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目的:探讨奥沙利铂致过敏反应的特点,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国内医药期刊中有关奥沙利铂致过敏反应的文献报道,从患者年龄与性别、化疗方案、过敏反应程度、过敏反应发生时间及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检索到奥沙利铂致过敏反应相关文献20篇,涉及病例55例。50例(占90.91%)患者在用药30 min内出现过敏症状;发生过敏反应的中位周期为第5周期,中位累积剂量为540 mg/m2;多数为Ⅱ度过敏反应(32例,占58.18%);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29例次,占总计104例次的27.88%)、呼吸系统损害(28例次,占总计104例次的26.92%)最为常见。结论:奥沙利铂致过敏反应可发生于化疗的任一周期,故临床应用奥沙利铂时应加强监测,密切观察,一旦出现过敏反应应立即处理。  相似文献   

2.
诺氟沙星致过敏性休克1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 ,喹诺酮类药物过敏性反应的报道越来越多据统计 ,其过敏反应发生率为 0 .5 %~ 2 .2 %。其中光感性皮炎 1 % ,过敏性紫癜 0 .5 %。皮肤瘙痒及血管神经性水肿较多见。偶见烦燥不安、颜面潮红、呼吸困难、小丘疹、支气管哮喘、喉头水肿及休克等 ,现将笔者遇到的 1例因口服诺氟沙星致过敏性休克报道如下 :患者 ,女 ,40岁。因患泌尿系感染而自服诺氟沙星胶囊 (批号 :0 1 0 830 ) 0 .2g ,约 1 0min后 ,突感口唇麻木 ,上肢皮肤瘙痒 ,继感全身瘙痒 ,说话不清 ,呼吸困难 ,即入院。体检 :神志不清 ,眼结膜充血 ,面呈暗红色 ,皮肤潮红 ,BP64/ …  相似文献   

3.
他汀类药物致横纹肌溶解症文献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张洁  柴健 《天津药学》2008,20(1):27-29
目的:探讨他汀类药物致横纹肌溶解症的一般规律及特点.方法:对近10年国内文献报道的有关他汀类药物致横纹肌溶解症32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横纹肌溶解症涉及6种他汀类药物,辛伐他汀最多 (占56.25%);60岁以上患者的发生率高于其他年龄段(占65.63%).结论:临床应重视他汀类药物的严重不良反应,以确保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该院10年间中药注射剂致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情况,探讨其ADR的发生特点,促进临床合理应用中药注射剂,规避用药风险。方法:检索2010—2020年该院上报至国家ADR监测系统的涉及中药注射剂的ADR报告,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共上报120例中药注射剂致ADR报告,一般的ADR 118例(包括新的、一般的ADR 10例),严重的ADR 2例;男女患者比例为0.48∶1;≥60岁的老年患者86例(占71.67%);有药物过敏史者10例;涉及10种中药注射剂,发生ADR病例数排序居前3位的中药注射剂为丹红注射液、醒脑静注射液和痰热清注射液;ADR的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较多;82例ADR(占68.33%)在用药第1日发生,其中32例ADR(占26.67%)在用药后30 min内出现;存在超剂量用药情况。结论:应规范、合理应用中药注射剂,加强对中药注射剂的ADR监测,促进安全用药。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他汀类药物致肌损伤的一般规律及特点。方法收集我院2005年1月至2010年12月他汀类药物致肌损害反应16例。结果辛伐他汀最多,有8例(占50%),60岁以上患者的发生率高于其他年龄段(占56%)。结论临床应重视他汀类药物的严重不良反应,以确保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他汀类药物致胰腺炎的临床特点及其关联性,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检索19702013年国内外科技期刊数据库,对他汀类药物致胰腺炎的相关文献进行统计和分析,提取文献中的患者年龄、性别、致ADR的药物、使用方法、联合用药、使用时间、是否再次使用、胰腺炎的严重程度等资料。结果:共检索到他汀类药物致胰腺炎的病例报告27例,其中有19例是单用一种药物引起的,其余8例都是联合用药引起;15例他汀类药物致胰腺炎发生在用药后1个月至1年内;剂量及累计摄入剂量均与胰腺炎的发生无明显相关性;经停药及对症治疗后大部分病例症状缓解,其中2例死亡。结论:他汀类药物引起胰腺炎少见,但当患者正在服用他汀类药物,并怀疑有胰腺炎症状时,提示临床医师及时关注并采取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7.
惠春  林大专  孙莹 《中国药房》2010,(44):4189-4191
目的:了解阿托伐他汀致不良反应的情况,促进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方法: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国内公开报道的24例阿托伐他汀致不良反应病例进行总结性分析。结果:阿托伐他汀致单纯性横纹肌溶解症7例,横纹肌溶解并发肾功能衰竭1例,横纹肌溶解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1例,肌病3例;致肝功能异常6例;致血小板减少性紫癜2例;致过敏反应2例;致过敏性休克1例;致指关节疼痛1例。24例患者中,5例为行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患者,1例为低钾血症伴高血压和冠心病者,1例为冠状动脉综合征伴慢性肾功能不全者,其他均为冠心病、高胆固醇血症患者,超过60岁的16例(占66.67%),停药及相应治疗后22例(占91.67%)恢复正常,2例(占8.33%)死亡。结论:阿托伐他汀引发的肝功能异常、肌病等不良反应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的特点及一般规律,以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方法:对该院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上报的268例ADR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上报的268例ADR中,由抗感染类药物导致的ADR所占比例最高,为41.42%;静脉滴注给药引发的ADR占总报告例数的83.58%;ADR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为常见,占总例数的25.65%。结论:该院应重视ADR的报告和监测工作,规范临床合理用药,以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他汀类药物治疗支气管哮喘的疗效。方法对我院2012年2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支气管哮喘患者临床治疗病例进行抽样,将4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病例按照抽签法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20例。对照组采用茶碱缓释片口服治疗,观察组采用他汀类药物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疗效及患者满意度。结果两组支气管哮喘患者经过治疗之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55.00%,患者满意度为60.00%;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患者满意度为100%。两组支气管哮喘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具有显著差异性,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支气管哮喘患者采用他汀类药物治疗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口服茶碱缓释片治疗的临床疗效,能够明显控制患者支气管哮喘的程度,值得进行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舒肝宁注射液致过敏反应的病例及相关文献,为临床医护人员使用舒肝宁注射液提供对策建议。方法检索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中国学术期刊(网络版)、万方数字化期刊全文库和大医医学搜索数据库以及NGC、NICE、Cochrane、Pubmed,对2000—2019年因舒肝宁注射液致过敏反应的文献报道和重庆市涪陵中心医院1例舒肝宁注射液致过敏性休克病例进行分析。结果舒肝宁注射液过敏反应病例中男性多于女性,年龄主要集中于≥61岁。有3例过敏史患者和3例哮喘史患者。10 min内发生的不良反应有9例,构成比为40.9%。20 mL用药剂量的构成比最大,为54.5%;溶媒主要为5%葡萄糖注射液和10%葡萄糖注射液。有1例联合配伍使用。过敏反应累及的器官/系统主要包括皮肤、循环系统、呼吸系统等,具体临床表现主要为皮疹、瘙痒和心率异常等。结论临床应高度重视舒肝宁注射液致过敏反应的风险,熟悉舒肝宁注射液致过敏反应的特征和影响因素,用药前详细询问哮喘史,开始输入的30 min严密巡视,用药中加强观察,避免发生严重后果。  相似文献   

11.
奥美拉唑致不良反应96例文献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项迎春  徐旭东 《中国药房》2008,19(11):863-864
目的:了解奥美拉唑致不良反应发生的情况并分析相关因素。方法:检索到1996~2007年3月国内公开发行的医药期刊中有关奥美拉唑致不良反应的文献75篇96例,并进行分类统计与分析。结果:奥美拉唑致不良反应多发生在41~60a年龄段,男性多于女性,但与患者性别无显著关联;口服给药不良反应集中发生在给药后3d~2周内,注射给药不良反应集中发生在3~5min及3d后;不良反应可累及机体多个器官或系统,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主要表现为过敏反应和白细胞减少,严重者出现过敏性休克。结论:奥美拉唑致不良反应应引起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12.
63例替硝唑致不良反应文献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倪鸿昌  卢庆 《中国药房》2007,18(17):1347-1348
目的:探讨替硝唑所致不良反应的一般规律和特点。方法:对1994年1月~2006年6月国内医药期刊报道的63例替硝唑所致药品不良反应个案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替硝唑所致药品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多样,以过敏反应最为常见,其次为神经系统、消化系统等。结论:临床应重视替硝唑所致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3.
155例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制剂致不良反应文献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聪菊 《中国药房》2008,19(32):2537-2538
目的:探讨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制剂所致不良反应发生的一般规律和特点。方法:利用CHKD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到1996年1月~2008年1月中文医药卫生期刊发表的有关应用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制剂出现的不良反应文献141篇,共155例,并进行分析整理。结果:155例不良反应中,含舒巴坦复合制剂引起的不良反应居第1位,共127例(占81.94%);最多的是全身性损害,共66例(占42.58%),其中最突出的是过敏性休克;有9例引起死亡。结论:应注重合理使用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制剂,并重视ADR的监测工作,以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左氧氟沙星注射液致不良反应126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蒋红艳 《中国药业》2009,18(19):58-59
目的探讨左氧氟沙星注射液致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检索1999—2008年国内公开发表的医药期刊中相关文献84篇126例并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结果左氧氟沙星注射液致ADR多发生于中老年,女性略多于男性,但性别差异无显著性;首次注射给药ADR集中发生在用药后60min内;可累及机体多个器官或系统,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主要为过敏反应,严重者可出现过敏性休克。结论左氧氟沙星注射液致ADR应引起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头孢曲松过敏反应的流行病学特点。方法:通过检索1998年1月-2008年6月国内公开发表的有关头孢曲松过敏反应文献报道个案137例,并进行数理统计及分析。结果:头孢曲松过敏反应病例涉及多个器官和(或)系统,前几位分别是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全身性损害,呼吸系统损害和胃肠系统损害等。全身性损害中又以过敏性休克多见,死亡11例,占总过敏反应的46.97%。发生休克与非休克性过敏反应患者剂量间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应警惕头孢曲松导致的过敏性休克,大剂量长疗程使用时,应对患者及时进行血液分析及肾功能检测。  相似文献   

16.
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不良反应文献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群 《中国药房》2010,(22):2093-2095
目的:探讨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所致不良反应(ADR)发生的一般规律及特点。方法:以"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为关键词,对《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收录的2000年1月~2010年1月的文献进行检索并查阅原文,共计121篇文献154例,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致ADR在60岁以上人群发生率较高(占36.36%),多发生于用药后10min内(占33.77%)。临床表现累及多个器官或系统,表现复杂,以变态反应为主(占42.21%)。11例死亡病例中,有9例死于过敏或过敏性休克,并且都在10min内发生。结论:临床医师、药师应重视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所致ADR,坚持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7.
98例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致过敏反应的文献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蔚  冯霞 《中国药房》2008,19(20):1575-1577
目的:探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致过敏反应的临床特点及一般规律。方法:收集1990年1月~2007年6月国内医药学术期刊报道的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致过敏反应的病例98例,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引起的过敏反应与给药方式、不合理用药、药物过敏史等密切相关。结论:广大医药工作者应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引起的过敏反应给予高度的重视,坚持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8.
三门峡地区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致不良反应383例报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于丽  李艳瑛  李晋宝  赵智峰 《中国药房》2009,(14):1102-1104
目的:了解三门峡地区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致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方法:对2004年1月~2008年3月三门峡地区上报的383例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致ADR报告,按性别、年龄、给药途径、药品类别、ADR涉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ADR涉及的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共26种,ADR发生频次以头孢曲松钠居首位,其次为头孢唑啉钠;用药途径以静脉给药为主,占87.21%;主要的ADR类型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占52.25%;3例严重ADR。结论:应规范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以减少ADR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狂犬疫苗致不良反应156例文献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苏雪媚  ;李文东 《中国药房》2009,(17):1348-1350
目的:探讨狂犬疫苗致不良反应的一般规律与特点。方法:检索《中国医院数字图书馆》和《中国药学文摘》,将收集到的1995年1月~2008年11月狂犬疫苗致不良反应156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不良反应多发生于1~40a年龄段,且女性多于男性;多在用药后30min内发生(占43.59%);不良反应临床主要表现为变态反应(占94.87%),严重者可出现过敏性休克。结论:临床应重视狂犬疫苗所致的不良反应,确保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利奈唑胺不良反应发生的规律及危险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2000年1月至2021年12月中国知网、万方、维普、PubMed等中外文数据库报道的利奈唑胺不良反应个案报道,提取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共收集相关文献113篇,包括154例利奈唑胺不良反应,男性99例(64.29%),女性55例(35.71%),男女比例为1.8∶1;60岁以上患者发生率最高(55.20%);不良反应出现时间在3~28 d的最多(68.18%);不良反应累及全身多个系统/器官,其中血液系统损害(血小板减少、全血细胞减少等)占比最多(51.14%),其次为代谢系统损害(乳酸性酸中毒和高乳酸血症;25.00%)。统计结果表明年龄、性别、过敏史、合并用药、日剂量、给药途径以及给药疗程等危险因素与血液系统和代谢系统损害可能无关。结论: 利奈唑胺不良反应可累及全身各个系统/器官,长期使用易致严重药品不良反应,建议临床医师和药师重视利奈唑胺所致的不良反应,使用时加强监测,以减少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