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目的观察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即刻股动脉穿刺部位应用Perclose A.T血管缝合器止血疗效、安全性及临床使用价值。方法对冠脉介入治疗术后的512例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抗凝、抗血小板治疗,术中肝素化,分为经皮血管缝合器组及压迫止血组。缝合器组在冠脉介入治疗术后即刻拔除动脉鞘管选用Perclose A.T对穿刺部位动脉进行止血,人工压迫组在术后4~6h测活化凝血时间<180s后拔除鞘管采用手法压迫止血,比较止血时间、卧床制动时间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人工压迫止血组平均止血时间为(25±6.3)min,卧床制动时间为(36.5±8.9)h,与止血相关的并发症发生率为5.6%;血管缝合器组平均止血时间为(5±2.1)min,卧床制动时间为(4.5±1.9)h,与止血相关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9%。血管缝合器组止血时间、卧床制动时间、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少于人工压迫组。结论血管缝合器PercloseA.T于PCI术后即刻止血迅速、有效,止血时间及卧床制动时间明显缩短,并发症少,操作简单易学,易于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血管缝合器止血对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卧床时间及舒适度的影响。方法178例患者行心导管术后,分为人工压迫止血组(A组,129例)和血管缝合器(B组,49例),术后即刻应用人工压迫止血或血管缝合器止血,观察止血时间、卧床制动时间、并发症、舒适度。结果人工压迫止血组平均止血时间(16±5·5)min,卧床制动时间为12~24h。血管缝合器组平均止血时间(4±2·5)min;单纯冠状动脉造影患者制动0·5~1h,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及支架术后患者止血后制动2h。血管缝合器组出血、血肿及血管迷走神经反射发生率明显少于人工压迫止血组。两种止血方法的舒适度评估有显著差异。结论应用血管缝合器止血可缩短止血与卧床制动时间,减轻患者痛苦及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李竞淘 《现代医药卫生》2009,(14):2121-2122
目的:探讨动脉压迫止血器在经股动脉脑血管介入术后的安全性、有效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408例经股动脉脑血管介入术后的患者,将手工压迫止血172例作为对照组,用股动脉压迫止血器压迫止血236例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止血成功率、止血时间、下肢制动时间、主要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止血成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观察组止血时间、下肢制动时间、血管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动脉压迫止血器压迫止血可明显减少止血时间,缩短患者卧床时间,且降低了血管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采用Perclose ProGlideTM系统预先埋置缝合技术实施经皮主动脉腔内修复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2011年3-7月,120例主动脉病变患者实施主动脉腔内治疗,包括溃疡及腹主动脉瘤患者的151处股动脉穿刺部位接受这种技术处理,术前根据心脏血管造影(CTA)检查及临床观察证实股动脉及髂动脉入路解剖适合此种术式.将120例患者分为穿刺组32例(42处股动脉),手术对照组88例(109处股动脉),麻醉、造影及主动脉腔内修复术按照标准方法进行,观察记录2组患者的下肢制动时间、生命体征、穿刺部位、同侧下肢血运及30d后复查股动脉的CTA影像.结果 穿刺组32例患者中器械外径有16F20例、18F 14例、20F 6例、22F 10例、24F 8例;手术对照组88例患者,器械外径有16F 18例、18F 19例、20F35例、22F 26例、24F 18例.穿刺组42处股动脉穿刺口均使用2套Perclose ProGlideTM血管缝合器,1处股动脉缝合失败,技术成功率为97.6% (41/42),手术对照组的109处股动脉,技术成功率为98.2% (107/109),穿刺组下肢制动时间为(6.2±1.0)h,手术对照组下肢制动时间为(6.1±1.1)h;穿刺组手术时间为(1.7士0.9)h,手术对照组手术时间为(1.8±1.1)h,2组间技术成功率、下肢制动时间及手术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无围手术期血管并发症发生.结论 在实施主动脉腔内修复术中,使用经皮穿刺、Perclose ProGlideTM系统预先埋置缝合技术缝合穿刺口的技术,是替代传统股动脉横切术安全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冠脉介入治疗(PCI)已成为冠心病血运重建的有效治疗方法,随着许多新技术、新方法的临床应用,成功率不断提高,并发症不断减少。Perclose ProGlide血管缝合器是应用于PCI术后止血的血管闭合系统的一种,主要通过缝线打结的方式闭合血管,减少术后血管并发症。我院对成功实施PCI治疗的72例老年冠心病患者术后应用Perclose ProGlide血管缝合器止血,与传统手法加压方法进行对比,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现将结果报  相似文献   

6.
马静  王宁  刘志英 《中国基层医药》2010,17(10):1430-1431
目的 比较冠状动脉介入术后股动脉穿刺点分别以沙袋加弹力绷带压迫和止血器压迫止血的效果.方法 将经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的120例患者随机分成止血器组(n=60)和沙袋加弹力绷带组(n=60),观察两组患者止血成功率、压迫止血的总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不舒适感和住院天数等.结果 止血器组止血成功率高于绷带组,不舒适感、局部并发症(皮下淤血)的发生率低于绷带组(P〈0.01);操作时间、压迫时间及术后住院天数均短于绷带组(P〈0.01).结论 经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后应用止血器止血,操作简便,定位准确,便于穿刺部位观察,止血效果安全、可靠,并发症发生率低,是一种安全、有效、实用的压迫止血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冰袋冷敷结合新型蝶式股动脉压迫装置在降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术后股动脉鞘管拔除患者疼痛程度和血管并发症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0月本院127例PCI术后股动脉鞘管拔除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63例给予人工压迫处理,观察组64例给予新型蝶式股动脉压迫装置联合冰袋冷敷处理,对比两组患者止血效果、疼痛程度、止血时间及肢体制动时间和血管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股动脉鞘管拔除前即刻(T1)、拔除过程中(T2)以及拔除后局部按压时(T3)的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止血成功率高于对照组,止血时间和肢体制动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总血管并发症发生率6.25%明显低于对照组22.22%(χ2=5.4099,P<0.05)。结论:新型蝶式股动脉压迫装置联合冰袋冷敷处理对降低PCI术后股动脉鞘管拔除患者疼痛程度效果确切,通过局部压迫、收缩血管等机制,减少出血时间与肢体制动时间,提高止血成功率,降低血管并发症,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老年患者冠脉介入治疗术后应用血管缝合器止血护理的临床观察,探讨老年患者介入术后应用血管缝合器的护理特点和注意事项。方法:比较老年组(244例),非老年组(582例)患者冠脉介入术后应用血管缝合器止血的效果。结果:两组渗血发生率无显著差别;老年组迷走神经反射发生率高于非老年组;局部红肿发生率略高于非老年组;两组均未发生假性动脉瘤。结论:通过观察和总结,老年患者冠脉介入术后应用血管缝合器是安全可靠的。但一定要掌握好老年患者介入术后应用血管缝合器的护理要点和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9.
经皮血管缝合器的临床应用(附23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经皮穿刺股动脉,置入一定内径的动脉鞘管是各种介入治疗较常选用的途径之一。但术后需要患者术侧下肢制动24小时左右,尤其是肝素化的患者需要卧床更长时间,多数病人难以接受。为缩短患者术后卧床及穿刺下肢制动时间,减少人工压迫止血的相关并发症,我科2004年3月开始,将经皮血管缝合器Perclose应用于经皮穿刺股动脉的患者,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途径行冠脉介入诊疗增加患者舒适性及安全性的临床研究。方法选择2010年3月至2011年1月我院接诊的15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75例。实验组患者采用经桡动脉途径行冠脉介入诊疗;对照组采用经股动脉途径行冠脉介入诊疗。结果实验组穿刺插管成功率(98.7%)明显高于对照组(90.7%),两组治疗成功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冠脉介入患者住院期间腰背疼痛、排尿困难、腹胀、肢体疼痛等手术不适症发生率和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术后平均卧床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比对照组短(P<0.05)。结论经桡动脉途径进行冠脉介入诊疗增加患者舒适性及安全性,安全可行,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术患者采用两种不同压力及压迫时间进行止血的效果及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方法38例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术的患者,分旧法组(压迫时间长)10例,新法组(压迫时间短)28例。术后用桡动脉止血装置进行止血,分别在术前、术后行右上肢血管彩色多普勒,了解用不同压力及压迫时间进行止血的效果及血管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无出血、血肿、夹层并发症。旧法组术后桡动脉闭塞发生率为50%,新法止血组术后血管闭塞发生率为1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桡动脉止血装置进行桡动脉压迫止血时间短的患者,术后血管闭塞发生率比压迫止血时长的患者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Vascular Closure Device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In the endovascular procedure setting, vascular closure devices (VCD) have emerged as an alternative to mechanical compression in order to achieve vascular hemostasis after puncture of the femoral artery. VCD are categorized based primarily on the principle mechanism of hemostasis, which includes biodegradable plug, suture, staples, or ultrasound. While VCD offer advantages over mechanical compression (shorter time to hemostasis and patient ambulation, high rate of patient satisfaction, and greater cost-effectiveness) complications related to the site of femoral access are still present. Efficacy and safety of VCD have been evaluated in a number of clinical trials, but to date there is still a lack of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s with sample sizes large enough to reveal superiority or non-inferiority of VCD compared with mechanical compression. Mechanical compression and VCD are effective and well tolerated in the setting of diagnostic procedures and procedures that do not use anticoagulation. For both methods, success rates are lower, and complication rates higher, in the setting of interventional procedures and when anticoagulation medications are used. Regardless of the device type, deployment failure is the major drawback of VCD. However, overall, meta-analysis data demonstrated that complications and success rates are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between mechanical compression and VCD. Current data suggest that the correct answer on whether or not to use VCD still remains in the operator domain where integration of clinical data and familiarity with a particular closure device plays a key role in achieving successful hemostasis and avoiding access site complication.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子宫压迫缝合术治疗剖宫产产后出血的临床价值.方法 100例剖宫产产后出血产妇,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止血组和子宫压迫缝合术组,每组50例.常规止血组给予常规止血方案治疗,子宫压迫缝合术组在常规止血组基础上增加子宫压迫缝合术.比较两组止血效果、治疗前后血红蛋白水平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子宫压迫缝合术组止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高龄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1月。2011年7月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高龄患者47例为观察组,选取本院同期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青中年患者51例为对照组,均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随访6个月,分析患者冠状动脉的病变情况、术后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冠状动脉左主干、回旋支、前降支、右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单支病变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观察组2支病变例数、3支病变例数均明显多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介入治疗成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高龄患者的病变部位和支数较多,采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不稳定型心绞痛 (U AP)患者在合理的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时采用经皮冠状动脉 (冠脉 )腔内成形术 (PTCA)及冠脉内支架术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药物治疗疗效不佳的 U AP患者行冠脉造影术 ,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对 2 8例患者的 33处病变进行介入性治疗 ,单支血管病变行 PTCA术 ,并酌情置入支架 ,对多支血管病变先判断“罪犯”血管 ,一般只处理“罪犯”血管。结果 手术成功率为 10 0 % ,病变狭窄程度由术前的 (87± 13) %降为术后的 (4± 10 ) % ,术后所有患者的心绞痛症状较术前明显减轻或消失 ,活动耐量显著增加。无严重并发症发生 ,随访期有 4例 (14.2 )复发心绞痛。结论  PTCA及冠脉内支架术治疗 UAP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介入性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定时报警桡动脉止血器在经桡动脉径路介入术后止血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选取尺动脉通畅试验(Allen试验)阳性并经桡动脉径路介入的900例患者,按止血方法均分为3组:常规组,TR-Band止血器组,定时报警止血器组,观察其止血效果、局部皮肤变化、压迫止血时间、压迫侧手部肿胀情况、患者对止血器价格满意度。结果常规组及定时报警止血器组止血效果分别为98.0%及99.5%,均高于TR-Band组的90.0%,TR-Band组和定时报警器组压迫处局部皮肤异常情况及手部肿胀率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且定时报警器无重度肿胀发生。定时报警器组成功压迫止血的时间为(5.4±3.2)min,均小于常规组(18.2±7.5)min及TR-Band组(7.5±2.1)min(P<0.05)。常规组和定时报警器组患者对价格满意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且定时报警器组患者舒适度高于常规组及TR-Band组(P<0.05)。结论定时报警桡动脉止血器是一种方便、安全高效、值得推广使用的桡动脉压迫止血工具。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分析护理干预对心脏介入治疗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4月至2013年9月间在我院接受心脏介入治疗术的200例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护理干预组100例和对照组100例。对比分析实施综合性身心护理与未行护理干预患者的术后恢复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护理干预组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行护理干预后心脏介入术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措施能减轻患者心脏介入术后的身体疼痛,帮助缓解其焦虑心理,在促进疾病康复同时还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不同年龄组急性心肌梗塞溶栓治疗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47例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按发病年龄随机分成三组,进行尿激酶(UK)溶栓疗效的对比研究。结果表明,12小时内溶栓的47例AMI患者再通率、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55.3%、14.9%和8.5%。6小时内溶栓再通率老年组(50%)明显低于青年组(80%)和老年前期组(70%)。老年组住院病死率为25.9%,且有出血并发症发生,而青年组和老年前期组无一例死亡且无一例出血并发症发生。提示UK溶栓疗效与患者年龄有关,老年人溶栓疗效较差,病死率和出血并发症发生率较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环形间断缝合和"8"字缝合在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的止血效果。方法:将60例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出血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环形间断缝合止血,对照组行宫腔内"8"字缝合止血,比较两种方式的止血效果。结果:观察组平均术中出血量、输血量、手术时间、止血时间均少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环形间断缝合法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止血效果可靠,且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是控制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出血的有效方法,值得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