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蟾蜍灵对白血病小鼠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蟾蜍灵(bufalin)属强心苷类物质,来源于中华大蟾蜍(Bufo bufo gargarizans Cantor)和黑眶蟾蜍(Bufo melanostictus Schneider)耳后腺及皮肤腺分泌之浆液,是中药蟾酥中提取的一种毒性配基,分子式为C24H34O4,相对分子质量386.5.研究表明,这种成分具有抗癌、强心、毒性、麻醉等作用[1].本研究观察了蟾蜍灵对白血病小鼠的保护作用,以进一步阐明其抗肿瘤作用的机制.  相似文献   

2.
蟾酥,又名蟾蜍眉脂(《药性论》)、蟾蜍眉酥(《日华子本草》)、癞蛤蟆浆(新疆)、蛤蟆酥(山东)。为蟾蜍科动物中华大蟾蜍(Bufo bufo gargarizans Cantor)或黑眶蟾蜍(Bufo m ela-nostictus Schne ider)或花背蟾蜍(Bufo radde i strauch)等的耳后腺及背部皮肤腺分泌的白色浆液,经现  相似文献   

3.
本文报道应用硅胶柱层析、高压液相层析和Sephadex LH-20凝胶层析,从美洲蟾蜍(Bufo americanus)皮中分离得二个新的蟾蜍毒,并经降解和合成研究确定了它们的结构为3-辛二酰-L-谷酰胺海蟾蜍精酯(Ⅳ)和3-辛二酰-L-谷酰胺远华蟾蜍精酯(Ⅸ),这是第一次报道所含的氨基酸为谷酰胺而非精氨酸的天然蟾蜍。  相似文献   

4.
<正> 据调查国产蟾酥及干蟾大宗产品的原动物基本是大蟾蜍中华亚种(Bufo bufo gargarizans Cantor).近二十年来出版的有关中药材方面的部分书籍多将花背蟾蜍(Bufo raddei Staueh)列为蟾酥及干蟾的原动物。为了澄清蟾酥及干蟾的药材品种及其原动物间的关系,作者对花背蟾蜍耳后腺分泌物的药效作了研究,并与中华大蟾蜍耳后腺分泌物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5.
中华大蟾蜍皮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0  
从中华大蟾蜍(Bufo bufo gargarizans Cantor)皮水溶性部分应用制备型反相HPLC分离得到一个新蟾蜍毒素,根据光谱(UV,IR,1HNMR,13CNMR,EIMS,FDMS)、氨基酸分析及化学性质,确定其结构为Ⅰ所示,命名为蟾毒它灵3-丁二酰精氨酸酯,同时还分到三个已和蟾蜍毒素;蟾毒灵3-丁二酰精氨酸酯(Ⅱ),华蟾毒精3-丁二酰精氨酸酯(Ⅲ),脂蟾毒配基3-丁二酰精氨酸酯(Ⅳ)。  相似文献   

6.
蟾皮化学成分的分离与结构鉴定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蟾皮为蟾蜍科动物中华大蟾蜍Bufo bufo gargarizans Cantor的干燥皮,在我国民间多用来治疗原发性肝癌、肺癌、肠癌等,其水溶性成分制剂华蟾素注射液临床上用于消化道中晚期癌症,疗效确切,体外抗肿瘤活性筛选也表明蟾皮水提取物对结肠癌细胞HCT-8、肺癌细胞A-549生长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为了阐明其活性成分,对其水溶性成分进行了系统研究,采用Sephadex LH-20、硅胶柱色谱结合结晶法,从其水提物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4-氨基-3-羟甲基-环辛酰胺骈四氢-α-呋喃酮(蟾蜍环酰胺B,I)、蟾蜍环酰胺C(II)、蟾蜍噻咛(III)、去氢蟾蜍色氨氢溴酸盐(IV)、辛二酸(V)和丁二酸(VI),其中化合物I和II为新化合物。  相似文献   

7.
蟾蜍科中华大蟾蜍或黑眶蟾蜍(Bufo bufogangarizans cantor)其全体称为蟾蜍(俗名癞蛤蟆)。蟾酥系将蟾蜍的耳后腺与皮肤腺分泌的白色浆液,经收集加工而制成。我国各地均产,以江苏、山东、河北等地为多。性温,味辛甘,有毒,入胃经。蟾酥有较强的解毒消痈、辟恶通窍、疗疳止痛之功,能内服和外敷,对阴疽恶疮、疔疮  相似文献   

8.
毒性中药蟾酥质量检测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蟾蜍中多种药效及毒性成分蟾蜍毒素的定性定量检测方法。方法: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质谱联用方法检测蟾酥中多种蟾蜍毒素成分。结果:建立了华蟾毒它灵、蟾蜍灵、华蟾毒配基及脂蟾毒配基的LC-MS/MS检测方法。比较了蟾酥样本的液相色谱-质谱/质谱联用分析数据。对4个不同来源中华大蟾蜍及黑眶蟾蜍的蟾酥样本进行检测,检出华蟾毒它灵、蟾蜍灵、华蟾毒配基及脂蟾毒配基的含量范围为0.05%~5.12%(w/w)。结论:液相色谱-质谱/质谱联用方法可用于蟾酥定性定量检测,并为质量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蟾蜍灵对脂多糖(LPS)诱导的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GMC)增殖及白细胞介素6(IL-6)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分为蟾蜍灵干预(A)组、LPS刺激(B)组和对照(C)组,应用台盼兰拒染法检测蟾蜍灵对GMC的细胞毒性作用,MTT观察LPS诱导的GMC增殖的变化,RT-PCR检测TGF-β1和IL-6 mRNA的相对表达.结果 与B组相比,A组蟾蜍灵10-8mol/L和10-7mol/L明显抑制GMC增殖,A492nm值分别为[(0.818±0.058)和(0.574±0.182),P<0.01].B组IL-6和TGF-β1 mRNA相对表达量较C组和A组明显减少(P<0.01).结论 蟾蜍灵明显抑制LPS诱导的大鼠系膜细胞增殖及其IL-6和TGF-β1的表达.  相似文献   

10.
蛙皮多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蛙和蟾蜍一直被生物学家用来作为研究形态、生理和药理的对象。近年来在其皮肤组织中多肽的发现更引起了人们的注意。蛙和蟾蜍的皮中几乎含有所有的生物胺与活性多肽,其含量之高是哺乳动物无可比拟的,因而称之为生物胺及活性多肽的巨大贮藏库。名命为Bufo、Atelopus和Phyllobates的蛙,在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