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何莲瑛 《现代医药卫生》2008,24(17):2642-2643
尤尼舒化学名为低分子肝素钙是由普通肝素通过亚硝酸分解、纯化而成的低分子肝素钙盐,具有快速而持续的抗血栓形成作用,并具有能改善血流动力学,生物利用度高.半衰期较普通肝索明显延长,出血的危险性较低.无须实验室监测等优点[1].但在用药过程中,常常出现注射部位有小血肿、硬结、疼痛甚至大片淤青等情况.笔者结合实际工作,对118例住院患者皮下注射尤尼舒的情况进行观察分析,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时轮换注射部位与皮下出血的关系,找出有效的轮换注射部位的方法,以减少皮下出血的发生率。方法选择过敏性紫癜使用低分子肝素钙的患儿30例,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例。观察组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时有规律地轮换注射部位,对照组随机轮换注射部位,两组各注射150例次,观察两组皮下出血发生例数及出血程度。结果观察组皮下出血率及出血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0.01)。结论有规律地轮换注射部位可以减少皮下出血发生率及出血程度。  相似文献   

3.
注射用低分子肝素钙主要作用为预防血凝块形成,同时预防和治疗静脉血栓。在应用该药时,一般宜选择腹部为注射部位,因腹壁皮下血管、淋巴管丰富,药物易于吸收。其不良反应主要是注射部位的皮下出血,有时出血直径达  相似文献   

4.
低分子肝素两种注射方法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芸 《现代医药卫生》2008,24(20):3134-3134
低分子肝素是一种新型的抗血栓剂,近年来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主要是用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治疗冠心病,其常见不良反应是注射部位皮下出血.  相似文献   

5.
王巍  吕微 《中国实用医药》2010,5(29):176-177
目的探讨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的护理方法。对我科收治的80例心肌梗死患者注射低分子肝素钙的注射部位常见并发症的护理以及全面的护理评估和健康教育。结果 76例痊愈,4例有皮下出血的并发症。结论通过对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的科学整体护理减少了出血、皮下淤血等副反应的发生,提高了护理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6.
低分子肝素钙是一种低分子量的肝素,由普遍肝素解聚而成,皮下注射后能形成有效的血浆肝素浓度,发挥其降低高凝状态的抗血栓形成的作用。本院临床上常用于治疗心肌梗死、急性冠脉综合征、脑梗死。目前笔者选择腹部注射,由于腹部皮下脂肪多,毛细血管相对少,皮下注射面积大,温度恒定,药物吸收快,不受运动的影响,便于操作,特别适宜需卧床的患者。如操作不当,易发生注射部位出血,影响药物疗效,笔者采用改良后操作方法治疗174例患者,只有6例(3.4%)患者出现注射部位皮下出血。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低分子肝素腹部皮下注射治疗冠心病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但腹部皮下属于疏松结缔组织,皮下脂肪厚,出血白限性差,又因低分子肝素为抗凝血药,损伤小血管后,易引起出血、瘀斑、硬结,引起局部疼痛、甚至皮下血肿等不良反应。造成病人心理紧张,引起误解,使病人难以接受治疗。大量研究表明,该药常见的不良反应,与注射方法有关。为此,广大护理工作者,围绕着如何改进低分子肝素的皮下注射方法:从注射部位及方法、按压方法及时间到注射器内空气的处理等做了大量的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的护理方法。方法对我院收治的36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加强用药前后的护理与健康教育,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结果 36例应用低分子肝素治疗患者,只有3例出现注射部位皮下淤血的不良反应。结论通过对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方法的科学整体护理,减少了皮下淤血的不良反应发生,提高了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的安全用药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采用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的住院患者的临床用药及护理过程。结果 56例采用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的住院患者仅有5例出现注射部位少量皮下出血,其余51例患者均无不良反应出现。结论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安全用药护理可以减轻患者的痛苦,规避护理风险,保证用药护理安全,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匡霞  叶显元  胡迪 《安徽医药》2019,23(10):1980-1982
目的探讨腹部注射定位轮换图在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部位规律轮换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 2016年 9月至 2017年 3月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 52例需要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病人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按照自行设计的腹部注射定位轮换图轮换注射部位。对照组随机轮换注射部位。观察两组腹部注射部位皮下出血情况。结果观察组注射部位皮下出血发生率( 4.1%)低于对照组( 1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17.664,P<0.001)。观察组皮下出血面积< 1.0 cm2(50.0%)1.0~1.9 cm2(33.4%)2.0~3.9 cm2(8.3(8.3%)>6 cm2,36.6%、%),4.0~5.9 cm2,(0.0%)对照组分别为 34.1%、 19.5%、 7.3%、 者差异无统计义( Z=1.045,P=096)。结论使用腹部注射定位轮换图可使低分子肝素注射的部位轮换2.5%,两,学意,.2,规律、合理,有效降低皮下出血的发生率,减轻病人痛苦,提高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1.
特发性间质性肺炎以弥漫性肺泡炎和肺泡结构紊乱为主,最终可导致肺间质纤维化[1].目前特发性间质性肺炎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且特发性间质性肺炎发病后死亡率很高,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健康.其发病机制尚未明确,考虑可能与遗传及自身免疫有关[2].临床常用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低分子肝素钙通过抗凝、抗炎、抑制细胞增殖及预防血栓,...  相似文献   

12.
低分子肝素是一种广泛应用于临床的抗血栓制剂,其常见的副反应主要是注射部位的皮下出血,尤其对老年患者.  相似文献   

13.
低分子肝素在用于预防和治疗血栓栓塞性疾病的同时可出现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注射部位皮下出血是其常见的不良反应。目前关于注射部位皮下出血相关因素的研究有很多,本文对注射部位的选择、注射的过程中的进针方法、按压方法、注射手法、注射的体位等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并针对相关因素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综述低分子肝素非注射给药的最新研究进展。方法依据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对低分子肝素给药途径与新剂型等方面进行分析、整理和归纳。结果非注射途径给药方式,尤其是口服给药方式是研究的热点。结论低分子肝素的非注射给药开发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5.
欧昌峰 《安徽医药》2012,16(11):1687-1688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钙对急性脑梗死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确诊为急性脑梗死的9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8例和对照组48例均使用舒血宁、胞二磷胆碱及肠溶阿司匹林75 mg每日一次作基础治疗,治疗组加用低分子肝素钙5 000 U.d-1,脐周皮下注射,连用10 d停药观察两组患者5、15、30、60 d治疗后的有效率。结果治疗组有效率85.4%,对照组54.2%,两组治疗效果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除5例注射部位局部淤斑外,未发现其他肝素相关性副作用,更无因副作用终止治疗。结论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急性脑梗死是有效、安全的。  相似文献   

16.
刘柳苑 《北方药学》2021,18(3):16-17
目的:探究低分子肝素钠和小剂量肝素在出血倾向患者血液透析中的应用效果及护理要点.方法:选取进行血液透析的166例有出血倾向的患者,每组83例,肝素组患者均注射小剂量肝素,肝素钠组患者均注射低分子肝素钠,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凝血状况、出血情况以及透析器血路管凝血率.结果:与肝素组相比较,肝素钠组患者的APTT、PT等凝血指标水平要更为良好;且肝素钠组患者的皮肤、穿刺点等部位出血时间都要比肝素组患者更加短;肝素钠组患者的透析器血路管凝血率为21.69%,比肝素组患者的39.76%要更低,P<0.05,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有出血倾向的需要血液透析的患者来说,应用低分子肝素钠比小剂量肝素,凝血效果更好,更能够改善出血状况.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磺达肝葵钠和低分子肝素注射后皮下出血情况,分析原因,指导临床护理操作。方法选择临床诊断为不稳定性心绞痛、心肌梗死的患者170例,随机分为低分子肝素组和磺达肝葵钠组,比较两组注射后皮下出血情况。结果磺达肝葵钠组和低分子肝素组皮下出血率分别为5%和34%,前者均为轻度出血,其中牙龈出血1例;后者轻度出血18例(62%),中度8例(28%),重度3例(10%),其中牙龈出血4例,尿便潜血2例。结论磺达肝葵钠与较低分子肝素组比较,不易引起皮下注射部位出血的发生,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8.
葛琪  陈荣 《中国医药指南》2012,(30):318-319
目的探讨并总结注射低分子肝素引起皮下出血的原因及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1年5月至2012年5月来我院门诊注射低分子肝素的84例不孕不育患者,对引起皮下出血的原因进行分析,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注射的方法不正确,注射部位及间隔不当,按压力度及时间差异是引起皮下出血的主要原因,通过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可有效的减少患者皮下出血的发生。结论选择正确的注射部位,注意注射的间距,按压的时间和力度,加强患者及其家属的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对于减少皮下出血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改良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方法的临床效果,寻找最佳注射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我院需要注射低分子肝素的患者68例,其中常规注射26例,改良注射42例.传统组采用上臂三角肌外缘或前臂外侧注射,改良组采用腹壁部位轮换的垂直皱褶注射法,观察分析患者主观感受及皮下出血面积,并与传统注射法进行比较.结果 改良组患者主观感受较为舒适,皮下出血率7.1%,无皮下出血直径大于2 cm;常规组皮下出血率46.2%,皮下出血直径大于2cm有10例,两组皮下出血率、大面积(出血范围直径大于2 cm)出血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运用改良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方法可以减少患者皮下出血率及出血面积,注射舒适度较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临床应用的护理经验。方法对45例住院患者使用低分子肝素前后护理。结果 45例患者使用低分子肝素后,无一例发生并发症。结论临床上使用低分子肝素掌握正确的注射方法,密切观察病情,确保无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