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优化西藏灵芝多糖的提取工艺。方法以蒽酮-硫酸法作为灵芝多糖含量的测定方法,以多糖提取得率为考察指标,对浸提过程中的温度、时间、次数以及料液比4个因素进行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结果灵芝多糖的最佳提取条件为提取温度100℃,浸提时间2 h,浸提次数3次,料液比为1∶30。结论该提取工艺条件稳定,重现性好,可为西藏灵芝多糖的大生产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李利娜 《北方药学》2012,9(1):28-28,38
为了探讨败酱草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采用苯酚-硫酸法法测定多糖的含量,以多糖得率为试验指标,对影响多糖提取率的料液比、温度、提取时间、提取次数等因素分别进行单因素试验,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进行L9(34)正交试验,通过极差分析得出败酱草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影响败酱草多糖提取率的最主要因素是温度,败酱草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温度90℃、料液比1∶20、时间3h、提取次数3 次,在此工艺条件下,提取败酱草多糖得率为3.781%.  相似文献   

3.
利用正交试验优化香菇多糖热水浸提工艺,以提取时间、提取温度、料液比和醇析乙醇量为影响因素,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设计L9(34)试验。实验结果表明,热水浸提香菇多糖的最佳工艺为:浸提时间为90min、时间为80℃、料液比为1:45、醇析乙醇量为1:3,在此条件下多糖得率为24.88%。  相似文献   

4.
水提-醇沉法提取大黄多糖工艺优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确定大黄多糖的最佳提取条件。方法以大黄多糖的含量为指标,以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提取次数、料液比为因素,利用正交试验法进行试验设计,对传统水提一醇沉法提取大黄多糖的工艺进行优化研究。结果大黄粗多糖得率最高的提取条件是:提取时间3h,提取温度95℃,料液比1:30;大黄粗多糖纯度最高的条件是:提取时间1h,提取温度95℃,料液比1:10;乙醇沉淀大黄多糖的最佳浓度是80%。结论本方法实验结果可作为提取大黄多糖的工艺制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确定制首乌多糖的优化提取工艺。方法:以制首乌多糖提取率为指标,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选取试验因素与水平,采用响应面分析法优化提取工艺条件,考察料水比、浸提温度、浸提时间三因素对制首乌多糖提取率的影响。结果:制首乌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为:料水比1:19.6(W:V),提取温度89℃,提取时间2.51h。在最佳工艺条件下,制首乌多糖的实际1次提取率可达9.306%。结论:该工艺提取率高、操作简便,易于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索复方两面针镇痛软膏药材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方法:以总生物碱浸出收率为指标,考察浸提乙醇浓度、倍量、浸提时间、浸提温度、浸提次数对干浸膏得率和总生物碱含量的影响。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得出浸提最佳条件。结论:影响药材浸提收率的因素主次顺序依次为:浸提温度>乙醇倍量>浸提次数>浸提时间>乙醇浓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阿里红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方法采用水提醇沉法,以总多糖提取率为指标。对阿里红中多糖提取工艺进行系统研究。选择提取时间、浸提料液比、和浸提次数三因素。通过正交实验L9(3^3)确定阿里红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结果最佳工艺条件为浸提时闻2h,料液比1:12,浸提次数3次。结论该工艺简便、合理,为从药材或制荆中提取阿里红多糖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优化缘管浒苔多糖提取分离工艺,获得最佳工艺。方法采用热水浸提法设计单因素试验及4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对缘管浒苔多糖提取工艺进行了优化,采用乙醇沉淀法对缘管浒苔多糖的分离工艺进行研究。结果4因素对缘管浒苔多糖得率的影响因素顺序为料液比>提取次数>提取时间>提取温度,提取最佳工艺为:料液比1:20,提取时间5h,提取温度85℃,提取次数3次。最佳分离条件为3倍体积的95%乙醇沉淀6h。结论优化后的缘管浒苔多糖提取分离工艺稳定可行,在该条件下,缘管浒苔多糖的得率为5.37%。  相似文献   

9.
目的:利用响应曲面法优化桑枝多糖的提取工艺。方法:以桑枝多糖得率为指标,采用单因素和响应曲面法对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料液比和提取次数进行考察,优选最佳提取工艺。结果: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提取温度100℃、料液比1:20、浸提时间2.5h、提取2次,实际测得的多糖得率为6.15%,与模型预测值基本相符。结论:模型可较好地预测桑枝多糖的得率,响应曲面法对桑枝多糖提取条件参数优化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正交试验优选狗肝菜中多糖提取工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优选狗肝菜中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方法:以狗肝菜多糖得率为指标,提取时间、温度、次数和料液比为考察因素,采用正交试验优选最佳提取工艺。结果:最佳提取工艺为提取时间2h,提取2次,温度85℃,料液比1∶20。在此最佳工艺条件下狗肝菜多糖得率为(3.26±0.3)%。结论:该工艺稳定、简单、可行,适用于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11.
隋宏  张霞  马真  王文苹 《中国药房》2010,(43):4066-4068
目的:优化胡芦巴种子多糖的超声辅助提取工艺。方法:采用中心复合试验设计,以胡芦巴种子多糖的提取率为评价指标,以提取时间、提取温度、固液比为考察因素,优选最佳提取工艺;并考察提取次数。结果:最佳提取工艺为45min、70℃、25mL·g-1,多糖提取率为3.895%;提取3次后,胡芦巴种子多糖提取率占到总量的95%。结论:该方法合理、可行,可作为胡芦巴种子多糖的提取工艺。  相似文献   

12.
吴颖  吴健 《北方药学》2012,9(2):19-20
目的:对白芍中白芍多糖的水提取工艺进行优化.方法:以白芍多糖的得率为最终指标,采用正交试验法优选提取条件,系统考察粉碎度、溶剂量、提取时间、乙醇沉淀对白芍多糖得率的影响.结果:在白芍粉末为40目,用水量为0.5L,时间为3h的条件下,白芍多糖的得率最高.结论:影响白芍中白芍多糖得率的显著因素顺序为:粉碎度>时间>用水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瞿麦中多糖的超声提取方法及其含量测定的方法。方法采用苯酚-硫酸法显色,并以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定瞿麦中多糖含量,以其作为评价指标,先后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来确定提取瞿麦多糖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超声法提取瞿麦中多糖的最佳工艺为料液比为1:20,温度60℃,超声时间为30 min,提取2次。各因素影响顺序为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提取次数〉料液比,测得瞿麦中多糖含量为5.463%,平均回收率为98.6%,RSD=1.5%(n=6)。结论以上工艺为运用超声技术从瞿麦中提取出多糖的最佳工艺。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瞿麦中多糖含量的方法简便、快速、灵敏,结果准确可靠,可作瞿麦中多糖的含量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优选地稔多糖的提取工艺。方法采用苯酚硫酸法测定多糖含量,通过单因素考察,比较微波提取与回流提取的多糖提取率;在此基础上以多糖提取得率为评价指标,从提取时间、料液比、提取次数为3因素,采用正交试验优化提取工艺。结果回流提取的多糖提取率高于微波提取;回流提取优化工艺条件为加20倍水,提取3次,每次2 h。结论回流提取方法更适用于提取地稔多糖,优化后的工艺稳定可行。  相似文献   

15.
正交试验法优化金银花中绿原酸的水提工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梅林  梅兰  李随丽 《中国药业》2007,16(6):42-43
目的优化金银花水提最佳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试验设计,优化水提金银花中绿原酸的工艺条件。结果水提金银花最佳条件为预浸泡8h,15倍溶剂,80℃下浸提1h,提取率为4.85%,影响因素的主次顺序为提取温度〉提取时间〉预浸泡时间〉溶剂倍数。结论该工艺条件简单、稳定、可行,绿原酸提取率可达5.57%。  相似文献   

16.
正交试验优选菟丝子多糖的提取工艺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优选菟丝子多糖的提取工艺。方法对菟丝子中多糖提取进行正交试验研究,以菟丝子多糖得率为指标,考察提取次数、提取时间和加水量3个因素,每个因素设置3个水平。结果对菟丝子多糖得率明显有影响的因素是提取次数。结论最佳工艺为提取3次,加9倍量水,每次提取1.5h。  相似文献   

17.
目的:优选复合酶法提取甘草酸的工艺条件。方法: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甘草酸提取率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以酶解pH、酶解时间、酶的用量和酶解温度为考察因素优选酶解工艺;采用单因素试验考察浸提工艺中料液比、浸提次数、浸提时间、浸提液pH、浸提温度、乙醇体积分数、氨水体积分数对甘草酸提取率的影响;再采用正交试验以酶解温度、酶的用量、浸提时间、浸提液pH、浸提温度、乙醇体积分数、氨水体积分数为考察因素优选复合酶法提取工艺。结果:优选的提取工艺为40g甘草粉末加入250 ml复合酶,40℃下进行酶解,在按料液比为1∶20(m/m)加入70%乙醇,溶剂中氨水的体积分数为0.6%,调pH为8,浸提1.5 h,在45℃下浸提3次(溶剂体积比为5∶5∶4)。在该工艺条件下,甘草酸提取率可达85.02%。结论:所选工艺操作简单、节约能源,且提取率高,可用于甘草酸的提取。  相似文献   

18.
正交实验优选亮菌多糖的提取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优选亮菌多糖的提取条件。方法:采用正交实验设计,以多糖得率为指标。结果:亮菌多糖提取最佳条件为每次加20倍量水,每次煎煮3 h,煎煮3次。结论:该工艺所得亮菌多糖得率较高,简便可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