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对比钝针扣眼穿刺法和锐针绳梯穿刺法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功能状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6年10月于我院血液净化中心采用动静脉内瘘作为血管通路行血液透析的患者共7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5例)和观察组(35例),对照组给予锐针绳梯穿刺,观察组应用钝针扣眼穿刺,比较两组患者穿刺成功率、渗血率、并发症发生率及疼痛程度。结果观察组穿刺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渗血率及血栓形成、血管狭窄、动脉瘤的发生率显著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在感染发生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穿刺后无痛、轻度疼痛、中度疼痛及重度程度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钝针扣眼穿刺法比锐针绳梯穿刺法更能提高穿刺的成功率,降低穿刺点渗血,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减轻患者的疼痛,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钝针穿刺内瘘技术应用于血液透析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2019年2月于我院进行血液透析的100例患者资料,根据使用的穿刺法来将其分为绳梯法穿刺组(49例)、钝针穿刺组(51例),比较两组患者穿刺点渗血率、穿刺失败率、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透析间血流量、拔针按压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评分。结果经护理,钝针穿刺组的穿刺点渗血率与穿刺失败率均明显低于绳梯穿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钝针穿刺组的VAS评分明显低于绳梯穿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钝针穿刺组护理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绳梯穿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钝针穿刺组的拔针按压时间明显短于绳梯穿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的透析间血流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钝针穿刺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绳梯穿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钝针穿刺内瘘技术在血液透析中的应用可以显著缓解患者治疗期间的疼痛情况,有效保护血管,提高血液透析的安全性,进而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因此该护理方法具备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自体动静脉内瘘拟行扣眼法穿刺时,用血液透析留置针建立扣眼的可行性。方法对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在该院拟行扣眼法穿刺的患者40例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采取传统方法。观察组操作者用血透留置针穿刺并留置内瘘至更换钝针穿刺为止。比较两组建立扣眼的效果差异及不良反应,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两组建立扣眼成功率分别为对照组95.0%,观察组97.5%,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建立一对扣眼平均耗时、扣眼钝针穿刺容易例次、钝针初始穿刺一月疼痛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留置针打折3例、凝血1例、留置针留置内瘘侧肢体轻度胀痛3例,对照组穿刺渗血48次。结论留置针建立扣眼的效率高于普通内瘘穿刺针,能缓减扣眼穿刺护士人力资源配置不足的压力,有利于扣眼穿刺的持续开展,但对患者透析间期依从性有较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吴仲华 《安徽医药》2017,21(4):755-757
目的 探讨钝针扣眼穿刺技术在维持性血透病人动静脉内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血透病人5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观察组给予钝针扣眼穿刺,对照组给予传统方法穿刺,观察6个月后,对两组病人一次穿刺成功例数、拔针按压时间、穿刺疼痛程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拔针按压时间、穿刺疼痛程度、并发症(穿刺部位渗血、血肿、动脉瘤)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钝针扣眼穿刺技术能提高穿刺成功率,缩短拔针按压时间,降低渗血、血肿、动脉瘤等并发症发生,对延长内瘘使用寿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陈苏妹  林娜  林卓珊  胡淑芬 《江西医药》2021,56(8):1190-1192
目的 探究钝针扣眼穿刺法在肾功能衰竭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穿刺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2018年08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47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23例,研究组24例,对照组采用区域穿刺法,研究组采用钝针扣眼穿刺法.观察两组患者疼痛程度、护理满意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疼痛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180,P=0.140);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3.48%,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33%,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69.57%,研究组护理满意度为95.83%,研究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钝针扣眼穿刺法在肾功能衰竭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穿刺中优势显著,能延长动静脉内瘘寿命,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正确的内瘘钝针扣眼法穿刺是防止内瘘血管瘤的最有效方法,对已经形成皮下固定隧道-扣眼的动静脉内瘘选用钝针替代常规的锐针,可防止穿刺点出血,延长内瘘使用寿命.血液透析患者因血管并发症入院者已占相关科室住院患者总数的24%[1].扣眼法穿刺在国外应用已有25年,临床实践证明,如果使用得当,可有效地防止内瘘血管瘤形成,并降低患者的穿刺疼痛程[2].  相似文献   

7.
<正>自体动静脉内瘘为维持性透析患者提供了充足的血流量,是保持高品质透析的"生命线",是其血管通路的最佳选择,对动静脉内瘘采取何种科学有效的穿刺,尽可能地延长内瘘的使用寿命,保护血管资源一直是我们探求的目标。该研究对30例血液透析患者内瘘实施扣眼钝针穿刺,与锐针穿刺相比,凸显钝针穿刺的优越性;钝针穿刺的首要条件是建立穿刺隧道,该文旨在研究构建皮下固定隧道与隧道维护使用的技术要点,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钝针扣眼法穿刺和锐针绳梯穿刺法的临床效果及护理结果。方法:筛选2017年1月-2017年8月期间长期在我院通过血液透析治疗的老年患者50例,按照随机数表将所有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个组别,每组25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锐针绳梯法穿刺,实验组患者采用钝针扣眼法传次,其余护理方法相同,观察两组患者一次穿刺成功率、渗血情况以及出现透析并发症情况等临床指标和焦虑程度、疼痛程度、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等心理指标。结果:实验组患者的一次穿刺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渗血和透析并发症出现比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心理指标均显著好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的实验组患者MAHA、VAS评估值较低,GQOLI量表评估值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满意度调查问卷结果实验组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维持性血液透析的老年人来说采用钝针扣眼穿刺可提高穿刺成功率,减少并发症,并且减低患者疼痛程度和焦虑程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单针内瘘扣眼穿刺和绳梯穿刺在疑难内瘘患者中的价值对比。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在我院进行血液透析内瘘穿刺的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对照组使用绳梯法穿刺,研究组使用单针内瘘扣眼法穿刺。记录两组患者穿刺次数,比较两组穿刺及透析相关指标及并发症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的一次穿刺成功率、Kt/V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患者相较对照组疼痛程度明显减轻、拔针后穿刺口止血时间更短、穿刺点渗血率更低(P 0.05)。研究组患者内瘘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单针内瘘扣眼穿刺相较绳梯穿刺能明显提升疑难内瘘患者的一次成功率及透析效率,减少出血,降低疼痛程度,减少内瘘并发症发生,值得在临床应用中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临床应用并比较扣眼穿刺法、绳梯穿刺法、区域穿刺法对动静脉内瘘穿刺成功率、渗血发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将86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根据具体情况分为扣眼组、绳梯组、区域组,对穿刺方法进行护理管理后,分别采用扣眼穿刺34例、绳梯穿刺31例、区域穿刺21例,临床实施12个月后,对内瘘穿刺成功率、渗血发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与绳梯组、区域组比较,扣眼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最高,渗血发生率最低,内瘘并发症发生率最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绳梯组与区域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操作应加强培训管理,为了提高穿刺率,降低穿刺部位渗血率和内漏并发症,提高透析治疗效果,应大力推广扣眼穿刺及绳梯穿刺法,区域穿刺不提倡使用。  相似文献   

11.
总结喜疗妥软膏联合钝针扣眼穿刺在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中的应用体会,得出结论:认为在动静脉内瘘中应用喜疗妥软膏联合钝针扣眼穿刺,能提高穿刺成功率,减轻患者痛苦,降低血肿、渗血、动脉瘤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有效改善动静脉内瘘血管弹性和血流量,延长瘘管的使用,提高透析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采用钝针扣眼穿刺法提高高位动静脉内瘘的穿刺率,减少并发症。方法前3个月相对固定一位护士,结合血管多谱乐超声检查及触摸进行穿刺前的评估与去痴,遵循“三同原则”,穿刺后妥善固定,观察并处理透析中意外情况,做好内痿的维护与宣教。结果6例患者中5例成功形成扣眼,用钝针穿刺,1例患者由于自身血管条件变化,仍在用尖针扣眼穿刺。均未发生动脉瘤及血管狭窄等并发症。结论钝针扣眼穿刺法能提高高位动静脉内瘘的穿刺率,减少并发症,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高位动静脉内瘘较为理想的穿刺方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究改良去痂法在钝针扣眼穿刺患者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2019年5月至2020年3月在该院施行动静脉内瘘扣眼穿刺法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为使用扣眼穿刺法半年以上,将4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20例,试验组采用湿热敷后再用护肤精油凝胶(成品凝胶)外敷,对照组使用聚维酮碘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采用非热康普照射结合皮肤护理对钝针扣眼法穿刺动静脉内瘘的影响。方法:将我院血液净化中心进行钝针扣眼穿刺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40例按照随机数字双盲法将病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对照组行内瘘钝针扣眼穿刺,观察组以对照组为基础结合非热康普照射联合皮肤护理完成穿刺。比较两组病人内瘘穿刺效果、感染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一次性穿刺成功率(99.57﹪)高与对照组(94.40﹪),观察组患者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穿刺感染率及内瘘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差异显著(p﹤0.05)。结论:采用非热康普照射结合皮肤护理对钝针扣眼法穿刺动静脉内瘘能有效预防内瘘闭塞、狭窄、硬化、感染。延长动静脉内瘘的使用寿命,保证患者的透析效果。因此减少了患者的痛苦,提高了对治疗的依从性,其操作方法简便具有可行性,值得在血液透析中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扣眼穿刺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给予扣眼穿刺,对照组给予传统方法穿刺,比较两组患者的穿刺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并发症(渗血、皮下血肿、血栓、狭窄及假性动脉瘤)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穿刺后按压需要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穿刺后疼痛程度接近。结论扣眼穿刺可明显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疗效,减少穿刺并发症。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血液透析患者应用不同穿刺方法对动静脉内瘘使用效果所发挥的作用。方法:随机抽取95例在我院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依照患者应用穿刺方式的异同分为扣眼穿刺组(n=34)、绳梯穿刺组(n=30)、区域穿刺组(n=31),同时为患者采取护理干预措施。结果:扣眼穿刺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为8.82%、绳梯穿刺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3.33%,区域穿刺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32.26%,扣眼穿刺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绳梯穿刺组以及区域穿刺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绳梯穿刺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区域穿刺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扣眼穿刺组患者穿刺总满意度为97.06%、绳梯穿刺组穿刺总满意度为83.33%,区域穿刺组穿刺总满意度为77.42%,扣眼穿刺组患者穿刺总满意度明显高于绳梯穿刺组以及区域穿刺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绳梯穿刺组与区域穿刺组患者穿刺总满意度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透析患者应用扣眼穿刺法以及绳梯穿刺法能够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但是由于绳梯穿刺对内瘘血管长度具有较高要求,因而临床应用受限,为患者提供扣眼穿刺有助于使其护理满意度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不同穿刺方法对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40例以动静脉内瘘作为血通路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参照组,每组20例。参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区域穿刺法进行穿刺,试验组患者采用扣眼穿刺法穿刺。比较两组患者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发生率及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渗血发生率、血肿发生率。结果试验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为95.00%,参照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为100.00%,两组患者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渗血发生率5.00%、血肿发生率5.00%均低于参照组的30.00%、3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的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发生率20.00%低于参照组的5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透析患者采用扣眼法穿刺,相较传统区域穿刺能有效减少皮下血肿、渗血等不良事件,并降低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发生率,应用效果良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吴邯  刘芳  程丽  张莹莹 《安徽医药》2017,38(6):798-800
目的 探讨不同进针角度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内瘘穿刺点渗血、一次性穿刺成功率、疼痛发生情况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在亳州市人民医院使用动静脉内瘘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5例。观察组内瘘穿刺针尖与皮肤呈35~40°,对照组为20°。对比两组患者半年内一次性穿刺成功率、疼痛、透析时内瘘穿刺点渗血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一次性穿刺成功率(95.62%)高于对照组(90.45%),穿刺点渗血发生率(12.88%)低于对照组(17.81%),疼痛发生率(3.85%)低于对照组(8.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35~40°角进针穿刺动静脉内瘘,可增加内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减少穿刺点处渗血、减轻患者疼痛。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改良式零压力穿刺法在成熟新动静脉内瘘中的穿刺效果。方法 该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0月血透室内新启用动静脉内瘘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5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7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穿刺法,观察组采用改良式零压力穿刺法。比较两组内瘘启用6个月内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穿刺时疼痛评分、焦虑评分及并发症。结果 观察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94.8%,1 842/1 944)、穿刺并发症发生率(16.4%,319/1 944)、VAS评分、焦虑自评量表评分优于对照组[91.4%(1 776/1 944)、31.5%(612/1 94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7.34、121.24,t=18.35、50.96;P <0.01)。结论 新动静脉内瘘患者应用改良式零压力穿刺法能提高穿刺成功率,减轻患者疼痛体验及焦虑情绪,减少穿刺并发症。  相似文献   

20.
自体动静脉内瘘术是通过外科手术将患者的外周动脉与浅表静脉对接,保持动静脉内瘘中足够血流量,保证患者血液透析的正常进行,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命线.扣眼穿刺法是美国肾病基金会血管通路临床指南所明确推荐的方法[1-3],即每次进针采用同样的穿刺点、同样的角度、同样的深度,重复穿刺2个月左右,可形成一皮下隧道,即扣眼隧道,以后则采用钝针穿刺扣眼隧道进行透析.笔者在量化穿刺角度和穿刺深度的基础上,采用专人法建立扣眼隧道,现对其临床应用效果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