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沙纳唑合并γ射线对在体小鼠骨髓粒系造血祖细胞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沙纳唑直接给药以及合并γ射线照射处理对在体小鼠骨髓粒系造血祖细胞 (CFU -GM )集落形成的影响。方法 :通过对小鼠骨髓CFU -GM培养的检测 ,观察从小鼠尾静脉注射不同剂量沙纳唑对小鼠造血系统的影响 ;并于不同放射剂量照射前30min从小鼠尾静脉注射不同剂量沙纳唑 ,观察沙纳唑合并γ射线照射处理对小鼠造血系统的影响。结果 :静脉注射沙纳唑对在体小鼠骨髓CFU -GM集落形成抑制作用较小 ;沙纳唑合并γ射线照射处理后对小鼠骨髓CFU -GM的抑制作用与单一放射照射处理结果相似。结论 :沙纳唑直接给药对在体小鼠骨髓CFU -GM无明显细胞毒性作用 ,合并放射照射处理对放射照射所致小鼠骨髓CFU -GM的抑制没有明显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迷迭香酸对γ射线致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的保护作用。方法以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形成率为观测指标,C57BL/6J小鼠经60Coγ射线1~3 Gy照射24 h后观察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发生率的变化以选择合适的照射剂量;C57BL/6J小鼠经60Coγ射线2Gy照射后不同时间观察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发生率的变化以选择照射后取骨髓的时间;2 Gy照射前经迷迭香酸处理的C57BL/6J小鼠照后24 h观察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发生率的变化,以确定迷迭香酸对小鼠微核保护作用的剂量效应与时间效应。结果 2 Gy照射24 h后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发生率增加比较明显,适合作为小剂量照射条件;照射后24 h或48 h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发生率增加比其他时间明显;经迷迭香酸100 mg/kg连续7次处理后的受照射小鼠骨髓细胞中,微核发生率(6.50‰)明显低于单纯照射组(23.65‰)。结论迷迭香酸对γ射线致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血小板第4因子(plateletfactor4,PF4)对急性辐射损伤小鼠骨髓细胞的保护作用,初步探讨其机制。方法: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3组:照射组、PF4+照射组、正常对照组。PF4+照射组在照射前26及20h腹腔注射PF440μg·kg-1,前两组全身一次性4Gy60Co-γ射线照射,照射后d1、2、4、8流式细胞仪测定小鼠骨髓细胞的细胞周期,免疫组化法动态观察骨髓基质细胞p21蛋白表达水平变化。结果: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周期,照射后d1、2的照射组及照射后d1的PF4+照射组G0+G1期细胞百分数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而照射组与PF4+照射组各时间点之间亦存在明显差异(P<0.05)。照射后d2、8PF4+照射组的G0+G1期细胞百分数与正常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照射后d2、4PF4+照射组骨髓基质细胞p21蛋白呈强阳性表达,照射组呈弱阳性。而照射后d8照射组骨髓基质细胞p21蛋白呈强阳性表达,PF4+照射组则呈弱阳性表达。正常对照组p21蛋白表达水平较低。结论:PF4通过调节细胞周期对小鼠骨髓细胞有明显的辐射保护作用,可尽快恢复其造血功能,p21蛋白的高表达可能在此保护机制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清成毒饮和养正片改善L7212小鼠骨髓抑制的作用机理。方法:取40只6 15小鼠随机平均分为四组,除10只空白对照外,均接种成L72 12白血病模型,化疗药物为2 5 0毫克/千克CTX小鼠腹腔注射,灌服中药清毒饮和养正片各0 .5毫升,治疗7d后,测定小鼠外周血像中WBC、HB、PLT ;取骨髓测定红系祖细胞(BFU E)和粒单细胞集落形成细胞(CFU GM )和粒单细胞集落形成细胞(CFU GM)数,以及小鼠骨髓中有核细胞计数。结果:治疗后小鼠外周血像(WBC、PLT、HB)均有不同程度上升;治疗组BFU E、CFU GM和骨髓有核细胞计数均高于化疗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清毒饮和养正片有改善L72 12白血病小鼠化疗后骨髓抑制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肉苁蓉总苷 (GCs )对60 Coγ射线照射小鼠造血系统损伤的辐射防护作用 ,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连续动态观察GCs对小鼠经60 Coγ射线照射后d 3,d 7,d14,d 2 1外周血血红蛋白、白细胞、网织红细胞、骨髓有核细胞数、脾集落数 (CFU S)以及骨髓细胞硒 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Se GSH Px)活性和丙二醛 (MDA)含量的影响。结果 辐射损伤后小鼠外周血白细胞、网织红细胞、骨髓有核细胞数、CFU S明显减少 ,骨髓细胞及脾Se GSH Px活性降低 ,MDA含量明显增加。GCs可促进上述各造血指标的恢复 ,提高Se GSH Px活性 ,降低MDA含量。结论 GCs对受照小鼠造血系统具有保护作用 ,其机制可能与抗氧化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大黄素对骨髓基质细胞向成骨细胞方向分化的影响 ,探讨大黄素对干细胞分化方向的调节作用。方法 :用密度梯度离心的方法和传代贴壁筛选的方法相结合 ,分离纯化骨髓基质细胞。对硝基苯磷酸盐法判断是否成功诱导骨髓基质细胞向成骨细胞方向分化 ,碱性磷酸酶染色法、放射免疫测定法观察大黄素对骨髓基质细胞向成骨细胞方向分化的影响。结果 :结合密度梯度离心的方法和传代贴壁筛选的方法 ,分离纯化后可得到成分较为均一的骨髓基质细胞 ,其间存在有间质干细胞 ,经诱导后向成骨细胞方向分化。大黄素可增加大鼠骨髓基质细胞成骨诱导后细胞碱性磷酸酶的含量 ,其中10 -6mol·L-1浓度组作用 7d时效果明显。大黄素在 2 .5× 10 -7~ 10 -5mol·L-1浓度范围内未能增加细胞上清液和细胞裂解液中骨钙素含量。结论 :大黄素能促进骨髓基质细胞向成骨细胞方向分化 ,这一作用主要体现在骨形成过程的早期 ,对矿化期没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兔骨髓基质细胞体外培养的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兔骨髓基质细胞(MSC)体外培养状态下的生物学生长特性,为骨/软骨组织工程提供实验理论和技术支持。方法 抽取兔骨髓分离MSC,连续培养5代。描绘1~5代MSC生长曲线、计算倍增时间,测定细胞贴壁率和细胞活性。结果 第1~3代传代细胞生长曲线基本相同,倍增时间20h,贴壁率无明显差异,接种后12h贴壁率为96%,成活率大致相等,为95%;第4、5代细胞倍增时间延长,贴壁能力及细胞活力下降。结论 原代及第1~3代MSC体外培养生长稳定,增殖迅速,贴壁率高,活力良好,是骨/软骨组织工程良好的种子细胞来源。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黄芪多糖 (APS)对MMC致骨髓抑制小鼠的骨髓和脾造血祖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 d 0腹腔注射丝裂霉素C(MMC) 7mg·kg- 1 ,APS皮下注射 1 0 0mg·kg- 1·d- 1 ,给药方案分 3种 :① 0~ 4d ,共 5d ;② 0~ 1 1d ,共 1 2d ;③ 1 2d给药 ,3wk内给完 ,用造血细胞集落培养法观察APS的药理作用。结果 在d 3时 ,APS治疗组对MMC致骨髓抑制小鼠骨髓CFU C数目增加了 3倍 ,分别为 1 870±40 /股骨和 62 4 0± 1 1 0 /股骨 ,从d 3~d 1 8,APS治疗组的骨髓CFU C均高于模型组。在给MMC后d 1 4之前APS对脾CFU C的生长没有影响 ,APS在d 1 4和d 1 8时APS有刺激脾造血祖细胞增殖作用 (分别高 3倍和 2倍 )。结论 APS对MMC引起骨髓抑制小鼠有促进骨髓和脾脏造血祖细胞的增殖和成熟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螺旋藻多糖(polysaccharide from spirulina platensis,PSP)对小鼠移植性肿瘤化疗后造血恢复及相关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通过右前肢皮下接种肿瘤细胞形成小鼠移植性实体瘤,给予PSP边疆灌胃10d,d4给予环磷酰胺(CTX)腹腔注射连续3d。于d11,分别了外周细胞,骨髓有核细胞及CFU-S计数,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骨髓DNA含量,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血清中IL-1,IL-3,GM-CSF,TNF含量。结果:CTX可造成明显骨髓抑制,而PSP则提升了外周血细胞,增加了骨髓中有核细胞计数和DNA含量以及促进了CFU-S形成。此外,PSP还增加了血清中IL-1,IL-3,GM-CSF,TNF含量。结论:PSP可能通过促进内源性细胞因子的分泌来实现其促进小鼠移植性肿瘤化疗损伤后的造血恢复。  相似文献   

10.
研究目的:本实验通过卵巢切除小鼠与破骨和成骨有关的造血指标进行观察.探讨卵巢切除小鼠造血系统的改变及其意义。方法:实验动物C57BL/6J纯系雌性小鼠,实验组切除卵巢,对照组假手术鼠。小鼠脾CFU-S测定:取小鼠骨髓细胞,制成生理盐水细胞悬液,经尾静脉注射接受8.0Gyγ射线照射的同种小鼠体内,剂量3&#215;10^4细胞/0.2ml只。9d后取受体鼠脾脏,经Bouin’S液固定,计数CFU—S的数量。小鼠CFU—F测定:将小鼠骨髓细胞用IMDM培养液稀释至5&#215;10^6/ml,加入20%胎牛血清,每个培养皿内加1ml细胞悬液,培养9~12d,取出染色,计数细胞集落。小鼠CFU—GM测定:将小鼠骨髓细胞用IMDM培养液稀释至5&#215;10^4/ml,接种于含有马血清20%、GM-CSF200u/ml和0.3%软琼脂生长体系中,培养7d。解剖显微镜下计数CFU.GM集落。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小鼠CFU—S结果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CFU-F:实验组65.67&#177;3.14,对照组49.5&#177;1.64,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1)。CFU-GM:实验组70.00&#177;2.94,对照组52.25&#177;2.22,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1)。讨论:小鼠卵巢切除后,其成骨细胞的前体细胞CFU—F和破骨细胞的前体细胞CFU.GM比未切除卵巢组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Ⅱ°烧烫伤模型大鼠体内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表达情况。方法:取大鼠分为4组,每组14只,分别为正常对照组、NaOH烧伤组、水烫伤组和乙醇烧伤组,分别建立相应的Ⅱ°烧烫伤模型,24 h后观察各组大鼠病理变化,酶联免疫吸附剂测定法检测各组大鼠建模后第1、4、7天血清中TGF-β、p38 MAPK和IL-1β的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其余3组大鼠均可见表皮及真皮有不同程度的缺损或坏死,炎性细胞向肌层组织浸润,其中水烫伤组和乙醇烧伤组大鼠皮下水肿明显;NaOH烧伤组大鼠血清中TGF-β和p38 MAPK水平在第4、7天均明显升高(P<0.05或P<0.01),IL-1β表达无明显变化;水烫伤组大鼠血清中TGF-β水平在第1、4、7天均明显升高(P<0.05),p38 MAPK和IL-1β水平在第4、7天明显升高(P<0.05或P<0.01);乙醇烧伤组大鼠血清中TGF-β水平在第4天明显升高(P<0.05),p38 MAPK和IL-1β水平在第1、4、7天均明显升高(P<0.05或P<0.01)。结论:水烫伤和乙醇烧伤可致大鼠Ⅱ°烧烫伤模型中TGF-β、p38 MAPK和IL-1β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并可能激发TGF-β、p38 MAPK和IL-1β参与的炎症信号通路。  相似文献   

12.
摘要: 目的 探讨抗衰片对电离辐射损伤后小鼠造血重建的调控影响。方法 9~10 周龄雄性 C57BL/6 小鼠随机分为照射对照组、 低剂量组、 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 每组 10 只。后 3 个剂量组分别按 0.75、 1.5、 3.0 g/kg 体质量灌服抗衰片水溶液, 照射对照组给予同体积生理盐水, 1 次/d, 连续给药 11 d。第 4 天对 4 组小鼠进行 6.0 Gy 137 Cs-γ射线单次全身照射。照射后第 8 天, 观察小鼠内源性脾结节 (即脾集落形成单位, CFU-S)、 小鼠骨髓粒-巨噬细胞集落形成单位 (CFU-GM) 和骨髓成纤维细胞集落形成单位 (CFU-F) 的生成情况。同时, 体外扩增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 与正常供体小鼠的造血干细胞 (HSC) 进行二维共培养 (2D CFU-GM), 通过 2D CFU-GM 检测辐射损伤后药物作用的 MSC 促进 HSC 的增殖能力。结果 与照射对照组相比, 3 个剂量组的 CFU-GM 数目显著增多, 中剂量组及高剂量组 CFU-S、 CFU-F、 2D CFU-GM 增殖能力显著提高 (均 P<0.05)。结论 抗衰片可以促进电离辐射损伤后小鼠造血系统重建。  相似文献   

13.
采用胶片法(细胞贴壁胶片生长法)及放射自显影等技术,较系统地观察了人参总甙(TGS)对小鼠骨髓基质细胞RNA表达的时相特点及对细胞因子IL-3、11-6诱生的影响。结果表明.TGS在体外对小鼠骨髓基质细胞RNA的代谢有明显的促进效应.并且发现骨髓基质细胞实验上清中IL-3、IL-6因子的活性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又利用放射自显影技术做为胶片法可行性的佐证.取得满意结果。  相似文献   

14.
Abstract

The turnover time of normal and ultraviolet-(UV) burned skin was compared in 3-5-, 12-, and 20-month-old hairless mice. All mice were given 0.05 JUVB irradiation on a prescribed area of skin on one side of the body. A paired site contralateral to the burn was left untreated and served as a control. Forty-eight hours after irradiation, an intraperitoneal injection containing 25 μCi tritium-labeled glycine in an aqueous medium was administered to each mouse. Once a day thereafter for a total of 16 days skin cells were harvested from the irradiated and control surfaces by tape stripping. The strippings were assayed for radioactivity. Turnover times, essentially of the stratum corneum, were determined from the inflection points of resultant cumulative counts per million (CPM) vs. time curves.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turnover times of the treated and control skins existed in all age groups. Moreover, the UV-treated skin showed a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increase in turnover time with increasing age of the animals. Although stratum corneum turnover also increased systematically with age at the control site, the lengthening of turnover time at this site was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In an effort to confirm these results, turnover times were similarly determined in 3-and 9-month-old mice following a severe tape-stripping injury. These data also showed a significant decrease in the turnover time of the injured skin and a significant increase in the turnover time of the older (control and stripped) mouse skin. The rapidity with which barrier function was restored at the UV-damaged sites by natural repair processes was monitored by evaluating transepidermal water loss through these sites. These data also documented that the skin's ability to recover from UV insult decreases with age.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大鼠深Ⅱ°烧伤创面修复过程中羟脯氨酸、胶原比例和真皮细胞DNA增殖周期动态变化.方法 建立深Ⅱ°烧伤模型SD大鼠35只,其中10只大鼠观察创面愈合面积累积百分比,其余25只均分为5组,分别于烧伤后3、5、7、14和21 d观测创面中羟脯氨酸、胶原比例和真皮细胞DNA增殖周期及创面愈合百分比的变化.另取5只大鼠作为正常对照组.结果 烧伤组第14和21天羟脯氨酸含量高于对照组.烧伤组第7、14和21天皮肤组织中Ⅲ/Ⅰ型胶原比例、真皮细胞S期DNA分布高于对照组.创面愈合时间(21.3±1.3)d.结论 深Ⅱ°烧伤创面,烧伤后7~21 d主要表现为成纤维细胞增殖和新生胶原合成,伤后14~21 d主要为表皮细胞增殖和迁移.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人参皂苷Rg1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增殖影响的可能机制。方法分离培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为药物干预组、对照组,药物干预组以1×10-6mol.L-1人参皂苷Rg1孵育48h,对照组未加药物常规培养;分别用骨髓CFU-F体外培养法、胸腺嘧啶核苷参入法及MTT法测定大鼠BMSC的增殖情况,同时测定BMSC的GATA转录因子1~3的表达及其与DNA结合活性。结果人参皂苷Rg1刺激后BMSC的GATA1和GATA2 mRNA表达与对照组相比分别上调1.42±0.31(P<0.01)和2.70±0.73(P<0.01)倍,并且人参皂苷Rg1刺激后BMSC的GATA与DNA结合活性明显增高。结论人参皂苷Rg1可促进大鼠BMSC增殖,其机制可能是通过上调GATA1和GATA2的表达以及其与DNA的结合活性来实现。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从组织病理学方面动态观察生肌玉红膏对深Ⅱ度烧伤大鼠创面修复的影响,初步探讨生肌玉红膏促进皮肤烧伤创面愈合的作用及可能机理。方法 将深Ⅱ度烧伤大鼠模型按体质量随机分为模型组、生肌玉红膏组和湿润烧伤膏组,每组24只。烧伤创面涂以相应药物,每天1次,连续给药直至创面愈合。观察各组动物创面愈合时间、创面愈合率,并于烧伤后第7,14,21天对各组动物创面组织进行取材,分别进行HE常规染色、Masson皮肤胶原染色。光镜下观察各组创面组织形态学变化,成纤维细胞形态及数量变化,并对创面中成纤维细胞进行计数,用图像分析软件分析各组创面胶原纤维面积。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生肌玉红膏组创面愈合时间缩短,创面愈合率提高(P〈0.05);烧伤后第7,14天,生肌玉红膏组创面成纤维细胞数量多于模型组(P〈0.05);烧伤后第14,21天,生肌玉红膏组创面中心胶原纤维面积大于模型组(P<0.05)。结论 生肌玉红膏可促进深Ⅱ度烧伤大鼠创面愈合,可能与其促进创面成纤维细胞增生和胶原纤维分泌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超家簇成员TNFSF13B在实验性自身免疫性心肌炎小鼠心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用包含心肌肌球蛋白致病性抗原表位的人工合成多肽在d1、d8免疫遗传易感BALB/c小鼠,建立实验性自身免疫性心肌炎动物模型。在初次免疫后d14、d21,取实验组小鼠和对照组小鼠的心肌组织作病理学检查,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TNFSF13B在心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用ELISA法测血清中抗心肌肌球蛋白自身抗体滴度。结果:初次免疫后d14,实验组15只(15/18)小鼠出现心肌炎症,至d21,实验组17只(17/18)小鼠出现心肌炎症,且程度进一步加重,而对照组小鼠未出现心肌炎症;TNFSF13B在炎症小鼠心肌中的表达明显,而在对照组小鼠心肌中未发现TNFSF13B的表达;与对照组小鼠相比,出现心肌炎症的小鼠血清中有较高滴度的抗心肌肌球蛋白自身抗体。结论:TNFSF13B参与了自身免疫性心肌炎的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1,25-二羟维生素D3对严重烫伤小鼠应激状态下胰岛素抵抗和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 130只小鼠随机分为:健康组10只,实验组Ⅰ、实验组Ⅱ、对照组各40只。实验组Ⅰ、实验组Ⅱ和对照组小鼠制成30%全身体表面积(TBSA)Ⅲ°烫伤模型。每隔1日晨8时,实验组Ⅰ小鼠1,25-(0H)2VitD3 1μg?kg-1+0.6mL花生油灌胃;实验组Ⅱ小鼠1,25-(0H)2VitD3 4μg?kg-1+0.6mL花生油灌胃;对照组小鼠0.6mL花生油灌胃。分别于伤后1、3、7、14 天测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血清TNF-α浓度和创面组织NF-κB阳性率。结果:(1)实验组Ⅰ、实验组Ⅱ和对照组各时相点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血清TNF-α含量和创面组织NF-κB表达阳性率均数均高于健康组水平。(2)实验组Ⅰ和实验组Ⅱ小鼠伤后同一时相点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均数均低于对照组水平,且实验组Ⅱ低于实验组Ⅰ(P<0.05);同一组内不同时相点实验小鼠伤后第3天HOMA-IR均数最高,以后逐渐降低(P<0.05)。(3)实验组Ⅰ和实验组Ⅱ小鼠伤后同一时相点血清TNF-α含量、创面组织NF-κB表达阳性率均数均低于对照组水平,且实验组Ⅱ低于实验组Ⅰ(P<0.05);同一组内不同时相点血清TNF-α含量、创面组织NF-κB表达阳性率均数均逐渐降低(P<0.05)。结论:1,25-二羟维生素D3能够减轻严重烫伤小鼠应激状态下胰岛素抵抗作用和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20.
新疆雪莲组织培养物的抗辐射作用(英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并比较新疆雪莲培养物(TCSauI)乙醇提取物的抗辐射损伤作用。方法小鼠灌胃给予TCSauI乙醇提取物,剂量8.3、16.6、24.9 mg.kg-1,每天灌胃1次共30 d,于灌胃后第20天将对照组与试验组用60Coγ-ray照射,剂量1.0 Gy,每天1次共10次。观察小鼠体质量、外周白细胞数、SOD活性、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率和平均存活时间的变化。结果与空白给药组相比,TC-SauI醇提物能使受照射小鼠的外周白细胞数、SOD活性和平均存活时间显著增加(P<0.01),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率显著降低(P<0.01)。结论新疆雪莲培养物乙醇提取物具有抗辐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