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黄芪注射液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海马组织JNK3蛋白及其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4VO法制备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设假手术组、模型组、黄芪注射液组和黄芪注射液溶剂对照组。除假手术组外,其余各组缺血30 min后再灌注,根据再灌注不同时间点再分为0、0.5、2、6、24、72和120 h 7个亚组。黄芪注射液组于缺血前30 min腹腔注射黄芪注射液[12 g(生药)·kg-1],其中24、72、120 h组手术后每隔24 h追加给药1次,黄芪注射液溶剂对照组腹腔注射与黄芪注射液等量的无菌去离子水。分别采用HE染色观察组织形态学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海马组织JNK3蛋白表达的变化;RT-PCR方法检测海马组织JNK3 mRNA的表达。结果 HE染色结果显示黄芪注射液可改善脑缺血/再灌注造成的大鼠海马神经元损伤;除120 h外,模型组各时间点海马组织JNK3蛋白及mRNA表达均较假手术组增加(P<0.05);与模型组相比,黄芪注射液组除120 h外各时间点JNK3蛋白及mRNA表达均降低(P<0.05),而黄芪注射液溶剂对照组在各个时间点与模型组相比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黄芪注射液可抑制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海马组织JNK3蛋白及其mRNA表达,从而抑制脑缺血/再灌注引起的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热休克蛋白27在脊髓缺血再灌注机体组织中的保护性机制。方法利用RT-PCR及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各实验组HSP27mRNA及HSP27蛋白表达情况。结果缺血再灌注4h与8h组表达最高与其余缺血再灌注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之间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脊髓缺血再灌注后HSP27mRNA与HSP27蛋白表达均随再灌注的时间延长而升高,至4h与8h表达量达最高峰,后随着再灌注时间的推移而降低。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缺血后处理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Bcl-xl、Bax的影响.方法: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将成年雄性Wistar大鼠144只,随机分成三组:假手术组、对照组(脑缺血再灌注组)、缺血后处理组.假手术组只进行假手术;对熙组(脑缺血再灌注组)给予90min大脑中动脉缺血(MCAO);缺血后处理组在大脑中动脉缺血90min后,给予灌注30s缺血30s,反复3次.各组分别再灌注12h、24h、48h、72h后测定脑组织Bcl-xl、Bax的表达.结果:局灶性脑缺血后再灌注前给予后处理,缺血后处理组与缺血再灌注组相比,Bcl-xl蛋白的表达明显增加,而Bax蛋白的表达明显减少.结论:脑缺血后处理增加脑缺血再灌注后Bcl-xl蛋白的表达、减少Bax蛋白的表达,从而抑制缺血周围区的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4.
张会玲  李世英  李峥  张晋霞  贺永贵  刘斌 《天津医药》2015,43(11):1284-1288
目的 观察缺血预适应后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缺血侧海马 CA1 区低氧诱导因子(HIF) -1α、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变化, 探讨缺血预适应的脑保护机制。方法 雄性 SD 大鼠随机分为 3 组: 假手术(SO)组、 脑缺血(MCAO)组和缺血预适应(BIP)组, 后两组按缺血后再灌注时间不同分为再灌注 2、 6、 12、 24、 48、 72 h 6 个亚组。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预适应模型,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与 Western blot 法观察脑缺血后再灌注各个时间点海马 CA1 区 HIF-1α和 VEGF 的表达变化。结果 SO 组未见神经功能缺损症状, 与 MCAO 组相比, BIP 组再灌注各时间点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 (P<0.05)。MCAO 组、 BIP 组 HIF-1α、 VEGF 阳性细胞及蛋白表达均于再灌注 2 h 开始增多, 6~12 h 表达递增, 24 h 表达至高峰, 随后表达减少, 72 h 表达仍高于 SO 组。两组各时间点 HIF-1α和 VEGF阳性细胞及蛋白表达均高于 SO 组 (P<0.05)。除再灌注 2 h、 6 h MCAO 组与 BIP 组 HIF-1α的阳性细胞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 2 组各时间点 VEGF 阳性细胞表达、 HIF-1α、 VEGF 蛋白表达均是 BIP 组高于 MCAO 组(P<0.05)。结论 脑缺血预适应可能通过上调 HIF-1α、 VEGF 的表达, 发挥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植物性雌激素三羟异黄酮(genistein,GST)对局灶性永久性脑缺血成年雄性大鼠的大脑皮层铜蓝蛋白(ceruloplasmin,CP)表达的影响。方法实验分为假手术组、缺血组、GST组和溶剂对照组,利用流式细胞学方法,观察颈内动脉注射GST对雄性大鼠局灶性永久性脑缺血模型中大脑皮层CP阳性细胞荧光强度和CP阳性细胞百分率的影响。结果脑缺血过程中CP的表达呈时相性变化,缺血组、溶剂组、GST组、缺血6、12、24h低于假手术组(P&lt;0.05或&lt;0.01),缺血48、72h高于假手术组(P&lt;0.05);GST组CP的表达变化在不同时段均明显低于溶剂组(P&lt;0.01)。结论GST可抑制脑缺血时CP的时相性变化,提示GST可通过抑制脑内铁相关的氧化应激损伤提供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右美托咪定对兔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时促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影响。方法 选取新西兰大白兔24只,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模型组、假手术组(均n=8)。建立兔脊髓缺血再灌注模型,缺血之前30 min,实验组开始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定2.5μg·kg-1直至再灌注;模型组泵入等量的生理盐水;再灌注后6,12,24,48 h,用Tarlov法评价兔后肢的运动功能,并同时检测各组手术前及再灌注后6,12,24,48 h血清TNF-α、IL-1β的表达水平;48 h后取各只兔脊髓,检测TNF-α、IL-1β、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水平表达,并作HE染色观察病理变化。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和实验组各个时间点Tarlov评分明显降低,血清和脊髓TNF-α、IL-1β明显升高,脊髓MDA明显升高,脊髓SOD明显降低(均P<0.05)。与模型组比较,实验组各个时间点Tarlov评分明显升高,血清和脊髓TNF-α、L-1β明显降低,脊髓MDA明显降低,脊髓SOD明显升高(均P<0.05),HE染色病理损伤明显减轻。结论 右美托咪定能减轻兔脊髓缺血再灌注的损伤,其机制可能与抑制促炎因子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SP600125-JNK特异性抑制剂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神经元损伤的保护性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54只,体重230~250g,随机分成假手术组(SH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JNK抑制剂SP600125组(SP组),每组根据再灌注时间分为30min、24h和72h3个亚组,每亚组6只动物。采用4-VO法建立SD大鼠脑缺血模型,三组于缺血前30min侧脑室注射DMSO,DMSO及JNK抑制剂SP600125(溶媒采用DMSO),容积均为10μl;脑缺血再灌注后30min、24h、72h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各时间点海马CA1区Bcl-2和Bax蛋白表达阳性细胞数量,TUNEL法检测CA1区凋亡细胞。结果缺血再灌注使海马CA1区Bcl-2和Bax阳性锥体细胞数目表达增加,再灌注24h阳性锥体细胞数目表达至高峰(P<0.01),再灌注24~72h可见阳性锥体细胞数目表达减少(P<0.05)。其中SP组Bcl-2阳性锥体细胞数目显著多于IR组(P<0.05),而Bax阳性锥体细胞数目显著小于IR组(P<0.05)。脑缺血再灌注后海马CA1区神经元存活数目SP组高于IR组(P<0.01),凋亡细胞数目低于IR组(P<0.01)。结论 SP600125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神经元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丹参对大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模型组(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治疗1组(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前24h给予药物),治疗2组(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后12h给予药物)。双侧肾动脉夹闭22min,制作动物模型;比色法测定血清肌酐和血清尿素氮;Westernblotting检测肾脏组织中,天冬氨酸特异性半胱氨酸蛋白酶(caspase-3)的蛋白表达;TUNEL法检测肾脏上皮细胞凋亡。结果:模型组与假手术组比较,大鼠肾脏功能明显减退(P〈0.05);肾脏组织中,caspase-3蛋白质表达显著增加(P〈0.05),大量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P〈0.05)。再灌注前24h给予药物,能够显著改善肾脏功能(P〈0.05),并且显著下调caspase-3的蛋白表达(P〈0.05),减轻肾脏上皮细胞凋亡(P〈0.05),再灌注后12h给药,不能改善肾脏功能,也不能显著下调caspase-3的蛋白表达(P〉0.05)。结论:再灌注前给予丹参,能够抑制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诱导的肾脏上皮细胞凋亡,对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钙蛋白酶在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要目的探讨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后,钙蛋白酶在脊髓组织中的表达及缺血再灌注损伤对脊髓摘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纯种雄性成年SD大鼠,夹闭右肾动脉分支下方腹主动脉30min,观察再灌注后3、24、72h和7d时脊髓损伤节段的钙蛋白酶Ⅰ的表达,钙蛋白酶特异性底物68-KDNFP的降解以及再灌注后72h的动物后肢功能评分。结果动物脊髓再灌注损伤后3h,开始出现的钙蛋白酶Ⅰ阳性细胞,并且随着时间的延长,阳性细胞数目逐渐增多,染色深度逐渐增加,再灌注后72h最明显,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68-KDNFP的降解产物也在再灌注损伤后3h出现,并且随着时间的延长逐渐加重,并在72h后达到高峰。再灌注后72h后肢功能出现不同程度的运动功能障碍。结论大鼠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出现钙蛋白酶Ⅰ的大量表达,特异性分解细胞骨架蛋白68-KDNFP,并且会引起动物后肢一定程度的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葛根素对肠缺血再灌注大鼠肠黏膜iNOS活性及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肠缺血再灌注2、8 h组、葛根素小、大剂量(70、140 mg·kg-1)+肠缺血再灌注2 h和8 h组、连续ip给药7 d.于第7天给药后30 min麻醉大鼠,复制肠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于再灌注后2、8 h观察大鼠小肠病理形态学的改变并检测血清中一氧化氮(NO)的含量及肠黏膜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的活性,用RT-PCR半定量测定iNOS mRNA的含量.结果 大鼠应用葛根素和肠缺血再灌注2 h和8 h后,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可减轻肠黏膜的破坏;假手术组大鼠显示较低的黏膜iNOS活性、iNOS mRNA含量及血清NO水平,肠缺血再灌注后则表现出逐渐增加的趋势.至再灌注8 h,模型对照组的iNOS活性、NO水平较假手术组分别增加了64%、75%(P<0.05);而葛根素小、大剂量组则使黏膜的iNOS活性下降46%、50%(P<0.05),血清NO水平下降24%、43%,缺血再灌注2 h,肠黏膜iNOS mRNA表达已明显诱导上调,与再灌注8 h比较无明显差异,葛根素大剂量可使肠黏膜的iNOS mRNA含量显著降低.结论 葛根素可降低肠缺血再灌注大鼠肠黏膜的iNOS活性和iNOS mRNA的表达,这可能是葛根素保护肠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1.
宫内急性缺血及再灌注对胎鼠肾SOD和MDA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利用大鼠宫内急性缺血及再灌注模型检测胎龄21d鼠肾损伤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的变化,以探讨宫内缺血/再灌注时肾损伤的发病机制。方法选取孕21dWistar大鼠,腹腔麻醉后,暴露双角子宫及供应子宫和卵巢的动静脉血管,钳夹其双角子宫一侧动静脉血管,钳夹时间分别为10、30min,达要求时间后取下动脉夹行再灌注,再灌注时间分别为0.5、2、6、24h,对侧未钳夹宫角内的胎鼠为对照组,每个时间点留取7份标本。分别检测各个时间点胎鼠肾SOD、MDA的含量。结果①SOD活性:缺血10min时SOD活性开始降低(P>0.05),缺血30min时SOD活性下降明显(P<0.05),随再灌注时间的延长,SOD活性逐渐降低,于再灌注6h时达最低(P<0.01),而后SOD活性开始升高,再灌注24h时虽未恢复正常,但与假手术组无差异(P>0.05);缺血10min组与缺血30min组相比,后组明显低于前组,尤为再灌注0.5h和再灌注6h(P<0.01);②MDA含量:缺血10minMDA含量即开始升高(P>0.05),缺血30min时MDA含量升高明显(P<0.05);随再灌注时间的延长,MDA含量逐渐升高,尤为再灌注2、6、24h(P<0.01);缺血10min组与缺血30min组相比,后组明显高于前组,尤为再灌注6h(P<0.01)。结论宫内缺血无再灌注时即有自由基损伤的存在;自由基损伤可能是宫内缺血再灌注肾损伤的发病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2.
摘要: 目的 观察缺血后适应 (PostC) 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过程中血小板-白细胞聚集体 (PLA) 表达的影响,探讨缺血后适应PostC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MIRI) 的机制。方法 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 (Sham) 组、缺血再灌注 (I/R) 组、 缺血后适应 (PostC) 组、 c-Jun氨基末端激酶 (JNK) 抑制剂 (I-JNK) 组、 JNK激活剂+缺血后适应(Ani+ PostC) 组和JNK激活剂 (Ani) 组6组。构建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 利用肌酸激酶同工酶 (CK-MB) 和肌钙蛋白I (TnI) 试剂盒检测心肌损伤标志物水平; 采用流式细胞仪在基础状态、 缺血30 min、 再灌注30 min、 再灌注60 min 及再灌注3 h检测PLA表达水平; 使用2, 3, 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 (TTC) 染色检测心肌梗死面积; 利用Western blot方法测定磷酸化JNK (P-JNK) 表达水平。结果 (1) I/R组CK-MB、 TnI水平及心肌梗死面积高于Sham组 (P<0.05); PostC组和I-JNK组CK-MB、 TnI水平和梗死面积低于I/R组 (P<0.05); 与PostC组相比, Ani+PostC组和Ani组CK- MB、 TnI水平和梗死面积明显升高 (P<0.05)。(2) 与Sham组相比, I/R组缺血后各时间点PLA表达水平升高 (P< 0.05)。在MIRI不同时间点, I/R组、 Ani+PostC组及Ani组PLA表达水平逐渐上升 (P<0.05); 在再灌注60 min和3 h,与I/R组相比, PostC组和I-JNK组PL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 (P<0.05)。与PostC组相比, Ani+PostC组和Ani组PL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 (P<0.05)。(3) I/R组P-JNK水平高于Sham组 (P<0.05)。PostC和I-JNK抑制了P-JNK的生成 (P< 0.05), 而Ani促进P-JNK水平升高 (P<0.05); 与PostC组相比, Ani+PostC组和Ani组P-JNK水平明显升高 (P<0.05)。结论 PostC通过抑制JNK MAPK的磷酸化而减少再灌注过程中PLA的表达, 从而减轻MIRI。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电针刺在缺血再灌注后对心肌细胞热休克蛋白(HSP)70和c-fos表达的作用以及对体内多巴胺水平的影响,探讨电针刺对缺血再灌注后心肌的保护作用和相关的机制。方法12只兔子随机分为2组,每组6只。采用夹闭兔子心脏冠状动脉前降支30min后松解2h制作成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在缺血前用电针刺并维持到术后,术中采取电针刺激云门、列缺、内关三个穴位。在缺血前、缺血30min和再灌注2h时分别取静脉血测定血中多巴胺的含量;取缺血区和非缺血区心肌通过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PT-PCR)测定HSP70mRNA的表达,观察电针刺对HSP70mRNA表达及血中多巴胺含量的影响。结果缺血再灌注后心肌细胞的HSP70和c-fos表达增加,血浆多巴胺的含量显著升高。在电针刺组心肌细胞HSP70和c-fos表达量比对照组明显增加,多巴胺的增加幅度明显降低。结论电针刺能诱导心肌细胞HSP70和c-fos表达,抑制体内多巴胺的释放,这可能是电针刺对心肌缺血再灌注后的保护作用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4.
灯盏花素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海马Akt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灯盏花素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海马Akt/(PKB)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Zea—Longa法建立脑缺血再灌注动物模型。72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8只)、灯盏花素治疗组(Br,32只)、缺血再灌注组(I/R,32只)。Br治疗组和I/R组依据缺血后再灌注的不同时间点再细分为3、12,24、48h4个小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蛋白印迹法检测各组大鼠海马Akt蛋白的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在缺血再灌注3h时,大鼠海马Akt蛋白的阳性表达已明显降低,在24h时表达量最低,随后表达开始上升(P〈0.05);与相同时间点的缺血再灌注组大鼠比较,3h时,Br治疗组的Akt蛋白阳性表达未见明显降低(P〉0.05),其余各时间点则明显降低(P〈0.05);蛋白印迹法也得到了相同的结论。结论灯盏花素很可能通过上调Akt蛋白的表达改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15.
张莹  余曦 《贵州医药》2016,(1):13-15
目的 研究大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中mtDNA聚合酶γ的表达情况,以及雷帕霉素对其的调控作用.方法 SD大鼠60只,制作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模型,分四组:A组:肝脏缺血30 min无干预组;B组:缺血50 min无干预组;C组:缺血50 min雷帕霉素干预组;D组:假手术组.分别于术后24 h、第3天、第5天处死各组大鼠,取肝组织进行病理检测;采用RT-PCR检测mtDNA聚合酶γmRNA的表达.结果 C组肝组织病理损害和mtDNA聚合酶γmRNA表达明显低于B组(P<0.01),术后A组、B组mtDNA聚合酶γmRNA的表达逐渐降低,C组则一直维持在同一水平.结论 雷帕霉素能够减轻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抑制HIRI中mtDNA聚合酶γmRNA的过度表达,从而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进一步认识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介导因素,本文研究了CYP2家族表氧化酶在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表达特征及表氧化酶特异性抑制剂MS-PPOH的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5组:假手术组,缺血40min组,缺血/再灌注15min组、60min组和180min组。取缺血心肌,共聚焦法检测超氧化物自由基水平;RT-PCR法测定CYP281/2、2E1、2C6、2J3 mRNA表达;ELISA法检测14,15-二氢二十碳三烯酸(DHET)含量;制备心微粒体,Western blot法检测CYP2C、2J3蛋白水平。结果:缺血再灌注损伤中,超氧化物自由基的水平在再灌注15min达高峰,较假手术组升高110%(P〈0.01)。CYP2C6 mRNA表达上调,于再灌注15min达到峰值(P〈0.05);CYP2E1 mRNA水平呈时间依赖性降低,再灌注180min降至假手术组的43.9%(P〈0.01);CYP2B1/mRNA的表达在再灌注不同时间点未见明显差异。CYP2C蛋白于再灌注15min表达上调,较假手术组升高42%(P〈0.05);CYP2J3蛋白呈时间依赖性表达升高,再灌注180min组较假手术组上升80.7%(P〈0.01)。缺血心肌14,15-DHET含量在再灌注阶段明显升高。MS-PPOHl5 mg/kg除降低血浆CK、LDH活力(P均〈O.05)外,并抑制心肌超氧化物自由基的生成(P〈0.05)、显著降低缺血心肌14,15-DHET含量(P〈0.01),同时明显缩小心肌梗死面积(P〈0.05)。结论:CYP2家族表氧化酶不同亚型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变化特征各异。CYP2C6 mRNA和蛋白表达与超氧化物自由基生成呈相关性,提示CYP2C6参与介导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活性氧的产生。CYP2J3非活性氧的主要来源,本文中CYP2J3蛋白表达上调滞后于超氧化物自由基的生成,提示其升高可能为活性氧促发的反馈性保护机制。表氧化酶抑制剂MS-PPOH能明显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鞘内移植骨髓基质细胞(BMSCs)对兔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早期水通道蛋白-4(AQP-4)表达的影响。方法日本大耳白兔72只,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S组)、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组(I/R组)和BMSCs移植组(M组)。I/R组和M组阻断肾动脉下腹主动脉30 min建立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S组暴露肾动脉下腹主动脉,但不阻断。损伤前2天蛛网膜下腔置管,M组注入1×108BM-SCs,I/R组注入等容量PBS。分别于再灌注损伤后4 h和24h进行神经功能评分,干湿重法测定脊髓组织含水量,测定血管外伊文思蓝含量示踪血脊髓屏障通透性变化,免疫组化和免疫印迹法检测脊髓组织中AQP-4表达情况。结果与S组比较,I/R组神经运动功能评分降低,脊髓组织含水量和伊文思蓝含量增加,AQP-4表达增加(P<0.05)。与I/R组比较,M组神经运动功能评分增高,脊髓组织含水量和伊文思蓝含量降低,血脊髓屏障AQP-4表达减少(P<0.05)。结论 BMSCs移植可抑制脊髓损伤早期AQP-4的表达,进而减轻脊髓水肿和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缺血后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不同时相心肌热休克蛋白70(HSP70)和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丙二醛的影响.方法 建立近交系Lewis大鼠颈部异位心脏移植左心作功模型,受体大鼠存活2d后,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①缺血再灌注组,结扎移植心脏冠状动脉左前降支30 min后再灌注3、6、12、24 h,2、4及7d,每个时相点8只受体鼠.②缺血后处理组,移植心脏缺血30 min,在再灌注前1 min给予再通10s,阻断10 s,连续3个循环.每个时相点8只受体鼠.③假手术组,穿线做套环,但不收紧结扎线.再灌注结束后检测大鼠移植心脏心肌HSP70表达和血清SOD及丙二醛值.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在再灌注时间3、6、12、24 h,2、4、7d等7个时相点,缺血再灌注组和缺血后处理组心肌HSP70表达水平明显增高(P<0.01),血清SOD值明显降低(P<0.05),丙二醛值明显升高[HSP70表达水平:(7.22±0.98)、(9.77±1.98)、(10.02 ±2.14)、(11.12 ±2.83)、(10.76±2.65)、(9.23±2.01)、(8.22±1.12)和(33.38±9.12)、(36.15±9.67)、(40.56±10.34)、(50.01 ±13.17)、(47.78±10.99)、(42.21 ±10.58)、(35.35 ±8.11)比(0.91 ±0.17),SOD值:(35±6)、(34±4)、(31 ±4)、(26±3)、(29±4)、(35±7)、(37±5)和(44±7)、(41±6)、(40±5)、(32±4)、(37±5)、(44±9)、(45±8)μg/L比(57±10) μg/L,丙二醛值:(0.53±0.06)、(0.57±0.06)、(0.71±0.11)、(1.34±0.25)、(0.77±0.11)、(0.68±0.09)、(0.49±0.05)和(0.47±0.05)、(0.50±0.06)、(0.60±0.08)、(1.08±0.19)、(0.62±0.11)、(0.59±0.07)、(0.43±0.05) mmol/L比(0.36±0.04) mmol/L](P<0.05);与相同灌注时间的缺血再灌注组比较,缺血后处理组在7个时相点的心肌HSP70表达水平明显增高(P<0.01),血清SOD值明显升高(P<0.05)、丙二醛值明?  相似文献   

19.
庄梅  方颖  雷大卫 《贵州医药》2007,31(4):302-305
目的 探讨地塞米松预处理对SD大鼠心肌热休克蛋白72(HSP72)的表达和缺血-再灌注(I/R)心肌梗塞面积的影响.方法 SD大鼠随机分成地塞米松、安慰剂组,分别给予地塞米松和生理盐水预处理.24小时后构建Langendorff离体心脏I/R动物模型,缺血30分钟后再灌注60分钟,Western blot法和免疫组化法观察心肌HSP72表达变化;TTC染色,影像法测定心肌梗塞面积.结果 地塞米松预处理诱导大鼠心肌HSP72的表达较安慰剂组显著增加(P<0.05);经地塞米松预处理后可缩小心肌梗塞面积(P<0.01).结论 地塞米松作为新型HSP72诱导剂,上调HSP72表达,可有效地缩小大鼠I/R心肌的梗塞面积.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丹参酮对脊髓缺血再灌注大鼠脊髓、血清谷氨酸水平探讨丹参酮保护脊髓的作用机制。方法选用SD大鼠88只,采用结扎腹主动脉的方法制作脊髓缺血再灌注模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动物分为假手术组(n=8)、模型组(n=40)和丹参酮组(n=40)。A组在全麻下充分暴露脊髓,B组及C组采用Zivin法改进方法复制模型,随机在脊髓缺血再灌注30min、1h、4h、8h、12h的相应时间点切取脊髓,抽取下腔静脉血,检测缺血再灌注后脊髓谷氨酸、血清谷氨酸含量及对缺血再灌注4h、8h、12h,采用改良Tarlov评分标准进行神经功能评分。结果丹参酮组及模型组大鼠脊髓、血清谷氨酸含量均于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后30min开始上升,缺血再灌注损伤4h后含量达到高峰,其后含量逐渐下降,12h后基本恢复正常。丹参酮组各观测点脊髓、血清谷氨酸含量均低于模型组。结论丹参酮能降低脊髓缺血再灌注大鼠脊髓谷氨酸含量,对大鼠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