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粪肠球菌的抗生素后效应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18 种抗菌药物对条件致病菌粪肠球菌的抗生素后效应(PAE) 。方法:粪肠球菌分离鉴定采用VITEK 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MIC测定应用微量平板稀释法;PAE采取光密度法。结果:大环内酯类与氟喹诺酮类对粪肠球菌的抗菌作用较强,PAE也很长;受试菌对碳青霉烯类和青霉素类在浓度较高时才显示较长的PAE;氨基糖苷类的PAE 较长,但因粪肠球菌对其耐药,在达到MIC时已大大超过中毒剂量;头孢菌素类PAE很短。结论:因大环内酯类、氟喹诺酮类、碳青霉烯类或青霉素类对粪肠球菌PAE较明显,在设计用药方案时应重视PAE的影响,适当延长给药间隔。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不同外排泵抑制剂(EPIs)在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霉烯类、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耐药性的影响。方法 用琼脂对倍稀释法检测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与两种EPIs(PAβN与奥美拉唑)联合前后对铜绿假单胞菌的MICs值。结果 PAβN浓度为40μg/mL时,能明显增强碳青霉烯类对铜绿假单胞菌的抗菌活性,PAβN浓度为20μg/mL时,即能明显增强氟喹诺酮类对铜绿假单胞菌的抗菌活性。奥美拉唑20μg/mL时,对碳青霉烯类、氟喹诺酮类的抗菌活性影响均较小。结论 适当浓度的外排泵抑制剂对增强碳青霉烯类、氟喹诺酮类的抗菌活性具有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3.
<正>以往认为治疗铜绿假单胞菌,最有效的是碳青霉烯类,当前发展过程中,铜绿假单胞菌对其耐药率也在逐步上升,且多重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已在世界各地被分离出,此类细菌对诸如氨基糖苷类、氟喹诺酮类抗生素的抗菌药物耐药[1],基于此,以2012年12月至2015年10月我院细菌室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为研究对象,对其耐药性进行了研究,现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铜绿假单胞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机制。方法采用纸片K-B琼脂扩散法,参照CLSI2011年版标准判读结果。结果 154株铜绿假单胞菌中来自呼吸内科的52株,内分泌科6株,康复科46株,干部科11株,外科16株,儿科7株,ICU10株,五官科6株。可见,铜绿假单胞菌主要分布于呼吸内科,其次是康复科的慢性病患者。铜绿假单胞菌对米诺环素、头孢曲松、头孢唑肟耐药率达到50%以上,对氟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均低于20%,对碳青霉烯类的美洛培南耐药率达到了7.8%。结论细菌产生头孢菌素酶(Ampc酶)是引起头孢类药物耐药的主要机制;产金属B-内酰胺酶是引起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的原因;拓扑异构酶的突变,改变了三元复合物的亲和力,抑制了氟喹诺酮的活性而产生耐药。  相似文献   

5.
铜绿假单胞菌对16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伟  邵小将 《医药导报》2009,28(12):1640-1641
[摘要]目的了解铜绿假单胞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使用16种抗菌药物对临床分离出的172株铜绿假单胞菌进行药敏试验。 结果敏感性最高的前3种药物是多粘菌素、美罗培南、亚胺培南。耐药性有增加趋势的是β 内酰胺类、喹诺酮类、碳青霉烯类药物等。结论应加强对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的监测,建议联合用药;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应限制性使用,以减缓铜绿假单胞菌多重耐药菌株的产生。  相似文献   

6.
565株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分析与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监测本单位的病原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与耐药性,从而提高抗生素的治疗效果,针对性地选用抗菌药物,控制医院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发生率。方法采用Vitek32鉴定卡和药敏卡鉴定检测,药敏采用K-B纸片扩散法,用大肠埃希菌ATCC25922与铜绿假单胞菌ATCC27853进行质量控制。结果碳青霉烯药物亚胺培南,复合制剂头孢哌酮/舒巴坦,喹诺酮类药物左旋氧氟沙星、环丙沙星,氨基糖苷类丁胺卡那,第三代头孢菌素头孢他啶对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率较小,抗菌活性较强;氨苄西林、头孢唑啉、复方新诺明等抗菌作用最弱。结论单一抗生素对大多数革兰阴性杆菌尤其是铜绿假单胞菌的治疗不理想,易出现耐药株,主张联合用药。  相似文献   

7.
泛耐药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关于泛耐药的定义,不同国家的学者甚至同一国家的学者都在不断提出新的观点,但总体趋势的观点是:泛耐药(pan-drug resistance,PDR)是指对治疗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经验用药全部耐药者,但多粘菌素类除外。常用的抗菌药物种类包括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单环类、β-内酰胺类、喹诺酮类、碳青霉烯类、多肽类等;但氨基糖苷类可不计入,因为该类药物单独用于治疗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往往失败。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特征、预后及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病例对照1:4配比分析2012年1月-2017年2月,耐碳青霉烯类与非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患者预测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常见感染部位是呼吸道感染,占59.80%,主要分布在重症监护室(ICU)(48.04%)和神经外科(26.47%);机械通气、手术治疗、感染前使用抗菌药物、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多药联类和入住ICU是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组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治疗有效率仅为59.80%。结论 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形势严峻,预后差;注意呼吸道重症感染的防控、减少不必要侵入诊疗、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等是减少其感染,提高疗效措施。  相似文献   

9.
裴保方  曹松山  陈海燕 《中国当代医药》2010,17(27):138-138,141
目的:分析铜绿假单胞菌的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本院2009年1~12月铜绿假单胞菌药敏报告单266份,分析铜绿假单胞菌的感染分布及耐药性。结果:对铜绿假单胞菌抗菌活性较强的抗菌药物为碳青霉烯类、喹诺酮类、第四代头孢菌素类,耐药率居前的药物有氯霉素、替卡西林、庆大霉素、妥布霉素、头孢噻肟、氨曲南。铜绿假单胞菌感染主要集中在ICU病房(41.73%)、呼吸科(15.79%)、新生儿科(14.66%)。结论:铜绿假单胞菌耐药及多重耐药现象严重,应加强对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的监测,根据药敏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0.
医院内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暴发与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景超 《中南药学》2004,2(4):231-233
因革兰阴性杆菌对脲基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喹诺酮类及氨基苷类药物的耐药率增加,常使用碳青霉烯类药物治疗这些耐药菌株感染.遗憾的是,有些革兰阴性杆菌(特别是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霉烯类药物的耐药率有所增加,有些地区或部门甚或暴发院内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流行,使临床治疗十分困难,甚或称已临近抗菌药物治疗的末日[1~2].  相似文献   

11.
《抗感染药学》2018,(2):203-206
目的:分析铜绿假单胞菌对不同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与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使用的相关因素。方法:抽取2015年7月—2017年6月间收治的住院患者送检标本检验结果资料,统计其铜绿假单胞菌对不同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以及其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及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使用量、DDDs,分析两者间的相关性。结果:2年间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使用量由2015年第3季度DDDs 421.88增至2017年第2季度DDDs788.75,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霉烯类的耐药率也逐年增长,而对美罗培南的耐药率由14.36%增至34.70%,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由19.88%增至41.18%;显示铜绿假单胞菌对美罗培南、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与美罗培南、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使用量之间具有相关性。结论:各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使用量与铜绿假单胞菌对美罗培南、亚胺培南的耐药率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2.
赵建平  周秀岚 《中国医药》2012,7(12):1603-1605
目的探讨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MDR—PA)的监测方法,分析MDR—PA的耐药情况。方法收集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我院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PA)591株,将11种抗菌药物分为6大类,筛查MDR—PA,分析MDR—PA的耐药性。细菌鉴定和药敏试验采用VITEK2Compact全自动细菌培养鉴定仪。结果在6大类抗菌药物中,耐药率最高的为氨基糖苷类(34.2%、163/477),最低的为碳青霉烯类(12.9%、76/591)。除碳青霉烯类一氨基糖苷类-力口酶抑制剂复合类外(18例),其他含有碳青霉烯类的9组,MDR—PA监测结果均≤9例,而非含有碳青霉烯类的10组,MDR—PA监测结果均≥22例。氨苄西林、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唑啉、呋喃妥因、头孢呋辛酯、复方新诺明在6类抗菌药物中耐药率均〉95.4%;左旋氧氟沙星、头孢他啶、氨曲南、环丙沙星、头孢吡肟和哌拉西彬他唑巴坦对耐碳青霉烯类的PA抗菌活性尚可(耐药率27.6%~35.1%),对其他5类非耐碳青霉烯类的PA抗菌活性最好的是亚胺培南(耐药率13.7%-24.0%);对其他5类非耐氟喹诺酮类的PA抗菌活性中,左旋氧氟沙星、环丙沙星抗菌活性尚可(耐药率27.6%~49.0%)。结论筛查MDR—PA时,应优先选择耐头孢菌素类、加酶抑制剂复合类、氨基糖苷类、单环β-内酰胺类,少选择耐碳青霉烯类,以便提高MDR—PA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3.
116株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毅  郑晖  谢文 《医药导报》2007,26(10):1239-1240
[摘要]目的 分析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机制及现状,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方法 用K-B纸片扩散法对116株铜绿假单胞菌做13种抗菌药物的敏感试验,并对70铜绿假单胞菌进行了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测定. 结果 对13种抗菌药物的敏感试验显示,铜绿假单胞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显示较高耐药,对氨基苷类、喹诺酮类等也有不同程度的耐药,而碳青霉烯类有很高的抗菌活性. 结论 铜绿假单胞菌对临床常用的抗菌药物呈高耐和多重耐药,其耐药机制为β-内酰胺酶的产生(ESBLs、AmpC酶),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头孢吡肟等可作为治疗其感染的首选用药,亚胺培南可作为二线用药,治疗其混合感染及其高耐菌株.  相似文献   

14.
联用抗菌药物对铜绿假单胞菌的抗生素后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铜绿假单胞菌是最常见的病原菌之一,其对多种用于治疗危及生命的感染性疾病的药物耐药已成为临床医生经常面临的难题。联合用药一般用于提供更好的疗效和防止耐药性的出现。严重性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常常需要多药治疗,一般采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β-内酷胺类抗生素和/或喹诺酮类药物联合。Sood等通过对3种抗菌药物(阿米卡星·头孢他啶,环丙沙星)单用和联用对铜绿假单胞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抗生素后效应(PAE)的测定,为最佳剂量方案的设计提供理论基础。实验采用5株铜绿假单胞菌临床分离菌株和1株标准菌株(ATC…  相似文献   

15.
抗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菌属药物的后效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测定5种抗菌药物对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菌属(ESBLs)的抗菌药物后效应(PAE)。方法:ESBLs菌属分离鉴定采用SCAN4全自动细菌分析仪;MIC测定应用微量肉汤稀释法;PAE采用光密度法。结果:碳青霉烯类、氨基糖苷类和氟喹诺酮类对产ESBLs菌的PAE都比较长,并且随药物浓度的增加,PAE均有增加的趋势,在16倍MIC时PAE有明显延长。结论:碳青霉烯类、氨基糖苷类和氟喹诺酮类对产ESBLs菌的PAE都较明显,在设计给药方案时应重视PAE的影响,适当增加药物单剂量和延长给药间隔时间。  相似文献   

16.
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耐药性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铜绿假单胞菌因其固有与获得性耐药,使抗菌药物的选择成为困惑医师的一大难题。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由于其独特的抗菌优势受到临床医师的青睐,但随着使用的日益广泛,耐碳青霉烯类的铜绿假单胞菌也日益增多。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主要存在以下几种耐药机理:①β-内酰胺酶的水解作用(碳青霉烯酶、AmpC酶和ESBLs);②外膜通透性下降(OprD2突变或缺失);③主动外排机制;④改变抗菌药物作用的靶位。铜绿假单胞菌对抗生素的耐药往往不是由单一因素造成的,且不同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之间耐药机制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原因及趋势,促进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利用SPSS软件统计出各季度铜绿假单胞菌对各类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及各类抗菌药物的使用量。结果铜绿假单胞菌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呈上升趋势,对氨基苷类抗菌药物和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耐药率除2006年第4季度异常外,其他季度均低于40%;各类抗菌药物的使用量在2006年和2007年一直呈上升趋势,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使用量最高。结论铜绿假单胞菌对各类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不一样,与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的使用量有一定相关性,而与氨基苷类和喹诺酮类抗菌药物使用量的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8.
儿科抗菌药物耐药现象日趋严峻,许多感染面临无药可用的窘境,氨基糖苷类是广谱杀菌抗菌药物,主要用于革兰阴性菌引起的感染,包括庆大霉素、阿米卡星等.2018年中国细菌耐药监测网(CHINET)细菌耐药性监测结果显示,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及铜绿假单胞菌的检出率呈上升趋势;临床分离的肠杆菌科细菌对阿米卡星的敏感率达90%,对庆大霉素的敏感率达70%;肺炎克雷伯菌对阿米卡星的耐药率远低于碳青霉烯类,对庆大霉素的耐药率也远低于第三代和第四代头孢菌素;铜绿假单胞菌对阿米卡星和庆大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6.8%和11.0%,均低于碳青霉烯类及第三代和第四代头孢菌素.因此,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在治疗革兰阴性菌及其耐药菌感染时仍可根据药敏结果选用.但由于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的耳毒性和肾毒性,国内治疗指南严格限制其应用于儿童,世界卫生组织[1]、英国[2]及美国[3]等儿童处方集明确规定了其各种适应证的用法用量.文献[4-7]报道,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的耳毒性肾毒性在儿童中的发生率远低于成人,且在严格控制给药剂量、间隔及疗程的情况下,发生率更低.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具有耐药率低及价格低廉的优势,笔者现就其在儿童感染性疾病中应用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为其在儿科中的疗效与安全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临床致病菌的分布和耐药特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细菌培养、分离和鉴别以及K-B纸片扩散法对分离菌进行药敏检测。结果:常见的菌株在痰标本中以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为多见;尿液标本中以肠球菌属、大肠埃希菌为多见;粪便标本中以福氏志贺菌为主。在大多数科室送检的痰标本中均检出铜绿假单胞菌。结论:MRSA和MRCNS对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和喹诺酮类抗菌药物较MSSA和MSCNS耐药,耐-药率>80%;产ESBLs菌株对包括头孢吡肟、头孢噻肟、头孢他啶等β内酰胺类及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耐药率高于ESBLs阴性株;头孢他啶对铜绿假单胞菌作用优于头孢噻肟,未发现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的耐药株。  相似文献   

20.
20种抗菌药物对金葡球菌PAE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王睿  方翼 《中国抗生素杂志》1999,24(2):109-112,141
研究20种抗菌药物对医院感染主要致病菌金葡球菌的抗生素后效应,用光密度法测定PAE,以实验与对照组细菌恢复对数生长期时间差计划PAE。结果在亚MIC浓度时β-内酰胺类抗生素对金葡菌菌的PAE很短,而大环内酯类、氟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PAE已很明,尤其大环内酯类PAE可达2h左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