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药物在中国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桂希恩 《医药导报》2007,26(10):1115-1117
已有近30种抗逆转录病毒药物(ART)问世。我国政府为艾滋病患者免费提供6种ART,已有3万余人接受免费ART治疗。多数接受治疗的患者病毒血症得到控制,免疫功能明显改善,生活质量得到提高,病死率大幅下降。ART还用于阻断HIV的母婴传播和职业暴露感染的预防。我国开展免费ART治疗以来,部分患者已出现耐药。耐药性的出现与获得性免疫缺陷病毒(HIV)的高度变异性有关,也与患者服药的依从性差有关。加强对患者治疗依从性的教育,加强HIV耐药的监测,准备二线药物,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已迫在眉睫。长期使用ART使不良反应增加,医务人员应加强对不良反应的监测报告和处理.  相似文献   

2.
根据一项前瞻性研究,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RT)与蛋白酶抑制剂(PI)联合使用会增加HIV阳性妇女早产的危险。  相似文献   

3.
冯舜  赵兵 《中国实用医药》2009,4(15):183-184
抗反转录病毒治疗(ART)是近年来艾滋病研究的重大进展,西方国家采用ART治疗后,艾滋患者的生存状况得到根本改善。本科于2005年5月开始对部分符合治疗标准的HIV/AIDS患者进行免费抗病毒治疗。现将3年间观察的治疗情况进行临床效果评价如下。  相似文献   

4.
人免疫缺陷病毒(HIV)、乙型肝炎病毒(HBV)及丙型肝炎病毒(HCV)具有相同的传播途径,临床常见HIV/HBV以及HIV/HCV合并感染。合并感染者的临床抗反转录病毒治疗(ART)方案和治疗时机与非合并感染者有一定差异,或患者在接受ART前需筛查HBV和HCV。本文简要综述HIV/HBV以及HIV/HCV合并感染病例的治疗时机、治疗方案选择、停药问题和不良反应处理等。  相似文献   

5.
抗逆转录病毒药物的肝毒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肝毒性是与应用抗逆转录病毒药物(ART)相关的不良反应,在治疗HIV感染时可增加患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影响HIV感染的治疗.可能的机制包括直接的药物毒性、丙型肝炎病毒和(或)乙型肝炎病毒同时感染中的免疫重建、与肝相关的过敏性反应和线粒体毒性,还可能涉及其他致病途径.高活性抗逆转录病毒药物治疗(HAART)与转氨酶水平的升高相关.在HAART中每个单独的药物在肝毒性的发展中所起的作用难以确定.仍不清楚大多数ART肝毒性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HIV患者肾功能状态与危险因素,深化对该人群肾损害风险的认识。方法收集HIV患者临床资料,包含年龄、性别、高血压和糖尿病病史、感染途径、抗逆转录病毒治疗( ART)等,检测血常规,完善外周血CD4淋巴细胞计数、乙肝表面抗原定性、抗丙型肝炎病毒抗体定性和HIV?RNA定量分析,运用血肌酐值估算肾小球滤过率( eGFR),Logistic回归分析各因素与肾功能状态的相关关系。结果86例黑人HIV患者,女性20例(23.3%),年龄(45.3±10.7)岁,eGFR水平(74.9±23.4)mL/(min·1.73m2)。肾功能损害25例,肾功能正常61例。肾功能损害组患者年龄、高血压与糖尿病比例、WHO临床分期和基线HIV?RNA定量均显著高于肾功能正常组患者,而Hb、入院CD4淋巴细胞计数和eGFR水平均显著低于肾功能正常组患者(P均<0.05)。肾功能正常组含替诺福韦(TDF)方案的患者eGFR水平显著低于未含 TDF方案的患者(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IV患者肾功能损害的独立相关因素为年龄≥50岁、合并糖尿病和WHO临床分期。结论除传统危险因素外,HIV感染及某些ART药物均可能与HIV患者肾功能损害有关。  相似文献   

7.
自从确认蛋白酶抑制剂(PI)引起血脂紊乱效应以来,HIV阳性病人使用抗逆转录病毒药治疗(ART)会增加冠心病危险,一直是争议性问题。2003年大规模、前瞻性D:A:D临床研究报告,在用药头4~6年内,心肌梗死者每年相对增加26%。大多数PI药均有一定血脂紊乱作用,特别是利托那韦(单药或与其他PI药伍用)、福沙那韦和新药替拉那韦。许多HIV阳性高血压病人有蛋白尿,对这些病人使用ACE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是一个较好的选择。本文着重讨论中年HIV阳性病人治疗后出现心血管病危险增加的情况。  相似文献   

8.
《世界临床药物》2008,29(1):2-3
默沙东公司近日宣布,欧盟已批准其整合酶抑制剂raltegravir(Isentress)与其他抗逆转录病毒药物联用治疗HIV-1感染。本品适用患者为正在接受抗逆转录病毒疗法(ART)但仍存在HIV-1复制的成人HIV-1感染者。本品是新一类整合酶抑制剂中首个获准上市的产品.其作用靶点为HIV复制必需的整合酶。  相似文献   

9.
非创伤性修复治疗用于乳牙龋病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估非创伤性修复治疗(ART)治疗乳牙龋病的疗效。方法 选择门诊乳牙龋病病人,年龄3-9岁,龋齿共114颗,随机分ART组和对照组,分别用ART法和常规法进行窝洞制备,两组均用同种玻璃离子粘固粉充填,记录治疗中患儿合作情况及一年后的充填保留率。结果 ART组患儿与对照组比较更愿接受治疗(P<0.05),单面洞修复中ART组和对照组比较保存率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而多面洞ART组较对照组保存率低(P<0.05)。结论 ART是治疗乳牙龋病有效而简便的方法之一,对紧张型儿童尤其有帮助。  相似文献   

10.
因部分抗逆转录病毒药物(Antiretroviral,ARV)与美沙酮存在相互作用,门诊医生需熟练掌握ARV的药理特性,既要防止引发戒断反应,也要注意过量中毒风险。因此,准确调整美沙酮维持治疗剂量,可确保社区药物维持治疗的顺利进行,提高服药人员治疗依从性和维持治疗效果。本文通过一个接受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ntiretrovirus therapy,ART)的HIV阳性社区药物维持人员的案例,来探讨美沙酮维持治疗(methadone maintenance treatment,MMT)剂量的调整方案及应对措施的思考。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青蒿琥酯(ART)对人前列腺癌PC-3细胞内游离Ca2+浓度([Ca2+]i)的影响。方法:ART处理PC-3细胞,用Ca2+荧光探针Fluo-3/AM标记PC-3细胞,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检测PC-3细胞内[Ca2+]i变化。结果:ART诱导PC-3细胞内[Ca2+]i在0~0.5h显著升高;在0.5~1h维持高水平;在4~24h降到初始水平。结论:ART能够诱导PC-3细胞内[Ca2+]i显著持续升高,[Ca2+]i升高可能在ART诱导PC-3细胞凋亡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辅助生育技术与自然受孕两种不同方式受孕双胎妊娠的妊娠期并发症和妊娠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1月至2011年10月分娩的82例辅助生育技术受孕双胎孕妇(ART组)和110例自然受孕双胎孕妇(对照组)的妊娠期并发症、新生儿结局。结果 (1)ART组的平均年龄(34.15±4.13)岁,对照组平均年龄(29.11±4.01)岁,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2)妊娠期常见并发症两组无显著差异。(3)ART组与对照组均以剖宫产为主,但ART组择期剖宫产率为78.05%,高于对照组(60%),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RT组分娩孕周(35.12±2.12),对照组分娩孕周(34.87±2.98),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两组新生儿出生体重、Apgar评分、围产儿死亡率、NICU入住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ART组双胎孕妇妊娠期并发症及围产儿结局与自然受孕双胎相似。  相似文献   

13.
吴静  杨喜  苏立平 《北方药学》2014,(4):120-121
目的:探讨数字X线子宫输卵管造影检查诊断女性不孕症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我院诊断的不孕症患者795例,行x线子宫输卵管造影检查,观察输卵管通畅性、子宫腔是否存在畸形,回顾性分析子宫输卵管造影对不孕症诊断的临床价值..结果:子宫发育形态正常763例,子宫异常32例,其中双角子宫2例,单角子宫8例,鞍状子宫12例,宫腔粘连5例,宫内充盈缺损5例,输卵管双侧通畅357例(44.90%),单侧通畅伴对侧炎症115例(14.47%),单侧通畅伴对侧梗阻122例(15.35%),单侧炎症伴对侧梗阻68例(8.55%),双侧炎症92例(11.57%),双侧梗阻41例(5.16%)。对患者检查后随访6个月,224例(28.17%)患者怀孕结论:子宫输卵管造影在女性输卵管性不孕症诊断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使用高频电波刀作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的临床价值。方法经宫颈液基薄片细胞学检查(TCT)和阴道镜下活检,病理诊断为CIN232例,行LEEP治疗。术后3个月、6个月~2年常规行TCT追踪随访,异常者再行阴道镜检查及活检。结果术后3个月复查232例,TCT正常者220例(94.83%),异常者12例(5.17%),阴道镜检查宫颈表面出现红斑,活检均为炎性反应或正常宫颈组织;术后6个月复查228例,TCT正常者222例(97.37%),异常者4例(2.63%),阴道镜检查及活检均为炎性反应;术后2年复查172例,TCT阴性170例(98.84%),异常者2例(1.16%),阴道镜检查及活检1例为炎性反应,1例为CINⅠ。结论宫颈环形电切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操作简单、安全、成功率高,但要注意病变切除的范围及随访,宫颈环行电切除是治疗CIN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温脾补肾法联合高效抗逆转录病毒疗法(HAART)对HIV/AIDS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30例HIV/AIDS患者分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治疗组)14例,西医治疗组(对照组)16例.对照组采用HAART疗法,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联合以温脾补肾法为组方原则的中药艾可清优化处方治疗,共治疗6个月.监测全部患者治疗前、后的卡洛夫斯基积分、临床症状、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4+计数及CD4+/CD8+比值、血常规及肝肾功能等,并综合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①治疗后治疗组、对照组的临床受益率分别100.0%和8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治疗后治疗组卡洛夫斯基积分、体重有所改善(P<0.05),在改善中医临床症状乏力、纳呆及总积分方面也优于对照组(P<0.05);③治疗后治疗组CD4+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分别为(264.97±52.94)个/mm^3和(6.94±0.97)×109/L,优于对照组的(238.73±50.13)个/mm^3和(5.57±1.29)×10^9/L (P<0.05);④两组在治疗期间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温脾补肾法联合HAART治疗HIV/AIDS患者可明显地改善临床症状,并能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和提高生活质量,对于实现本病的功能性治愈可起到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以三联高效抗逆转录病毒药物治疗(highly active antiretrorival therapy,HAART)为主的综合措施预防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和丙型肝炎病毒(HCV)合并感染者HIV母婴传播效果。方法给HIV/HCV合并感染的孕妇孕期应用三联高效抗逆转录病毒药物治疗,方案为AZT+3TC+EFV或AZT+3TC+NVP,结合安全分娩和人工喂养预防HIV母婴传播。结果 21例婴儿中有8例年满12月龄行HIV抗体检测结果均阴性,13例年满18月龄行HIV抗体检测结果均阴性,现阶段母婴传播率为零。结论 HIV/HCV合并感染的孕产妇孕期应用三联高效抗逆转录病毒药物治疗为主的综合措施,HIV母婴传播阻断效果与单纯HIV感染母婴阻断效果相比较效果相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阿奇霉素、罗红霉素、克拉霉素治疗非淋菌性尿道(宫颈)炎(NGu)的成本-效果。方法:采用药物经济学原理对3种治疗方案进行成本-效果分析。结果:阿奇霉素、罗红霉素、克拉霉素治疗非淋菌性尿道(宫颈)炎的有效率分别为72.55%、71.48%、73.16%;成本-效果比(C/E)分别为2.19、2.57和4.24。结论:通过药物经济学的分析,阿奇霉素治疗非淋菌性尿道(宫颈)炎在3种治疗方案中更具成本-效果优势。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在妇幼保健医院实施医务人员提供艾滋病检测咨询(PITC)策略的可行性,探讨艾滋病检测率的影响因素,为在艾滋病防治工作中推广实施PITC策略提供参考。方法2010年6月-2011年8月,选择广州市番禺区妇幼保健医院作为临床医疗机构试点,共选择3个门诊量较大的门诊科室作为试点,收集试点工作报表和访谈结果等资料进行分析。结果项日周期内,共计为57309人提供PITC服务,其中19809人(34.57%)接受艾滋病检测,婚检科、产科和妇科的艾滋病检测人数分别为9817人(100.00%)、6157人(35.63%)和3569人(12.37%)。产科艾滋病检测率高于妇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514.72,P〈0.01)。在接受检测的19809人中,确认HIV阳性者3人(0.15%。1。产科和妇科调查对象拒绝艾滋病检测的主要原因均为认为自身没有感染艾滋病的可能性,分别占41.00%和59.00%。产科和妇科检测率与前15个月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妇幼保健医院实施PITC策略具有可行性,政策支持、检测费用等对PITC的开展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珠海市斗门区艾滋病患者经抗病毒治疗3个月内的药物不良反应的情况。方法回顾性探讨2005年6月~2012年1月于遵义医学院第五附属(珠海)医院感染科门诊或住院103例HIV/AIDS患者开始抗病毒治疗后3个月内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研究中主要治疗方案为拉米夫定(3TC)+齐多夫定(AZT)+奈韦拉平(NVP)(16.50%)、3TC+AZT+依非韦伦(EFV)(54.37%)、司他夫定(d4T)+3TC+NVP(12.62%)、d4T+3TC+EFV(16.50%)。其中含NVP组中肝功能损害及皮疹的发生率较其他组别明显增高;含AZT组中骨髓抑制的发生率较其他组别明显增高。药物不良反应以肝功能损害(39.81%)、消化系统症状(33.98%)、骨髓抑制(25.24%)和皮疹(5.83%)为主。结论艾滋病患者经抗病毒治疗后3个月内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故临床上应根据患者基本情况选择合适抗病毒药物组合,同时密切关注抗病毒治疗3个月以内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MDCT)在急性肠梗阻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1例经临床、手术及病理证实为急性肠梗阻多排螺旋CT检查资料,并将临床、手术病理结果与MDCT诊断结果对照。扫描采用MDCT平扫或平扫+增强扫描,成像方法为薄层横断面、多方位重建成像。结果与临床、手术病理结果对照,多层螺旋CT诊断急性肠梗阻的敏感性为100%,部位准确率为98%,病因诊断准确率为94%。其中,肠道肿瘤20例,粘连性肠梗阻13例,肠道炎症5例,腹部疝6例,粪石性肠梗阻3例,胆石性肠梗阻2例,肠道扭转2例。结论 MDCT对急性肠梗阻、部位及其病因的诊断、血供情况的了解均有重大意义,可作为急性肠梗阻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