寡肽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适合寡肽含量测定的方法。方法:通过测定海洋肽粉和大豆肽粉中寡肽含量,比较凯氏定氮法、双缩脲法、考马斯亮蓝G250法和Lowry法4种方法之间的差异。结果:4种方法测得的结果具有明显差异。结论:Lowry法测得结果准确、可靠,灵敏度较高,易操作,较另外3种方法更适合于寡肽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13.
聚酰胺在药物提取分离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综述了聚酰胺的应用,主要集中了在药物方面的应用,为以后聚酰胺在药物方面的广泛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Peptide toxins generally have extreme pharmacological activities and provide a rich source for the discovery of drug leads. However, determining the optimal activity of a new peptide can be a long and expensive process. In this study, peptide toxins were retrieved from Uniprot; three positive-unlabeled (PU) learning schemes, adaptive basis classifier, two-step method, and PU bagging were adopted to develop models for predicting the biological function of new peptide toxins. All three schemes were embedded with 14 machine learning classifiers. The prediction results of the adaptive base classifier and the two-step method were highly consistent. The models with top comprehensive performances were further optimized by feature selection and hyperparameter tuning, and the models were validated by making predictions for 61 three-finger toxins or the external HemoPI dataset. Biological functions that can be identified by these models include cardiotoxicity, vasoactivity, lipid binding, hemolysis, neurotoxicity, postsynaptic neurotoxicity, hypotension, and cytolysis, with relatively weak predictions for hemostasis and presynaptic neurotoxicity. These models are discovery-prediction tools for active peptide toxins and are expected to accelerate the development of peptide toxins as drugs.  相似文献   

15.
鲨肝活性肽的免疫调节和抗细胞凋亡作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为了选择鲨肝活性肽 (SHAP)临床应用的适应症并了解其作用机制。方法 分离培养人外周血单核细胞 (PBMC) ,检测SHAP对其分泌IFN α和IFN γ的影响 ;用环磷酰胺 (Cy)建立免疫低下模型 ,检测SHAP对免疫低下小鼠血清溶血素的生成及血清IL 2水平的影响 ;用流式细胞仪分析SHAP对对乙酰氨基酚 (AAP)诱导小鼠肝损伤模型中细胞凋亡的影响 :用Fas单克隆抗体诱导小鼠暴发性肝炎和抑制肝癌细胞株SMMC772 1的增殖 ,用SHAP处理后 ,分析小鼠血清谷丙转氨酶 (GPT)的水平及SMMC772 1增殖的变化情况。结果 SHAP能够有效诱导PBMC分泌IFN α和IFN γ ,促进免疫低下小鼠血清溶血素的生成和提高血清IL 2的水平 ,显著降低AAP诱导的肝细胞凋亡。 5 0mg·L- 1的SHAP可消除 5mg·L- 1Fas单克隆抗体对SMMC772 1增殖的抑制作用。 3mg·kg- 1的SHAP能显著降低Fas单克隆抗体诱导的暴发性肝炎小鼠的血清GPT水平。结论 SHAP具有免疫调节作用和抗细胞凋亡的作用 ,可能是SHAP防治肝炎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重新认识大环内酯类药物对绿脓杆菌作用的机理。方法通过CAJ文献数据库检索;从大环内酯类药物对绿脓杆菌的抗菌作用原理的角度来分析研究。结果大环内酯类药物对绿脓杆菌感染的作用不是通过经典的核糖体途径(与细菌核糖体的50S亚基结合,从而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而是通过免疫调节、抗炎作用和抑制细菌毒力的作用来抑制或杀灭绿脓杆菌。结论大环内酯类药物用于治疗支气管炎、支气管囊性纤维化(CF)、支气管扩张症、慢性副鼻窦炎、烧伤并发的绿脓杆菌等疾病的治疗,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7.
近30年来,从海洋生物中分离到许多具有抗氧化活性的物质,本文按这些抗氧化活性物质的种类。综述了来自海洋生物的抗氧化活性物质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8.
A survey is presented of the occurrence of organic compounds from aquatic organisms that have been reported to have antiviral activities. Studies of the chemical structures and antiviral properties of unusual metabolic products of aquatic life have demonstrated that marine organisms offer excellent prospects in the search for antiviral drugs.  相似文献   

19.
海绵是目前海洋天然产物研究中最吸引人的海洋生物之一,海绵中含有丰富的、结构新颖的次生代谢产物,大多数具有显著的生理活性。Phakellia属海绵属于寻常海绵纲软海绵目小轴海绵科,种类较多,分布广泛,在国内外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对近几十年来从Phakellia属海绵中分离鉴定的次生代谢产物进行了系统的归纳整理,这些化学成分主要包括环肽、生物碱、聚醚、萜类、甾醇、炔酸等种类,并对其药理活性进行了简单总结,对Phakellia属海绵的进一步研究开发具有一定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蝎镇痛抗肿瘤缬精甘肽(analgesic-antitumor peptide,AGAP)中2个氨基酸残基对其镇痛活性的影响。方法利用已构建成功的2个突变体W38G和R58D,采用金属离子螯合亲和层析和阳离子交换层析方法对突变体蛋白进行纯化。采用小鼠醋酸扭体法测定两个突变体的镇痛活性。结果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实现了可溶性表达。采用金属离子螯合层析和阳离子交换层析方法获得了电泳纯样品。突变体W38G镇痛活性与未突变重组蛋白(recombinant analgesic-antitumor peptide from Buthus martensii Karschr,BmK AGAP)相同,突变体R58D镇痛活性降低。结论突变体与rBmK AGAP相比镇痛活性发生变化,说明所选取的突变位点对蝎镇痛抗肿瘤缬精甘肽的镇痛活性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