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抗感染药学》2018,(1):60-63
目的:分析头孢类菌素类抗生素致不良反应的相关因素及其对策,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间市辖内医院上报的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致不良反应210例报告,分析ADRs报告中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致不良反应的发生特点及其对策。结果:210例ADR报告中,不良反应涉及头孢菌素类抗生素14个品种(如头孢曲松、头孢噻肟、头孢他啶、头孢哌酮、头孢呋辛、头孢唑林等),其中以头孢曲松占30.48%和头孢噻肟占22.86%,在ADRs报告中占比最高;给药途径为静脉滴注给药的198例占94.29%,口服给药12例占5.71%;在不良反应中以药物过敏反应最为常见(112例占53.33%),其次累及消化系统45例占21.43%;在发生头孢菌素类ADR患者的原患疾病中以呼吸系统感染为主(132例占62.86%),其次为手术预防感染(25例占11.90%)。结论: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致不良反应在临床治疗中较多见,应重视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合理用药,规范给药剂量、时间以及给药方式;用药前应做好皮肤试验的测试,全面了解用药的适应证和注意事项等,尽量避免不良反应的产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探讨积极的应对措施。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4年3月间临床使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治疗的1 54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药物主要有头孢他啶、头孢噻啶、头孢呋辛钠以及头孢曲松钠等药物;分析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和发生率,并探讨积极的应对措施。结果:1 542例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使用患者中,其中48例患者发生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药物不良反应(ADRs)症状,其ADRs的发生率为3.11%;ADRs以变态反应为主占45.83%,其余依次是胃肠道反应、血液系统反应、肾毒性反应以及肝毒性反应,分别占33.33%,14.58%,4.17%以及2.08%。结论:临床采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治疗时,应结合患者病情或药敏结果给药,最大程度降低其ADRs的发生率;如出现不良反应立即停药,并积极采取对症处理。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临床应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产生的不良反应及合理用药措施。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法对68例采取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治疗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收集、分析、整理,对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不良反应出现的原因、具体类型、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药物应用类型进行归纳总结,同时制定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药物的合理应用措施。结果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引起的不良反应药物类型包括头孢哌酮、头孢曲松、头孢唑林、头孢西丁、头孢呋辛、头孢他啶、头孢地嗪,占比分别为14.71%、13.24%、11.76%、7.35%、13.24%、20.59%、19.12%。常见不良反应类型包括血液系统反应、变态反应、胃肠道反应、肾肝毒性反应,占比分别为11.76%、26.47%、57.35%和7.35%;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不良反应发生的主要原因包括超剂量用药、未进行药敏试验、无指征用药、重复用药,占比分别为32.35%、4.41%、23.53%和39.71%。结论临床应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过程中,应保证药物应用的合理性及安全性,利用合理用药方法可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临床应用中的不良反应和对策。方法随机选择我院2011年1月至2014年7月收治的使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致不良反应的患者500例,全部患者服用的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主要为头孢他啶、头孢噻啶、头孢曲松钠以及头孢辛纳等,对抗生素的不良反应情况、发生率以及临床应急对策进行分析。结果临床观察表明,患者在服用了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后感染情况得到了有效控制,但是有15例患者出现了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0%,不良反应主要包括变态反应、血液系统反应、胃肠道反应、肝毒性以及肾毒性等。在出现不良反应时要及时停药,或者给予静脉滴注地塞米松加维生素C来有效解决。结论在临床给予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时应该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对症用药,对应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引起的不良反应进行有效的控制,在出现不良反应时要及时停药,同时采取有效的对症治疗。  相似文献   

5.
《抗感染药学》2018,(2):288-290
目的:分析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致不良反应发生原因、特点及其对策。方法:抽取2016年7月—2017年6月期间收治的采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治疗后致不良反应患者120例资料,分析其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致不良反应发生原因与特点。结果:120例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治疗患者中出现过敏反应80例占66.67%,消化道不良反应30例占25.00%,泌尿系统不良反应10例占8.33%;另外,用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与患者年龄、是否存在过敏史、饮酒、精神状态和饮食存在相关性,其中独立性显著的为过敏史和饮食。结论:给予患者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治疗时,应明确其适应证,并采取针对性预防措施,确保患者的用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头孢菌素类药物常见的不良反应症状、致病因素和预防方案。方法通过中国医院药物警戒系统(Chinese Hospital Pharmacovigilance System,简称CHPS)的主动监测与统计分析功能,收集并整理2017年6月1日~2019年6月1日期间在东莞某院使用头孢菌素类药物出现不良反应的73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对以上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了解其不良反应临床症状,查找诱发因素,并提出针对性预防策略。结果联合用药、饮食不规律、情绪异常、过敏史、患者年龄高更容易引起头孢素类药物不良反应。头孢菌素类药物产生的不良反应累及神经系统占比1.37%、泌尿系统占比4.11%、皮肤及其附件占比30.14%、消化系统占比49.32%、双硫仑反应占比10.96%。结论患者使用头孢菌素类药物进行治疗前,临床医生需按照患者具体病情和症状合理选择药物,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用药,治疗后密切关注患者各项生命体征。  相似文献   

7.
索娟  陈铭智  陈军 《广东药学》2014,(6):447-449
目的了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不良反应(ADR)发生的规律及特点,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本院2007~2011年上报的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97例ADR中,ADR发生率女性高于男性,发病年龄以儿童和中青年患者为主;引起ADR最主要的给药途径是静脉给药;共涉及22种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药品不良反应累及的器官、系统以皮肤及其附件最多,达62.52%。结论临床使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时应高度重视其不良反应,以保证药物治疗安全有效并减少ADR的重复发生。  相似文献   

8.
《抗感染药学》2016,(3):543-546
目的:分析278例头孢菌素类药物致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与特点。方法:抽取2014年9月—2015年9月间临床使用头孢菌素类药物后出现不良反应的病例278例,分析这些病例的临床治疗发生不良反应的原因与特点。结果:278例患者均进行停药观察病症特征,并给予选择针对性的对症用药治疗后均得到治愈;不良反应症状有过敏反应167例占60.07%,消化系统反应70例占20.14%,神经系统反应38例占10.07%,血液系统反应2例占0.71%和二重感染反应1例占0.35%。结论:相对于传统药物治疗,第3代头孢菌素类药物对于患者的抗感染治疗效果明显,但是在其治疗过程中应当保证用药合理性,特别是具有科学的用药量、方法以及依据,而且临床应用应该遵循治疗为主,应最大限度的降低不良反应产生的概率。  相似文献   

9.
卜娟 《北方药学》2015,(10):108-109
目的:分析临床应用西药出现的不良反应.方法:选取我院门诊收治的应用西药治疗65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回顾性分析临床资料,对不良反应出现原因、具体表现等进行分析. 结果:静脉注射给药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4.6%,明显高于肌肉注射不良反应发生率44.4%与口服不良反应发生率2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29.2%由抗菌药物诱发, 15.4%为神经系统药物,13.8%为消化系统药物,10.8%为内分泌系统药物;55.4%不良反应发生于皮肤与附件,表现为皮肤瘙痒、皮疹、红肿以及黏膜溃烂等,15.4%发生在神经系统,13.8%发生于消化系统.结论:临床应用西药不良反应较多,一定要采取积极措施予以有效防范,结合患者病情合理选择给药方式与药物,减少不良反应,增加用药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析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不良反应以及相应的一系列预防措施,提高该药的临床应用安全性。方法选取了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无既往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过敏史的100例患者出现头孢菌类抗生素不良反应的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产生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及预防措施进行分析。结果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不良反应的出现概率一定程度上跟患者自身过敏体质、患者年龄以及患者的生活饮食习惯、情绪和是否饮酒等因素具有密切联系。结论除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使用量过大容易导致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外,患者自身部分因素也会影响到不良反应的发生。这一方面要求医护人员在治疗过程中合理把握用药量和药效的关系,全面考虑到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概率。另一方面也要求医护人员完善自身综合素质,引导患者合理用药,在治疗期间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及积极态度,从而有效防止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出现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医院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并制定具体的解决方案。方法选择2017年9月-2019年4月华宁县中医医院收治的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治疗患者120例,就临床药物不良反应分布情况进行分析,并且拟定具体的解决方案进行干预。结果120例中出现不良反应25例(20.83%),其中肝肾毒性反应4例、变态反应12例、胃肠道反应4例以及血液系统反应5例;临床选择有效方法给予相应治疗后,上述不良反应症状均消失。结论临床在选择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时应严格遵守相关规定,并备好应急预案,以减轻药物不良反应等伤害。  相似文献   

12.
龙敏  张丹  陈蓉 《中国药房》2012,(6):561-562
目的:探讨头孢克肟致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方法:收集国内医药期刊有关头孢克肟致ADR个案报道10例并汇总3家医院2000-2010年上报的头孢克肟致ADR报告79例,共89例,进行分析、评价。结果:ADR临床表现方面,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居首位(占41.57%),其次为神经系统损害(占19.10%)及消化系统损害(占15.73%);以≤10岁儿童(48.31%)和序贯用药(46.07%)报道率最高;约38.20%的ADR发生在用药48h后。结论:临床应重视头孢克肟引起的ADR,用药时应加强对患者的观察,以减少严重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龙敏  陈蓉  王颖 《中国药房》2011,(22):2077-2079
目的:探讨头孢米诺致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方法:检索1990-2010年"中国医药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有关头孢米诺临床应用及ADR个案报道的文献,得到符合条件的文献35篇共1474例,其中临床应用23篇1449例,个案报道12篇25例,并进行统计、分析、评价。结果:临床应用文献中,有84例记载ADR并分类,ADR发生率为5.80%,主要表现为消化系统反应(71.43%)、皮肤及其附件损害(19.05%)等。ADR个案报道为:急性肾损害(32.00%)、凝血障碍(20.00%)、皮肤及其附件损害(16.00%)等;以6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发生率最高(60.00%),约80.00%的ADR出现在用药3d后。结论:临床应重视头孢米诺引起的ADR,用药时应加强对患者的监护,以减少严重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胡美芬  郑翰英 《中国基层医药》2013,20(13):2034-2036
目的 了解老年人使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所致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找出降低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不良反应发生率的相应对策.方法 采用回顾性的调查方法,对395例老年人使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导致不良反应病例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395例老年人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所致的不良反应中,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不良反应发生病例为298例,占75.4%,其中,头孢曲松引起的药物不良反应居首位,占34.7%;静脉给药方式引发的药物不良反应病例最多,占87.6%;不良反应症状可累及全身多个系统,以皮肤及附件的损害最为多见,占39.6%;最为常见的不良反应为变态反应.结论 老年人使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产生不良反应比例大、程度重,应多给予关注、制定预防策略、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15.
我院327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雷国强  刘杰 《中国药业》2011,20(16):56-57
目的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2008年至2009年医院上报的327份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静脉滴注较其他给药途径更易发生药品不良反应,共191例,占58.41%。抗感染药引发药品不良反应的比例最高,共216例,占66.06%,头孢菌素类是引发药品不良反应的主要抗染药物(共64例,占19.57%),其次为中药制剂。药品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以皮疹、瘙痒等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主,其次为消化系统损害。结论临床应重视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工作,以避免或减少药品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不良反应,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将我院2011年8月至2013年9月收治的202例采用过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患者进行归纳、分析。结果 202例ADR患者中84例患者为应用β-内酰胺类抗生素所致,占所有ADR患者的41.58%;ADR累及变态反应患者居多,占45.24%,其次为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等,少量泌尿系统、血液系统;引起ADR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中,青霉素类占40.48%,头孢菌素类占59.52%。结论临床上合理应用β-内酰胺类抗生素十分关键,同时治疗时要多注意观察、监测,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田芳 《抗感染药学》2020,17(3):397-399
目的:分析头孢呋辛钠临床合理用药现状及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抽取2018年1月-12月使用头孢呋辛钠治疗的4 600例患者资料,分析其患者使用头孢呋辛钠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特点及其对策,评估头孢呋辛钠临床用药的合理性。结果:4 600例患者中,发生头孢呋辛钠致不良反应240例,其发生率为5.22%;其中20岁以下年龄段与60岁以上年龄段患者头孢呋辛钠致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占27.50%和25.83%;不良反应可累及多个组织器官,其中涉及较多的为皮肤及附件(占56.67%)、胃肠道(占16.25%)和中枢神经系统(占10.00%);经对症治疗后其治愈率为77.08%(185/240),240例患者中有186例存在不合理用药问题。结论:头孢呋辛钠临床使用期间存在诸多不合理用药问题,应采取干预措施以提高临床用药的合理性,确保患者用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头孢菌素类药物联合其他药物所致不良反应的临床分析。方法以笔者所在医院2010年1月~2011年1月所收治的80例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为观察对象,分析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原因和处理措施。对比分析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结果经过分析发现,在本次实验的80例不良反应患者中,二重感染13例,占16.25%;神经系统不良反应18例,占22.00%;消化系统不良反应16例,占20.00%;肾功能损害患者10例,占12.50%;过敏反应患者14例,占17.50%;其他9例,占11.25%。结论头孢菌素类药物联合其他药物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但其所引发的各种不良反应也应引起重视,在用药过程中要做好不良反应的预防工作,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几率。  相似文献   

19.
《抗感染药学》2016,(3):546-548
目的:分析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致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及其救治对策。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5年3月间就诊并给予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治疗的900例患者,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分析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致不良反应发生原因及救治措施。结果:900例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使用患者中,28例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症状,其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11%;且过敏史阳性患者对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过敏史阴性患者(χ~2=15.75,P<0.05);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所致不良反应症状主要包括变态反应、胃肠道反应等,其中变态反应的发生率相对较高,占所有不良反应的46.43%。结论: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在临床使用中需加强对不良反应的监测,一旦发现异常应及时处理,避免不良反应所导致的严重后果,不利于患者的预后恢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碘佛醇致不良反应(ADR)的情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采用文献学计量方法,对国内公开报道的152例碘佛醇致ADR病例进行总结性分析。结果:碘佛醇致循环系统损害93例、消化系统损害25例、神经系统损害13例、皮肤及附件系统损害12例、全身性损害8例、泌尿系统损害1例。结论:碘佛醇致循环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皮肤及附件系统、全身性损害较为多见,各占比61.18%,16.45%,8.55%,7.89%,5.26%;碘佛醇ADR前4位依次为热感、胃肠道反应、头晕头痛、荨麻疹,共137例,占总ADR90.13%;碘佛醇引起的严重ADR如过敏性休克也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