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目的评价Carto三维标测系统指导行射频消融治疗心房纤颤的疗效。方法 16例房颤患者,术中采用Carto三维标测系统结合肺静脉造影重塑左心房和肺静脉模型,定位肺静脉前庭开口及其周围出现呈现出双电位或复合电位的靶位点,在环状电极标测下,分别沿肺静脉前庭开口进行环状消融,并消融其周围双电位及复合高频电位处,直至双侧肺静脉内电位完全隔离。结果 16例患者术后达到完全肺静脉内电位隔离,所有患者术中均无并发症发生。但有2例术后复发。结论在Carto三维标测系统指导下的肺静脉前庭环状消融治疗房颤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EnSite NavX标测系统和Lasso指导环肺静脉左房线性消融电隔离治疗心房颤动(房颤)的疗效.方法 阵发性房颤14例和持续性房颤3例,采用EnSite NavX标测系统和Lasso进行环肺静脉左房线性消融,消融终点为肺静脉电隔离.结果 17例均达消融终点,手术时间(226.1±36.2)min、X线曝光时间(41.3±12.8)min、放电时间(61.9±15.4)m.in.术后60 d有2例复发,1例再次消融成功.随访4~30个月,14例(82.3%)无房颤发作,3例(17.7%)复发.但发作次数及时间均较术前明显减少,用胺碘酮(术前治疗无效)可控制.术中及随访期无任何与操作相关的并发症.结论 EnSite NavX标测系统和Lasso指导环肺静脉线性消融治疗房颤有效、安全.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Carto三维标测系统标测、消融典型心房扑动的临床疗效。方法 14例典型心房扑动患者,采用Carto指导下右心房电解剖重建和激动顺序标测,冷盐水灌注导管消融三尖瓣峡部终止心房扑动,并通过起搏刺激验证消融线双向阻滞。观察消融即刻成功率、手术时间、消融时间和X线曝光时间以及并发症情况。通过随访,评价导管消融后远期疗效。结果 Carto指导下右房激动顺序标测证实10例为I型房扑、4例为Ⅱ型房扑。所有患者均在消融中终止心房扑动,平均手术时间(2.5±0.5)h,X线曝光时间(15±5.5)min。所有患者术中即刻均实现消融线两侧双向传导阻滞,S-A间期平均(120±15)ms。平均随访6个月,无心房扑动复发。结论 Carto指导下标测、消融典型心房扑动疗效肯定,同时可显著减少X线暴露及消融手术时间。  相似文献   

4.
EnSite-NavX指导下导管消融治疗快速性房性心律失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EnSite-NavX三维接触式标测系统指导下消融治疗快速性房性心律失常(AA)的可行性和临床疗效.方法 经电生理检查确诊房性心动过速(AT)4例,阵发性心房颤动(AF)6例,术中首先建立靶心腔的三维几何构型;AT者行激动顺序标测,分析心动过速的起源点或关键峡部,制定相应的消融策略,在系统导航下行消融治疗;阵发性AF行环肺静脉口外左房内线性消融,至双侧肺静脉电位消失.结果 4例AT中2例为局灶性AT,分别佗于右下肺静脉前庭和上腔静脉几部,行局灶性消融成功;1例房间隔缺损修补术后围绕右房游离壁切品瘢痕和三尖瓣环的"8"字折返性AT,于瘢痕至下腔静脉间、三尖瓣峡部线件消融终止AT;另1例三尖瓣峡部依赖的逆钟向房扑,在三尖瓣峡部线性消融至双向阻滞.6例阵发性AF,5例达消融终点,消融总成功率90%;1例因术中心包填塞而终止消融.随访9~14个月.1例AT复发并再次消融成功.结论 EnSite-NavX三维标测系统对AA电生理机制的阐明和指导消融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陈盛开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0):193-194
目的探讨在EnSite指导下对房性心动过速射频消融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09年5月至2010年5月所收治的68例房性心动过速患者的临床资料,右房房速47例,左房房速21例,其中右上肺静脉口房速7例,右下肺静脉口下方房速5例,左上肺静脉口房速5例,左下肺静脉口下方房速4例。所有患者均在EnSite 3000指导下电生理标测后行射频消融治疗。结果右房房速成功41例,成功率为87.23%,左房房速成功19例,成功率为90.47%,总成功率为88.85%,术后随访4~14个月无复发。结论 EnSite 3000进行电生理标测后可以构建心脏的三维模型,直观显示引起房速的异常起源点,大大增加了射频消融术的成功率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三维标测系统(Esite Navx)标测指导下无或低X线化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射频消融的可行性.方法 实验组8例PSVT患者,在Esite Navx 标测系统指导下进行右侧心腔初步建模,在三维模型指导下送入标测电极进行电生理检查,明确诊断后在三维模型指导下行射频消融.对照组8例PSVT患者在常规X线照射下行电生理检查及射频消融.结果 两组病人消融全部成功,短期随访均无并发症产生.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消融前准备时间明显延长(P<0.05),但消融时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病人接受X光线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结论 三维标测指导下的PSVT射频消融切实可行,可大量减少甚至完全避免X线照射,从而保护了医生和患者.  相似文献   

7.
赖珩莉  洪浪  王洪  邱贇 《江西医药》2013,48(1):9-11
目的探讨Ensite Array球囊标测系统联合拖带刺激在器质性心脏病室性心动过速中标测并指导射频消融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入选器质性心脏病室性心动过速患者20例,其中3例为法四术后,6例合并右室心肌病,4例合并瓣膜病,7例合并冠心病。经外周血管送Ensite Array球囊导管至心室并在三维标测指导下建心腔模型同时行激动标测,结合拖带标测技术,确定心动过速折返环的关键峡部或起源点,并进行消融。结果消融即时成功率85%(17/20),随访(6±3)个月,1例冠心病并左室心尖部来源室速复发,发作时室速形态与消融前相同,再次于距初次消融约2mm处消融成功。结论 EnsiteArray球囊标测系统结合拖带刺激在器质性心脏病室性心动过速消融治疗是有效而安全的。  相似文献   

8.
甘春霞  罗维 《现代医药卫生》2011,27(16):2465-2466
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是临床常见的不良预后心律失常之一,可引起脑卒中和心力衰竭等严重并发症,有很高的致残率和死亡率.研究表明,三维标测系统指导下射频消融司治愈AF,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生活质量和心功能,也可能提高患者的存活率,是治疗AF的一项突破性技术[1].自1991年我国首次进行AF导管消融治疗以来,目前电生理中心导管消融治疗AF的成功率可达95.6%[2].  相似文献   

9.
闫卫东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5):533-534
目的探究导管射频消融术治疗特发性房颤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给予早期患者Lasso环形标测导管肺静脉电隔离术,给予后期患者Carto三维标测环肺静脉前庭隔离术。结果 20例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210±40)min,平均曝光时间为(45±12)min,术后未发送并发症,7d后出院,术后导管消融即可效果成功率为100%。20例患者术后无呼吸困难、咳血、心累、颈静脉怒张、心包摩擦音等不适。5例患者术后48h出现胸部不适,1例出现少量心包积液。随访6个月,复发1例。结论导管射频消融术治疗特发性房颤的临床效果较高,且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较低,普遍被部分房颤患者和临床医师所认可,这种术式值得在临床中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心脏瓣膜置换和心内直视下同期双极射频消融治疗心瓣膜病合并持续性心房颤动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4月至2013年8月心脏瓣膜病合并持续性心房颤动70例患者行心瓣膜置换术加改良冲洗式双极射频消融手术的临床资料,术中采用Medtronic Cardioblate 68000冲洗式双极射频消融系统进行消融。消融路径包括双侧肺静脉的环形隔离、左心耳切除、左右心房消融和Marshall 韧带切除;术后根据病情给予胺碘酮治疗3~6个月。结果70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平均消融时间为(14±6) min,术后当天有62例恢复为窦性心律;其中6例分别于术后2周内发生阵发性心房颤动,经静脉持续泵入盐酸胺碘酮后5例转为窦性心律,1例于出院时仍为心房颤动心律;术后当天仍有6例为房颤心律。全组有2例围手术期出现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出院前安装永久起搏器。全组无心脏穿孔,无手术死亡。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12.3±2.1)d。术后平均随访(9±5)个月,术后6个月随访患者有82.8%(58/70)维持窦性心律,14.3%(10/70)仍为心房颤动,2.9%(2/70)为起搏心律。结论心内直视下同期改良冲洗式双极射频消融治疗心脏瓣膜病合并持续性心房颤动是一种简易、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FGF-23)对心房颤动(AF)患者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接受射频消融术治疗的AF患者132例,依射频消融术后12个月的复发情况分为复发组(41例)和未复发组(91例)。另根据患者血清FGF-23的表达水平将其分为FGF-23高表达组和FGF-23低表达组。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测左心房内径(LAD),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试剂盒检测血清FGF-23的水平。结果 与未复发组比较,复发组持续性AF比例以及LAD、血清FGF-23水平升高(P<0.05);持续性AF以及LAD、血清FGF-23水平过高均是AF患者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P<0.05);经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发现,血清FGF-23、LAD及两者联合检测预测AF患者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70(95%CI:0.681~0.859)、0.743(95%CI:0.651~0.836)、0.828(95%CI:0.752~0.904)。FGF-23高表达组(FGF-23≥224.42μg/L,56例)的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率明显高于FGF-2...  相似文献   

12.
张燕  徐健 《安徽医药》2019,40(8):858-861
目的 分析典型房扑射频消融术后部分患者发生房颤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2015年2月至2018年2月六安市人民医院体表心电图提示典型房扑、电生理检查均证实为三尖瓣环峡部依赖性房扑并成功给予三尖瓣峡部线性消融(CTIA)手术的患者68例,随访6~34个月。根据术后随访是否发生房颤分为两组,其中发生房颤组23例,未发生房颤组45例,比较两组患者年龄、基础疾病、P波宽度及离散度、左房内径(LAD)、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口服药物的差异。结果 两组患者的P波宽度、P波离散度、LAD、LVEDD、LVEF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LAD、P波宽度及离散度是典型房扑射频消融术后发生房颤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LAD、P波宽度及离散度是预测典型房扑射频消融术后发生房颤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3.
曹炜  石开虎  徐盛松  沙纪名 《中国医药》2013,8(10):1370-1372
目的探讨心内直视下同期行改良冲洗式双极射频消融治疗心瓣膜病合并永久性心房颤动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4月至2013年4月心脏瓣膜病合并永久心房颤动52例患者在体外循环下行心瓣膜置换术加改良冲洗式双极射频消融手术的临床资料。其中风湿性心脏瓣膜病47例,心瓣膜退行性病变5例;均合并永久性心房颤动,术中采用Medtronic Cardioblate 68000冲洗式双极射频消融系统进行消融操作。消融手术包括双侧肺静脉的环形隔离、左心耳切除、左右心房消融(改良Cox—maze Ⅲ手术路径)和Marshall韧带切除;术后常规予胺碘酮治疗。结果52例手术均顺利完成,平均消融时间为(14±6)min,全组无心脏穿孔,无手术死亡。术后当天有42例恢复为窦性心律。全组术后均予以口服盐酸胺碘酮维持6个月,有5例分别于术后1~7d发生阵发性心房颤动,经静脉注射盐酸胺碘酮后转为窦性心律。2例出现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安装永久起搏器治疗,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12.1±2.3)d。术后平均随访(8±4)个月,84.6%(44/52)维持窦性心律,11.5%(6/52)为房颤心律,3.8%(2/52)为起搏心律。结论心内直视下同期改良冲洗式双极射频消融治疗心脏瓣膜病合并永久性心房颤动是一种简易、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在心脏瓣膜置换术中同期行双极射频消融术治疗心房颤动(AF)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7年4月至2010年8月在瓣膜置换术同期行双极射频消融术治疗AF患者70例的临床资料。全组在全麻开胸直视体外循环下行双极射频消融术+瓣膜置换术。结果70例患者全部存活,术后当天心电图提示:64例患者心律均由AF转为窦性心律,3例结性心律,2例顽固室性心动过速,1例Ⅲ度房室传导阻滞。随访3~40个月无一例死亡,61例维持窦性心律,占87.1%;6例房颤心律,占8.6%;3例房扑心律,占4.3%。结论双极射频消融术治疗RHD合并AF,可使绝大多数病人恢复窦性心律,是一种安全的值得推广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15.
Kumagai K  Nakashima H  Tojo H  Yasuda T  Noguchi H  Matsumoto N  Ogawa M  Saku K 《Drugs》2006,66(16):2067-2073
Pilsicainide is a class IC antiarrhythmic drug, which has a pure sodium channel blocking action with slow recovery pharmacokinetics. In experimental studies, pilsicainide has a depressant effect on intra-atrial conduction and a prolonging effect on the atrial effective refractory period (ERP). In patients with paroxysmal atrial fibrillation (AF), pilsicainide significantly prolonged the ERP of the distal pulmonary vein (PV), PV-left atrium (LA) junction and LA, and the conduction time from the distal PV to the PV-LA junction. In some patients, PV-LA conduction block has been observed just before pilsicainide-induced termination of AF; this isolation of the PV may provide a new insight into the mechanism of pharmacological conversion of AF. Hybrid therapy with pilsicainide and PV isolation (by radiofrequency catheter ablation) appears to be an effective therapeutic approach for AF. The pharmacological PV isolation by pilsicainide and its suppression of focal discharges from atrial tissue may prevent the development of AF after unsuccessful ablation.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和探讨经导管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Catheter Ablation,RFCA)治疗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并发急性心脏压塞(Acute Cardiac Tamponade,ACT)的原因、诊断及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309例AF患者行RFCA术中急性心脏压塞ACT的诊断、发生的原因及处理方法。结果在309例行RFCA术的AF患者中,根据临床表现及超声心动图检查,证实有11例并发ACT,发生率为3.06%。其中2例经快速补液和多巴胺治疗血压难以维持及纠正,经用阿托品后心率无明显提升,9例全部行急诊心包穿刺引流,无一例死亡。结论在AF的RFCA中应尽早期发现发ACT,并及时行心包穿刺及持续引流,可以稳定患者的血液动力学,并避免开胸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7.
杨思共  张恒 《安徽医药》2017,21(3):430-434
心房颤动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造成血流动力学紊乱后易在左心耳处形成血栓,是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目前心房颤动的主要治疗策略是消除心房颤动和预防脑卒中,经皮左心耳封堵术是在传统药物、电复律、射频消融、口服抗凝药之外近年来发展的通过微创导管术封堵左心耳以达到预防心房颤动病人血栓栓塞的新技术,帮助有抗凝治疗禁忌的非瓣膜性心房颤动病人安全有效地预防脑卒中的发生.该研究就经皮左心耳封堵术在心房颤动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