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黄莺  徐芳  万勇  孙洁民  李剑平 《安徽医药》2014,18(3):423-427
目的 研究雷帕霉素对大鼠肺纤维化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SD大鼠15只,随机分为博来霉素5只,生理盐水对照组5只,雷帕霉素干预组5只.采用气管内注入博来霉素(5 mg·kg-1)的方法复制大鼠肺纤维化模型.对照组采用气管内注入生理盐水(1.25 mL·kg-1)的方法制造阴性对照.气管灌注博来霉素后第3天给予雷帕霉素干预组大鼠雷帕霉素灌胃(每天1 mg·kg-1),连续10 d达到雷帕霉素对肺纤维化的干预.第28天分别处死动物,肺组织病理切片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IL-17、IL-2、TGF-β和IL-6的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CD4+调节性T细胞和CD8+调节性T细胞的比例.结果 雷帕霉素干预组肺纤维化严重程度较博来霉素组明显减轻,Ashcroft评分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 IL-6、IL-17、TGF-β和IL-2表达水平在博来霉素组较正常对照组和雷帕霉素干预组升高(P<0.01).雷帕霉素组的IL-17、TGF-β的表达水平较对照组升高(P<0.01),但是较博来霉素组降低(P<0.01).各组总体样本数据行相关分析提示IL-6和IL-17表达水平具有正相关性,IL-17与TGF-β表达水平也具有正相关性.雷帕霉素干预组CD4+CD25+Foxp3+细胞占CD4+CD25+细胞、CD4+细胞和淋巴细胞百分比较对照组升高,CD8+CD25+Foxp3+细胞的相关比例也较对照组和博来霉素组升高,并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博来霉素组CD8+CD25+Foxp3+细胞占CD8+CD25+细胞百分比较对照组高,并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 雷帕霉素具有抑制肺纤维化的作用,其抗纤维化的作用可能通过促进调节性T细胞作者:雨林木风的诱导增殖及其对Th17细胞等效应性细胞的抑制作用发挥来实现.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ITP)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水平变化,探讨凉血解毒方药对ITP患者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作用。方法选取56例ITP患者,男12例,女44例;年龄18~62岁,中位年龄29岁。给以凉血解毒方药治疗(地黄止血胶囊2‘.0 g,3次/d,口服,凉血解毒中草药煎剂升板汤,1剂/d)。患者于治疗前、治疗后90 d分别采取外周静脉血,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D4+CD2+5调节性T细胞水平。20例健康体检者为正常对照组。结果治疗后第90天,总有效率为73.2%。56例ITP患者治疗前外周血 CD4+CD2+5调节性T细胞表达水平低于正常对照组[(1.01±0.67)%,(2.81±0.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重症ITP患者CD4+CD2+5调节性 T细胞水平低于非重症患者[(0.71±0.23)%,(1.48±0.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1);患者治疗后90 d CD+4 CD2+5调节性T细胞水平高于治疗前[(1.93±0.53)%,(10.1±0.67)%],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治疗后有效组CD4+CD2+5调节性T细胞水平高于无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ITP 患者外周血CD 4+CD 2+5调节性 T 细胞水平低于正常对照组( P <0.05);凉血解毒方药提升CD4+CD2+5调节性T 细胞水平可能是治疗ITP的疗效机制。  相似文献   

3.
目的初步探讨CD4^+CD25^+调节性T淋巴细胞在急性脑梗死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情况。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取9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和50名健康体检者外周血中CD4^+CD25^+T细胞所占比例,并用双抗体夹心法检测各组血清TGF-B、IL-10和IL-2。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T细胞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O.01),血清中TGF-β、IL-10和IL-2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CD4^+CD25^+T细胞在急性脑梗死患者外周血中表达显著升高,血清中的相关细胞因子参与诱导CD4^+CD25^+T细胞的生成,提示CD4^+CD25^+T细胞可能参与了急性脑梗死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替比夫定对慢性HBV(Hepatitis B Virus)感染妊娠妇女外周血细胞CD4+CD25+调节性T细胞(CD4+CD25+ regulatory T cells)细胞率影响,探讨乙肝病毒宫内感染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选取慢性HBV感染孕妇100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及治疗后1月、3月、分娩前流式细胞术检测孕产妇Tregs比率,新生儿出生后检测乙肝五项及HBVDNA定量,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乙肝五项,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孕妇及新生儿HBVDNA定量,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孕妇肝功能.结果 对照组孕妇所生49例新生儿中,有5例HBsAg阳性,阳性率为11.2%,治疗组孕妇所生50例新生儿中有0例HBsAg阳性,阳性率为0%,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5.373,P<0.05).治疗组孕妇外周血Tregs比率治疗前、治疗后1月、3月、分娩前Tregs分别为(4.85±1.83)%、(3.26±1.39)%、(2.24±1.47)%、(1.78±0.56)%,对照组妇外周血Tregs比率治疗前、治疗后1月、3月、分娩前外周血Tregs比例分别为:(4.62±2.01)%、(4.59±2.51)%、(3.42±2.90)%、(1.99±1.64)%.妊娠时间与替比夫定抗病毒治疗之间有交互作用(F=3.88,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56,P<0.05).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的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2.39,P< 0.001).结论 替比夫定能降低乙肝母婴垂直传播,降低妊娠妇女Tregs细胞比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布鲁氏菌病患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表型、Th1/Th2细胞含量的检测及意义。方法选取诊治的布鲁氏菌病患者50例为病例组,另选取同期进行健康体检的正常人50例作为正常组。采用Real time-PCR测定2组Th1相关转录因子T细胞表达的T盒(T-bet)、GATA连接蛋白3(GATA-3)、维A酸相关核孤儿受体γt(RORγt)、叉头蛋白3(Foxp3)及Th1/Th2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干扰素γ(IFN-γ)、白介素6(IL-6)、白介素10(IL-10)mRNA含量。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测定TNF-α、IFN-γ、IL-6、IL-10蛋白表达及补体C3、C4含量。流式细胞术测定树突状细胞表型、Th1、Th2及T淋巴细胞亚群( CD4+T细胞、CD8+T细胞、NK细胞)含量。结果病例组外周血Th1细胞相关转录因子T-bet、RORγt、Foxp3及Th1细胞、Th1/Th2、TNF-α、IFN-γ含量较对照组显著降低,Th2细胞及IL-6、IL-10含量较对照组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病例组CD8+3、CD8+0、CD8+6阳性的树突状细胞比例、CD4+T细胞、NK细胞及补体C3、C4含量较对照组显著降低,CD8+T细胞含量较对照组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TNF-α、IFN-γ含量与CD4+T细胞、NK细胞、C3、C4含量呈正相关性( r值分别为2.879、3.214、3.255和2.978, P <0.05),与CD8+T细胞含量呈负相关性( r值分别为-3.146和-3.011, P <0.05)。 IL-6、IL-10含量与CD4+T细胞、NK细胞、C3、C4含量呈负相关性( r值分别为-2.124、-2.343、-3.423、-2.789、-2.993、-2.566、-3.758, P <0.05),与CD8+T细胞含量呈正相关性( r值分别为3.465、3.129, P <0.05)。结论布鲁氏菌病患者外周血成熟树突状细胞数目减少,同时Th1/Th2细胞及相关细胞因子失衡,且与机体天然免疫和细胞免疫功能降低有关,这可能在布鲁氏菌病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CD4+ CD25+ Treg调节性T细胞及其分泌的细胞因子在大鼠动脉粥样硬化中的改变.方法 制备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取雄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正常饮食组(A组)10只及高脂饮食组(B组)20只,高脂饮食组再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各10只,干预组高脂饲料喂养前腹腔注射抗CD25+单克隆抗体250μg,A组及对照组腹腔注射大鼠IgG抗体(250μg),高脂饮食组定期用维生素D腹腔注射.上述各组喂养3个月后,各组随机抽取6只大鼠通过流式细胞学技术检测CD4+ CD25 +Treg细胞及Foxp3+的表达、检测炎症因子IL-10,IL-1β水平,处死各组大鼠做病理切片.结果 3组中干预组CD4+ CD25+ Treg细胞及Foxp3+表达下降最明显,IL-10水平明显下降,IL-1β水平明显升高,A组CD4+ CD25+ Treg细胞及Foxp3+表达最高,IL-10水平亦最高,IL-1β水平最低.而对照组在干预组及A组之间.结论 动脉粥样硬化形成中CD4+ CD25+ Treg调节性T细胞及其分泌的细胞因子受到抑制,而不是CD4+ CD25+ Treg调节性T细胞分泌的因子却显著升高,考虑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有免疫反应参与.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免疫 T细胞亚群水平及血清白介素-2( IL-2)、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干扰素-γ( IFN-γ)、可溶性凋亡相关因子( sFas)与再生障碍性贫血( AA)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该院100例AA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的10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比较分析2组人群的免疫T细胞亚群水平及血清IL-2、TNF-α、IFN-γ、sFas的水平。结果观察组CD3+、CD4+、CD4+/CD8+及sFas 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IL-2、TNF-α、IFN-γ及CD8+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中急性患者 CD3+、CD4+、CD4+/CD8+及 sFas 低于慢性患者( P<0.05),血清IL-2、TNF-α、IFN-γ及CD8+高于慢性患者(P<0.05)。结论免疫T细胞亚群水平及血清IL-2、TNF-α、IFN-γ、sFas与AA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且能反映出一定的疾病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丹参酮ⅡA 磺酸钠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清 CD +4 CD +25调节性 T 细胞(Treg)、白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TGF-β)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诊治的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7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8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丹参酮ⅡA 磺酸钠注射液,疗程为30 d。比较2组临床疗效。观察2组治疗前后每搏输出量(CO)、心脏指数(CI)、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心绞痛积分、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及血清Treg、IL-10、TGF-β水平。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4.74%)显著高于对照组(73.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治疗后两组 CO、CI、LVEF、Treg、CD +4 T 淋巴细胞、Treg/ CD +4 T 淋巴细胞比值及 TGF-β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升高程度优于对照组( P <0.05)。治疗后2组 LVEDD、心绞痛积分、心律失常发生率、IL-10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降低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丹参酮ⅡA 磺酸钠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疗效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其机制与调节 CD +4 CD +25调节性 T 细胞数量及其细胞因子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9.
周咏梅 《中国基层医药》2014,(23):3566-3568
目的:探讨参麦注射液对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外周血CD4+CD2+5 Treg细胞计数和分泌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78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常规泼尼松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参麦注射液。对比临床疗效,并分别于治疗前后抽取患者空腹静脉血,以流式细胞法测定CD4+CD+25FoxP3+Treg细胞计数,以ELISA试剂盒测定IL-2、IL-4以及IFN-γ血清含量。结果观察组显效率56.41%、总有效率92.31%,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0.77%和71.79%(χ^2=4.222、3.933,均P <0.05)。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外周血 CD4+CD2+5 FoxP3+Treg 细胞计数比30.66%比24.10%、7.49%比5.15%,血清IL-2、IL-4以及IFN-γ血清含量(15.6±4.3) ng/mL比(10.3±3.1) ng/mL、(9.5±2.7)ng/mL比(13.9±3.4)ng/mL、(37.1±4.3)ng/mL比(31.2±4.9)ng/mL,较治疗前均有不等程度的升高,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χ^2=4.329、4.012、4.568、4.105,均P<0.05)。结论 CD4+CD2+5调节性T细胞数量减少或功能缺陷可能参与了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发病进程,参麦注射液可能能够通过该环节发挥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0.
毛兴江  王雷 《中国基层医药》2011,18(13):1780-1781
目的观察胆结石患者治疗前后多项血清白介素及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的变化。方法选择72例胆结石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同期健康体检的健康人3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组于术前和术后5d检测血清白介素水平和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结果观察组术前血清IL-6、IL-8和TNF-α水平分别为(61.5±4.8)ng/L、(246.2±15.3)n#L和(1.79±0.72)mg/L,均显著高于术后和健康对照组(均P〈0.05),而术后血清IL-6、IL-8和TNF-α水平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术前CD3+、CD4+和CD8+T细胞的比例分别为(0.53±0.06)%、(0.28±0.05)%和(0.21±0.04)%,均显著低于术后和健康对照组(均P〈0.05),而术后CD3+、CD4+和CD8+T细胞的比例和健康对照组比较均差异元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胆结石患者存在明显的血清IL-6、IL-8和TNF-α以及CD3+、CD4+和CD8+T细胞水平异常,手术去除胆结石不但能消除炎症,而且有助于患者免疫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研究乙型肝炎患者体内IL-6与T淋巴细胞亚群、HBVDNA及肝功能的关系,以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取70例乙型肝炎患者为试验组及15例健康者为对照组,上述85例均应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血清IL-6,流式细胞仪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分析比较2组检测结果及相关性。结果试验各组IL-6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与肝组织损害程度(ALT、TBiL)呈正相关;CD4^+、CD4^+/CD8^+明显降低,与血清IL-6呈负相关;CD8^+明显升高,与血清IL-6呈正相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BVDNA阳性亚组和HBVDNA阴性亚组CD4^+、CD4^+/CD8^+、CD^8+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乙型肝炎患者存在着细胞和细胞因子免疫功能紊乱,IL-6参与乙型肝炎免疫损害,可作为判断病情、治疗效果和评估预后的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生脉注射液对多发伤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42例多发伤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和生脉组,各21例。常规组采用常规基础治疗,生脉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生脉注射液。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4天测定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干扰素-γ(IFN-γ)和白细胞介素-4(IL-4)。另外,治疗后42例多发伤患者(多发伤组)与21例健康志愿者(健康对照组)进行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IFN-γ和IL-4比较。结果:多发伤组外周血CD4+、CD8+、CD4+/CD8+比值、IFN-γ及IFN-γ/IL-4比值较健康对照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IL-4较健康对照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14d,生脉组CD4+、CD4+/CD8+比值、IFN-γ、IFN-γ/IL-4比值较常规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IL-4的表达较常规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生脉注射液能够改善多发伤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紊乱状态。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HER-2多肽负载自体树突状细胞治疗HER-2阳性乳腺癌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15例HER-2阳性及HLA-A2阳性的乳腺癌患者(Ⅱ~Ⅲ期)经标准治疗后行HER-2多肽负载自体树突状细胞治疗.检测治疗前后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Th1型和Th2型细胞因子水平,以及IFN-γ分泌型CD8+T淋巴细胞比例,观察治疗相关毒副反应及近期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外周血CD3+比例、CD3+CD4+比例和CD4+/CD8+比值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治疗后血清中IL-2、TNF-α、IFN-γ较治疗前明显上升(P〈0.05),IL-4、IL-10、IL-12无明显变化(P>0.05),IL-10/TNF-α比值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IFN-γ分泌型CD8+T淋巴细胞比例较治疗前也显著上升(P〈0.05).在治疗结束后的随访时间内,15例患者取得了13例病情稳定,2例病情进展的近期临床疗效.所有治疗患者均未出现3~4级不良反应.结论 HER-2阳性乳腺癌行HER-2多肽负载自体树突状细胞治疗是安全可行的,可改善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并提高Th1型细胞因子水平,促进特异性抗肿瘤细胞免疫应答并产生一定临床获益.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外阴硬化性苔藓患者病变组织中的HLA-DR抗原表达和外周血中T细胞亚群水平的变化,探讨上述因素在其发病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0例患者(研究组)及21例其他良性病变患者(对照组)外阴组织HLA-DR抗原的表达情况;另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研究组和对照组血清中CD3+、CD4+、CD8+及CD4+/CD8+的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①研究组外阴病变组织中HLA-DR抗原阳性表达率为30%,显著高于对照组正常外阴组织中HLA-DR抗原表达率(4.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研究组血清中CD3+、CD4+的水平略低于对照组,CD8+的水平略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研究组血清CD4+/CD8+的比值1.23±0.26,显著低于对照组CD4+/CD8+的比值(1.55±0.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HLA-DR为代表的遗传免疫因素可能与本病患者免疫功能紊乱,导致免疫应答过度,造成机体自身组织的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初治肺结核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和Th细胞的变化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3年6月在本院结核科门诊治疗的肺结核患者60例为肺结核组,按初治疗效进一步将肺结核组分为好转组与未好转组,选取健康未患肺结核30例为对照组。测定外周血T细胞亚群、Th细胞及IFN-γ、IL-4。结果治疗前,未好转组CD4^+、CD4^+/CD8^+、Th1/Th2、Th1表达较对照组与好转组显著降低,Th2表达较对照组与好转组显著升高(P〈0.05);治疗前,好转组CD4^+、Th1/Th2、Th1表达较对照组低,Th2表达较对照组高(P〈0.05);治疗后,好转组CD4^+、CD4^+/CD8^+、Th1/Th2、Th1显著高于未好转组及治疗前,Th2显著低于未好转组及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未好转组治疗后CD4^+、CD8^+、CD4^+/CD8^+、Th1/Th2、Th1、Th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初治肺结核患者 CD4^+、CD4^+/CD8^+、Th1/Th2、Th1较正常人降低,Th2较正常人升高;肺结核治疗初期,CD4^+、CD4^+/CD8^+、Th1/Th2、Th1偏高,Th2偏低的患者预后较好;治疗有效后CD4^+、CD4^+/CD8^+、Th1/Th2、Th1升高,Th2下降。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空洞型肺结核患者手术治疗前后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 CD4+CD25+FoxP3+)的改变。方法选择13例空洞型肺结核患者,在手术治疗前、手术后1个月、手术后6个月,分别抽取外周血,采用多色荧光抗体标记,多参数流式细胞似检测CD4+CD25highT细胞及CD4+CD25+FoxP3+T细胞水平,同时抽取10例健康者外周血与之对照。结果(1)空洞型肺结核患者手术前外周血CD4+CD25+T细胞水平明显低于健康者(P<0.01);CD4+CD25+T细胞,CD4+CD25highT细胞及CD4+CD25+FoxP3+T细胞水平明显高于健康者(P<0.01);术后6个月,CD4+CD25highT细胞及CD4+CD25+FoxP3+T细胞水平与健康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与手术前比较,空洞型结核病患者行手术治疗后1个月和6个月,CD4+,CD4+CD25highT细胞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手术6个月后CD4+CD25high T细胞及CD4+CD25+FoxP3+T细胞水平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3)CD4+CD25highT细胞与CD4+CD25+FoxP3+T细胞水平之间存在高度正相关性(r=0.878,P<0.01)。结论空洞型肺结核患者外周血CD4+CD25+FoxP3+T细胞水平明显升高,有效手术治疗后明显下降,CD4+CD25+FoxP3+T细胞增殖可能与结核分枝杆菌的诱导刺激有关,且其表达水平可能与结核分枝杆菌的菌量负荷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原发性青光眼患者血清多种元素及一氧化氮(NO)、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及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变化规律。方法选取36例原发性青光眼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同期的36名健康体检人员作为对照组。将2组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2(IL-12)、NO、EPO及外周血T细胞亚群水平进行检测及比较。结果观察组血清IL-6、IL-12、NO、CD3+、CD4+、CD4+/CD8+均低于对照组,CD8+、EPO高于对照组,且其波动幅度与严重程度呈正相关。结论原发性青光眼患者血清多种元素及NO、EPO及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变化规律较为明显,可反映疾病的发展及转归。  相似文献   

18.
王金凤  刘文辉  荆雪宁  陈莉  王枫 《中国药房》2014,(31):2884-2886
目的:比较甘草泻心汤与其配方颗粒对复发性口腔溃疡(ROU)模型大鼠的药效学。方法:以免疫法复制大鼠ROU模型。40只Wistar大鼠随机均分为正常对照(等容生理盐水)组、模型(等容生理盐水)组、左旋咪唑(17.5 mg/kg)组、甘草泻心汤(12g/kg)组、甘草泻心汤配方颗粒(12 g/kg)组。灌胃给药,每天1次,连续20 d。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大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8的含量;流式细胞仪测定大鼠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热板法检测大鼠痛阈值。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TNF-α、IL-8含量增加,CD4+T细胞减少,CD8+T细胞增加,CD4+/CD8+比值降低,痛阈值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比较,甘草泻心汤组、甘草泻心汤配方颗粒组大鼠血清TNF-α、IL-8含量减少,CD4+T细胞增加,CD8+T细胞减少,CD4+/CD8+比值升高,痛阈值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甘草泻心汤组与甘草泻心汤配方颗粒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甘草泻心汤及其配方颗粒具有抗炎、免疫调节和镇痛作用,对ROU模型大鼠均有较好的保护作用,两组间药效学相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