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4 毫秒
1.
目的分析CT与MRI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7~12月武威市凉州医院就诊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40例,所有患者均分别行CT与MRI诊断。将手术结果作为参考标准,分析CT与MRI诊断方法的准确率,以及相关症状诊断准确率。结果与手术结果进行比较,行MRI诊断准确率高于行CT诊断准确率,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性显著(P<0.05);行MRI诊断硬膜囊受压及脊髓变形情况的结果优于CT诊断,行CT诊断椎间盘积气、钙化情况的结果优于MRI诊断,经对比组间差异性显著(P<0.05)。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MRI和CT检查诊断均有一定优势,临床上需根据患者病情决定采用哪种诊断方法,也可联合使用,以提高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腰椎间盘突出诊断中MRI与CT的应用价值。方法任意选取70例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患者,所有患者均给予MRI和CT检查,并将诊断结果与手术结果进行对比,统计两组患者的诊断符合率和准确率。结果 CT检查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的准确率为80.0%,MRI检查的诊断准确率为94.3%,对比差异显著(P <0.05)。CT检查的椎间盘积气、钙化诊断符合率与MRI比较显著较高,MRI检查的硬膜囊受压、椎间盘变性诊断符合率高于CT,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CT与MRI检查的神经根受压符合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 0.05)。结论 MRI与CT检查在腰椎间盘突出诊断中具有各自的优劣势,MRI检查的准确率相对高于CT检查,临床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检查方法,必要时可实施联合诊断,减少误诊和漏诊的情况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采用MRI与CT诊断的价值。方法研究2017年4月至2018年2月期间收治的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为CT组与MRI组,每组均为研究对象的80例,每个患者均运用两种诊断方式获得检查信息,分析不同诊断后的结果差异。结果在椎间盘突出、椎间盘滑出、椎间盘结节、椎间盘游离等方面上,MRI各项检出符合率显著高于CT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漏诊、误诊等失误率上,MRI组为5%,显著低于CT组17.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椎间盘突出采用MRI与CT诊断均可以达到一定诊断效果,MRI诊断准确性比CT组更为突出,适用性更广。  相似文献   

4.
CT、MRI对脊髓型颈椎病的诊断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CT、MRI对脊髓型颈椎病(CSM)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32例CSM患者的CT、MRI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2例患者中,CT显示骨性椎管狭窄5例,其中先天性狭窄3例,椎体缘骨质增生22例,钩突和关节突关节增生20例,有不同程度椎间盘突出23例,后纵韧带及项韧带钙化13例.MRI显示椎间盘突出、变性28例,后纵韧带增厚21例,黄韧带增厚7例,全部病例脊髓不同程度受压,其中脊髓变性6例.结论 CT、MRI是重要的检查CSM的方法,能为临床治疗提供确切依据.  相似文献   

5.
X线平片与CT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对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余忠  刘丽 《江西医药》2007,42(12):1183-1184
目的 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CT与X线平片所见征象的差异.方法 回顾性分析56例同时经CT扫描和X线平片照摄并结合临床表现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影像学资料,作对照研究.结果 椎间盘突出的X线平片主要表现有:腰脊椎侧弯和生理曲度变直及侧凸改变、椎间隙改变、椎体后缘唇样增生、相邻椎体后角局限性骨增生呈"磨角"样改变、相邻椎体后缘局限性骨吸收和相邻椎体面弧形压迹等;CT扫描的主要征象有:脱入椎管的髓核块影,硬膜囊受压、神经根水肿及移位,脱出髓核的部位部分钙化或骨化和髓核碎裂并在椎管内上下滑移等.CT的阳性发现率显著高于X线平片.分别为100%和61.29%.结论 CT和X线平片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各有千秋,在临床工作中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应用,但CT诊断价值优于X线平片.  相似文献   

6.
82例腰椎间盘突出的MRI征象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评价MRI对腰椎间盘突出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0例腰椎间盘突出病人的MRI征象。结果:MRI表现:(1)脊柱生理曲度改变;(2)椎间盘不同程度信号降低。椎间隙狭窄;(3)椎间盘向后或侧方延伸,突出或脱出:(4)硬膜囊与脊髓受压;(5)神经根受压与侧隐窝狭窄;(6)硬膜外脂肪线受压移位或截断。结论:MRI;检查是腰椎间盘突出病人的最佳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直接数字化X线摄影(DR)腰椎侧位片与磁共振成像(MRI)对椎间盘后缘轮廓征的显示情况。方法 本研究纳入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病例选取时间为2018年1~12月,分别进行DR腰椎侧位片、MRI检查,将两种检查方式的椎间盘相关征象、后缘轮廓征检出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MRI检查各个征象的检出率均高于DR腰椎侧位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DR腰椎侧位片的椎间盘后缘轮廓征检出率为32.50%,MRI检查检出率为25.00%,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DR腰椎侧位片椎间盘后缘轮廓征在腰椎间盘病变中的检出率为69.15%。结论 MRI检查在腰椎间盘征象方面的显示率高于DR腰椎侧位片,但DR腰椎侧位片在椎间盘后缘轮廓征显示率方面比MRI检查更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双排螺旋CT联合X线平片检查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9月~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45例,所有患者皆进行X线平片、双排螺旋CT检查。结果 CT检查显示腰椎间盘突出发生在腰间盘L3~4 7例,腰间盘L4~5 21例,腰间盘L5~S1 14例。CT诊断为中央型、旁侧型、椎间孔型、极外侧型与手术诊断的符合率分别为95.45%、92.31%、80.00%、80.00%。X线平片+CT联合检查的准确率为100.00%,明显高于CT检查及X线平片的93.33%及4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排螺旋CT联合X线平片检查可明显提高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早期诊断和定性诊断的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比较MRI检查和CT检查腰椎间盘退行性变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期间纳入和参与诊治的40例腰椎间盘退行性变患者涉及的所有数据资料均开展回顾性分析调查,均实行CT检查和MRI检查,对比和分析CT检查和MRI检查腰椎间盘退行性变患者检查结果和诊断符合率。结果数据显示,MRI检查腰椎间盘退行性变患者椎间盘积气数目、椎间盘重度突出时与硬膜囊分界清晰数目、椎间盘中度突出时与硬膜囊分界清晰数目、诊断符合率与CT检查之间,P <0.05,统计学具有显著分析意义。结论在临床诊断腰椎间盘退行性变患者中CT检查和MRI检查各具优势,二者之间相辅相成,需要依据患者病情情况合理选择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X线在青年型颈椎病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2月—2014年2月本院收治的86例青年型颈椎病患者行X线、CT及MR检查的临床资料,分析青年型颈椎病的影像学特征。结果 X线检查可显示颈椎生理曲度改变、颈椎失稳、椎体滑位、颈椎骨质增生硬化、钩椎关节退变、椎间隙改变及韧带钙化等征象。患者多发于C4、C5、C6椎体,受累椎间盘多为C5-6。CT和MR检查除上述征象外,还可显示椎间盘突出、黄韧带肥厚、神经根肿胀以及脊髓受压等征象。结论青年型颈椎病患者影像表现主要为椎间盘突出、颈椎生理弧弓改变以及神经根受压等,X线能够准确显示青年型颈椎病失稳、双边征、生理曲度改变以及钩椎关节刺样增生等征象,但需进一步采取CT及MR检查以显示椎间盘改变。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120例颈椎病患者影像学资料,提高诊疗水平。方法选择120例颈椎病患者的病历及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全部病例均行X线平片检查和CT检查,85例行MRI检查。结果行X线平片检查表现为交感神经型颈椎而CT显示为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有15例;表现为脊髓型颈椎病而CT表现为椎管狭窄、椎间盘突出或硬膜囊、脊髓受压、变形、移位的有18例;表现为神经根型颈椎病而CT表现为神经根受压/移位12例、食管型颈椎病9例;表现为椎动脉型颈椎病而CT表现为钩突肥大和钩椎关节骨质增生/横突孔变小/分隔的有12例、混合型颈椎病54例。结论 CT、MRI检查对于诊断用X线平片诊断较困难的颈椎病患者有一定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MRI、CT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0例于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我院收治的经病理证实的腰间盘突出患者,均行MRI检查和CT检查,观察MRI和CT检查的结果。结果 MRI检查的诊断符合率明显高于CT检查(P<0.05),同时MRI检查在椎间盘突出、椎间盘脱出、椎间盘游离、椎间盘结节方面明显优于CT(P<0.05)。结论 MRI检查对腰椎间盘症的诊断价值要高于CT检查,但MRI检查在某些方面仍有不足,因此在临床检查时,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综合利用两种检查的优点,从而有效诊断病情,为临床医师的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X线、CT和MRI 3种影像学检查方法对齿状突畸形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齿状突畸形的影像学资料,分析比较X线平片、CT及三维重建和MRI表现特点,将影像学表现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在35例齿状突畸形病例诊断中,X线、CT和MRI对齿状突畸形不同类型、寰枢不稳及脊髓受压的发现情况存在差异(P〈0.05),CT和MRI较X线能更好地发现齿状突畸形,而CT和MRI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寰枢不稳的发现率X线最高(77.1%),CT最低(62.8%),脊髓受压的发现率MRI最高(100%),X线最低(28.6%)。对于诊断齿状突畸形准确率最高的是MRI(97.1%),最差的是X线平片(71.4%)。结论 3种检查方法的结合可更全面显示齿状突畸形及伴有寰枢不稳及脊髓受压的影像学特点,有利于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对比分析X线平片与CT影像对颈椎病的诊断,比较X线平片与CT影像对颈椎病诊断价值。方法:48例经临床确诊资料保存完整的颈椎病,对其X线平片和CT影像的表现进行比较分析。X线平片采用颈椎正侧位片、左右斜位片(45°角);CT扫描层厚2~5mm、层间距2~5mm、普通或螺旋扫描。结果:X线平片组,颈椎生理弯曲改变25例占52.08%、韧带钙化9例占18.75%;椎间隙狭窄18例占37.5%;椎体边缘骨质增生40例占83.33%;椎间孔变窄29例占60.42%;钩椎关节可见退变15例占31.25%。CT扫描组,椎体边缘骨质增生41例85.42%;椎管狭窄变形,椎间盘突出脊髓受压、变形34例占70.83%;钩椎关节骨质增生退变14例29.17%;椎间孔狭窄神经根受压移位33例占68.75%;韧带钙化骨化7例14.58%。结论:X线平片是颈椎病诊断主要方法,CT影像可为颈椎病诊断提供更为精确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对比CT检查与MRI检查的阳性检查率,探讨CT检查在脊柱创伤患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本医院78例脊柱创伤患者病例进行分析,然后对所有的患者均进行CT检查与MRI检查;经CT检查与MRI检查诊断后,对所有患者CT及MRI的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分析发现78例脊柱创伤病的患者中单纯椎体压缩骨折12例、椎体压缩骨折伴附件骨折40例、椎体压缩骨折伴椎间盘突出26例;经CT检查,78例脊柱创伤患者的骨折阳性检出率为100%;经MRI检查,单纯椎体压缩骨折的阳性检出率为83.3%,椎体压缩骨折伴附件骨折的检出率为80%,椎体压缩骨折伴椎间盘突出的检出率为100%。CT的检出率显著高于MRI的检出率,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检查能全面非常准确地断诊患者脊柱受损情况,检查出患者脊髓损伤的部位及损伤程度,应成为临床检查脊柱创伤患者的必选检查,MRI检查必要时可以作为一种补充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6.
颈椎病患者影像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虎  温玉梅 《河北医药》2010,32(16):2197-2198
目的分析和总结240例颈椎病例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以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10年1月临床及影像学诊断的240例颈椎病例,所有病例均行X线平片检查和CT检查,其中行食管吞钡检查4例(男2例,女2例),行MRI检查126例。结果交感神经型颈椎病例23例,CT表现同于椎动脉型颈椎病;脊髓型颈椎病30例,CT表现为椎管狭窄、椎间盘突出或硬膜囊、脊髓受压、变形、移位;神经根型颈椎病81例,CT表现为神经根受压、移位;食管型颈椎病6例;椎动脉型颈椎病32例,CT表现为钩突肥大和钩椎关节骨质增生,横突孔变小,分隔;混合型颈椎病68例。结论 CT、MRI检查对于诊断用X线平片诊断较困难的颈椎病患者有一定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7.
高儒林  郭建华 《天津医药》1992,20(4):217-219,F003
笔者对CT诊断、手术证实的腰椎间盘突出症120例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表明,CT诊断与手术总的符合率为94%(113例)。CT征象中,1.软组织块占98%,2.硬膜外脂肪受压变窄占89.2%,3.硬膜囊受压占92.5%,4.神经根移位、淹没征占25%,5.钙化20%。Amipaque脊髓造影CT对椎间盘突出的形态、椎管内结构显示更为清楚。文中对鉴别诊断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8.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与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方法很多:传统的普通X线由于组织分辨力低、诊断不准确;磁共振成像(MRI)检查费用较高,患者不易接受;椎管造影属于创伤性检查且操作较复杂;CT扫描图像清晰、密度分辨率高,且检查时无创伤,诊断率较准确,成为椎间盘病变检查最常用的手段。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腰骶部移行椎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5例非椎间盘突出症原因而行腰椎X线检查患者作为对照组,另外经手术证实为腰间盘突出25例患者设为腰椎间盘突出症观察组。比较患者腰椎正位X线片,统计两组患者出现腰骶部移行椎概率,并分析移行椎与腰椎间盘突出的相互关系。结果对照组患者腰骶部移行椎发生率为11.9%,腰椎间盘突出症组的发生率为6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椎间盘突出观察组患者中,LIDH合并移行椎者,椎间盘移行椎上一间隙发生椎间盘突出者56.3%,移行椎LIDH发生在移行椎畸形同侧者31.3%,而发生在移行椎畸形的对侧占25.0%;椎间盘移行椎下一间隙发生椎间盘突出者43.8%,同侧占18.8%,对侧占25.0%。结论腰骶部移行椎与并发腰椎间盘突出症相互关系密切,是导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分析X线与CT扫描结合在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临床价值。方法用于临床研究的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是由我院自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内收治的,所有患者均给予X线检测与CT扫描检测,比较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并分析二者结合检测的诊断符合率。结果经比较发现,X线检测的诊断符合率约为46.7%,CT扫描检测的诊断符合率约为86.7%,X线检测的诊断符合率明显低于CT扫描检测,二者的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X线与CT扫描结合检测的诊断符合率为100%。结论采用X线与CT扫描结合来检测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较高的准确性,能够大大提高诊断准确率,值得广大相关医护人员在临床上大力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