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目的:研究来氟米特活性代谢物丙二酸次氮酰胺(A771726)对刀豆蛋白(ConA)刺激的胶原性关节炎(CIA)模型大鼠CD4+CD25+调节性T淋巴细胞(CD4+CD25+Tregs)体外分化的影响及其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作用机制。方法:取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和CIA模型组,建模后制备脾淋巴细胞悬液,再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A771726低、中、高剂量(0.1、1、10μmol·L-1)组,各组加入ConA刺激和相应药物培养液培养48h后,以MTT法检测各组脾淋巴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CD4+CD25+Tregs占CD4+T淋巴细胞的比例;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各组CD4+CD25+Tregs特异性标志物Foxp3和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mRNA表达情况;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各组TGF-β浓度。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脾淋巴细胞增殖明显升高(P<0.01),CD4+CD25+Tregs占CD4+T淋巴细胞的比例、Foxp3和TGF-βmRNA表达、TGF-β浓度均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A7717263个剂量组脾淋巴细胞增殖明显降低(P<0.05或P<0.01),A771726高剂量组CD4+CD25+Tregs占CD4+T淋巴细胞的比例明显升高,A771726中、高剂量组Foxp3和TGF-βmRNA表达、TGF-β浓度均明显升高(P<0.05或P<0.01)。结论:A771726可抑制CIA模型大鼠脾淋巴细胞增殖,诱导CD4+CD25+Tregs的分化,其机制可能与上调TGF-β的表达和分泌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EB病毒潜伏膜蛋白重组腺病毒(rAd-EBV-LMP2)转染的冻融人外周血树突状细胞(DC)诱导的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抗肿瘤活性。方法人外周血来源的单核细胞经细胞因子扩增培养为成熟DC,液氮冻存;rAd-LMP2重组腺病毒转染冻融DC制备疫苗。动态观察细胞形态学特征,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检测DC疫苗刺激同种T淋巴细胞增殖活性,以及诱导的CTL对肿瘤细胞的杀伤活性。结果rAd-LMP2转染的冻融DC疫苗具有形态迥异、多突起的典型形态学特征,其刺激同种T淋巴细胞的增殖能力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能诱导高效的CTL活性(P<0.01),与新鲜DC疫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Ad-LMP2转染冻融DC疫苗在体外能激发较强的EBV-LMP2特异性的功能性CTL,为EBV相关的鼻咽癌(NPC)的免疫治疗提供策略。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微小RNA-212(miR-212)对转化因子-β1(TGFβ1)干预A549细胞诱导肺纤维化及上皮-间质转化(EMT)的影响及可能的相关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A549细胞,实验分组:PBS组(常规培养)、TGFβ1组(含有5 ng/mL TGFβ1培养液培养)、TGFβ1+anti-miR-con组(转染anti-miR-con后使用含有5 ng/mL TGFβ1培养液培养)、TGFβ1+anti-miR-212组(转染anti-miR-212后使用含有5 ng/mL TGFβ1培养液培养)、TGFβ1+anti-miR-212+si-con组(共转染anti-miR-212与si-con后使用含有5 ng/mL TGFβ1培养液培养)、TGFβ1+anti-miR-212+si-TOB2组(共转染anti-miR-212与si-TOB2后使用含有5 ng/mL TGFβ1培养液培养).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与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miR-212与TOB2的表达水平;甲基噻唑基四唑(MTT)检测干扰miR-212的表达对TGFβ1诱导A549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以及下调TOB2的表达对TGFβ1诱导A549细胞增殖的促进作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验证miR-212与TOB2的靶向关系;Western blot检测干扰miR-212的表达或下调TOB2的表达对细胞周期蛋白1(CyclinD1)、波形蛋白(Vimentin)、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I型胶原a1(COL1a1)、上皮钙黏附素(E-cadherin)表达的影响.结果 与PBS组比较,TGFβ1组细胞增殖率显著升高[(100.23±5.64)%比(218.34±16.38)%,P<0.05],miR-212[(1.00±0.14)比(6.07±0.86)]、CyclinD1[(0.54±0.06)比(0.89±0.07)]、Vimentin[(0.26±0.04)比(1.09±0.13)]、α-SMA[(0.43±0.05)比(0.86±0.07)]、COL1a1[(0.57±0.06)比(1.17±0.13)]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而TOB2[(1.02±0.12)比(0.44±0.14)]、E-cadherin[(0.93±0.09)比(0.47±0.06)]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干扰miR-212的表达可显著抑制TGFβ1诱导A549细胞增殖(P<0.05),抑制CyclinD1、Vimentin、α-SMA、COL1a1表达(P<0.05),促进E-cadherin表达(P<0.05);共转染WT-TOB2的miR-212组荧光素酶活性显著低于miR-con组(P<0.05),共转染MUT-TOB2的miR-212组与miR-con组荧光素酶活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相较于TGFβ1+anti-miR-212+si-con组,TGFβ1+anti-miR-212+si-TOB2组A549细胞增殖率显著升高[(69.29±8.04)%比(88.27±9.26)%,P<0.05],CyclinD1[(0.59±0.08)比(0.75±0.11)]、Vi-mentin[(0.42±0.05)比(0.56±0.07)]、α-SMA[(0.38±0.06)比(0.53±0.06)]、COL1a1蛋白[(0.41±0.05)比(0.55±0.04)]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E-cadherin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0.82±0.08)比(0.45±0.06),P<0.05].结论 干扰miR-212的表达可通过上调TOB2的表达而抑制TGFβ1诱导的A549细胞增殖及EMT进而发挥抗肺纤维化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核因子-κB信号通路在尼古丁影响支气管哮喘大鼠树突状细胞(DCs)表达(IL)-12中的作用,探讨吸烟加重哮喘的病理学机制。方法建立支气管哮喘大鼠模型,体外培养骨髓来源的DCs,采用不同实验条件尼古丁进行干预,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细胞上清液中IL-12蛋白的浓度,观察尼古丁作用的最佳浓度和时间。进一步用NF-κB抑制剂二硫基氨基甲酸吡咯烷(PDTC)干预DCs,免疫细胞化学法测定各组细胞NF-κB的表达,ELISA法测定各组细胞上清液中IL-12蛋白的表达水平,同时进行混合淋巴细胞反应,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淋巴细胞的增殖活性。结果 (1)与对照组相比,200μg/ml尼古丁组DCs IL-12蛋白表达增加,400μg/ml尼古丁组DCs IL-12蛋白表达减少,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2)以200μg/ml尼古丁分别与DCs孵育0、4、8、12、24及72 h,IL-12蛋白表达在12 h达到高峰,72 h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3)与对照组相比,尼古丁组DCs IL-12蛋白表达增加,PDTC组DCs IL-12蛋白表达减少,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与尼古丁组相比,尼古丁+PDTC组DCs IL-12蛋白表达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与对照组相比,尼古丁组DCs刺激同种异体淋巴细胞增殖能力升高,PDTC组DCs刺激同种异体淋巴细胞增殖能力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与尼古丁组相比,尼古丁+PDTC组DCs刺激同种异体淋巴细胞增殖能力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F-κB信号通路在尼古丁诱导DCs表达IL-12中发挥一定作用,这可能是烟雾暴露恶化哮喘气道免疫平衡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5.
汤伟  汪晓莺  刘玲  孙晓雷  张学光 《江苏医药》2004,30(12):881-883
目的 研究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和HBsAg对体外培养的慢性乙型肝炎 (慢性乙肝 )患者树突状细胞 (DC)功能的调节作用。方法 分离慢性乙肝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 ,以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GM CSF) +白细胞介素 4(IL 4)培养诱导DC。部分DC培养时加入TNF α(处理 1组 )或TNF α +HBsAg(处理 2组 ) ,于培养第 7天时 ,检测各组DC的表面分子CD1a和CD83的表达水平 ,刺激同种异体淋巴细胞增殖和诱导自体T细胞的细胞毒作用的能力 ,并测定各组DC培养上清中IL 6、IL 1 2的含量。结果 处理 1组DC的表型分子CD1a和CD83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 ,处理 2组DC的CD1a和CD83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并且与正常人群组无显著性差异。处理 1组DC刺激同种异体混合淋巴细胞反应的能力显著强于对照组 ,但较处理 2组弱 (P <0 0 5 )。各组DC诱导自体细胞毒性T细胞 (CTL)杀伤HepG2 2 2 1 5细胞的能力 ,处理 2组 >处理1组 >对照组 (均为P <0 0 1 ) ;DC诱导自体CTL对HepG2和K5 6 2细胞毒作用的能力 ,2个处理组均显著强于对照组。处理 2组的IL 6分泌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和处理 1组 ;2个处理组DC的分泌IL 1 2能力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且处理 2组明显高于处理 1组。结论 在体外诱导DC时 ,加入TNF α能有效地促进慢性乙肝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牙龈卟啉单胞菌脂多糖(P.gingivalis-LPS)的刺激对大鼠树突状细胞(DCs)成熟及功能的影响,为探索DCs在牙周炎的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学方法检测P.gingivalis-LPS和大肠杆菌脂多糖(E.coli-LPS)刺激下,CD11c+MHCⅡ+、CD11c+CD80+、CD11c+CD86+和CD11c+CD40+DCs的比率;采用ELISA法检测DCs分泌白介素-12(IL-12)、干扰素-γ(IFN-γ)、白介素-10(IL-10)和白介素-13(IL-13)的量.采用CCK8法检测与上述DCs共培养的CD4+T细胞的增殖;采用ELISA法检测T细胞分泌IL-2、IFN-γ、IL-10和IL-13的量.在上述的培养系统中加入Toll样受体4(TLR4)抑制剂(polymyxin B,PmB)或TLR2/TLR4抑制剂(oxidation of 1-palmitoyl-2-arachidonyl-sn-glycero-3-phosphoryl-choline,OxPAPC),观察TLR抑制剂对上述DCs成熟及功能的影响.结果 P.gingivalis-LPS与E.coli-LPS均能刺激DCs成熟.TLR4抑制剂明显抑制E.coli-LPS组DCs成熟和抗原提呈功能,对P.gingivalis-LPS组DCs成熟和抗原提呈功能没有显著抑制.TLR2/TLR4抑制剂对P.gingivalis-LPS组DCs成熟和抗原提呈功能显著抑制.P.gingivalis-LPS组DCs分泌IL-12和IFN-γ 的量低于E.coli-LPS组(P<0.05);P.gingivalis-LPS组DCs分泌IL-10和IL-13的量高于E.coli-LPS组(P<0.05).与P.gingivalis-LPS和E.coli-LPS共培养的DCs均能促进CD4+T细胞增殖.与P.gingivalis-LPS组DCs共培养的T细胞分泌IL-2和IFN-γ 的量低于E.coli-LPS组(P<0.05);其分泌IL-10的量高于E.coli-LPS组(P<0.05).结论 P.gingivalis-LPS能促进DCs的成熟和抗原提呈功能.P.gingivalis-LPS刺激下的DCs促进Th2型免疫应答;E.coli-LPS刺激下的DCs促进Th1型免疫应答.P.gingivalis-LPS通过TLR2通路刺激DCs成熟;E.coli-LPS通过TLR4通路刺激DCs成熟.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参附注射液(SFI)联合细胞因子对HL-60细胞体外诱导树突状细胞(DCs)生成及功能的影响。方法用不同浓度的SFI、GM-CSF+IL-4及GM-CSF+IL-4联合不同浓度SFI三种组合在体外诱导培养HL-60细胞株获得DCs。观察DCs的形态变化、表型的表达率并鉴定DCs刺激T淋巴细胞的增殖能力,ELISA法测定上清液中INF-γ的含量。结果单用SFI不能诱导HL-60细胞分化为DCs。单用细胞因子GM-CSF/IL-4可诱导其分化为DCs,但不成熟。而不同浓度的SFI联合GM-CSF/IL-4对DCs有促进成熟和抑制增殖的双向调节作用。中浓度诱生的DCs细胞表型的表达率、刺激T淋巴细胞的增殖能力、培养上清液中INF-γ的含量均明显高于其余试验组(P<0.05)。结论适当浓度的SFI联合GM-CSF/IL-4在体外能更有效地诱导HL-60细胞分化为DCs,并促进DCs成熟,增强DCs功能。  相似文献   

8.
蒋俊艳  曾波 《现代医药卫生》2013,(13):1972-1973
目的研究体外大量扩增小鼠树突状细胞(DCs)的实验方法。方法用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4(IL-4)、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组合体外诱导培养DCs,混合淋巴细胞实验检测DCs的免疫刺激活性。结果培养6-8 d,细胞表面有大量毛刺状突起生长,即DCs;该DCs具有很强的刺激T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且在T细胞与DCs比值为10∶1时最强。结论 TNF-α、IL-4、GM-CSF组合是诱导体外扩增DCs的较佳方法。  相似文献   

9.
脐血浆培养的脐血树突状细胞对胃癌细胞的特异杀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尝试用脐血浆代替胎牛血清培养脐血树突状细胞(DCs),并使之负载胃癌抗原,观察其对胃癌细胞的特异杀伤作用。方法分离脐血单个核细胞(CBMCs)并在含10%同源脐血浆的培养体系中诱导培养,部分细胞加入胃癌冻融抗原冲击。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抗原CD1a和CD83表达,MTT法检测DCs体外刺激淋巴细胞增殖活性,LDH法检测DCs诱导的细胞毒T淋巴细胞(CTLs)对胃癌及肝癌细胞的细胞毒作用。结果CBMCs能分化为表型正常的未成熟DCs,并进而吞噬胃癌细胞冻融抗原成熟,刺激淋巴细胞增殖并诱导对胃癌细胞株特异的CTLs毒性。结论脐血浆培养的脐血DCs能有效捕获胃癌冻融抗原,激发针对胃癌细胞的特异杀伤效应。本实验采用的DCs制备方法具有方法简单、成本较低、瘤苗制备时间较短等优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究新型多肽AMPP2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诱导的小鼠系膜细胞增殖中的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 体外用TGF-β1(10μg/L)及AMPP2(10 ng/L)干预系膜细胞,分为Control组、AMPP2组、TGF-β1组及TGF-β1+AMPP2组。CCK-8法检测各组系膜细胞增殖活力;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CDK)-4、CDK-6、细胞增殖核抗原(PCNA)、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Ⅰ型胶原蛋白(COL-Ⅰ)、纤维连接蛋白(FN)及磷酸化的SMAD同源物3/SMAD同源物3(p-SMAD3/SMAD3)的蛋白表达水平;qPCR法检测各组α-SMA、COL-Ⅰ、FN的m RNA表达水平。结果 与Control组相比,TGF-β1组系膜细胞增殖活力增加(P<0.05),与TGF-β1组相比,TGF-β1+AMPP2组系膜细胞增殖活力下降(P<0.05);与Control组相比,TGF-β1组CDK-4、CDK-6、PCNA蛋白以及α-SMA、COL-Ⅰ、FN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升高(P<0.05),与TGF...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沉默调节蛋白1(Sirt1)过表达对转化生长因子(TGF)-β1诱导人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方法将体外培养人肾小管上皮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TGF-β1刺激组及TGF-β1+Sirt1过表达组。采用原位末端转移酶标记技术(TUNEL)检测细胞凋亡;流式细胞术及hoechst33258染色法分别检测细胞凋亡百分比;蛋白质印迹法检测Sirt1、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Bax、Bcl-2的表达;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 time-PCR)检测Sirt1、CTGF、Bax、Bcl-2m RNA水平;活性比色法检测Sirt1活性;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Sirt1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TGF-β1刺激组肾小管上皮细胞Sirt1表达及活性均显著下降,同时CTGFm RNA及蛋白水平显著上升,细胞凋亡百分比明显增加(P<0.01),Bax/Bcl-2比率明显升高(P<0.05)。Sirt1过表达能够显著抑制TGF-β1诱导的CTGF水平升高,降低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百分比,减少Bax/Bcl-2比率(P<0.05)。结论 Sirt1过表达能够抑制TGF-β1诱导的人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并且该作用的实现可能是部分通过抑制CTGF实现的。  相似文献   

12.
苦参碱抑制小鼠腹膜巨噬细胞纤维化细胞因子的产生和作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研究苦参碱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释放纤维化细胞因子以及对巨噬细胞条件培养基(MCM)促HSC-T6大鼠储脂细胞和NIH3T3成纤维细胞增殖和胶原合成的影响。方法:巨噬细胞先后用卡西霉素1μmol/L和脂多糖100μg/L刺激诱导产生纤维化因子,细胞上清中促细胞增殖活性和促胶原合成活性分别用结晶紫染色法和[^3H]-脯氨酸掺入法测定,转化生长因子β活性采用貂肺上皮Mv-l-Lu细胞增殖抑制法测定。结果:苦参碱(0.5-2mmol/L)显著抑制LPS诱导的促胶原合成活性和TGFβ的产生,但不能抑制巨噬细胞产生促细胞增殖活性;苦参碱还能剂量依赖地抑制MCM诱导的HSC-T6细胞以及NIH3T3细胞增殖和胶原合成。结论:苦参碱抗肝纤维化作用与抑制巨噬细胞纤维化因子的产生和阻断其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3.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状况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汤伟  汪晓莺  朱俊  周跃  沈轶瑶  蒋道荣 《江苏医药》2003,29(6):401-403,F002
目的 研究慢性乙型肝炎(慢性乙肝)患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DCs)的状况。方法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在含重组人白细胞介素4(rhIL-4)(500U/m1)和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M-CSF)(100ng/m1)完全培养基中培养诱导出DCs。在显微镜下观察DCs生长状况,并采用直接计数法以了解DCs的增殖速度。采用LDH法检测DCs诱导的细胞毒性T细胞(CTL)杀伤能力。以MTT法检测DCs刺激同种异体混合淋巴细胞反应的能力。结果 慢性乙肝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通过诱导培养所产生的DCs的细胞数量明显少于正常人群;慢性乙肝患者的DCs的增殖速度与正常人DCs无显著性差异,但细胞发育不良。慢性乙肝患者的DCs诱导CTL杀伤作用的能力明显弱于正常人;并且在经过体外培养3、6、9天后,慢性乙肝患者的DCs刺激同种异体混合淋巴细胞反应的能力均显著低于同培养时段的正常人DCs。结论 慢性乙肝患者体内的DCs不仅细胞数量明显少于正常人,而且发育不良、功能低下。这可能是导致慢性乙肝患者抗HBV特异性免疫功能低下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4.
黄志伟  刘涛  陈晓波  耿洁  李光  王玉亮 《天津医药》2021,49(10):1009-1013
目的 构建含OX40融合蛋白(OX40Ig)基因修饰的大鼠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SCs)即ADSCsOX40Ig,探讨其 在体外对淋巴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方法 构建pcDNA3.1(+)/OX40Ig融合基因表达载体,采用核转染技术转染大 鼠ADSCs,Western blot检测ADSCs中OX40Ig表达水平。ADSCs与大鼠异基因淋巴细胞共培养后分为对照组(反应 细胞+刺激细胞)、ADSCs组(反应细胞+刺激细胞+ADSCs)及ADSCsOX40Ig组(反应细胞+刺激细胞+ADSCsOX40Ig),MTT法 检测淋巴细胞增殖抑制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淋巴细胞内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IL)-10及 转化生长因子(TGF)-β mRNA表达。结果 经测序鉴定验证,pcDNA3.1(+)/OX40Ig质粒构建成功,转染ADSCs后 OX40Ig蛋白呈高表达;与ADSCs组比较,ADSCsOX40Ig显著增强异基因淋巴细胞增殖抑制率(P<0.05);对照组、ADSCs 组及 ADSCsOX40Ig组的 IFN-γ mRNA 相对表达水平依次降低,而 IL-10、TGF-β mRNA 相对表达水平依次升高(P< 0.05)。结论 ADSCsOX40Ig较单纯ADSCs能更好地发挥对异基因淋巴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5.
张磊  陈军号  骆浪  曹园 《中国药师》2021,(4):641-646
摘要:目的:探讨黄精多糖(PSP)联合微小RNA(miR)-204对骨关节炎软骨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分离培养大鼠关节软骨细胞,利用白细胞介素1β(IL-1β)诱导软骨细胞构建骨关节炎软骨细胞模型,用不同浓度(30,120,480 mg·L-1)的PSP干预IL-1β诱导的软骨细胞,分别将miR-204 mimics转染至IL-1β诱导的软骨细胞中,再用PSP处理细胞。采用MTT法与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细胞增殖及凋亡率; ELISA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的表达水平; 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周期蛋白1(Cyclin D1)、活化的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3(cleaved-caspase3)、B淋巴细胞瘤-2相关蛋白(Bax)、B淋巴细胞瘤-2(Bcl-2)、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IL-1β组软骨细胞存活率与Cyclin D1、Bcl-2、p-PI3K、p-AKT蛋白水平显著降低(P<0.05),细胞凋亡率与TNF-α、IL-6的水平及cleaved-caspase-3、Bax蛋白水平显著升高(P<0.05);与IL-1β组比较,IL-1β+PSP 30 mg·L-1组、IL-1β+PSP 120 mg·L-1组、IL-1β+PSP 480 mg·L-1组存活率升高(P<0.05),凋亡率及TNF-α、IL-6的水平降低(P<0.05);与IL-1β+miR-con组比较,IL-1β+miR-204组存活率升高(P<0.05),凋亡率及TNF-α、IL-6的水平降低(P<0.05);与IL-1β+PSP 120 mg·L-1组比较,IL-1β+PSP+miR-204组存活率与Cyclin D1、Bcl-2、p-PI3K、p-AKT蛋白水平升高(P<0.05),凋亡率、TNF-α、IL-6水平及cleaved caspase-3、Bax蛋白水平降低(P<0.05)。结论:黄精多糖联合miR-204可促进骨关节炎软骨细胞增殖,抑制细胞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清中的白细胞介素6(IL-6)对脐血CD34 造血干细胞(HPC)体外诱导分化为树突状细胞(DCs)的影响.方法 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获得脐血单个核细胞,免疫磁珠阳性分选CD34 HPC,采用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 IL- 4 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方案体外诱导分化形成DCs,加入高IL-6水平的SLE患者血清观察对细胞分化的影响.在培养的7、10和14d收集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表型,细胞增殖/毒性(CCK-8)试剂盒分析DCs刺激同种异体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结果 在高IL-6水平SLE血清的作用下,由HPC分化而来的DCs表达CD80、CD86上升,刺激同种异体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增强;IL-6中和抗体能够降低这种DCs的CD80、CD86表达水平和对同种异体淋巴细胞增殖的刺激能力.结论 SLE血清中的IL-6对造血干细胞向DCs分化、发育及DCs功能的活化可能起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靶向沉默线粒体单链DNA结合蛋白(SSBP1)基因对肝癌HepG2细胞增殖、侵袭转移的影响.方法 设计并构建靶向SSBP1 基因的特异性siRNA,采用脂质体介导瞬时转染肝癌HepG2细胞,细胞分3组:对照组、空白转染组、转染组.Real time-PCR和Western-blot检测靶向干扰后SSBP1 mRNA和蛋白表达变化.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凋亡率及线粒体膜电位.划痕实验及Transwell 侵袭实验检测细胞侵袭转移能力.Western-blot检测增殖、侵袭转移相关基因蛋白表达状况.结果 SSBP1 siRNA能够显著抑制SSBP1 mRNA和蛋白表达.与对照组和空白转染组比较,转染SSBP1 siRNA后HepG2细胞增殖能力、G2期和S期细胞比例、线粒体膜电位明显降低,G1期细胞比例、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P<0.05);同时细胞增殖相关基因PCNA、凋亡抑制基因Bcl-2、转移相关基因MMP-9蛋白表达显著下调,凋亡诱导基因Bax蛋白表达显著上调(P<0.05).结论 靶向沉默SSBP1基因能够通过线粒体途径抑制肝癌HepG2细胞增殖、侵袭转移,并诱导其凋亡.  相似文献   

18.
摘要:目的:探讨红花黄色素对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诱导的卵巢癌SKOV-3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采用噻唑蓝法检测不同浓度(0.15,0.25,0.50,1.00 mg·L-1)红花黄色素对SKOV-3细胞增殖活力的影响,并根据红花黄色素抑制作用结果将SKOV-3细胞分为对照组、红花黄色素组(0.25 mg·L-1)、TGF-β1组(10 ng·ml-1)和红花黄色素+TGF-β1组(0.25 mg·L-1+10 ng·ml-1),采用噻唑蓝法、Transwell小室实验和划痕实验分别检测各组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能力,免疫印迹法检测各组细胞中E-钙黏素、N-钙黏蛋白和波形蛋白的表达,活性氧检测试剂盒检测各组细胞内活性氧水平。结果:红花黄色素可呈浓度依赖性抑制SKVO3细胞增殖。与对照组相比,10 ng·ml-1TGF-β1处理后SKVO3细胞增殖、侵袭、迁移能力和细胞中N-钙黏蛋白、波形蛋白表达水平以及细胞内活性氧水平明显增强(P<0.05),且细胞中E-钙黏素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而0.25 mg·L-1红花黄色素处理后SKVO3细胞则与TGF-β1处理后的结果相反(P<0.05);与TGF-β1组相比,红花黄色素联合TGF-β1可明显降低TGF-β1对SKVO3细胞的影响(P<0.05)。结论:红花黄色素可抑制TGF-β1诱导的卵巢癌SKOV-3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细胞内活性氧水平,减弱其介导的上皮间质转化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环状RNA0054345(hsacirc0054345)是否通过靶向微小RNA-206(miR-206)调控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诱导的大鼠肝星状细胞增殖、活化及凋亡。方法体外培养大鼠肝星状细胞HSC-T6,使用TGF-β1处理细胞建立模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hsacirc0054345、miR-206的表达量;实验分组为:对照组、TGF-β1组、TGF-β1+si-con组、TGF-β1+si-circ0054345组、TGF-β1+si-circ0054345+anti-miR-con组、TGF-β1+si-circ0054345+anti-miR-206组。甲基噻唑基四唑(MTT)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验证hsacirc0054345、miR-206的靶向关系;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α平滑肌动蛋白(α-SMA)、I型胶原蛋白(ColⅠ)、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1(TIMP-1)、B淋巴细胞瘤-2相关蛋白(Bax)、B淋巴细胞瘤-2(Bcl-2)的表达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TGF-β1组hsacirc0054345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miR-206的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细胞存活率明显升高(P<0.05),细胞凋亡率明显降低(P<0.05),α-SMA、ColⅠ、TIMP-1和Bcl-2蛋白水平明显升高(P<0.05),Bax蛋白水平明显降低(P<0.05);与TGF-β1+si-con组比较,TGF-β1+si-circ0054345组细胞存活率明显降低(P<0.05),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P<0.05),α-SMA、ColⅠ、TIMP-1和Bcl-2蛋白水平明显降低(P<0.05),Bax蛋白水平明显升高(P<0.05);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证实hsacirc0054345可靶向结合miR-206;与TGF-β1+si-circ0054345+anti-miR-con组比较,TGF-β1+si-circ0054345+anti-miR-206组细胞存活率明显升高(P<0.05),α-SMA、ColⅠ和TIMP-1/Bcl-2蛋白水平明显升高(P<0.05),细胞凋亡率明显降低(P<0.05),Bax蛋白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抑制hsacirc0054345表达可能通过靶向上调miR-206的表达从而抑制TGF-β1诱导的大鼠肝星状细胞增殖、活化及诱导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肝素与大鼠肝星状细胞(HSC)作用后瘦素与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的变化和意义。方法:实验分组:肝素Ⅰ(10μg/mL)、Ⅱ(100μg/mL)、Ⅲ(1000μg/mL)组,加生理盐水为对照组,均培养48h。培养终止后吸取上清液-20℃冰冻保存,ELISA法检测其上清液瘦素与TGFβ1水平,MTT法观察细胞增殖情况。结果:肝素Ⅱ、Ⅲ组HSC培养上清液瘦素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肝素各组TGFβ1水平和平均吸光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大鼠HSC在肝素作用下瘦素与TGFβ11分泌均受到抑制,且星状细胞的增殖减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