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氯沙坦对冠心病患者血浆氧化修饰低密度脂蛋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氯沙坦对冠心病患者血浆氧化修饰低密度脂蛋白 (ox LDL)的影响。方法 :选择确诊冠心病患者 30例以及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 30例。冠心病组予氯沙坦 (5 0± 15 )mg·d-1× 3mo,于治疗前后分别采集清晨空腹血 ,以检测ox LDL、丙二醛 (MDA)含量。结果 :治疗前冠心病组ox LDL、MDA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 ,分别为P <0 0 5和P <0 0 1。氯沙坦治疗 3mo后冠心病组ox LDL与MDA含量较用药前显著降低 ,分别为P <0 0 5和P <0 0 1。结论 :氯沙坦可以降低冠心病患者血浆ox LDL与MDA水平  相似文献   

2.
银杏叶制剂对冠心病心肌缺血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杜永远  贾连旺 《医药导报》2003,22(11):763-766
目的 :观察银杏叶制剂治疗老年冠心病心肌缺血的临床效果及其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 :78例冠心病 ,随机分为治疗组 40例与对照组 3 8例。对照组常规应用硝酸异山梨酯 5mg,tid ;阿司匹林 5 0mg ,qd。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 ,加用银杏叶制剂 12 0mg ,tid ,连续服药 2个月。每例于治疗开始前 1d与治疗结束次日 ,进行血脂、血液流变学与动态心电图检测。结果 :治疗组血清总胆固醇 (TC)、三酰甘油 (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 C)明显下降 (均P <0 .0 1)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 C)上升 (P <0 .0 5 ) ;对照组TC、TG、LDL C、HDL C治疗前后均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治疗组低切血粘度、高切血粘度、血浆比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血细胞比容、红细胞电泳时间、凝血因子Ⅰ均显著下降(P <0 .0 1或P <0 .0 5 ) ,其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的疗效优于对照组 (P <0 .0 5 )。Holter监测示症状性心肌缺血与无症状心肌缺血的发作次数及其持续时间 ,两组均明显减少 (分别为P <0 .0 1,P <0 .0 5 )。在随访治疗过程中未见银杏叶制剂的不良反应。结论 :银杏叶制剂有调脂与改善血液流变学作用 ,是治疗老年冠心病的一种有效而安全的药物。  相似文献   

3.
谷胱甘肽治疗急性酒精中毒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谷胱甘肽注射液治疗急性酒精中毒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5 0例急性酒精中毒昏睡期病人随机分为 2组 :谷胱甘肽组 2 8例 [男性 2 3例 ,女性 5例 ,年龄 (33±s 11)a],给予谷胱甘肽注射液 1.8g加入 5 %葡萄糖注射液 2 5 0mL中静脉滴注。促进乙醇氧化组 2 2例 [男性 18例 ,女性 4例 ,年龄 (35± 9)a],给予 5 %葡萄糖注射液 2 5 0mL +2 0U正规胰岛素注射液静脉滴注 ,同时给予维生素C、维生素B6 静脉注射。 2组病人均给予温水洗胃 ,并给予静脉注射呋塞米、西咪替丁及补液治疗。结果 :在清醒时间及给药后 3h清醒例数方面 ,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治疗组病人苏醒时间为 (76± 4 4 )min ;对照组为 (133± 5 9)min(P <0 .0 1)。给药后 3h治疗组清醒 2 5例 (89% ) ,对照组清醒 7例(32 % ) (P <0 .0 1)。结论 :谷胱甘肽注射液治疗急性酒精中毒昏睡期病人的苏醒时间明显短于传统的促进乙醇氧化疗法 ,对急性酒精中毒具有可靠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黄芪注射液改善脑梗死病人红细胞流变性剂量效应的观察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目的 :探讨黄芪对脑梗死病人红细胞流变行为影响的剂量 效应关系。方法 :脑梗死病人 60例 ,分为 4组 (各 15例 )。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 ,各组每日分别加用黄芪注射液 10 ,2 0 ,3 0 ,40mL ,iv ,gtt× 10d。测定治疗前后病人红细胞变形、聚集指数的变化及病情变化。结果 :与 10mL组比较 ,2 0mL组各项指数P >0 .0 5 ,3 0 ,40mL组红细胞变形指数分别为 0 .9± 0 .3 ,0 .9± 0 .3 ,较治疗前显著升高 (P <0 .0 1)、聚集指数分别为 (2 .0± 0 .3 ,2 .0±0 .4) ,较治疗前显著下降 (P <0 .0 1) ,临床总有效率均为 93 %较 10 ,2 0mL组 (分别为 60 % ,67% )显著升高 (P <0 .0 5 )。 3 0mL组和 40mL组间各项指标均无显著差异。结论 :黄芪对脑梗死病人红细胞流变性的影响存在着剂量 效应关系 ,每日静脉滴注黄芪注射液 3 0mL最为适宜。  相似文献   

5.
为进一步探讨老年痴呆症患者病因及发病机制,对25例老年痴呆症患者用红细胞免疫粘附试验检测红细胞受体花环率(RBC-C3bR)及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率(RBC-ICR),用EUSA法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用化学比色法检测血清丙二醛(MDA)水平,以同期23例健康查体老年人作对照。结果,老年痴呆症患者RBC-C3bR为7.29%±0.8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3.62%±2.37%(P<0.05);RBC-ICR、血清IL-6水平和MDA水平分别为9.42%±1.10%、23.17mg±6.23mg/L和21.25mmol±3.14mmol/L,显著高于对照组4.82%±0.64%、10.12mg±2.82mg/L和8.67mmol±0.95mmol/L(P<0.01)。提示红细胞免疫功能降低、IL-6水平增高和机体氧化与抗氧化机制失衡可能参与AD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6.
辛伐他汀对冠心病的抗炎作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观察辛伐他汀对冠心病病人C反应蛋白 (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 α)、白细胞介素6 (IL 6 )和白细胞介素 8(IL 8)的抑制效应。方法 :冠心病病人 6 0例 ,分为辛伐他汀组和对照组 ,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泡腾片、培哚普利、美托洛尔等治疗 ,辛伐他汀组在此基础上服用辛伐他汀 2 0mg ,po ,qn。疗程均 8wk。结果 :治疗后辛伐他汀组血清中CRP ,TNF α ,IL 6和IL 8浓度明显降低 [(5 .0±s 0 .6 )mg·L- 1vs (3.7± 0 .6 )mg·L- 1,(6 .4± 1.4 )ng·L- 1vs (5 .6± 1.4 )ng·L- 1,(4.4± 1.2 )ng·L- 1vs (4.2± 1.2 )ng·L- 1,(2 8±7)ng·L- 1vs (2 7± 7)ng·L- 1,P <0 .0 5或P <0 .0 1],而对照组则无明显改变 (P >0 .0 5 )。结论 :辛伐他汀能够降低冠心病病人血清中CRP和炎症因子 ,显示其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银杏叶提取物对 2型糖尿病病人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 1(PAI 1)及凝血烷B2(TXB 2 )的影响。方法 :将 6 4名 2型糖尿病病人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银杏叶提取物治疗组各 32例 ,正常对照组 30例。银杏叶提取物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 ,予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 2 0mL +氯化钠注射液 2 5 0mL ,iv ,gtt ,qd。2 1d后检测空腹和餐后 2h血糖、空腹胰岛素 (FINS) ,PAI 1,TXB 2。结果 :银杏叶提取物治疗组血浆FINS ,PAI 1及TXB 2在治疗后显著下降 ,下降值分别为 (16±s 6 )mU·L- 1,(33± 6 ) μg·L- 1,(73± 12 )ng·L- 1(P <0 .0 1)。结论 :银杏叶提取物可以降低血浆FINS ,PAI 1及TXB 2的水平 ,对预防 2型糖尿病的大血管病变具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8.
银杏达莫注射液对44例冠心病病人胰岛素抵抗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 :观察银杏达莫注射液对冠心病病人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 :78例冠心病病人分为 2组。银杏组 4 4例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银杏达莫注射液 2 0mL加入氯化钠注射液 2 5 0mL中静脉滴注 ,qd× 2 0d。另外 34例单用常规治疗 2 0d为对照组。观察 2组病人治疗前后空腹血糖、胰岛素、胰岛素敏感指数 (ISI)、血液流变学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 ,2组血糖均无显著下降 (P >0 .0 5 )。银杏组治疗后空腹胰岛素下降了 (0 .9±s 2 .5 )mU·L- 1,胰岛素敏感指数升高 0 .3± 0 .9,低切变率全血粘度和血浆粘度下降 ,治疗前后以及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 (P <0 .0 5 )。结论 :银杏达莫注射液具有改善冠心病病人胰岛素抵抗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盐酸左西替利嗪口服液的人体相对生物利用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盐酸左西替利嗪口服液在正常人体内的药代动力学与相对生物利用度。方法:选择18名男性健康志愿者,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波长229nm,测定口服单剂量5mg盐酸左西替利嗪片或口服液后人体内的血药浓度,计算相应的药动学参数。结果:盐酸左西替利嗪片与口服液的Cmax分别为(230.42±35.67)ng/mL、(250.46±41.07)ng/mL,Tmax分别为(1.32±0.44)h和(0.90±0.33)h,AUC(0~T)分别为(3504.67±510.37)ng.h.mL-1和(3306.47±672.32)ng.h.mL-1,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00.06%±13.99%。结论:盐酸左西替利嗪片与口服液具有生物等效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M受体对粉防己碱抗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作用的影响。方法 以离体豚鼠工作心脏缺血再灌注为心肌损伤模型 ,观察乙酰甲胆碱 (Mch ,0 1μmol·L-1) ,粉防己碱 (Tet,0 3μmol·L-1)的心肌保护作用。结果 对照组在缺血复灌后 2 0min ,主动脉压 (AP)、左室收缩压(LVSP)、左室压力上升最大速率 (+dp/dtmax) ,左室压力下降最大速率 (-dp/dtmax)仅分别恢复至缺血前的 6 5 6 %±3 6 9%、6 7 9%± 9 0 9%、5 8 8%± 7 6 4%、48 6 %±8 38%。Mch、Tet使AP恢复至缺血前的 80 7%±11 70 %、77 2 %± 6 96 % (P <0 0 1vscontrol) ,LVSP恢复至 97 9%± 6 32 %、93 9%± 10 1% (P <0 0 1vscon trol) ,+dp/dtmax 恢复至 91 2 %± 11 99%、80 0 3%±9 2 4% (P <0 0 1vscontrol) ,-dp/dtmax恢复至 92 13%±6 89%、79 43%± 8 83% (P <0 0 1) ;对照组复灌后心输出量 (CO)、冠脉流量 (CF)均降低 ,恢复率不足 5 0 % ;Mch、Tet能使CO、CF维持于缺血前水平的 90 %、80 %以上。给予阿托品 0 1μmol·L-1阻断心脏M受体可见Mch、Tet保护心功能的作用明显受到抑制 ,心功能各项指标恢复程度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调节心脏M受体能影响Tet的心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脂必妥片的调脂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对照观察的方法,分为脂必妥组和对照组。脂必妥组15例(男性4例,女性11例;年龄60±s5a)。对照组15例(男性10例,女性5例;年龄63±3a)。分别给予脂必妥或淀粉片3粒,po,tid,共8wk。结果:脂必妥组血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h)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3%,86%,100%。症状的总有效率为100%,并见有体重减轻。上述结果与对照组比均有显著差异。其中,TG,HDL-ch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在治疗4wk时已有改善(P<0.05,或0.01)。治疗期间无不良反应。结论:脂必妥为安全有效的调脂药物。  相似文献   

12.
脂必妥与安慰剂治疗高脂血症的随机双盲多中心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ch,总有效率分别为80%及16%;82%及17%;69%及28%。2组间疗效对比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对TC,TG,HDL-ch水平及TC-HDL-ch/HDL-ch比值均有显著改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非常显著。2组对LDL-ch,ApoAI,ApoB100,ApoAI/ApoB100,LP(a)水平则改变不明显。未见不良反应。结论:脂必妥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调脂药物。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微粒化非诺贝特与辛伐他汀治疗 2型糖尿病 (NIDDM )合并高脂血症的疗效。方法 :4 0例 (男性 2 2例 ,女性 18例 ,年龄 55a±s 8a)NIDDM病人用微粒化非诺贝特胶囊 0 .2 g ,po ,qd× 8wk。另 38例 (男性 2 1例 ,女性 17例 ,年龄 54a± 9a)NIDDM病人用辛伐他汀片 5mg ,po ,qd× 8wk。结果 :非诺贝特组依次降低TC ,TG ,LDL C为18% ,4 6% ,2 2 %及升高HDL C 2 0 % ;辛伐他汀组依次下降 2 5% ,2 8% ,2 3%及升高 18%。非诺贝特组较辛伐他汀组TG下降更显著 (P <0 .0 1)。结论 :微粒化非诺贝特是NIDDM合并高脂血症病人有效的调脂药物 ,比辛伐他汀降低TG更有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地尔硫对冠心病病人的抗脂质过氧化及抗氧自由基作用。方法:冠心病病人30例为治疗组(男性21例,女性9例,年龄58±s6a),给予地尔硫30mg,po,tid,共4wk。健康人组30例(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龄58±9a)。结果:治疗组在给药前较健康人组的血清oxLDL,LPO,SCL,LCL值显著升高,P<0.01,GSH-Px显著降低,P<0.01,SOD活力两者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用药后与用药前相比oxLDL,LPO,SCL,LCL值显著下降,P<0.01或<0.05,GSH-Px显著升高,P<0.01,治疗组治疗后与健康人组相比,除LCL外,其他指标皆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地尔硫是一良好的抗氧化剂。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微粒化非诺贝特的降血脂疗效及是否有改善血液流变性的作用。方法:67例原发性高脂血症病人(男性51例,女性16例;年龄54a±s11a)给微粒化非诺贝特200mg,po,qn,疗程8wk。结果:治疗8wk后血清三酰甘油、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载脂蛋白B100显著低于治疗前水平(P<0.01或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载脂蛋白AI升高,(P<0.05);另外血浆粘度、凝血因子I、血小板粘附率和血细胞比容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或P<0.05)。结论:微粒化非诺贝特能有效降低高血脂,同时明显改善了病人的高粘血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脂必妥与多烯康的降脂疗效。方法:脂必妥组74例(男性49例,女性25例;年龄56±s8a)给脂必妥3片(0.35g/片),po,tid×8wk;多烯康组36例(男性25例,女性16例;年龄55±8a)给多烯康胶丸4粒(0.45g/粒),po,tid×8wk。结果:脂必妥治疗后TC,TG,LDL-ch和ApoB100下降极显著(P<0.01)。HDL-ch和HDL-ch/TC比值显著升高(P<0.05,P<0.01)。而对照组治疗后TC无显著下降(P>0.05),HDL-ch亦无显著升高(P>0.05)。但组间对比HDL-ch及HDL-ch/TC比例2组升幅差异均不显著(P>0.05)。脂必妥用于27例高尿酸血症治疗8wk后血清尿酸显著下降(P<0.01)。2组均无严重副作用。结论:调脂作用,脂必妥优于多烯康。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清γ-谷氨酰转移酶(GGT)的变化及与血脂的关系,分析冠心病GGT升高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Olympus AU27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726例冠心病患者的血清GGT、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按GGT测定值分为4级,逐级分析GGT与血脂的关系。结果726例冠心病患者中,GGT升高者143例,异常率19.67%。男性患者GGT异常率为19.57%,女性患者异常率为19.87%,男女患者间GGT异常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1,P>0.05)。男性冠心病患者血清TC、TG、LDL-C水平随着GGT活性升高而增高且血清GGT的不同级组间与TC、TG、LDL-C含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3.76,P<0.05;F=5.32,P<0.01;F=3.02,P<0.05);而女性冠心病患者GGT不同分级组间血脂水平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清GGT水平升高,且男性患者GGT与TC、TG、LDL-C水平相关,而提示血清GGT升高有可能是冠心病的一种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茶色素与吉非贝齐治疗高脂血症和高尿酸血症的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比较茶色素与吉非贝齐治疗高脂、高尿酸血症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高脂血症病人125例,分为茶色素组80例(男性54例,女性26例,年龄 65 a± s 6 a),给茶色素 125 mg, tid × 60d;吉非贝齐组45例(男性29例,女性16例,年龄64 a± 5a),给吉非贝齐 300 mg, tid × 60 d。结果:2组降 TC总有效率分别为 82%, 63%( P> 0. 05),降TG总有效率分别为84%,8l%(P>0.05),升LDL-C的总有效率分别为 74%, 65%( P> 0. 05),高脂血症伴高尿酸血症41例,用茶色素治疗后,血尿酸呈非常显著性下降(P<0.01)。茶色素组未发现不良反应。吉非贝齐组有19例(42%)ALT-过性升高。结论:茶色素与吉非贝齐调脂作用相似,茶色素降高血尿酸作用确切,且安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对慢性心衰患者NT-proBNP水平及氧化应激状态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5年9月—2017年2月非缺血性心脏病慢性心衰患者102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51)和阿托伐他汀组(n=51)。对照组实施常规抗心衰药物治疗,阿托伐他汀组在常规抗心衰治疗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治疗,20 mg/d。两组疗程均为24周。观察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NYHA分级、左室射血分数(LVEF)、NT-proBNP、6 min步行距离(6MW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髓过氧化物酶(MPO)、丙二醛(MDA)等指标。结果 阿托伐他汀组治疗后TG、TC、LDL-C水平明显下降,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NT-proBNP水平均有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阿托伐他汀组下降幅度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同组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阿托伐他汀组治疗后SOD明显增高,MDA、MPO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结论 在常规抗心衰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能有效降低CHF患者的NT-proBNP水平和抑制患者的氧化应激状态。  相似文献   

20.
Background: It is known that oxidative stress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pathogenesis of atherosclerosis and that an association exists between osteopontin (OPN) and atherosclerosis. Objectives: It was proposed that malondialdehyde (MDA), a biomarker of lipid peroxidation and oxidative stress, would be related to plasma OPN levels in patients with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CAD). Methods/results: Plasma OPN and MDA levels were measured in 71 patients (60 males and 11 females; mean age 61.7 ± 10 years). Fifty-eight patients had significant CAD (group I) and 13 patients were free of CAD as defined angiographically (group II). Plasma OPN was measured by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 while MDA was determined spectrophotometrically. Multivariate regression analysis revealed that ln-transformed OPN levels were independently associated with MDA after adjustment for age, hypertension and diabetes mellitus (R2 = 0.278, p = 0.0004 and β regression coefficient = 0.252 [standard error = 0.0958], p = 0.011). OPN and MDA levels were higher in patients with diabetes (73.6 ± 36.2 ng/ml versus 56.1 ± 30.9 ng/ml, p = 0.02 and 2.5 ± 0.5 μM versus 2.0 ± 0.5 μM, p = 0.002, respectively). Conclusions: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OPN and MDA levels in patients with CAD suggests an interaction between OPN and oxidative stress. This interaction may play a role in the pathogenesis of atherosclerosi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