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本文运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建立BCC模型,对我国31个省(直辖市)医药制造业研发投入产出情况进行可变规模下的综合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静态评价。结果表明,我国医药制造业研发投入产出效率受纯技术效率与规模效率的双重作用处于非DEA有效状态,即科技管理水平落后与研发投入规模结构不合理共同导致了研发投入产出效率的非有效配置。  相似文献   

2.
徐玉萍  徐文 《中国药事》2022,36(6):603-610
目的:研究我国医药制造业的技术创新效率并分析影响技术创新效率的原因,提出相对应的改进措施。方法:选用两阶段数据包络分析(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DEA)方法将技术创新过程分为技术研发和技术转化2个阶段,测算我国医药制造业的技术创新效率值。结果:我国医药制造业全国平均综合效率值以及四大经济区域的综合效率值在技术研发和技术转化阶段均未达到DEA有效状态,综合效率的提升主要受纯技术效率的影响,其次技术研发和技术转化阶段中全国仅有少数省份达到了DEA有效状态,资源存在投入冗余和不足的现象。结论:医药制造业应注重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创新能力,同时应根据不同地区不同省份的实际情况,合理规划技术创新过程中资源的投入规模和投入方向,有效提升行业技术创新效率。  相似文献   

3.
根据“三阶段”模型,通过创新投入能力、创新主体实施能力、创新产出能力三方面进行分析,了解我国医药制造业创新能力现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从政府资金投入、拓宽融资渠道、产学研结合等方面不断促进医药行业技术创新。  相似文献   

4.
本文旨在明确我国医药制造业不同子行业合作创新资金投入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为提升我国医药制造业不同子行业合作创新资金投入水平提供参考。基于2009—2019年我国医药制造业不同子行业相关指标数据,使用因子分析方法实证分析所归纳因素对其合作创新资金投入的影响。研发资金内部投入、科技活动人员投入、新产品开发投入、盈利水平、有效发明专利和政府资助对我国医药制造业不同子行业合作创新资金投入均为正向影响,这种促进作用体现为生物药品制造业>化学药品制造业>中成药制造业;而企业开放度对我国医药制造业不同子行业合作创新资金投入均为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医药制造业研发人力队伍中研究人员的比重不同对研发投入与创新绩效关系的影响。方法 采用2011—2017年中国医药制造业省际面板数据为样本,以研究人员比重为门槛变量,建立面板门槛回归模型,探讨研发投入与创新绩效关系中是否存在门槛效应。结果 在以研究人员比重为门槛变量时,医药制造业研发投入与专利申请量和新产品销售收入2种创新绩效之间都存在显著的门槛效应。随着研究人员比重增加,研发投入对专利申请量的促进作用有所下降,对新产品销售收入的促进作用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当研发人力队伍中研究人员的比重>35.182%且≤38.950%时,研发投入对2种创新绩效都可达到最优的产出效果。结论 医药制造业研发人力队伍中研究人员的比重控制在>35.182%且≤38.950%时研发团队的创新效率更高,研发投入对创新绩效的促进作用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促进我国生物制药企业技术创新效率的提升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将生物制药企业技术创新过程分解成技术开发与成果转化两个子阶段,在充分考虑子阶段间关联性的前提下构建两阶段数据包络分析(DEA)模型,并基于滞后效应对我国23家生物制药上市企业2016-2020年两阶段的技术创新效率进行评价。结果与结论我国生物制药上市企业两阶段的技术创新效率皆处于较低水平,技术开发和成果转化阶段的综合效率均值仅为0.377、0.347。当前制约我国生物制药上市企业两阶段技术创新效率提升的主要因素是纯技术效率不足。在技术开发阶段,研发经费投入冗余和专利产出不足是导致生物制药上市企业DEA无效的主要原因;而在成果转化阶段,发明专利投入冗余则是造成生物制药上市企业DEA无效的主要原因。从区域视角来看,在技术开发阶段,东部地区生物制药上市企业的综合效率与纯技术效率均值分别为0.378、0.603,皆高于中西部地区生物制药上市企业;而在成果转化阶段,中西部地区生物制药上市企业的综合效率与纯技术效率均值分别为0.361与0.548,皆高于东部地区生物制药上市企业。据此,笔者建议生物制药企业要增强技术成果转化能力,积极优化科技资源配置,重视区域间合作交流,推动我国生物制药产业创新效率整体提升。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我国医药制造业技术创新效率,确保资源投入实现有效的产出。方法:采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在合理选取测度指标的基础上,选取1999-2008年我国主要省(区、市)医药制造业数据进行了技术创新效率的实证研究,并探究了其时间演变趋势及演变的政策影响因素。结果:我国河北、河南、湖北等部分中、东部省(区、市)技术创新效率低,平均水平不足0.6;东、中、西部主要省(区、市)的纯技术效率平均都在0.7以上,而普遍都低于规模效率;整体看10年间技术创新效率没有明显的上升趋势,且具有很大的波动性。结论:我国主要省(区、市)技术创新效率存在差异,且总体趋势受政策的影响较大。国家应当借鉴国内、外经验制定并不断完善相关政策法规,以促进我国医药制造业技术创新效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8.
本文根据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公布的27家医药上市公司的相关数据,建立了创新投入与产出的评价指标体系,利用DEA-Malmquist指数模型从动态角度分析了2008-2012年度长三角医药上市公司的创新现状以及创新效率的变动趋势。得出影响全要素生产率的主要因素是技术进步指数的结论。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索政府资金投入与中国医药制造业企业研发(research and development,R&D)产出之间的关系,为政府的科技激励政策提供建议。方法根据2005—2015年中国医药制造业企业R&D产出和政府资金投入数据,通过构建向量自回归计量模型,运用格兰杰因果检验、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等方法,分析各指标之间的关系。结论整体来看政府资金投入对中国医药制造业企业R&D产出有明显的激励作用。建议加强政府资金投入的效率监管、有针对性地加大政府资金投入、政府资金投入需事前激励和事后激励相结合、政府资金投入要与其他融资方式结合。  相似文献   

10.
《中国药房》2015,(1):1-4
目的:了解我国3种登记注册类型(内资、外资、港澳台资)医药制造企业研发投入与产出的差异,为提高整个医药制造业的研发能力提供参考。方法:根据《中国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2010-2013年公布的数据,对2009-2012年我国3种登记注册类型医药制造企业相关研发指标进行分类分析。结果:从企业研发投入的均值上看,港澳台资企业在研发人员全时当量、研发人员数量、研发人员占平均从业人员数量的比例、研发经费内部支出及其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有研发活动的企业数占企业总数的比例等方面指标中均为最高,外资企业次之,内资企业最低。在研发产出各项指标中,就新产品销售收入而言外资企业表现最好,港澳台资企业次之,内资企业最低;就新产品销售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和企业平均有效发明专利数2个指标而言,港澳台资企业表现最好,外资企业次之,内资企业最低。结论:内资企业在研发投入和产出方面均不足。因此其应加强在人才、资金等方面的创新投入,激发企业创新文化,增加新产品销售收入,提高企业知识产出,以提高我国医药制造业内资企业的研发能力。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我国部分前百强上市制药企业的创新效率,为制药企业发展创新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参考工业和信息化部2011年医药工业企业排序选取我国21家制药企业,对其创新活动的投入-产出效率进行分析。结果:中国制药企业创新活动DEA效率均值均较高,综合效率均值为0.811、技术效率均值为0.890、规模效率均值为0.894,个别企业差异显著;13家综合效率有效(θ=1.000),均处于规模报酬最佳状态。结论:我国制药企业创新效率平均水平良好,但大部分制药企业需改善资源配置,尤其是研发投入有待提高,规模报酬尚未达到理想状态。  相似文献   

12.
褚淑贞  陈玉莹  席晓宇 《中国药房》2014,(33):3080-3083
目的:考察并购活动对我国医药上市公司经营绩效的影响。方法:选取我国2007-2009年发生并购的22家医药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采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法从总体绩效、并购方性质、并购类型、是否关联、是否具有目标公司控制权5个方面对样本并购前后几年的绩效进行比较。结果与结论:医药上市公司的总体绩效呈现出先降后升的变化趋势;私有性质的上市公司的并购效率低于国有上市公司但前景较好;发生横、纵向并购的上市公司绩效表现优于发生混合并购的公司;在并购后的前2年,发生关联并购的上市公司绩效水平明显高于非关联并购的公司,此后逐渐持平;对目标公司有控制权的上市公司的绩效水平高于未获得控制权的公司。从长远来看,并购活动对于我国医药产业发展意义重大,政府和企业都应明确自身定位,提升我国医药产业的并购效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找出影响我国医药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关键因素。方法:基于灰色系统理论,将我国医药制造业的技术创新能力看作为一个灰色系统。从《中国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2000-2012年)》中选取相关数据,以拥有发明专利数作为该系统的特征指标。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计算出新产品开发经费支出、医药科技活动中的政府经费筹集情况、医药科技活动中的企业经费筹集情况、医药制造业研发人员数、医药制造业科研机构数这5个因素相对于系统特征指标的灰色关联度。结果:上述5个因素的关联度分别为:0.8942、0.8706、0.7330、0.8276和0.8877。结论:影响我国医药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关键因素是新产品开发经费支出。  相似文献   

14.
制药业是研发投入占其销售总额比例最高的行业。通过透视目前全球新药研发现状与跨国医药企业研发的总体特征,对运行模式进行较为深入的分析探讨,将其归纳成7种研发模式:独立研发、专利授权、投资及收购、双方联合研发、项目外包、多方合伙利益分享风险分担及风险投资、外包企业与跨国药企知识产权的合作方式,分析其特点并分别提出具体的案例。指出了跨国药企日后的发展趋势:精简研发部门、建立小而灵的药物研发执行单元、扩大向公司外部寻求创新支持、加大研发外包等,分析了全球化对我国制药业的影响,进而提出我国医药产业全球化竞争和实施国际化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我国的生物医药产业创新模式。方法:分析我国生物医药产业的核心——新药研发中存在的研发基地建设薄弱、资金不足、成果转化难三大问题,基于"合同研究组织(CRO)"建立产业创新模式。结果:提出由"多并发CRO"的研发模式、风险投资与专利/新药证书对接的融资形式以及新药证书为导向的研发过程管理组成的产业创新模式,并整合为"先进合同研究组织(CRO+)"。结论:该模式是一种开放性集成服务体系,有利于缩短生物医药研发周期,降低研发成本与研发风险,促进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16.
基于Malmquist指数评价我国医药制造业技术创新效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邹鲜红  罗承友 《中国药房》2010,(37):3457-3460
目的:评价我国医药制造业技术创新效率,为相关决策提供参考。方法:利用基于非参数的Malmquist指数模型,从动态角度考察1999~2007年期间我国医药制造业区域和子行业技术创新效率变化的规律和特点。结果:在研究的时间段内我国医药制造业技术创新效率年均增长6.6%,这主要得益于技术进步的贡献。技术创新效率存在区域差异,西部地区技术进步率最高(26.7%),东部地区技术进步率其次(13.8%),中部地区技术进步率最低(5.5%);同时存在行业差异,中成药品制造业的创新效率增长率最高(12.4%),化学药品制造业创新效率增长率次之(9.2%),生物药品制造业创新效率增长率最低(6.8%)。结论:技术进步是推动我国医药制造业技术创新效率提升的关键,但是医药制造业创新效率的区域及子行业差异又体现了在创新的过程中资源合理配置的重要性,以及对创新产出中自主知识产权的关注程度。  相似文献   

17.
高波 《中国药房》2014,(37):3551-3552
目的:探索医疗机构集约化药品托管采购模式,为降低药品采购成本提供参考。方法:介绍集约化药品托管采购模式的特点,归纳、比较集约化药品托管采购模式实施前(2010年5月-2011年4月)、后(2011年5月-2012年4月)的数据。结果与结论:集约化药品托管采购由独立于医疗机构的药品监督管理委员会监管,通过公开遴选药品经营公司作为配送公司,明确各配送公司的配送药品目录及权利与义务,并对其进行考核管理;通过配送公司支付托管费降低了实际支付金额、让利于患者(由0元增至1 100万元),可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医药分开,规范医院与药品配送公司的购销行为。  相似文献   

18.
陈乃用  张化尧 《中国药房》2013,(17):1537-1539
目的:为制药企业选择技术创新战略提供参考。方法:以技术创新理论为基础,运用跨案例研究方法,对华东A股份有限公司与浙江B股份有限公司在国际合作的技术战略、合作和避专利工艺方面进行分析。结果与结论:在国际合作方面,A公司主要是采取建立合资公司的方式,B公司则是与跨国公司(MNE)形成战略联盟合作共同开发新药。后者从与MNE的竞争到合作开发,从模仿创新到自主创新,取得了避专利工艺和首仿药的成功。建议中国制药企业应以自身的技术实力为基础,通过国际合作提升自身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9.
西安市中小型制药企业生产现状及发展方向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调查西安市中小型制药企业生产现状,为企业发展提供思路.方法 从2008年3月~2011年6月西安市中小型制药企业中随机抽取103家,采用自制问卷的形式对各家制药企业进行现场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企业的基本情况构成、企业人员情况、质量管理及新药研发情况等,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①西安市中小型制药企业人员的组成方面,专科及以上学历占总人数<1 0%的为39 (37.86%)家,10%~ 30%的为47 (45.63%)家;专业职称占总人数<1 0%的为78 (75.73%)家;②对企业质量管理的追求方面,持续改进的为21 (20.39%)家,提升企业竞争能力的为23 (22.33%)家;③企业研发新产品新技术方面,有新技术需求的为81(7 8.64%)家,有自己研发机构的为9 0(87.38%)家,可以创新研发新药的为36(34.95%)家.结论 西安市中小型制药企业在人才结构上存在严重缺陷,企业的质量管理观念较差,企业研发新产品新技术明显不足.合理的人才梯队、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药和严格的生产质量监控可以使中小型制药企业产品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走“专、精、特、新”的特色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