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促进门急诊处方合理用药水平的提高。方法统计门急诊处方中不合理用药问题,并进行分析。结果处方中常见的问题有选药不合理90份(20.27%)、用法不合理288份(64.86%)及忽视药物相互作用66份(14.86%)。处方是医师、患者和药师交流的书面凭证,处方是否合理关系着患者用药的安全及有效。结论医院应加强门急诊处方事后审核工作,促进合理用药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邛崃市医疗中心医院门急诊用药基本情况,为提高合理用药水平提供参考。方法:随机抽取我院门急诊2012年1-12月处方7200张,以《处方管理办法》、《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等相关法规为依据,对抽取处方进行点评,并将结果整理分析。结果:我院门急诊处方抗菌药物使用率为30.01%,其中门诊处方抗菌药物使用率为20.14%,急诊处方抗菌药物使用率为39.89%;不合理处方246张,以用药不适宜处方和不规范处方为主,不合理处方占处方总量的3.42%。结论:我院门急诊处方仍然存在一些不合理用药之处,需要医师和药师共同努力,不断提高处方质量,以促进门急诊合理用药水平的整体提升。  相似文献   

3.
《抗感染药学》2018,(8):1316-1318
目的:分析医院门急诊患者不合理用药处方发生原因及其药师采取的处方干预措施,以提高合理用药整体水平。方法:抽取2018年1—6月间门急诊用药不合理处方102张,对不合理处方门诊药房率先设计制定其处方干预登记对策,形成固定的处方干预资料,分析其不合理用药处方发生原因及其药师采取的处方干预措施。结果:102张门急诊不合理处方进行处方干预,医生采纳率为100%,处方干预卓有成效。结论:从工作流程各环节全面入手,加大药师对处方干预的力度,建立长效监管机制;处方干预措施促进了临床合理用药,提升了药师专业能力和素质,促进了处方干预信息透明度并在学习平台上分享,提高了药师处方干预水平和积极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医院门诊、急诊处方的用药现状,分析不合理处方的存在原因,提出意见,促进合理用药。方法对2009年第一季度门急诊处方进行随机抽样分析,每日抽取30张处方共2760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不合理用药处方97张,占3.51%,主要反映在给药方案、重复用药、配伍和联用不合理等方面。结论应针对存在的问题制定必要的措施,如加强临床医师培训、加强药师与医师交流,不断提高药师审核处方的力度和能力,才能杜绝不合格处方的出现。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药师借助合理用药软件开展门急诊处方前置审核在合理用药中的作用。方法:借助合理用药软件收集2020年1-4月开展处方前置审核的门急诊处方,分析对不合理处方的干预效果;收集2019年9-12月的处方作为对照组(仅进行事后点评)、2020年1-4月的处方作为干预组(开展处方前置审核,并进行事后点评),比较干预前后不合理处方情况;进一步选取2019年11-12月被软件系统拦截的处方作为拦截对照组、2020年1-2月被拦截的处方为拦截干预组,比较干预前后处方拦截情况,评价前置审核对医师开方行为的影响。此外,以2020年4月获取的108992张处方为对象,分别采用传统模式(即全人工审核)与信息化模式(即软件辅助人工审核)进行事后点评,比较两种模式下的处方事后点评效果。结果:2020年1-4月,药师开展前置审核处方共2393张,其中合理处方1387张(占57.96%),不合理并进行干预的处方1006张(占42.04%);药师干预后医师返回修改处方数983张,干预成功率为97.71%。与对照组比较,干预组的门急诊处方总体不合理率、各类型处方不合理率均显著降低(P<0.001);与拦截对照组的拦截处方数(1402张)比较,拦截干预组的拦截处方数(721张)显著降低(P<0.001)。与传统模式比较,信息化模式下需要人工事后点评的处方数及"假阳性"处方数显著减少,且发现的不合理处方数显著增加(P<0.001)。结论:药师借助合理用药软件开展处方前置审核,可显著提高门急诊处方的合理率;在信息化模式下进行处方事后点评,可在降低药师工作强度的同时提高点评的准确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我院门急诊不合理用药情况,提高处方质量,促进合理用药。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随机抽取的我院2010年4月至9月门急诊22000张处方进行评价、分析。结果不合理处方897张,占抽查处方总数的4.08%。结论我院门急诊用药基本合理,但仍存在一定问题,临床医师和药师仍需加强沟通,以实现安全、有效、经济和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事前干预不合理处方,提高门诊合理用药水平。方法:由前台核发药师结合信息系统审核处方,不合理处方由专职药师与医师沟通进行事前干预;回顾分析某院2010年6月-2010年12月共823张事前干预的不合理处方。结果:汇总处方中,不合理共846处,通过事前干预,医师接纳建议787处,干预成功率93.03%。结论:通过审方发现不合理处方并进行事前干预可使不合理门诊处方的关口前移,显著提高处方的合理性,促进患者用药的安全、合理。  相似文献   

8.
李锋 《药学研究》2016,35(5):303-304,310
目的:为规范处方管理,提高处方质量,促进合理用药,保障医疗安全,药师应对处方的适宜性进行审核,对不合理处方进行及时有效的干预,避免差错事故的发生,保障患者生命财产的安全。方法药师严格审方,对不合格处方及时干预,汇总分析,通过奖惩二次干预。结果医师重视程度提高,不合格处方总体下降50%。结论加强药师对处方的干预力度,增强医师、药师和患者之间的有效沟通,可提高合理用药水平,避免差错事故的发生,保障患者生命财产的安全。  相似文献   

9.
1320张门急诊处方质量点评结果及不合理处方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壬伟 《中国药师》2011,14(11):1661-1662
目的:了解门急诊处方存在的问题,为规范临床处方行为、促进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以Excel表格汇总我院2010年4月~2011年3月抽查的处方共1320张;统计处方工作评价表中的各有关工作数据,按《医院处方评价管理规范(试行)》评价处方质量。结果:1320张处方中不规范处方248张,用药不适宜处方126张,超常处方42张;合理性处方所占比例为68.5%。结论:应提高处方质量意识,加强医师、药师的规范化培训;采取有效的干预手段,以提高门急诊处方的整体质量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开展门诊中成药处方调剂前干预,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收集2015年全年门诊中成药调剂前干预处方,分析不合理处方类别,统计处方合格率,药师干预成功率等,分析并总结干预措施效果.结果 处方中不合理情况主要表现在开具处方未写临床诊断或临床诊断书写不全(57.04%)和药品超剂量使用未注明原因(7.65%),经调剂前处方干预可显著降低月不合理处方例次(P<0.01),干预成功率与月份存在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 中成药处方调剂前干预措施可以促进合理用药,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有效,对提高医疗质量、改善医患关系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贾萍  卿轶  刘辽  王晓丽 《中国药业》2010,19(13):59-61
目的分析临床药师工作的干预项目和方式,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收集医院2009年6月至12月临床合理用药干预及追踪结果记录168例次,按干预项目和方式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临床药师对临床医师用药干预的主要项目有抗菌药物应用指征的恰当性(39.29%)、药品剂量和给药途径的正确性(22.02%)、联合用药的合理性(17.86%)、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选择的规范性(13.10%),干预方式(医师接受率)有查房干预(64.71%)、会诊干预(78.38%)、解读药历干预(92.00%)、医师与药师讨论会干预(100%)、抽取病历分析用药干预(91.67%)、讲座干预(100%)。结论临床药师应具备临床思维方式,对干预内容应有充分依据和理由,并选择合适的干预方式,才能提高医师的接受率。  相似文献   

12.
熊汉申  张兆利  张引兰 《中国药房》2014,(14):1260-1262
目的:探讨我院门急诊抗菌药物处方管理与干预措施实施的效果。方法:分别调查我院2012年7-12月门急诊抗菌药物处方10 226张(含不合理典型处方75张)以及2013年1-6月门急诊抗菌药物处方11 051张(含不合理典型处方70张),分别作为干预前和干预后数据。比较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的指标变化,检验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后抗菌药物处方合格率明显上升,由干预前的63.70%上升到干预后的75.50%;抗菌药物联合使用率显著下降,由干预前的8.99%下降到干预后的7.15%;不规范处方和超常处方大大减少,分别由干预前的44.30%和22.14%,下降到干预后的38.72%和11.66%;平均每张不合理典型处方不合理用药表现次数下降,由干预前的2.04人/次下降到干预后的1.54人/次,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主要不合理应用具体指标有改善,其他仍需继续改进。结论:合理的干预措施使抗菌药物应用合理性全面提升是可行的,但我院抗菌药物处方合格率有待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临床药师对肿瘤科不合理用药的干预情况。方法收集2013年7月至2014年4月临床药师对肿瘤科医嘱审核干预记录共96例次,按用法用量、溶媒品种及用量、联合用药、药物选择等进行整理并分析。结果干预较多的类别有溶媒品种不适宜(21.9%)、用法用量超说明书(18.8%)及联合用药不适宜(12.5%)等。其中,对溶媒用量及药物选择不适宜的干预建议采纳率高(100.0%),而联合用药不适宜的干预建议采纳率较低(58.3%)。结论临床药师在医嘱审核中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但仍应加强学习,对干预内容应有充分依据和理由,才能提高医师的接受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门诊退药原因,并提出相应对策减少退药现象的发生,提高合理用药水平。方法对201l_02~2013—08期间收集的125例门诊药房退药情况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按退药原因、品种、科室及患者年龄分布分析退药现象的产生及特点。结果125例门诊药房退药处方中,患者申请退药理由主要为患者自身原因、药物不良反应和医生处方错误.三者共占比87.20%;涉及药物品种及其比例前4位分别有跌打类中成药(18.18%)、本院骨科制剂中成药(12.40%)、抗炎镇痛西药(11.16%)、抗感染类西药(8.68%);产生退药科室集中在骨科中心、大内科、妇科与耳鼻喉科等门诊科室,共占比81.30%:退药患者年龄段集中在20。50a,占比71.20%。结论医院、医生、药师和患者多方共同努力.避免退药情况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急救科室(急诊科、ICU、CCU、麻醉科)与普通科室(除急诊科、ICU、CCU、麻醉科外的临床科室)的医务人员心肺复(CPR)知识、技能掌握情况,应用反馈装置能否改善心肺复苏培训质量.方法 从急救科室与普通科室医生、护士群体中各随机抽取20名(共80名),对其进行CPR知识调查并记录应用反馈装置前后两轮心肺复苏参数,统计并比较上述4个群体CPR知识和应用反馈装置前后两轮CPR质量的变化情况.结果 急救科室的医生和护士、普通科室的医生和护士的CPR知识得分(3.5±0.6,3.2±0.5,2.0±1.1,1.4±0.5)、操作时间(147.47±17.20,165.32±22.58,169.98±19.52,183.58±27.85)秒、有效按压率(71.17%,60.54%,60.47%,53.22%).急救科室的成绩均好于普通科室,普通科室按压合格率低的原因主要为按压过浅,而人工通气较差是各组普遍存在的问题.应用反馈装置后所有医务人员(尤其是普通科室的医生、护士)CPR有效按压率、人工通气和操作时间均明显改善.结论 普通科室医务人员CPR知识和技能掌握情况欠理想,急救科室的情况要好些.CPR培训时应用反馈装置能提高医务人员尤其是普通科室医务人员的CPR质量.  相似文献   

16.
胡丽燕  方年富 《现代医药卫生》2013,(21):3242-3242,3244
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对幽门螺杆菌(Hp)根除的影响。方法210例Hp患者随机分为门诊治疗组102例和护理干预组108例,门诊治疗组只跟踪观察,护理干预组给予饮食指导、卫生宣教、心理干预、生活方式指导,用药知识教育等干预措施。结果1个月后复查Hp根除率,门诊治疗组根除率为86.3%,护理干预组根除率为96.3%。结论对Hp阳性患者进行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患者依从性,提高Hp根除率。  相似文献   

17.
朱运贵 《中南药学》2014,(6):596-605
目的通过对某省7家三甲综合医院的药师和1家三甲综合医院的医师、护士、药师的高危药品认知调查,进一步完善医院高危药品管理制度,提高医务人员对高危药品的风险防范意识,促进临床用药安全。方法对某省7家三甲综合医院的药师及1家三甲综合医院的医师、护士、药师发放调查问卷,包括是非题(包含药品使用和药物管理)、药物接触种类、药物差错情况、成因和自我评价5部分。结果 7家三甲综合医院的药师:150名药师20道是非题的平均正确率为83.2%;大多数药师认为抗凝血药是他们在工作中接触最多,也是最易发生错误而需要加强管理的高危药品种类;药师的工作年限、职称、是否接受过相关培训等因素均对其得分产生影响;71.3%的药师认为"高危药品与其他药品相混"是其工作时最易发生差错的环节;多数药师认为自己对高危药品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一般",76.7%的药师希望获得额外培训,同时他们的得分也相对较高。1家三甲综合医院的医务人员:168名医务人员20道是非题的平均正确率为83.0%;对工作中接触最多和最易发生错误而需要加强管理的药物以及工作时最易发生差错的环节,医师、药师和护士的选择不尽相同;除学历外,职称、工作年限、职业、是否获得过有关高危药物知识培训均对被调查者所得分数有影响,药师的得分高于护士;大多数医务人员认为自己对高危药品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一般",且绝大多数希望获得额外培训。结论被调查者对高危药品的定义有较为清晰的认识(平均正确率均>80%),对高危药品的管理措施较为清楚(平均正确率80%左右),且多数医务人员认为须接受高危药品相关知识培训。医院可以针对药师、医师和护士的不同特点开展高危药品知识的培训,提高他们对于高危药品的认知度和警惕性,完善医院高危药品管理制度,提高临床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的干预对门诊外科围手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随机抽取本院门诊外科Ⅰ类、Ⅱ类切口手术患者,以2007年(干预前)的232例作为非干预组,2009年(干预后)的243例作为干预组,调查分析干预前后围手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情况。结果抗菌药物使用率非干预组为86.64%,干预组为58.02%(P〈0.01);干预组较非干预组抗菌药物平均费用降低61.1元,降低了62.03%(P〈0.01);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由干预前的13.36%降至干预后的2.88%(P〈0.01);术前30min用药率由干预前的7.76%上升至干预后的54.73%;切口感染率两组没有明显区别;术后用药时间超过48h的由干预前的27.59%降至干预后的5.35%(P〈0.01);品种选择不当率由干预前的22.84%降至干预后3.29%(P〈0.01)。结论通过药师提供有效的药学服务和干预,可明显改善门诊外科围手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本院儿科门诊处方差错情况,提出减少处方差错的建议。方法对本院2011年第四季度儿科门诊登记的问题处方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问题处方数占儿科门诊总处方数的0.36%;在问题处方中,常见的差错是剂量用法不当(占71.15%)、给药途径不合理(占9.69%)、临床诊断与用药不符(占8.37%)、缺临床诊断(占5.29%)。结论可通过完善电子处方系统,提高药师审核能力,加强药师与医生的沟通等措施来减少处方差错,促进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院前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急诊治疗措施的疗效。方法选择142例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别行溶栓、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急诊冠脉旁路移植术治疗。结果接受院前溶栓治疗20例,PCI治疗86例,院前溶栓联合急诊PCI手术32例,急诊冠脉旁路移植术4例,1年内生存率分别为94.7%、98.8%、96.8%、100.0%。结论院前进行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有助于降低血管再通时间,利于进行院内治疗,提高患者的心功能和生存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