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4 毫秒
1.
邓军 《中国当代医药》2010,17(19):198-199
目的:了解东莞市东城区托幼儿童乙肝表面抗体水平及乙肝疫苗免疫效果。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在东莞市东城区13间幼儿园中,每间幼儿园随机抽取大1、中1、小1各1个班,被抽中班级儿童均为调查对象,对各调查对象进行乙肝免疫状况调查,并对抗-HBs阴性者进行5μg疫苗加强免疫1~3针,免疫后1~3个月进行抗-HBs检测。结果:1362名儿童抗-HBs阳性率为67.47%。接种4、5、6针次者抗-HBs阳性率(分别为78.93%、90.16%和92.86%)与接种3针次以下者的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抗-HBs阴性儿童加强免疫1、2、3针次者抗-HBs阳性率分别为78.51%、87.21%和91.80%。加强免疫3针组的抗-HBs阳性率显著高于加强免疫1针组(P〈0.05)。结论:东莞市东城区托幼儿童抗-HBs阳性率与其他全国地区相似,对抗-HBs阴性儿童应加强免疫。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乙肝疫苗接种后的持久性及最佳复种时间。方法 对徐州市区1997-1999年506例儿童做了血清抗-HBs的测定。结果 随着接种时间的延长,血清抗-HBs阳性率逐年下降,复种后的儿童血清抗-HBs阳性率明显增高。结论 提示乙肝疫苗初种后5-6年给予复种是十分必要的,有效的,并应对初种后儿童进行定量检测血清抗-HBs,以规范乙肝疫苗免疫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吉林省集安市儿童乙肝抗体水平现状及乙型肝炎疫苗的免疫效果。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2所幼儿园和3所小学的有乙型肝炎疫苗接种史2~9岁儿童,采集其静脉血,应用酶联免疫(ELISA)法进行抗-HBs检测。结果:共调查2~9岁儿童3380人,抗-HBs阳性者2140人,阳性率为63.3%。其中男性儿童的阳性率为63.0%(1189/1886),女性儿童阳性率为64.8%(968/1494),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年龄组的抗-HBs阳性率在58.8~67.6%之间波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吉林省集安市2~9岁儿童抗-HBs阳性率高于其他地区的调查。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我院儿童乙肝疫苗免疫效果,为乙肝疫苗加强接种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对我院2009年3月至2011年12月接种基础乙肝疫苗全程的821例儿童,采用ELISA法查乙肝5项标志物,同时用电化学发光法(ECLA)对乙肝表面抗体(抗-HBs)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随年龄增长,儿童抗-HBs含量和抗-HBs阳性率随之下降.结论 乙肝疫苗免疫效果随免疫年限的增长而减弱,需要及时加强免疫.  相似文献   

5.
目的定量检测人体抗-HBs对乙肝免疫的重要性。方法用时间分辨的方法(TRFIA)、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的方法以及胶体金免疫层析(GICA)的方法比对三者结果的符合率。结果时间分辨的方法和ELISA与胶体金免疫层析的方法阳性吻合率分别为98.6%和97.7%。结论ELISA和胶体金方法只能测量乙肝抗-HBs阴性阳性结果,但对设备要求简单,回报结果迅捷,适用于大量标本的初筛;而时问分辨给出了抗-HBs的量化结果,更容易动态观察乙肝的病情发展以及疫苗注射情况。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学龄前儿童乙肝表面抗体定量检测。方法选取本院2006年1月至2012年12月836例学龄前儿童,对其乙肝表面抗体定量检测,对比其抗-HBs量。结果伴随儿童年龄增加,抗-HBs含量有缓慢降低趋势,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检测抗-HB量,能够及时补种并提高免疫能力,确保抗体的有效性,最大可能预防乙肝病毒引发感染,确保儿童顺利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学龄前儿童乙肝病毒携带状况和乙肝疫苗计划免疫效果。方法对1599名3~6岁学龄前儿童进行血清乙肝表面抗原(HBsAg)和乙肝表面抗体(抗-HBs)检测。结果 1599名学龄前儿童共有4例HBsAg阳性,占0.25%,抗-HBs阳性率为57.91%。结论学龄前儿童乙肝病毒携带率较低,但部分学龄前儿童需加强或及时给予乙肝疫苗的补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国产和进口重组乙肝疫苗在15岁以下儿童中的免疫效果。方法国产组采用深圳康泰生物制品有限公司生产的重组酵母乙肝疫苗进行免疫接种;进口组采用英国葛兰素史克公司提供的重组酵母乙肝疫苗进行免疫接种,于接种完成后对两组儿童进行血清抗-HBs检测,记录两组儿童抗-HBs检测结果及接种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给予统计学分析后得出结论。结果国产组抗-HBs阳性率96.00%、进口组抗-HBs阳性率97.00%(P〉0.05)。国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3.00%、进口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00%(P〉0.05)。结论临床使用价格更为经济的国产重组酵母乙肝疫苗进行免疫接种工作可显著降低接种人群经济压力,提高接种疫苗依从性,利于更为有效的控制乙肝病毒感染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基因重组乙型肝炎疫苗用于成人的免疫效果。方法对经筛查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抗-HBs)均阴性的一般状况良好的18~60岁成人240例,用基因重组乙肝疫苗20μg按0、1、6个月免疫程序免疫,静脉采血检测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抗-HBs)。结果全程免疫后1个月时,抗-HBs阳性率84.6%,抗-HBs几何平均滴度(GMT)为74.65m IU/m l;6个月时,抗-HBs阳性率68.5%,抗-HBs几何平均滴度(GMT)为34.6 m IU/m l。结论对成人开展乙肝疫苗接种选用基因重组(CHO细胞)乙肝疫苗20μg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0.
为观察乙肝疫苗注射后两年人群免疫效果,我们在张家港市凤凰乡设立了乙肝疫苗接种观察点,凡SGPT 正常,HBsAg、抗-HBs、抗-HBc 阴性的15岁以下儿童列为观察对象,随机抽样分组,采用0、1、6月免疫程序,对免疫组用10μg 剂量免疫(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的乙肝疫苗),另设空白对照组。在免疫儿童首次接种乙肝疫苗后两年采血,用RIA 法定量测定抗-HBc,分别计算出每毫升血清含毫国际单位抗-HBs 浓度,凡被测血清>10mIu/ml 为抗-HBs 阳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调查分析乙型肝炎疫苗基础免疫后所取得的保护效果。方法对2967例住院患儿静脉血,使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以乙型肝炎五项指标检测为判断标准,分析其乙型肝炎疫苗基础免疫后的免疫状态。结果患儿总体抗-HBs 阳性率55.05%,其中感染科抗-HBs 阳性率52.18%,儿科抗-HBs 阳性率55.92%;男性抗-HBs阳性率54.17%,女性抗-HBs阳性率56.6%;抗-HBs阳性率在科室和性别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2.99、0.51,均P>0.05)。结论乙型肝炎疫苗基础免疫为行之有效的控制乙型肝炎的手段,但抗-HBs阳性率偏低,需进行补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成人乙肝疫苗接种后无免疫应答者的免疫对策。方法对乙肝二对半检测(ELISA法)130例全阴者按0、1、6个月10μg×3方案,以重组酵母乙肝疫苗免疫,第210天抽血检测,抗-HBs阴性者按0、1、2个月20μg×3再次接种乙肝疫苗,第90天抽血检测抗-HBs。结果130例乙肝疫苗接种后无免疫应答者,再次免疫后抗-HBs阳性115例,阳转率为88.46%,抗-HBs滴度均值(GMRT)为94.3mIU/ml。结论成人乙肝疫苗接种后无免疫应答者,通过增加剂量可提高抗-HBs阳转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辽宁省朝阳市师范高等专科学校3年制大专2008届1475名新入校学生乙肝疫苗的接种情况,为有针对性的制定乙肝预防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08届3年制大专新入校的1475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乙肝疫苗接种情况问卷调查和乙肝两对半检查;对HBV5项指标(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检查均为阴性、肝功能检查为正常的新生按照“0、1、6”方案,进行乙肝疫苗接种。对1个月后检测抗-HBs为阴性的学生,实施增加剂量(10μg/ml)按照“0、1、2”方案进行接种,并对接种效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475名新入校学生的乙肝疫苗接种率为74.03%,HBsAg阳性率为5.67%。420名新生疫苗初次接种1个月后,抗-HBs阳转率为76.43%,男生与女生阳转率差别不显著(P〉0.05)。对检验抗-HBs为阴性的99名新生,采取增加剂量第2次复,阳转率为100%。在问卷调查中,部分新生对乙肝的危害认识不够,缺乏自觉接种的意识。结论乙肝疫苗接种是防止HBV感染的有效方法,疫苗复种是目前有效,切实可行的解决乙肝疫苗无应答问题的手段。  相似文献   

14.
为筛选适合我国农村儿童接种的廉价有效的乙肝疫苗,我们进行了重组酶母乙肝疫苗与血源乙肝疫苗免疫后的效果评价调查,现报道如下.1对象材料与方法调查对象选择佳木斯效区农村3~6岁健康儿童,免疫前来静脉血,经酶联法筛选HBsAg、抗-HBs、抗-HBc均阴性者为免疫对象。乙肝疫苗:加热灭活血源乙肝疫苗(批号951207,10μg/ml),由长春生物制品研究所提供;重组酵母乙肝疫苗(批号97052,5μg/ml),由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提供.将免疫对象技1:1随机分为血源乙肝疫苗组(血源组)及酵母乙肝疫苗组,(酵母组)按0、1、6免疫程序于上臂三…  相似文献   

15.
盛映 《中国乡村医药》2010,17(11):60-60
乙肝病毒标志物,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表面抗体(抗-HBs)、乙肝e抗原(HBeAg)、乙肝e抗体(抗-HBe)、乙肝核心抗体(抗-HBc)五项,是实验室诊断HBV感染和病毒在体内复制有传染性的指标。由于受方法学的限制以及病毒变异等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16.
熊瑛 《中国医药指南》2011,9(32):117-118
目的探讨黄冈龙感湖管理区儿童乙型肝炎疫苗接种效果监测。方法 2010年6至2011年7月在我疾控中心收集了我区467例1~12岁儿童乙型肝炎三系定量检测资料,对这些儿童的乙型肝炎接种率、HBsAg、抗-HBs和抗-HBc等HBV血清标志物进行调查,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所有患者HBsAg阳性率为0.86%,抗-HBs阳性率为78.6%,城区儿童的HBsAg阳性率明显低于各农村儿童,抗-HBs阳性率明显高于农村儿童;且出生当天和第2天接种的儿童的HBsAg明显低于出生第3天及以后的儿童,抗-HBs明显低于出生第3天及以后的儿童,P<0.05;抗-HBc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讨论对新生儿实施乙型肝炎疫苗接种能提高对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预防,出生后及时接种取得的免疫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为进一步了解东北地区儿童乙肝疫苗免疫效果,应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新技术,跟踪检测3~11岁儿童抗-HBs阳性率、浓度值,为计划免疫规划提供科学、客观、动态数据,更好的为儿童提供健康服务.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以2003~2010年出生的儿童为检测对象,对其出生时接种乙肝疫苗3~11年后抗-HBs阳性率、浓度值的消长情况的动态指标进行检测.结果 3~5岁、6~8岁、9~11岁三个年龄组共检测1248人,抗-HBs阳性率分别为83.38%、78.00%和62.34%,浓度值分别为878.04 mIU/ml、732.4 mIU/ml和704.36 mIU/ml.组间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86,P<0.01.性别间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36,P>0.05.结论 随着年龄的增长,3~11岁儿童抗-HBs阳性率、浓度值呈双项下降趋势,有感染HBV的风险,宜选择适当时机加强免疫.  相似文献   

18.
我院从1994~1998年底对143名健康儿童采用0、1、6个月免疫程序接种乙肝疫苗.并于2~5年后.1999年5月份进行了抗-HBs水平测定。以便了解和分析初免乙肝疫苗后抗-HBs水平,及时对抗-HBs阴性儿童进行有效的加强接种。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与掌握乙肝血源疫苗的免疫效果,产生的抗-HBs在血清中的变化规律,我们于1991年9月对我市托幼机构内348名接种乙肝血源疫苗0~2年的儿童进行了抗-HBs水平调查,现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乙肝血源疫苗由卫生部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免疫接种程序及疫苗接种剂量均按照疫苗使用说明进行。采静脉血,分离血清,检测表面抗原(HBsAg)和表面抗体(抗—HBs)。检测方法:RIA法。检测试剂由卫生部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在有效期内使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新生儿接种基因重组乙型肝炎疫苗效果观察。方法 选择300例母亲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阴性的新生儿作研究对象,按出生先后顺序编组,A组100例接种酵母重组乙肝疫苗10μg,B组100例接种疫苗5μg,C组100例接种中国仓鼠卵巢细胞(CHO)重组乙肝疫苗5μg,追踪观察效果。结果 免疫接种第1年末乙肝表面抗体(抗-HBs)阳性率为84%、86%、98%,第6年末阳性率54%、42%、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后1-3年,C组抗-HBs阳性率优于A组、B组,免疫后4-5年和第6年,A组抗-HBs阳性率优于B组,其他时限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HO及酵母基因重组乙肝疫苗均可起到良好的免疫效果,其中CHO优于酵母,随着年限的延长,不同疫苗组间抗体浓度和阴转率均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