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4 毫秒
1.
目的:明确营养风险筛查方案( NRS2002)、老年营养风险指数( GNRI)两种营养筛查工具对高龄肿瘤患者进行营养风险筛查的适用性。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研究。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3月住院的高龄(年龄≥80岁)肿瘤患者80例,分别应用NRS2002和GNRI进行营养风险筛查,χ2检验比较两种筛查方法的评估结果及对应用营养支持与营养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用Kappa值、敏感性及特异性比较分析2种营养筛查工具的评定效果。结果 NRS2002、GNRI对80例高龄肿瘤患者营养风险检出率分别为56.25%(45/80)、38.75%(31/80),2种营养筛查评定结果及应用营养支持与营养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GNRI作为一个简单易行的客观评价指标,与高龄肿瘤患者的营养状况密切相关。在评估高龄肿瘤患者营养风险中,2种量表灵敏性相差不显著,准确性以GNRI最高,适用于高龄肿瘤患者营养风险筛查。  相似文献   

2.
夏羽菡  谢小亮  陈静  施磊  李海  张东 《中国药房》2012,(46):4396-4399
目的:调查结直肠癌(CRC)手术患者术前营养风险发生率及营养支持状况,为临床开展合理营养支持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定点连续抽样法,选择2011年10月-2012年4月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的CRC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于入院次日晨使用营养风险筛查2002(NRS-2002)对其进行营养风险筛查,并调查其营养支持状况。NRS≥3分判定为有营养风险,体重指数(BMI)〈18.5kg·m-2判定为营养不良。临床营养支持包括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结果:共有120例患者入选并完成NRS评分,NRS-2002适用率为100%;入院时营养不良发生率为8.33%,营养风险发生率为65.00%,其中年龄≥65岁患者营养风险发生率(41.67%)高于年龄〈65岁患者(23.33%)(P〈0.05)。营养支持均在术后进行,肠外营养与肠内营养比例为34.7∶1。结论:NRS-2002适用于CRC手术患者的营养风险筛查。部分CRC手术患者术前存在营养风险,应重视患者入院时的营养风险筛查。肠内营养支持比例明显偏低,存在依赖肠外营养支持的不合理现象。建议通过营养支持小组(NST)协作机制,由医、药、护、营养、检验等专业人员共同完成合理的临床营养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综合评估老年COPD患者,判断其抑郁状态。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2月呼吸科确诊的老年(年龄≥60岁)COPD患者166名,对其进行COPD综合评估及HAMD量表的调查。问卷调查包括呼吸问卷(mMRC)和自我评估测试问卷(CAT),以mMRC评分<2分、≥2分;CAT评分<10分、≥10分为界,根据肺功能及急性加重病史进一步分组,综合评估COPD患者。将COPD患者分为A,C组和B、D组。抑郁状态的评估采用HAMD量表。8~17分为轻度抑郁,18~24分为中度忧郁,>25分为重度忧郁。结果166名患者中无抑郁患者68名,占41.0%,抑郁患者98名,占59.0%。B、D组患者中、重度抑郁发病率明显高于A、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D组患者抑郁率更高(P<0.05)。结论综合评估测定老年COPD患者抑郁状态,提示广大医务工作者在关注患者疾病本身的同时还应关注患者的抑郁状态。  相似文献   

4.
陈怡  杨沁 《现代临床医学》2015,41(5):367-368
描述艾滋病伴腹泻的住院患者的营养风险、营养不良现况,分析营养风险、营养不良、并发症之间的相关性。应用NRS2002对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50例艾滋病伴腹泻患者进行营养风险筛查,测量体质量指数(BMI)、血清白蛋白(ALB)、前清蛋白(PA)作为营养不良的判别指标,并观察住院过程中患者的并发症及住院时间。50例患者中营养风险阳性率92.00%,营养不良阳性为68.00%,营养风险、营养不良、并发症3者之间呈显著正相关。艾滋病伴腹泻的住院患者存在严重的营养风险和营养不良情况,并发症多,应加强对此类住院患者营养风险的筛查,积极配合营养支持,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 应用微型营养评定法简表(MNA-SF)评价老年脑卒中患者营养状况,探讨MNA-SF在老年脑卒中患者营养评估中的可行性及其相关因素。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方法,选取2018年4~10月在某三甲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320例老年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运用MNA-SF和传统营养指标测定对其营养状况进行评价。并应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老年抑郁量表(GDS)、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对老年脑卒中患者进行评估,分析其与营养状况的相关性。结果 应用MNA-SF评估结果营养不良者占5.62%,存在营养风险者占39.38%,营养良好者占55%。18<体重指数(BMI)<23占67.9%,BMI、血红蛋白(HB)、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红细胞计数(RBC)作为传统评价指标,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分别为2.19%、4.69%、13.13%、8.75%、11.56%。MNA-SF与患者自理能力、认知能力、抑郁状态、睡眠状态呈显著相关(P<0.05)。结论 老年脑卒中患者营养不良及营养风险率高,临床中应对老年脑卒中患者进行营养筛查,为临床...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消化内科老年住院患者营养不良以及营养风险评估状况进行分析探讨,为今后的临床治疗与护理工作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消化内科老年患者276例,对其采取欧洲营养风险筛查方法展开营养风险筛查,将患者按照居住地分成城市组(109例)和农村组(167例),对这两组患者的筛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76例患者中营养不良状况者66例,发生率为23.91%,存在营养风险者128例,发生率为46.38%。城市组与农村组营养不良及营养风险评估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化内科老年患者营养状况较差,且不同地区患者的营养不良发生率存在差异,临床应引起重视,采取积极有效手段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营养不良风险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2年11月—2012年12月长期血液透析患者42例,采用NRS-2002营养风险筛查评估法评估患者的营养不良风险状况,采用24 h膳食回顾法了解患者膳食营养摄入水平,并测定血红蛋白、白蛋白、肾功能以及电解质等生化指标。结果:42例患者中,无营养不良风险17例,有营养不良风险25例,占59.5%。无营养不良风险组的能量、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摄入量均高于营养不良风险组(P<0.05)。两组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肌酐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MI与NRS-2002评分成负相关(r=-0.740,P<0.001),膳食铁、锌、铜及维生素E与NRS-2002评分成正相关(P<0.05)。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不良风险的发生率较高,需要提高其膳食能量、蛋白质及碳水化合物摄入,以改善其营养不良风险。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不同营养状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血清瘦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及肺功能关系。方法13例健康老年人为对照组和50例稳定期COPD患者为COPD组(包括营养不良COPD组18例,正常体重COPD组24例及超重及肥胖COPD组8例),测定各组患者体质指数(BMI)、血清瘦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水平。分析血清瘦素与BMI、血清肿瘤坏死因子及肺功能相关性。结果营养不良COPD组患者血清瘦素水平显著低于正常体重COPD组、超重及肥胖COPD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正常体重COPD组患者血清瘦素水平与超重及肥胖COPD组患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超重及肥胖COPD组患者血清瘦素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营养不良COPD组患者血清TNF—α水平显著高于正常体重COPD组、超重及肥胖COPD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正常体重COPD组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水平与超重及肥胖COPD组、对照组患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营养不良COPD组患者FEV1水平明显低于正常体重COPD组及超重及肥胖COPD组(P〈0.01),正常体重COPD组与超重及肥胖COPD组及对照组患者FEV1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稳定期各组COPD患者血清瘦索水平与BMI明显相关(P〈0.01或P〈0.05),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及肺功能水平无明显相关(P〉0.05)。营养不良COPD组患者FEV1水平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水平明显负相关(P〈0.01),超重及肥胖COPD组患者FEV1与血清瘦素水平明显负相关。结论稳定期COPD患者营养状态与血清瘦素水平有关,营养不良患者肺功能水平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水平有关,超重及肥胖COPD患者肺功能水平与血清瘦素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胸外科与普外科择期手术的肿瘤患者营养风险、营养不良(不足)发生率及营养风险相关因素分析。方法随机收集胸外科与普外科恶性肿瘤择期手术的部分住院患者,符合营养风险筛查2002(NRS 2002)评分≥3分为有营养风险,体重指数( BMI)<18.5 kg/m2(或白蛋白<30 g/L)为营养不足。在患者入院次日早晨进行NRS-2002筛查,并调查2周内(或至出院时)的营养支持状况,分析营养风险、营养风险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共调查110例,其中99例完成NRS-2002筛查,营养不良(不足)与营养风险的发生率分别为5.1%和45.5%,肿瘤患者营养风险的发生率与性别无关;随着年龄的增高患者的营养风险发生率增高;随着BMI的增高,罹患营养风险的几率下降。结论 NRS-2002方法简单、快捷、方便,能够发现住院患者的营养风险;肿瘤患者营养风险的发生率随BMI的增高而下降还需大量资料得以验证。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老年性COPD患者抑郁状态针对性护理措施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10月至2012年10月在我院呼吸科住院的老年性COPD患者97例,其中68例确诊为抑郁症,分析发生抑郁的相关因素;根据这些相关因素制定对应的护理措施。观察老年COPD患者发生抑郁症的相关因素;护理干预前后患者汗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变化。结果①老年COPD患者发生抑郁症的因素与配偶情况以及社会支持状况有明显的关系(P〈0.01),年龄与性别也与抑郁症的发生有关(P〈0.05);②抑郁组护理干预前后HAMD评分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老年COPD抑郁症患者需要来自家庭的关心和社会的关注,护理措施应该具有针对性实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肌酸激酶与营养不良的关系。方法:58例COPD患者根据其营养状况分为营养不良组(n=30)和非营养不良组(n=28),检测并比较两组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动脉血氧分压(PaO2)水平。结果:营养不良组患者血清CK水平明显高于非营养不良组(t=3.925,P〈0.01),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CK水平与PaO2水平呈直线负相关(r=-0.608,P〈0.01)。结论:CK水平对营养状况及预后判断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王静 《中国当代医药》2010,17(36):46-47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营养状况与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分布的关系。方法: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38例,对其进行T淋巴细胞亚群测定;根据患者身高、体重及白蛋白,将其分为营养正常与营养不良2组,分析患者营养状况与T淋巴细胞亚群分布的关系。结果:营养不良组CD3+、CD4+、CD4+/CD8+比值明显低于营养正常组(P〈0.01),而CD8+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营养不良影响T淋巴细胞亚群的分布,导致机体免疫功能下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健脾益肺法治疗肺脾气虚型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的疗效。方法将60例肺脾气虚型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治疗组30例,对照组与治疗组均接受西医基础及康复治疗,治疗组配合健脾益肺汤,疗程均为4周。结果治疗组临床痊愈率为60.0%,对照组为43.3%,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脾益肺法治疗肺脾气虚型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白介素-6(IL-6)与凋亡因子(Fas)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中的作用与意义及二者的相关性。方法用ELISA方法检测35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和32例健康对照组血清中IL-6和Fas的水平。结果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中IL-6与Fas的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Fas介导COPD患者的免疫细胞凋亡,IL-6与Fas共同参与了COPD的气道炎性反应,对判断COPD的急性加重及呼吸功能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血清白蛋白水平与病情严重度分级的相关性.方法 120例COPD患者按病情严重度分级分为Ⅰ、Ⅱ、Ⅲ、Ⅳ四级,收集患者空腹血清白蛋白,采用微型营养评定表(MNA)、体质量指数(BMI)、血清白蛋白3个营养指标分别对患者进行营养评定,并分析比较.结果 Ⅰ级COPD患者营养良好者、轻度营养不良者和低白蛋白血症者人数分别为34例、6例、1例,Ⅱ级分别为8例、9例、2例,Ⅲ级分别为18例、12例、4例,Ⅳ级分别为7例、13例、6例,营养不良发生率分别为17.1%、57.9%、47.1%和73.1%;COPD严重度分级与血清白蛋白的相关指数为0.251 (P <0.05);COPD患者Ⅰ级与Ⅱ、Ⅲ、Ⅳ级间血清白蛋白的相关指数分别为0.273、0.331、0.324(均P<0.05).结论 COPD严重度分级与血清白蛋白的下降具有相关性,随COPD级别增加血清白蛋白下降越明显.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发呼吸衰竭患者,体重指数(BMI)与血清白蛋白(ALb)等营养指标及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撤机时间的关系。方法统计2007年4月至2009年10月间收治的COPD并发呼吸衰竭患者之ALb、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TLC)、血清总胆固醇(TC)及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撤机时间,分低BMI组和正常BMI组,分析两组参数之间的差异。结果低BMI组ALb、TLC、TC明显低于正常BMI组,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撤机时间明显长于正常BMI组(P〈0.01)。结论低BMI合并呼吸衰竭者需要更长时间的无创机械通气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白细胞介素-33(IL-33)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体内的表达及其因病情不同转归而动态改变的规律。方法31例COPD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依据GOLD诊断分级标准分三组:轻度组,中度组和重-极重度组,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IL-33的基因表达。结果健康人及轻度COPD患者IL-33基因表达维持在低水平,中度和重-极重度患者其表达明显增加,急性加重时升高尤为明显,治疗后病情缓解IL-33表达水平也随之下调。结论 COPD患者体内表达IL-33水平随病情严重程度而升高,病情恶化或好转时,IL-33表达水平都随之同步改变。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营养干预治疗对肺功能的影响。方法将72例COPD患者随机分为营养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营养支持治疗,对照组给予一般日常饮食,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FEV1占预计值的百分比及FEV1/FVC。结果治疗后营养治疗组较对照组肺功能有明显好转(P〈0.05)。结论对于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合理及时的营养干预有助于改善肺功能,提高综合治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金炬 《安徽医药》2008,12(8):716-717
目的探讨脉冲振荡法(IOS)结合舒张试验在支气管哮喘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鉴别诊断中的意义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78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及88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在吸人支气管舒张剂前后分别进行IOS的测定,比较两组支气管舒张试验前后IOS测得值及其变化差异。结果吸人沙丁胺醇前支气管哮喘组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组IOS值无显著差异(P〉0.05),但吸人沙丁胺醇后支气管哮喘组5Hz和20Hz振荡频率时粘性阻力(R5、R20)、5Hz振荡频率时电抗(X5)及共振频率(Fres)的变化幅度均明显大于慢性阻塞性肺病组(P〈0.05),其中以Fres改善最明显。支气管哮喘组与FEV1增加相关性密切的IOS值依次为Fres〉R5〉X5〉R20。结论脉冲振荡法结合支气管舒张实验有助于支气管哮喘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头孢哌酮舒巴坦钠静滴加雾化治疗老年性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感染的疗效。方法:将我院确诊的老年性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感染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两组均给予头孢哌酮舒巴坦钠静滴治疗,治疗组同时给予头孢哌酮舒巴坦钠雾化吸入治疗,连续治疗7d。比较两组临床症状缓解、体温恢复正常的时间。结果:治疗组的症状缓解率为8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症状缓解率60%(P〈0.05);治疗组的体温恢复时间为(2.87±1.12)d,明显低于对照组的体温恢复时间(5.08±1.25)d(P〈0.05)。结论:头孢哌酮舒巴坦钠静滴加雾化治疗老年性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感染的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