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罗林  谢永美  霍晓方  宋鑫  宋航  付超  唐小海 《中国药房》2008,19(19):1479-1482
目的:通过波谱学对盐酸坦索罗辛化学结构进行分析。方法:测定了盐酸坦索罗辛的核磁共振氢谱(1HNMR)、无畸变极化转移增强谱(DEPT)、核磁共振碳谱(13CNMR)、氢-氢相关谱(1H-1HCOSY)、碳氢相关谱(HMQC)、碳氢远程相关谱(HMBC)、质谱(MS)、红外光谱(FT-IR)和紫外光谱(UV),并进行结构分析和讨论。结果:该化合物的1HNMR和13CNMR谱的所有谱峰均得到合理的归属,其FT-IR吸收峰所对应的官能团振动形式、MS的分子主要碎片以及紫外特征吸收均能得到合理的解释。结论:上述各种图谱分析数据均能与盐酸坦索罗辛的结构式相吻合。  相似文献   

2.
目的确证利塞膦酸钠的结构。方法采用红外(IR)、紫外(UV)、氢谱(1HNMR)、碳谱(13CNMR,DEPT)等进行结构解析。结果根据氢-氢相关谱(1H-1HCOSY)、碳氢相关谱(HMQC)、碳氢远程相关谱(HMBC)对所有的1HNMR和13CNMR谱信号进行了归属;讨论了红外特征吸收峰所对应的官能团的振动形式。结论确证了利塞膦酸钠的结构。  相似文献   

3.
利用NMR、2DNMR及IR、UV、MS等实验技术,研究了胸腺五肽的分子结构特征。借助^1H-^1HCOSY、^13C-^1HCOSY及DEPT实验技术对胸腺五肽的氢谱和碳谱进行了完全归属,为多肽类药物的结构解析提供科学分析依据。  相似文献   

4.
应用DEPT、COSY、HMQC、HMBC核磁共振技术,对盐酸头孢吡肟的^1HNMR和^13CNMR谱的信号进行了全归属,确证了其结构。  相似文献   

5.
吴国生  陈历胜  李旻 《中国药师》2008,11(3):294-295
目的:确证依巴斯汀的结构。方法:通过对依巴斯汀的红外(IR)、质谱(MS)、氢.氢相关谱(H^1-H^1COSY)、碳谱(^13CNMR、DEPT-90、DEPT-135)、碳-氢相关谱(HMQC)的解析,对所有的^1HNMR、^13CNMR谱的信号进行归属;讨论质谱的主要碎片离子可能的裂解方式和红外光谱特征吸收峰所对应的官能团的振动形式。结果:确证了依巴斯汀的结构。结论:通过对波谱学数据进行分析,确证了依巴斯汀是氧哌啶类结构。  相似文献   

6.
报道并解析了盐酸度洛西汀的红外光谱、紫外光谱、质谱、氢-氢相关谱、碳谱(13C-NMR,DEPT)、碳氢相关谱、碳氢远程相关谱,对所有1HNMR和13CNMR谱的信号进行归属,同时讨论了红外特征吸收峰所对应的官能团的振动形式。  相似文献   

7.
研究并全面归属了地诺孕素的1HNMR与13CNMR图谱.以CDCl3为溶剂,TMS为内标,进行NMR实验,利用1H-1HCOSY,HMQC,HMBC等2D-NMR技术进行解析.对△4,9-二烯-3-酮类新甾体药物的NMR谱解析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8.
目的:制备盐酸美克洛嗪.方法:以无水哌嗪(Ⅱ)与间甲基苄氯(Ⅰ)反应,反应结束后加入浓盐酸析晶,直接得到间甲基苄基哌嗪盐酸盐(Ⅲ);Ⅲ再和[4-氯苯基]苯甲基氯(Ⅳ)作用得到美克洛嗪(Ⅴ),盐酸化即得目标化合物盐酸美克洛嗪(Ⅵ).结果及结论:产物经熔点(mp)、红外光谱(IR)、核磁共振氢谱(1HNMR)、核磁共振碳谱(13CNMR)、质谱(MS)和元素分析确证.该法操作简便,收率较高(81.8%),产物纯度98.5%,适于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9.
独一味素C的结构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继前报从独一味[Lamiophlomis rotata(Benth.)Kudol]根中分离得到一个新环烯醚萜,经理化性质和光谱(UV,IR,1HNMR,13CNMR,MS)及X-单晶衍射数据的分析,确定其结构为Ⅰ,命名为独一味素C(lamiophlomiol C)。  相似文献   

10.
双苄基异喹啉类生物碱汉防己乙素的二维核磁共振谱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系统研究汉防己乙素的核磁共振谱。方法:应用1D(^1H,^13C)和2D(^1H-^1HCOSY,HMQC,HMBC)NMR技术,结果:首次指定了汉防己乙素NMR谱中所有^1H(^13C)信号的化学位移。结论:2D NMR技术是解决汉防己乙素^1H(^13C)信号峰归属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雷公藤榕碱的结构与分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研究雷公藤(Tripterygium wilfordii Hook.f.)的化学成分。方法应用各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用UV,IR,MS,HRMS,1HNMR,13CNMR(COM和OFR),1H-1H COSY,1H-13C COSY,2D-NOESY,1H-13C COLOC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分离并鉴定了2个生物碱:I为wilforgine,II为雷公藤榕碱(wilfordlongine)。结论化合物II为一种新的倍半萜生物碱。  相似文献   

12.
蟒蛇胆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蟒蛇(Python molurus bivittatus Schlegel)胆中,用柱色谱方法提取分离了化合物Ⅰ和Ⅱ。其中Ⅰ为牛磺去氧胆酸钠。化合物Ⅱ,经元素分析及光谱(IR,1HNMR,13CNMR,13C-1H COSY和MS)分析和化学反应,证明是一个新的化台物,命名为牛磺蟒胆酸钠。  相似文献   

13.
羊红膻根中羊红膻素A及羊红膻素B的分离和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草药羊红膻(Pimpinela thelungiana Wolf)根中分得2个化合物,经光谱解析(UV,IR,MS,1HNMR,1H 1HCOSY,13CNMR,13C-1HCOSY和DEPT),鉴定为2-(1-ethoxy-2-hydroxy)propyl-4-methoxyphenol(I)和2-(1-ethoxy-2-hydroxy)propyl-4-methoxyphenyl-2-methyl-butyrate(II),分别命名为羊红膻素A及羊红膻素B,为2个新的天然产物,药理实验表明这2个新化合物均有较明显的降压活性。  相似文献   

14.
青花椒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刘锁兰  魏璐雪  王动  高从元 《药学学报》1991,26(11):836-840
自青花椒(Zanthoxylum schinifolium Sieb et Zucc)的果皮中分离出五个化合物。经鉴定化合物Ⅰ为香柑内酯(bergamten),Ⅱ为伞形花内酯(umbelliferone)Ⅲ为茵芋碱(skimmianine),Ⅳ为N-甲基-2-庚基-4-啉酮(N-methyl-2-heptyl-4-quinolone)。Ⅱ,Ⅲ,Ⅳ均为首次从本植物中分出,Ⅳ是从植物中得到的新化合物,命名为青花椒碱(scllinifoline),结晶Ⅴ的结构待定。青花椒碱经药理试验,表明有选择性抑菌作用,对革兰氏阳性菌抑制作用较强。  相似文献   

15.
雷公藤倍半萜生物碱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 研究雷公藤(Tripterygium wilfordii Hook.f.)的化学成分。方法 应用各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用UV,IR,MS,HRMS,1HNMR,13CNMR(COM和OFR),1H-1HCOSY,1H-13CCOSY,2D-NOESY,1H-13CCOLOC鉴定化合物。并进行初步的药理实验。结果 分离并鉴定了2个生物碱:euonine(I)和雷公藤康碱(IIwilfordconine)。结论 II为一种新的倍半萜生物碱,药理实验证明该生物碱有免疫抑制活性,并对白血病细胞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6.
雷公藤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李春玉  李援朝 《药学学报》1999,34(8):605-607
目的:研究雷公藤(Tripterygium wilfordii Hook.f)根心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用硅胶柱色谱法分离雷公藤化学成分并结合现代波谱技术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雷公藤中分得5个化合物,鉴定(1)为一贝壳杉烷型二萜,命名为16-hydroxy-19,20-epoxy-kaurane;(2)山海棠二萜内酯A(tripterfordin),(3) (+)-medioresinol,(4) (-)-syringaresinol,(5)蜜桔黄素(nubiletin)。结论: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3),(5)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17.
免疫抑制成分异雷公藤春碱的分离与结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雷公藤(Tripterygium wilfordii Hook.f.)根皮中分离到一种倍半萜生物碱,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UV,TR,Ms,HRMs,1HNMR,13CNMR.1H-1H COSY,1H-13C COSY.2D-NOESY,1H-13C COLOC)数据解析,鉴定为一种新的生物碱,命名为异雷公藤春碱嘛(isowilfortrine)。药理实验证明该生物碱有免疫抑制活性.并发现对白血病细响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8.
刺南蛇藤倍半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明安  刘军  陈馥衡 《药学学报》1997,32(5):368-372
从刺南蛇藤(Celastrus flagelaris Rupr.)种子油中分离到八个β-二氢沉香呋喃倍半萜,经红外、紫外、质谱及核磁共振谱确定它们的结构是1α-乙酰氧基-2α,9β-二肉桂酰氧基-β-二氢沉香呋喃(1),1α,6β,13-三乙酰氧基-9β-苯甲酰氧基-β-二氢沉香呋喃-(2),triptogelinG-1(3),1α,6β-二乙酰氧基-9β-苯甲酰氧基-β-二氢沉香呋喃(4),triptogelinF-2(5),1α,2α-二乙酰氧基-9β-肉桂酰氧基-β-二氢沉香呋喃(6),celaforlinB-3(7),1α,6β-二乙酰氧基-8α-肉桂酰氧基-9α-苯酰氧基-β-二氢沉香呋喃(8)。其中1是新化合物,命名为celastrine B。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