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目的: 探讨百秋李醇对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感染小鼠胃炎的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化学致癌剂和幽门螺杆菌联合诱导法建立胃炎模型, 将C57BL/6小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铋剂四联疗法)、百秋李醇高剂量组(40 mg·kg-1)、百秋李醇低剂量组(20 mg·kg-1)。灌胃给药, 连续治疗4周后, 行快速尿素酶试验, 评价胃组织中幽门螺杆菌的定植程度; 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中白细胞介素8(IL-8)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浓度, 免疫组织化学法和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测定胃黏膜Wnt2、β联蛋白(β-catenin)及核因子κB(NF-κB)的蛋白及基因表达。结果: 各给药组小鼠胃黏膜的腺体排列、炎性细胞浸润及不典型增生等病变现象均有显著减轻, 百秋李醇高、低剂量组对幽门螺杆菌根除率分别为78%、70%, 与模型组相比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相比, 百秋李醇高、低剂量组小鼠血清IL-8和TNF-α水平均有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相比, 百秋李醇高、低剂量组小鼠胃黏膜Wnt2、β-catenin和NF-κB蛋白及基因表达均有显著降低(P<0.05或P<0.01)。结论: 百秋李醇可通过抑制NF-κB信号转导通路及Wnt/β-catenin信号转导通路的持续活化及相关炎性细胞因子的高表达, 减轻胃黏膜炎症反应, 防止胃黏膜细胞上皮-间质样转化的发生, 从而阻止或延缓胃肠癌前病变的进程。  相似文献   

2.
目的: 系统评价单用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和与莫沙必利联用在结肠镜检查前肠道准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检索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Elsevier Clinicalkey、CNKI、VIP、Wanfang数据库,检索收集有关莫沙必利联合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在结肠镜检查前肠道准备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间均从建库至2022年4月。采用Revman 5.4软件进行系统评价,采用Cochrane风险偏倚评估文献质量。结果: 共纳入27篇文献,5 001例患者,系统评价结果显示,有效性方面,观察组肠道清洁有效率、息肉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1,P<0.01;P<0.05);安全性方面,观察组总不良反应、恶心、呕吐、腹胀、腹痛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1,P<0.01,P<0.01,P<0.05)。2组结肠镜检查成功率和腺瘤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3;P=0.05)。结论: 相较于单用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与莫沙必利联用在结肠镜检查前的肠道准备中具有更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考察克班宁制备成透皮贴剂后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的抗炎作用。方法:将6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6组,分别为正常组、模型组、甲氨蝶呤(MTX)组、克班宁贴剂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0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大鼠右后足趾皮下注射0.1 mL弗氏完全佐剂(CFA)造模,给药组于腹部脱毛区域给予克班宁透皮贴剂,MTX组腹腔注射给予甲氨蝶呤,正常组、模型组给予空白透皮贴剂,隔天给药1次,连续给药20 d。观察各组大鼠体质量、关节肿胀度、关节炎指数和免疫器官指数的变化,检测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大鼠踝关节病理变化情况。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体质量增长较慢,关节炎指数明显升高,右后肢关节严重肿胀,血清TNF-α、IL-1β和IL-6水平显著升高(P<0.01),踝关节可见严重滑膜炎症、软骨侵蚀及骨破坏。与模型组相比,各给药组大鼠体质量增加较快,关节肿胀度降低(P<0.01)、关节炎指数降低(P<0.01),血清中TNF-α、IL-1β、IL-6水平降低(P<0.01),踝关节炎细胞浸润减轻,软骨破坏减弱。结论:克班宁透皮贴剂能明显改善佐剂性关节炎大鼠关节炎症和病理损伤,降低血清中炎症因子水平,说明克班宁透皮贴剂对佐剂性关节炎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应激性心肌损伤之后,大鼠心肌组织及心肌细胞的状态和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水浸束缚应激的方式,建立大鼠应激性心肌损伤模型,观测大麻二酚治疗之后应激大鼠心率和血压的变化,血清中CORT、BNP、c-TnI、TNF-α和Il-1β的含量变化,以及应激前后心肌组织中mRNA的差异表达,将差异表达最显著的前100位基因按照具有氧化作用和抗氧化作用进行分类,采用HE染色和免疫组化研究方法,观察大麻二酚对应激性心肌损伤的影响,并利用Western blot研究应激性心肌损伤后心肌细胞中蛋白质差异表达。结果:通过HE染色、免疫组化和生化酶学检测验证大鼠应激性心肌损伤模型,心肌损伤的大鼠心率和血压明显升高(P<0.05),血清中CORT (P<0.05)、BNP (P<0.05)、c-TnI (P<0.05)、TNF-αP<0.05)和Il-1βP<0.01)也显著升高,使用大麻二酚预处理之后,大鼠的心率(P<0.05)和血压(P<0.01)明显下降,血清中CORT (P<0.001)、c-TnI (P<0.001)、TNF-αP<0.01)和Il-1βP<0.05)也显著降低,转录组显示差异表达最显著的前100位基因中,44个基因发挥氧化作用,34个基因具有抗氧化作用。体外研究发现,心肌细胞应激之后细胞中MDA含量明显升高(P<0.01),SOD (P<0.01)和GSH (P<0.01)显著降低,经过剂量为2.5 μmol·L-1的大麻二酚预处理之后,MDA含量明显降低(P<0.01),SOD (P<0.05)和GSH (P<0.01)水平却明显升高,利用Hoechst 33342和Annexinv-FITC/PI进行双染凋亡细胞检测,发现应激之后心肌细胞凋亡数量显著增加,大麻二酚预处理可减少心肌细胞凋亡,应用Western blot检测发现,应激之后Gsk3β和Bax蛋白表达量显著升高,而Nrf2和Bcl2蛋白表达量则显著降低,经过大麻二酚预处理之后Gsk3β、Bax蛋白表达量显著降低,Nrf2和Bcl2蛋白表达量显著升高。结论:大麻二酚可预防大鼠应激性心肌损伤,并且其作用机制与减少Gsk3β、Bax的表达和升高Nrf2、Bcl2蛋白的表达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中国汉族人群高血压患者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C677T基因多态性与左心室肥厚(left ventricular hypertrophy,LVH)的关系。方法: 收集2020年1月至2021年4月就诊的中国汉族人群高血压病患者342例,检测MTHFR C677T 基因多态性,同时进行心脏超声检查。按照基因型分为野生纯合型(CC)、突变杂合型(CT)和突变纯合型(TT),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研究MTHFR C677T基因多态性与LVH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CC基因型116例、CT基因型173例、TT基因型53例,3种基因型的LVH指标:室间隔厚度(F=3.891,P=0.021)、左心室质量(F=4.387,P=0.013)、左心室质量指数(F=3.339,P=0.0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校正了与多态性相关的潜在混杂因素后,仍发现MTHFR C677T基因多态性对LVH指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P<0.05)。结论: MTHFR C677T的基因多态性与中国汉族人群高血压患者的LVH指标具有相关性,可能是中国汉族人群高血压患者发生LVH的遗传易感性标志物。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风湿免疫科长期口服糖皮质激素患者的知信行(knowledge-attitude-practice,KAP)现状及其影响因素;考察药学监护对KAP的影响,促进糖皮质激素在临床的合理应用。方法: 选取某三甲医院风湿免疫科门诊长期口服糖皮质激素患者246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1:1),入组时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自行设计的疾病与用药知识问卷、汉化的患者服药信念特异性量表(Brief medication questionnaire,BMQ)、Morisky药物依从性量表(Morisky medication adherence scale,MMAS-8)分析KAP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临床药师对干预组患者薄弱方面进行针对性干预,对照组进行常规教育。6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的KAP维度改善情况、不良反应发生率和疾病控制情况。结果: 风湿免疫科长期口服糖皮质激素的患者知识得分(3.08±3.80)分,信念得分(0.96±2.95)分,行为得分(5.40±1.81)分,且自我管理知识、信念、行为三者之间均相关(P<0.01)。年龄和文化程度是影响患者自我管理知识的主要因素(P<0.01),病程是影响患者自我管理信念、行为得分的主要因素(P<0.01)。6个月后,干预组的KAP维度得分均较对照组有显著提高(P<0.05);干预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52.03 %vs 57.72%)、疾病控制情况优于对照组(61.78 %vs 54.47%),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风湿免疫科长期口服糖皮质激素的患者自我管理KAP水平有待加强,临床药师针对其影响因素进行药学监护可显著提高其KAP水平,改善疾病控制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逆萎康(NWK)含药血清对MC细胞(MNNG诱导人胃黏膜上皮细胞系(GES-1)恶性转化)上皮间质转化(EMT)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用不同浓度含药血清作用于MC细胞,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检测E-cadherin、N-cadherin、vimentin、p-AKT Ser473β-catenin、α-SMA、GSK-3β、p-GSK-3β Ser9、AKT蛋白的表达影响;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C-myc基因的表达影响。结果:与空白组比较,蛋白质印迹实验表明,逆萎康含药血清、AKT抑制剂GSK690693(10 μmol·L-1)使得β-catenin、p-AKT Ser473、E-cadherin和p-GSK-3β Ser9在蛋白水平的表达下调(P<0.05),而α-SMA、N-cadherin和vimentin在蛋白水平上的表达上调(P<0.05),但GSK-3β和AKT这两种蛋白的表达差异不显著;qRT-PCR结果证实逆萎康含药血清可以抑制C-myc mRNA(P<0.05)的表达,并且加入抑制剂后抑制作用增强,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逆萎康通过抑制AKT/GSK-3β/β-catenin信号通路的活化,抑制MC细胞的EMT过程。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产ESBLs大肠埃希菌血流感染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01月-2018年12月某院发生的大肠埃希菌血流感染住院患者临床特征、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xtended spectrum β-lactamase,ESBL)情况及药敏结果等。结果: 共纳入大肠埃希菌血流感染患者170例,ESBLs菌株98例;重症医学科占比最高(50例,29.4%),其中ESBLs菌株30例(30.6%),非ESBLs菌株20例(27.8%)。ESBLs菌株对头孢唑林、头孢噻肟、氨苄西林、哌拉西林全部耐药;对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氨苄西林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敏感率为70.6%、20.2%、80.2%。ESBLs组WBC、NEU计数、NEU%、PCT水平高于非ESBLs组,差异有显著性(Z=-2.149,P=0.032;Z=-2.521,P=0.012;Z=-2.990,P=0.003;Z=-2.149,P=0.032;Z=-2.543,P=0.011)。单因素分析示慢性肺部疾病、泌尿道梗阻、慢性肝胆疾病、高血压、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用药史、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制剂在2组间差异有显著性(χ2=4.891,P=0.027;χ2=6.746,P=0.009;χ2=7.934,P=0.005;χ2=6.041,P=0.014;χ2=36.862,P< 0.001;χ2=15.178,P<0.001),Logistics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慢性肺部感染、泌尿道梗阻、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β-内酰胺/酶抑制剂类抗菌药物是ESBLs菌株血流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χ2=6.515,P=0.011;χ2=3.709,P=0.050;χ2=39.237,P<0.001;χ2=16.922,P<0.001)。ESBLs菌株致病变多见左肺或同时累及双肺(χ2=9.042,P=0.002;χ2=6.541,P=0.013)。结论: 该院血流感染大肠埃希菌ESBLs检出率较高,耐药率高,炎症程度更明显。经验性治疗应结合患者危险因素考虑合理使用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制剂或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估伏立康唑血浆谷浓度测定在治疗和预防新疆维吾尔族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hematopoietic stem cell,HSCT)高危患儿真菌感染的分布特征,并探讨影响伏立康唑血浆谷浓度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质谱联用技术测定伏立康唑血浆谷浓度,采用Sanger测序技术检测患儿CYP2C19基因多态性,分析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给药途径、给药剂量和CYP2C19基因多态性对伏立康唑谷浓度的影响。 结果:9例患儿的伏立康唑血浆谷浓度<0.5 μg·mL-1,26 例伏立康唑谷浓度>6 μg·mL-1。伏立康唑血浆谷浓度与患儿的年龄存在显著相关性(F=2.671,P<0.05)。静脉途径给药患儿的伏立康唑浓度剂量比结果显著高于口服途径给药的患儿(t=-2.330,P<0.05)。伏立康唑在超快代谢型患儿中的血浆谷浓度显著低于慢代谢型、中间代谢型和正常代谢型患儿[(1.84±1.47),(4.21±12.26),(2.75±1.91),(3.60±2.13) μg·mL-1;P<0.05]。使用伏立康唑后,患儿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总胆红素、血肌酐及尿素氮水平均显著高于使用前水平(P<0.05)。结论:通过监测伏立康唑血浆谷浓度并联合CYP2C19基因多态性来共同指导异基因HSCT高危患儿使用伏立康唑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狐臭柴茎挥发油的体外抗炎活性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通过水蒸气蒸馏法制备狐臭柴茎挥发油,采用GC-MS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析。通过Griess法和ELISA法测定挥发油对LPS诱导RAW264.7细胞上清液中一氧化氮(NO)、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的影响;qRT-PCR检测iNOS、COX-2、TNF-α、IL-6、IL-1β 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测定挥发油对iNOS、COX-2、NF-κB和MAPKs信号通路蛋白的影响。结果:从挥发油中共鉴定出74种化学成分,其中主要的化学成分是茅术醇(13.50%)。挥发油显著抑制NO、TNF-α和IL-6的分泌(P<0.01),同时降低了促炎因子(TNF-α、IL-6和IL-1β)和促炎酶(iNOS和COX-2)的mRNA表达水平(P<0.01)。Western blot研究表明挥发油能下调NF-κB信号通路细胞核p65蛋白表达、p65和IκBα磷酸化(P<0.05或P<0.01)。此外,还降低了MAPKs信号通路p38、JNK和ERK蛋白的磷酸化(P<0.01)。结论:狐臭柴茎挥发油对LPS诱导RAW264.7细胞炎症模型具有较好的抗炎效果,其内在的分子机制与下调NF-κB和MAPKs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调查临床药学服务在贵州省医疗救治体系中的开展现状,为未来在重大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中最大化发挥临床药学服务效能提供相关建议。方法:通过三甲医院药学部门负责人个人深入访谈及10家三甲医院的药师、医师和住院患者实地问卷调查,对贵州省临床药学服务的开展现状进行调研。结果:本次调查的药师主要以大专/本科学历、拥有初级职称的青年女性为主;药师对临床药学服务的了解度与药师的学历(P=0.002)以及是否参与过临床药学服务培训(P=0.004)之间密切相关;医师对重大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了解度高于药师(P=0.024);参与过重大突发事件的药师比未参与过的在日常药学服务上涉及更多的用药监测(P=0.027)和治疗方案制定(P=0.014)服务;参与过重大突发事件的药师比未参与过的更肯定自我地位(P=0.032)和临床药学服务能力(P=0.031);62.7%的医师表示与药师的整体合作情况较好,78.0%的患者表示对临床药学服务不太了解,89.0%的患者对药师提供的临床药学服务表示满意但对其信任度较低。结论:三甲医院药师在自我认识、相关知识能力水平、临床药学服务种类提供和公众认知度方面有待提升;建议完善药学教育结构,丰富药事咨询服务形式,健全药品供应协调机制,加强安全用药与不良反应监测以及应急科普宣传工作。  相似文献   

12.
才真  何占坤  邹江  王东强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21,41(14):1400-1405,1422
目的:探讨苦参碱对大鼠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多因素复合法建立CAG模型,将大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维酶素300 mg·kg-1)、苦参碱高剂量组(200 mg·kg-1)、苦参碱低剂量组(100 mg·kg-1),每组10只。灌胃给药,连续治疗8周后,于光镜下观察胃黏膜组织病理学并进行病理程度分级;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胃泌素(GAS)和血浆生长抑素(SS)含量;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胃黏膜匀浆液中白细胞介素I β(IL-1β)、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浓度,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测定胃黏膜Toll样受体4(TLR4)、髓样分化因子88(MyD88)、核因子κB(NF-κB)基因表达。结果:各给药组大鼠胃黏膜病变有显著减轻,炎性细胞浸润程度和固有腺体萎缩程度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相比,苦参碱高、低剂量组大鼠血清GAS含量显著升高(P<0.01),血浆SS含量则出现显著降低(P<0.01);苦参碱高、低剂量组大鼠胃黏膜IL-1β、IL-6和TNF-α水平均有显著降低,与模型组相比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相比,苦参碱高剂量组大鼠胃黏膜TLR4、MyD88和NF-κB mRNA相对表达量均有显著降低(P<0.05或P<0.01),苦参碱低剂量组TLR4和NF-κB mRNA相对表达量均有显著降低(P<0.05或P<0.01)。结论:苦参碱可通过抑制TLR4/MyD88/NF-κB信号转导通路的持续活化及相关炎症细胞因子的高表达,减轻CAG炎症反应,阻止炎症细胞对胃黏膜造成的损伤,发挥对胃黏膜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卡维地洛联合右丙亚胺对乳腺癌患者应用蒽环类药物引起心脏毒性的保护作用。方法:选择2017年6月至2018年12月在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乳腺癌根治术后接受含蒽环类药物化疗的患者101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51)和观察组(n=50)。2组患者均接受EC方案8周期,并于化疗前予右丙亚胺预处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卡维地洛25 mg,qd,对照组给予安慰剂,qd。化疗前及化疗8周期后采用超声心动图检查检测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和左心室舒张早期快速充盈峰与左心房收缩期充盈峰比值(E/A);化学发光法检测心肌损伤标记物血清肌钙蛋白I (cTnI);ELISA法检测炎性标记物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1(IL-6)。结果:化疗8周期后,2组LVEF、E/A较治疗前均降低(对照组:t=10.84、3.104;观察组:t=4.318、2.109,均为P<0.05);相较于观察组,对照组LVEF、E/A明显降低(t=2.707,P<0.01);2组LVEDD较治疗前均增加(对照组:t=7.482,观察组:t=3.351,均为P<0.01),对照组与观察组对比,LVEDD明显增加(t=4.699,P<0.01)。化疗8周期后,2组cTnI、IL-1β、IL-6较基线水平均明显上升(对照组:t=5.385、4.948、11.82;观察组:t=3.434、3.505、7.664,均为P<0.01),对照组较观察组cTnI、IL-1β、IL-6上升更明显(t=2.265、2.330、4.422,均为P<0.05)。结论:卡维地洛联合右丙亚胺可以降低乳腺癌患者应用蒽环类药物引起的心脏毒性,降低炎性因子IL-1β、IL-6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厦门市5个社区居民用药知识、态度、行为(KAP)现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通过微信问卷星和线下纸质问卷2种行式,对厦门5个社区的常住居民(年龄≥19岁)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多重线性回归分析居民用药的知识、态度、行为的影响因素。结果:共回收502份调查问卷,纳入分析496份。居民用药的知识、态度、行为平均得分分别为(111.3±20.1)、(28.3±7.9)、(90.0±11.5);得分率分别为79.5%、51.5%、75.0%,用药知识和用药行为得分达到中等水平,用药态度得分较低。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的结果显示,性别(P=0.029),受教育程度(P<0.001),工作状况(P=0.023),职业(P=0.043),是居民用药知识的影响因素;年龄(P=0.017)是居民用药态度的影响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长,用药态度得分越高;性别(P<0.001)是居民用药行为的影响因素,男性用药行为的得分低于女性。结论:厦门市社区居民用药知识、用药行为总体良好,提示用药教育科普宣传需要重点关注特殊人群(男性、低教育水平、老年人),并区分不同人群的职业特点进行合理用药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肾功能对利奈唑胺谷浓度及代谢物PNU-142300浓度的影响,评估利奈唑胺谷浓度及PNU-142300浓度对血小板减少(linezolid induced-thrombocytopenia,LIT)的影响及预警价值。方法:收集2019年11月至2022年1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住院期间使用利奈唑胺的患者,分为肾功能不全组与肾功能正常组,比较2组利奈唑胺谷浓度和PNU-142300浓度的差异,分析不同利奈唑胺谷浓度下LIT的发生风险。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on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估利奈唑胺谷浓度及PNU-142300浓度对LIT的预警价值。结果:共收集92例患者,肾功能不全组40例,肾功能正常组52例。肾功能不全组利奈唑胺谷浓度及PNU-142300浓度更高(P<0.01;P<0.01),两者与肾功能均存在一定的负相关(Spearman's r=-0.371,P<0.01;Spearman's r=-0.451,P<0.01)。共19例患者发生LIT,肾功能不全组12例(30.00%),肾功能正常组7例(13.4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利奈唑胺谷浓度≥7mg·L-1相比于<7mg·L-1发生LIT的风险增加(Log-Rank P=0.010);肾功能不全者LIT风险增加(Log-Rank P=0.036)。LIT组利奈唑胺谷浓度和PNU-142300浓度更高(P<0.01)。利奈唑胺谷浓度和PNU-142300浓度折点分别为12.10mg·L-1、4.63mg·L-1结论:肾功能不全者利奈唑胺谷浓度及PNU-142300浓度更高。利奈唑胺谷浓度>12.10mg·L-1、PNU-142300浓度>4.63mg·L-1时LIT发生风险增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构建医院药师人文关怀需求的指标体系,提升药师的幸福感,促使药师为全民健康做出更大的贡献。方法:基于Watson关怀理论,采用文献分析法和德尔菲法,构建医院药师人文关怀需求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各指标权重,采用调查问卷法进行信度和效度分析。结果:本研究遴选药学专家25名,专家的平均年龄为(36.7±5.51)岁,专家的工作年限为(11.9±7.24)年。专家函询的熟悉程度为0.763,判断系数为0.926,权威系数为0.845。各级指标的肯德尔协调系数均在0.305~0.587之间,χ2检验P值均小于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专家咨询的协调系数较好;经过两轮专家函询后,最终确定了医院药师人文关怀需求的指标体系,包括一级指标6个,二级指标31个,且具有良好的信效度。结论:所构建的医院药师人文关怀需求的指标体系具有较高的权威性和科学性,为医疗机构和社会群体进一步加强药师的人文关怀,完善药师发展路径,创造温馨关爱的执业环境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东营地区居民安全用药认知现况与影响因素,为相关部门制定干预措施、开展社区药学服务提供基础数据。方法:以知信行问卷为模板,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收集东营地区18岁以上常住居民的基本信息、用药认知风险等研究资料,应用SAS 9.2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对比分析不同特征人群之间的差异性,评估不同人群用药风险。结果:共回收有效问卷1 318份。东营地区居民安全用药意识良好,无风险、低风险得分人群占90.06%。但不同特征人群对安全用药知识认知有明显差异(P<0.05)。男性、50岁以上、农村居民、低收入低学历人群、职业不固定、失业离退休人员属于用药风险高危人群。其中性别(t=2.76,P<0.05)、年龄(t=3.72,P<0.01)、学历水平(t=7.83,P<0.01)是影响东营地区居民用药风险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东营地区居民用药风险较低,但相关部门仍需特别关注农村居民、高龄人群、低收入低学历等高风险人群的健康教育,积极推进药学服务延伸向基层下沉,针对不同特征人群开展形式多样的用药知识普及,保证公众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真实世界研究探索替加环素原研药(商品名:泰阁)和仿制药(商品名:泽坦)的有效性、安全性。方法:回顾性收集某大型三甲医院中使用过泰阁或泽坦患者的真实世界数据,分为泰阁组和泽坦组进行研究,借助PSM方法调整组间差异,比较2组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有效性分析显示:72h有效率(77.5%vs.72.8%,P=0.3255),出院时有效率(61.5%vs.59.2%,P=0.5237),细菌清除率(24.9%vs.34.3%,P=0.1447)在2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体温、CRP和PCT在2组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安全性分析显示:泰阁组与泽坦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28%vs.26.04%,P<0.01),但不良事件发生率以及Cr、ALT、TbiL、Hb、PLT异常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泽坦和泰阁的有效性无明显差异,而泽坦的安全性低于泰阁。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究左乙拉西坦对神经元损伤的影响与机制。方法: 体外研究以3%七氟醚构建原代海马神经元损伤模型,通过CCK8与台盼蓝染色检测细胞增殖与存活率,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Wnt/β-catenin信号蛋白表达,免疫荧光检测MAP2/Synaptophysin表达。体内研究以3%七氟醚构建幼鼠认知功能损伤模型,利用Morris水迷宫检测幼鼠学习、记忆能力,通过长时程电位反映突触可塑性,采用免疫荧光检测BrdU阳性表达,Western blotting检测蛋白表达。结果: 体外研究中,七氟醚造成神经元细胞活力与细胞存活率降低,导致Wnt3a、β-catenin与p-GSK3β(Ser9)蛋白表达减少,MAP2/Synaptophysin表达下调。体内研究中,七氟醚造成幼鼠逃避潜伏期明显增加,且fEPSP斜率降低,BrdU表达减少,Wnt3a、β-catenin与p-GSK3β(Ser9)蛋白表达减少。然而,左乙拉西坦升高了神经元活力与细胞存活率,增加了Wnt3a、β-catenin与p-GSK3β(Ser9)蛋白表达,上调了MAP2/Synaptophysin表达。与此同时,左乙拉西坦减少了幼鼠的逃避潜伏期,上调了fEPSP斜率,增加了Wnt3a、β-catenin与p-GSK3β(Ser9)蛋白表达,且增加了海马DG区BrdU表达。结论: 左乙拉西坦明显改善了七氟醚诱导的幼鼠认知功能损伤,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激活Wnt/β-catenin信号提高海马神经元增殖,增加海马DG区神经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系统评价沙库巴曲缬沙坦(sacubitril valsartan,SV)对比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 inhibitors,ACEI)或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ngiotensin receptor blockers,ARB)治疗心梗后心衰(post myocardial infarction heart failure,P-MI-HF)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检索中国知网和PubMed等数据库自建库起至2021年12月有关SV(试验组)对比ACEI/ARB(对照组)治疗P-MI-HF的随机对照研究(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RCT)。采用Cochrane评价手册对纳入文献质量进行评价,采用Stata 14.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5项RCT,Meta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在左室射血分数[WMD=5.53,95%CI(3.93,7.13),P<0.01]、左室舒张末内径[WMD=-2.91,95%CI(-4.05,-1.77),P<0.01]、N末端B型利钠肽原[WMD=-358.40,95%CI(-446.62,-270.19),P<0.01]、6分钟步行试验[WMD=66.57,95%CI(21.29,111.84),P<0.01]和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RR=0.58,95%CI(0.45,0.74),P<0.01]方面均优于对照组,且安全性良好。亚组分析结果显示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组的效果更好。结论:SV治疗P-MI-HF在提高患者心功能、改善心室重构和远期预后等方面较ACEI/ARB效果更优,且安全性良好。但由于纳入研究总体质量一般,该结果有待更严谨的RCT进一步证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