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42 毫秒
1.
目的 探讨抗CD25单抗在半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2004年10月-2011年6月有18例白血病接受了人类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human leukocyte antigen,HLA)半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预处理采用改良白消安与环磷酰胺方案.根据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预防方案分为抗CD25单抗组及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组,每组9例.抗CD25单抗组为环孢素A+短疗程甲氨蝶呤+吗替麦考酚酯+抗CD25单抗,ATG组为环孢素A+短疗程甲氨蝶呤+吗替麦考酚酯+ATG.观察两组造血重建情况、急慢性GVHD发生情况、药物不良反应、复发及无病生存情况.结果 两组均获稳定的造血重建,重建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GVHD发生情况、复发及无病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TG组中有8例发生药物不良反应,抗CD25组未发生明显药物不良反应.结论 在半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中,以抗CD25单抗替代ATG预防GVHD疗效较好,不良反应少,可作为预防GVHD的一种有效方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HLA半相合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peripheral blood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PBSCT)治疗急性白血病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4例急性白血病行HLA半相合PBSCT,其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2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2例,移植时均处于完全缓解状态.HLA配型1、2个位点不合各1例,3个位点不合2例.预处理方案由全身照射或白消安、阿糖胞苷、环磷酰胺、甲基洛莫司汀组成.移植物抗宿主病(graft versus host disease,GVHD)的预防采用环胞素、甲氨蝶呤、麦考酚吗乙酯、抗胸腺细胞球蛋白四联方案.结果:4例均获得造血功能重建.2例出现Ⅰ度急性GVHD,2例出现Ⅱ度急性GVHD.1例并发巨细胞病毒间质性肺炎,2例并发真菌肺炎.至今3例无病存活29、15和2个月,1例死亡.结论:HLA半相合PBSCT疗效较好、安全可行,为无HLA完全相合供者的白血病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手段,但要特别注意移植后病毒和真菌感染的防治.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HLA半相合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peripheral blood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PBSCT)治疗急性白血病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4例急性白血病行HLA半相合PBSCT,其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2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2例,移植时均处于完全缓解状态。HLA配型1、2个位点不合各1例,3个位点不合2例。预处理方案由全身照射或白消安、阿糖胞苷、环磷酰胺、甲基洛莫司汀组成。移植物抗宿主病(graft versus hostdisease,GVHD)的预防采用环胞素、甲氨蝶呤、麦考酚吗乙酯、抗胸腺细胞球蛋白四联方案。结果:4例均获得造血功能重建。2例出现Ⅰ度急性GVHD,2例出现Ⅱ度急性GVHD。1例并发巨细胞病毒间质性肺炎,2例并发真菌肺炎。至今3例无病存活29、15和2个月,1例死亡。结论:HLA半相合PBSCT疗效较好、安全可行,为无HLA完全相合供者的白血病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手段,但要特别注意移植后病毒和真菌感染的防治。  相似文献   

4.
<正>随着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的日趋成熟,对于儿童难治性白血病单倍体移植疗效相近于同胞相合移植,父母供儿童子女HLA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儿童恶性血液病已经成为一个研究热点~([1])。而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cute graft versus host disease,a GVHD)是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的主要相关并发症,a GVHD的有效处理是移植成功的关键,在a GVHD的处理中,作为治疗的配合,护理技术水平的高低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2012年5月—2016年4月笔者所在科15例复发难治性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患者行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供者CD56^+CDl6^+细胞的量对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影响。方法 对16例白血病患者应用HIA配型完全相合同胞供者进行了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并观察了输注CDl6^+、CD56^+量与GVHD的关系。结果 16例患者均早期获得了造血功能恢复,4例发生了Ⅰ度aGVHD,5例发生了Ⅱ度aGVHD,输注CDl6^+、CD56^+细胞的绝对量与Ⅱ度aGVHD发生呈负相关,相关系统为-0.67,Ⅱ度aGVHD所输注CD3^+细胞绝对值、CD34^+细胞绝对值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GVHD的发生与输注CDl6^+、CD56^+细胞的绝对量相关。  相似文献   

6.
赵红霞  郭阳  黄雅静  乔均晓  孙万军 《河北医药》2012,34(19):3036-3038
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常见并发症,是导致移植相关死亡的主要的原因之一。GVHD的发生率以及严重性与HLA相合程度密切相关,相合程度越低,GVHD的发生率越高,随着新型免疫抑制剂的应用以及非清髓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的发展,GVHD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peripheral blood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PBSCT)治疗恶性血液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04年7月~2010年10月恶性血液病103例,其中80例行异基因PBSCT治疗,23例行自体PBSCT治疗.异基因PBSCT采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colony-stimulating factor,G-CSF)、自体PBSCT采用化疗联合G-CSF动员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白血病和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多发性骨髓瘤、淋巴瘤的治疗先预处理,并预防异基因PBSCT移植物抗宿主病(graft versus host disease,GVHD)的发生.结果 本组均成功植入并快速重建造血,中性粒细胞恢复至≥0.5×109/L、血小板恢复至≥20×109/L的中位天数分别为19 d和21 d.随访至今,死亡21例,病死率为20.4%.发生出血性膀胱炎4例,巨细胞病毒性肺炎1例.结论 PBSCT能很快重建造血,移植相关病发生较少,病死率较低,安全可行,是治疗恶性血液病有效的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8.
范伟  张莹  郭江福  王金龙  柳杨 《贵州医药》2011,35(7):582-586
目的观察SCID鼠在人脐血干/祖细胞移植后免疫功能的变化,探讨移植后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发生情况。方法采集足月健康胎儿新鲜脐血,以6%HES+NH4CL破红细胞液法分离人脐带血有核细胞。按随机原则将SCID鼠分为A、B、C三组,每组各8只:A组为脐血移植免疫功能重建、无肿瘤组;B组为脐血移植免疫功能重建、荷瘤组;C组为未重建免疫功能(免疫缺陷)、荷瘤组。A、B组分别经尾静脉程序移植(分5次),注入人脐血有核细胞(总量5×107),两组小鼠移植前都给予低剂量的环磷酰胺(150mg/kg),并连续使用甲基强的松龙1周(自20mg/kg逐渐减量至5mg/kg)作为预处理。C组为未移植对照组。观察各组小鼠免疫功能的变化及GVHD的发生情况。结果 (1)脐血移植后第3周即可在SCID小鼠外周血测得人IgG,第4周即出现人源性CD3+细胞并随着时间的延长其数值增加;(2)在观察期间SCID小鼠无腹泻、厌食、脱毛、皮疹、体重减轻、生长落后等表现,病理检查均未见明显GVHD的特征。结论人脐血程序移植加低剂量的环磷酰胺方案可替代照射预处理成功地在SCID鼠体内建立类似人类的细胞和体液免疫,并有效地预防GVHD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治疗白血病的有效方法,在缺乏HLA配型完全相合供者的情况下只得用HLA半相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但易发生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出血性膀胱炎(HC)、肝静脉闭塞病(VOD)等严重并发症而导致移植失败。本文报告HLA半相合异基因造血干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新型免疫抑制剂雷帕霉素(西罗莫司)对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急性重度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及慢性广泛型GVHD的免疫抑制作用。方法选取我科1999—2008年已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使用雷帕霉素联合基础免疫抑制剂治疗GVHD。结果1例患者获得完全缓解,2例明显改善,其中2例患者慢性广泛性GVHD持续好转并无病存活,其余5例患者死亡。结论雷帕霉素可以抑制T淋巴细胞增殖效应,增强免疫耐受,对难治性GVHD有一定疗效,但其不良反应大,对骨髓抑制明显,易发生严重感染、出血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通过检测人肾透明细胞癌组织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的变化,研究其表达与肾癌的关系.方法 标本离体后分成肾透明细胞癌组、癌旁组织组、正常肾组织组,均用10%的甲醛固定48 h,常规石蜡包埋、切片5 μm,同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进行观察研究.结果 PCNA免疫组化染色:正常肾组织内的细胞核有弱阳性表达,癌旁阳性表达增加,高于正常肾组织,肾癌组织阳性表达明显增强, 明显高于癌旁组织,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肾癌4个期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NA在正常组、癌旁组、癌组织组的表达呈明显加强趋势,癌组织细胞增殖旺盛,是肿瘤形成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2.
胰岛细胞瘤与胰岛细胞增生症的MRI诊断(附7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胰岛细胞瘤与胰岛细胞增生症平扫与增强的影像特点。方法:分析经手术与病理证实的胰岛细胞瘤6例(其中多发性3例)、胰岛细胞增生症1例的MRI影像特点,并与B超对比。按功能分类:本组中胰岛素瘤5例,胰岛素细胞增生症1例,胰高血糖素瘤1例。扫描序列:常规行SE/TSE:T1WI、T2WI,部分加行脂肪抑制的T1WI与T2WI,行Gd-DTPA常规增强T1WI.结果:(1)胰岛素瘤:形态呈类圆形或卵圆形,最大径为1.0-2.5cm,常规T1WI呈略低信号,边界不清4/5,其中2例加行fs-T1WI后病灶边界变清;常规T2WI呈高信号4/5,边界清(其中1例行fs-T2WI病灶边界更清),呈等信号1/5,边界不清;常规增强呈等信号2/5,强化不明显呈略低信号2/5,不均匀强化1/5.3例(3/5)各有两个瘤体,但术前MRI均漏诊1个病灶。5例8个病灶中B超仅检出1个病灶,呈低回声。(2)胰岛素细胞增生:呈卵圆形结节状外突,最大径为1.5cm,呈等T1等T2信号,与胰腺分界不清,B超未检出病灶。(3)胰高血糖素瘤:呈卵圆形,最大径为8cm,呈混杂信号,以长T1长T2信号为主,间有斑状短T1略短T2信号,常规增强呈稍不均匀强化,在T1WI与T2WI上有完整的线状低信号包膜。B超呈混合回声并可见包膜。结论:胰岛素瘤病灶小,以长T1长T2信号为多见,少数为等信号,多发病灶不少见,扫描时要注意查找,避免漏诊。大部分胰岛素瘤与胰岛素细胞增生症的鉴别在于信号不同,后者各序列扫描均为等信号。胰高血糖素病灶大,MRI表现较典型。常规增强扫描不能提高胰岛细胞瘤的检出率及定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利用实时细胞分析仪,并以表皮生长因子(EGF)为促进细胞生长的工具药,观察EGF在不同培养条件下对细胞生长的影响,为建立IEC-6细胞生长(增殖)药理实验模型提供参考。方法以1×10~4/孔的密度将细胞接种于E-Plate 16板,并以含10%血清DMEM培养24 h,换成无血清DMEM培养(即血清饥饿)20 h后,观察不同培养条件对细胞生长的影响及EGF的药效。结果 (1)10%血清时,EGF组(1、10、100μg·L-1)给药24、48、72 h后,细胞生长指数与空白组比较均P>0.05,提示含10%血清培养不能反映EGF的药效;(2)0%血清时,EGF(1、10μg·L-1)对无血清培养所致的细胞生长抑制有改善作用,但不能使其恢复正常水平(给药24、48、72 h后,EGF组与5%血清空白组比较均P<0.01),提示无血清培养不能反映EGF的药效;(3)0%、0.5%、1%血清可对细胞生长产生不同影响,其中0.5%血清既不会对细胞生长产生明显抑制,也不会由于促进细胞生长时间较长而不利于反映EGF药效;(4)0.5%血清时,EGF各剂量组给药24、48、72 h后,均能促进细胞生长(细胞指数与空白组比较均P<0.01),提示0.5%血清培养条件下可较好反映EGF药效;(5)重复验证了0.5%血清时EGF(10μg·L-1)促进细胞生长的药效。结论在实时细胞分析仪建立IEC-6细胞生长(增殖)药理实验模型的参考方案:细胞以含10%血清DMEM培养24 h,再以无血清DMEM培养(即血清饥饿)20 h,然后加受试药,并以含0.5%血清培养48~72 h,可观察其对细胞生长(增殖)影响的药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PDCD5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探讨其在非小细胞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PDCD5的表达。结果:PDCD5阳性表达率随非小细胞肺癌组织学分级的降低和临床分期的上升而下降.染色强度也减弱。结论:PDCD5为非小细胞肺癌的负性调节因子,对抑制非小细胞肺癌的恶性转化和进展可能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埃兹蛋白(Ezrin)和上皮型钙黏蛋白(E-cadherin)在肾透明细胞癌及癌旁正常肾组织中的表达及与肿瘤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livision方法检测45例肾透明细胞癌组织及相应癌旁正常肾组织中Ezrin和E-cadherin的表达情况.结果:45例癌组织Ezrin异常表达率84.4%(38/45),癌旁正常肾组织Ezrin异常表达率40%(18/45),Ezrin在癌组织中的异常表达明显高于癌旁正常肾组织(χ2=18.9,P<0.005);45例癌组织E-cadherin异常表达率73.3%(33/45),癌旁正常肾组织E-cadherin异常表达率35.6%(16/45),E-cadherin在肾透明细胞癌中的异常表达明显高于癌旁正常肾组织(χ3=12.9,P<0.05);两者呈负相关;Ezrin和E-cadherin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静脉瘤栓形成有关(P<0.05),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大小、病理分期无相关性(P>0.05).结论:Ezrin和E-cadherin与肾透明细胞癌的浸润转移有关,可能作为预测肾癌转移和判断预后的肿瘤标志物.  相似文献   

16.
吴镁春  陈迪钊 《中南药学》2012,10(10):739-741
目的 研究盐酸青藤碱对体外培养乳腺癌MCF-7细胞增殖的作用.方法 体外培养人乳腺癌MCF-7细胞,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测定盐酸青藤碱(SIN)、5-氟尿苷(5-FUR)、SIN+5-FUR对乳腺癌MCF-7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 SIN对人乳腺癌MCF-7细胞有增殖抑制作用,且呈浓度依赖性.SIN、5-FUR、SIN+5-FUR对MCF-7细胞的抑制强弱为:SIN>SIN+5-FUR>5-FUR.结论 SIN具有抑制人乳腺癌MCF-7细胞增殖的作用,且抑制效果强于5-FUR及SIN+5-FUR.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类胰蛋白酶对肝星状细胞(HSC)增殖及I型胶原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类胰蛋白酶在肝纤维化中的作用.方法 用Per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培养大鼠HSC,经系列浓度类胰蛋白酶作用后,分组进行如下实验:用噻唑兰比色法(MTT)检测HSC的增殖:用RT-PCR法检测I型胶原mRNA的表达.结果 肥大细胞(MC)类胰蛋白酶(1~100ng/ml)能够促进HSC增殖及I型胶原mRNA的表达,此作用呈剂量依赖性(各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P<0.05).结论 肥大细胞类胰蛋白酶可直接作用于HSC,参与肝纤维化过程.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为建立一种高效、高活性的T细胞的分离纯化方法,分别采用流式细胞分选技术(FACS)及免疫磁珠分选技术(MACS)从小鼠脾脏组织分离纯化CD8+T细胞.方法 通过测定分选后细胞的纯度、回收率、细胞活力、实验耗时及细胞学形态等指标,综合全面地比较了上述两种纯化方法分离CD8+T细胞的差异.结果 流式细胞分选仪分选后CD8+T细胞纯度为(99.5±0.00)%,而免疫磁珠法的纯度为(95.6±0.25)%.流式细胞分选仪分选CD8+T细胞的回收率为(74.33±3.28)%,而免疫磁珠法的回收率为(60.00±1.53)%.流式细胞分选法耗时1.5 h,免疫磁珠法则需要2.5 h.流式细胞分选后的细胞活力要比免疫磁珠法收集的要高.经流式分选后得到的细胞在12h时就开始出现集落生长,24 h时生长最佳,而经免疫磁珠分选后的细胞总体生长趋势较流式分选后的细胞缓慢.结论 流式细胞分选法较免疫磁珠法效率更高,能得到更高活性的细胞.  相似文献   

19.
肿瘤的发生、发展以及转移与糖链的表达密切相关,肿瘤细胞糖基化修饰的改变能够影响细胞的周期调控和细胞的增殖能力,促进肿瘤的发展;细胞在不同的生长周期中多种糖基化水平发生着改变,这种糖基变化同时影响着细胞周期的进程。该文综述了糖链表达与细胞周期的关系,包括不同细胞周期糖基转移酶活性和糖链表达水平的变化,以及糖链表达水平对细胞周期进程和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并试图从糖生物学中寻找新的抗肿瘤研究靶点。  相似文献   

20.
Introduction: The search for effective therapeutic interventions for sickle cell disease (SCD) has been an ongoing endeavor for over 50 years. During this period, only hydroxyurea (HU), which received US FDA approval in February 1998, was identified as an effective therapeutic agent in preventing or ameliorating the frequency of vaso-occlusive crises, acute chest syndrome and the need for blood transfusion. Approximately 25% of patients with sickle cell anemia (SCA), however, do not respond to HU and some patients experiencing serious side effects of this chemotherapeutic agent. Nevertheless, the success of HU opened the sluice gates to identify other effective drug therapies. The objective of this review is to describe the emerging drug therapies for SCA.

Areas covered: In this review, we describe the pathophysiology of SCD and provide an in-depth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and new pharmacologic therapies in the field. Literature searches involved multiple databases including Medline In-Process & Other Non-Indexed Citations, MEDLINE, Embase, Cochrane Database of Systematic Reviews, and Scopus.

Expert opinion: SCA is a heterogeneous disease that has caused tremendous global morbidity and early mortality. More effective, individualized and inexpensive therapies are needed. New therapies targeting multiple pathways in its complex pathophysiology are under investig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