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8 毫秒
1.
目的了解围绝经期妇女健康状况,了解处于中心城区居民保健需求。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妇科检查、阴道分泌物检查、超声检查,对社区围绝经期妇女进行妇科健康状况普查。结果平均绝经年龄50.15岁,妇科患病前三位的疾病是阴道炎、宫颈糜烂、子宫肌瘤。围绝经期症状前三位是骨关节痛、疲乏、失眠。结论围绝经期妇女正处于社会、家庭、工作、生活的多重压力中,健康问题多,社区医生应开展针对个体的健康咨询门诊和综合性健康群体教育相结合的方法,帮助围绝经期妇女顺利渡过这一时期。  相似文献   

2.
中国已进入老龄社会,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步入围绝经期的妇女也就越来越多。通过在社区开设围绝经期咨询室及知识的宣传,进行社区保健及护理措施。使其能正视围绝经期的反应,以积极的态度面对人生,加强自我身心保健,帮助围绝经期妇女度过围绝经期这个特殊时期,取得较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心理治疗、心理咨询对妇女更年期综合症的疗效。方法:设心理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2例,对48-56岁围绝经期的妇女进行心理咨询与治疗。结果:心理治疗有助于减轻和改善更年期综合症的症状。  相似文献   

4.
《中国医药科学》2017,(22):150-153
目的分析社区健康管理对围绝经期妇女知信行的影响。方法选取南山区某社区232例围绝经期妇女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16例,对照组不采取任何措施,观察者给予经行健康教育管理干预,比较相关指标。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疾病认知评分、围绝经期心理状态评分及自主进行预防保健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典型妇科疾病发病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对社区围绝经期妇女经行健康管理,提高患病者的及早及时就诊率和预防保健意识,树立健康理念,具有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
基层围绝经期妇女抑郁症状认知度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初步分析了基层社会、家庭及个人对围绝经期妇女抑郁症状的认知状况,结果表明:基层社会、家庭及个人对围绝经期妇女抑郁症的认知状况很差,集中表现在对围绝经期综合征和围绝经期抑郁症状二者的理解混乱上,即:把围绝经期抑郁症状理解为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一部分,同时把围绝经期综合征理解为围绝经期妇女的正常生理现象;基层对围绝经期妇女抑郁症状的认知状况很差还表现在对出现围绝经期抑郁症状妇女不理解、不关心、不重视,基层对出现围绝经期综合征伴抑郁症状的妇女常冠以"围绝经期"、"老更"等带嘲讽意味的字眼。基层社会对围绝期妇女出现的围绝经期综合征和围绝经期抑郁症状的认知度低、重视度不够,态度差是导致围绝经期妇女抑郁症状的发病率高、自杀率高、就诊治疗率极低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绝经期妇女的社区保健及护理干预效果.方法 选择我社区围绝经期妇女咨询门诊患者共100例,以上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对所选患者实施以下保健和护理干预:加强围绝经期宣传教育、心理护理干预、饮食指导、性生活指导、必要的药物干预、预防妇科疾病等.结果 本组100例患者经过相关药物和护理措施干预,潮热出汗、情绪急躁不稳定、胸闷心悸、头痛失眠、性欲减退、阴道干涩等症状得到显著改善.结论 加强和开展围绝经期妇女社区保健和护理干预,有助于改善此类患者症状,帮助患者度过围绝经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围绝经期一日门诊多学科健康宣教模式对妇女绝经激素治疗(MHT)人知的影响.方法 介绍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于2017年开设的围绝经期一日门诊:由医师、药师、营养师、音乐心理治疗师、护师等多学科成员参与,为围绝经期或即将步入围绝经期的妇女(称为"学员")提供系统化、全方位、人文化、面对面的团体式科普宣教、实操...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社区健康教育对妇女围绝经期症状和疾病的影响,提出合理的围绝经期保健措施和如何促进社区健康教育.方法 制定统一的调查问卷表,选定一社区,对该社区的40~65岁妇女随机进行问卷调查.用统一的问卷,在未进行健康教育前做基线调查一次,进行健康教育活动后再调查一次,前者作为对照组,后者作为试验组.结果 全年共进行了五次不同形式的健康教育,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妇女在围绝经期常见症状和疾病的发生率差异有显著性(P<0.001).结论 适宜的社区健康教育模式能提高围绝经妇女的健康保健知识,缓解和降低围绝经妇女常见症状和疾病的发生,改善围绝经妇女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围绝经期妇女的健康状况是衡量一个地区经济、文化和卫生水平的标志之一。这一时期的妇女处在特殊的生理阶段,易发生各种慢性疾病和妇科疾病。笔者对我市梧桐街道部分社区围绝经期妇女进行了健康状况和保健知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围绝经期女性焦虑抑郁心理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围绝经期妇女的心理健康状况越来越引起社会关注。抑郁和焦虑是围绝经期妇女较常见的2种情绪障碍。国内外有关围绝经期抑郁症状的研究中,其发生率差异较大。为了解围绝经期妇女抑郁、焦虑症状的发生情况,探讨其影响因素,为更好地采取干预措施,提高围绝经期妇女心理健康水平提供依据进行调查,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调查分析负性生活应激事件对农村围绝经期患者心理状况的影响,据此制定及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干预,维护和促进该群体的身心健康。方法:将350例围绝经期患者进行《伯恩斯焦虑症清单》(BAI)、《伯恩斯抑郁症清单》(BDC)及负性应激生活事件问卷调查,将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及分析,据调查结果制定并实施护理干预,评价干预效果。结果:农村围绝经期患者焦虑及忧郁症状明显,26个负性生活应激事件中有6个是农村围绝经期患者焦虑及抑郁症状发生的危险因素,护理干预后患者的焦虑及忧郁程度明显减轻。结论:负性生活应激事件是影响农村地区围绝经期患者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增强患者对负性生活应激事件的应对能力,降低患者的心理应激程度,对维护其身心的健康、防治其疾病的发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常规药物加心理治疗药物治疗心血管疾病合并心理障碍的应有及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在我院接受心血管疾病合并心理障碍的患者105例,其中高血压患者64例,冠心病患者41例。采用高血压和冠心病的常规药物加心理治疗的药物(焦虑患者服用阿普唑仑、氯硝安定和舒乐安定;抑郁患者服用阿米替林、马普替林和多虑平;强迫症者服用氯丙咪嗪)进行综合治疗心血管疾病合并心理障碍疾病。结果经过常规药物和抗心理障碍的药物治疗,两种心血管疾病合并心理障碍的治疗均得到有效控制,治疗后与前一次治疗分别进行评价数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和治疗8周以后的相比P<0.05。结论用氯硝安定等心理治疗药物治疗心血管疾病合并心理障碍具有明显的临床效果,且常规用药无严重不良反应和较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宫颈癌放化疗患者心理健康状况及相关影响因素,有针对性地对患者实施有效护理干预.方法 对60例宫颈癌放化疗患者应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和自行设计的影响因素调查表进行调查分析,同期在潮汕4个地区抽取60名健康女性作为对照组进行调查对比;并结合影响因素对病例组实施护理干预7d后再次进行心理评估.结果 宫颈癌放化疗患者SDS、SAS得分分别为(56.1±7.7)、(45.2±7.5),显著高于健康女性调查得分(P<0.001);进行护理干预7d后,宫颈癌放化疗患者SDS、SAS得分与干预前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影响患者心理健康因素以担心住院费用、不了解与疾病有关的医学知识、对疾病感到恐惧、家庭社会影响、治疗副作用、担心预后最为突出.结论 宫颈癌放化疗患者这个特殊群体心理健康状况极差,在治疗疾病的同时,护理人员根据影响因素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与支持,改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促进疾病康复,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4.
肖华 《中国当代医药》2010,17(21):114-115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妊娠早期孕妇心理因素及生活质量的影响,以积累经验,指导临床工作。方法:选取380例早期妊娠孕妇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共190例,应用常规健康教育和特定的心理护理支持;对照组共190例,只做常规的健康教育。应用焦虑自评量表和SF-36生活质量量表分析干预后两组孕妇焦虑及生活质量的差别。结果:观察组孕妇干预后焦虑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孕妇干预后在总体健康、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活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及精神健康8个角度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早期妊娠妇女心理不稳定,常影响其情绪及生活质量,对其进行心理护理干预,能改变其负性情绪,并提高生活质量,临床中可以积极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感染科护士心理焦虑、缓解方式的相关性,为医院对感染科护士的心理干预提供心理学依据。方法采用状态特质焦虑量表调查我院感染科29名护士的状态一特质焦虑现况。结果感染科护士状态焦虑(45.39±9.51)分、特质焦虑(45.85±9.91)分高于健康人群女性常模,高于儿科与普通科室护士、女性干部、女性科技人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感染科护士存在焦虑抑郁等危险的心理问题,重视感染科护士的心理健康,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降低医疗风险。感染科护士的心理焦虑与失衡是医院行政思想工作值得重视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16.
College students with social anxiety disorder experience more alcohol-related negative consequences, regardless of the amount of alcohol they consume. Social anxiety refers to psychological distress and physiological arousal in social situations due to an excessive fear of negative evaluation by others. The current study examined within-group differences in alcohol-related negative consequences of students who met or exceeded clinically-indicated social anxiety symptoms. In particular, we tested a sequential mediation model of the cognitive (i.e., fear of negative evaluation) and behavioral (protective behavioral strategies) mechanisms for the link between social anxiety disorder subtypes (i.e., interaction and performance-type) and alcohol-related negative consequences. Participants were 412 traditional-age college student drinkers who met or exceeded the clinically-indicated threshold for social anxiety disorder and completed measures of fear of negative evaluation, protective behavioral strategies (controlled consumption and serious harm reduction), and alcohol-related negative consequences. Fear of negative evaluation and serious harm reduction strategies sequentially accounted fo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teraction social anxiety disorder and alcohol-related negative consequences, such that students with more severe interaction social anxiety symptoms reported more fear of negative evaluation, which was related to more serious harm reduction strategies, which predicted fewer alcohol-related negative consequences. Future directions and implications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7.
蒋石益  罗霞  陈睿 《上海医药》2016,(12):54-55
目的:对社区妇女出现的更年期综合征开展更年期保健能有效疏导心理和生理不适症状。方法:2014年6月-2015年6月选择延吉四村、友谊新村45~55岁自愿接受健康课堂干预及随访更年期妇女110名,作为干预组,对其进行包括心理疏导、健康饮食、合理运动、中医调养等干预。另选2个社区110名妇女作为对照组,不开展针对性的健康教育。1年后,对两组进行问卷调查,对比和分析干预后的效果。结果:干预后,干预组的焦虑失眠、潮热心悸、记忆力减退等症状有明显改善。两组干预结果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社区更年期妇女开展健康宣教干预有助于调节妇女身心,改善更年期不适症状。  相似文献   

18.
C型行为与肿瘤关系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癌症是当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目前的研究认为,癌症的发生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而且受诸多因素的影响。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医学模式逐渐从传统的社会—心理"模式转变为"生物-社会-心理模式。社会心理因素与癌症之间的关系也引起日益关注。很多学者更加重视了社会因素--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生活事件、心理因素、性格及行为等与癌症发生相关性的研究。本文重点总结癌症与癌症易感性行为(C-型行为)相关性研究的现状。总结C-型行为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以改善肿瘤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指导患者调节不良行为。  相似文献   

19.
目的獉獉:对酒精依赖患者家属的心理状况进行分析研究,以了解酒精依赖患者家属的心理健康状况,为患者家属的心理支持干预提供依据。方法獉獉:60例酒精依赖患者家属作为实验组,对年龄、性别和文化程度匹配后,在医院职工等正常人群中选择59例作为对照组,运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三种自评量表对两组人群进行调查及统计分析。结果獉獉:在酒精依赖患者的家属中除人际关系、精神病性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外,躯体化、强迫症状、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因子均高于对照组。抑郁、焦虑阳性检出率也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獉獉:由于患者家属长期与酒依赖患者居住生活在一起,易诱发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甚至有些严重者可能会出现精神病性症状。我们在治疗患者的同时,也应关注患者家属的心理健康状况。采用不同的心理干预方式有针对性的进行治疗,以便减轻酒精依赖患者家属的抑郁、焦虑等情况。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临产妇的心理特征,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临产妇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 90例初产妇,单胎、头位临产妇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试验组临产妇进行个性化心理护理,对照组给予普通护理。观察两组的焦虑程度、剖宫产率、阴道助产率、产程时间。结果试验组产妇的焦虑程度、剖宫产率、阴道助产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产程的潜伏期、活跃期及总产程时间较对照组显著缩短(P〈0.01)。结论心理护理能够缓解临产妇紧张和焦虑的心理状态,缩短产程,有益于临产妇的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