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正>中风病是以猝然昏仆,不省人事,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言语不利为主证的病症[1],系西医之脑卒中。脑卒中已成为导致人类死亡的第二大疾病[2],是导致残疾的重要原因[3]。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急性脑梗死)是最常见的卒中类型,占我国脑卒中的69.6%~70.8%。我国住院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  相似文献   

2.
王红波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9):1411-1411
脑血管疾病是指各种原因导致的急慢性脑血管病变[1].脑血管疾病分为出血性和缺血性两大类.缺血性脑血管病分为脑梗死、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血栓等,而出血性脑血管病分为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等[2].急性脑血管病系脑部或支配脑的颈部动脉病变,引起的脑局灶性血液循环障碍,导致急性或亚急性脑损害症状.中风的共同特点为起病急,1~2 d内脑部损害症状达到高峰[3].  相似文献   

3.
<正>脑梗死(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是最常见的脑卒中类型,占全部脑卒中的60%~80%。脑梗死(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是指由各种原因引起的脑部血液供应障碍,使局部脑组织发生了不可逆性的损害,从而导致脑组织出现缺血、缺氧性坏死。近年来,脑梗死的发病率有逐年增加  相似文献   

4.
刘秀容 《现代医药卫生》2007,23(23):3581-3582
急性脑卒中分为出血性和缺血性脑卒中两类,主要包括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和脑梗死。以局灶性神经功能缺失为共同特征的急性脑血管疾病。临床表现主要为头痛,偏侧肢体瘫  相似文献   

5.
王滨  贾明  刘楠  万久贺  周啸  罗智敏  闫晓蕾  周晔  贾士杰 《河北医药》2013,35(11):1632-1634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OPCAB)术后早期再发急性脑血管意外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1月至2012年9月468例脑卒中史患者行OPCAB手术的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早期有无再发急性脑血管意外分成2组,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各种危险因素与该事件发生的相关性。术后定义为手术完成入住ICU期间,早期急性脑血管意外定义为术后48h内发生。结果 468例OPCAB手术且术前有脑卒中病史的患者术后早期再发急性脑血管意外52例(11.1%),其中脑梗死39例,脑出血2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11例。机械通气时间、入住ICU时间及病死率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术前双侧颈动脉重度狭窄(OR=6.338,95%CI:2.283~21.019)、术前左心室射血分数≤35%(OR=2.737,95%CI:1.267~6.389)、术后急性心肌梗死(OR=3.656,95%CI:1.933~6.894)、术后房颤(OR=3.104,95%CI:1.135~8.016)与术后低血压(OR=4.173,95%CI:1.836~9.707)是脑卒中患者OPCAB术后早期再发急性脑血管意外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脑卒中患者行OPCAB术后早期再发急性脑血管意外的发生率高。术前双侧颈动脉重度狭窄、术前左心室射血分数≤35%、术后急性心肌梗死、术后房颤及术后低血压是脑卒中患者OPCAB术后早期再发急性脑血管意外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第四节 脑卒中 脑卒中(Stoke),又称中风或脑血管意外,是一组突然起病,以局灶性神经功能缺失为共同特征的急性脑血管疾病。主要分为出血性脑中风(脑出血或蛛网膜下隙出血)和缺血性脑中风(脑梗死、脑血栓形成)两大类,  相似文献   

7.
老年人急性脑梗死就诊时间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脑血管病是神经系统常见病和多发病,50%~70%患者遗留瘫痪失语等严重残疾,病死率约占所有疾病的10%,是目前人类疾病三大死亡原因之一,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负担[1]。缺血性脑卒中发病超过6h可造成不可逆性脑组织损害,脑卒中的早期就诊与预后有着密切关系[2]。现就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干部保健科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间的241例老年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资料进行分析,探讨影响其早期就诊原因,公众对急性脑血管病早期治疗的认识及全民卒中科普教育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正>卒中已成为一种高发病率和高致残率的全球性疾病,受到各年龄段人群的困扰。青年卒中是根据年龄定义的,指发生在18~45岁中青年人的脑血管疾病,以缺血性脑卒中居多。脑梗死的发病率国内外研究结果不同,在世界范围内,青年脑卒中的发病率约为(48~240)/1 000万,而发达国家则不到5%[1]。在中国等发展中国家,青年缺血性脑卒中占所有卒中的19%~30%[2]。本研究拟在比较青年  相似文献   

9.
脑血管意外又称急性脑血管病,或中风、脑卒中,是供应脑的动脉血管,包括两侧颈内动脉和椎动脉,病变引起的脑局灶性血液循环障碍,而致意识障碍和(或)脑局灶症状(言语障碍、面瘫、肢瘫).主要分为出血性或缺血性两大类,前者包括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者即脑梗死.在我国,脑血管意外每年的发病率约为0.15%,病死率为0.12%,幸存者70%以上遗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1],是急诊科最常见的疾病和危重症.快速有效的院前急救护理,对保全患者生命,减少患者的伤残率和病死率至关重要.现将我院2010年院前急救的脑血管意外患者92例的急救护理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脑梗死又称缺血性脑卒中,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脑部血液供应障碍,使局部脑组织发生不可逆性损害,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性坏死[1].据统计,脑梗死占全部脑卒中的80%[2],25%~75%的脑梗死在2~5年内复发[3].该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是致残的首位病因,其病死率低于心肌梗死和癌症,居第三位.脑梗死在造成患者生存质量下降的同时,给家庭、社会也造成了沉重的负担,给我国医疗卫生经济造成了巨大压力.因此,对脑梗死的治疗日益受到重视.本文就目前脑梗死的治疗现状及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急性脑血管意外(ACVA)是一组脑血管疾病的总称,分为出血性及缺血性两类。其中出血性脑血管病根据出血部位不同可分为:蛛网膜下出血;脑实质各部位的出血,如内囊桥脑出血。缺血性脑血管病细分为脑梗死(脑血栓形成和脑栓塞)、一过性脑缺血、腔隙性脑梗死。脑血管意外除疾病本身应有的表现外,心电图也有显著变化。笔者对80例脑卒中患者的心电图资料进行回顾性整理分析,从而探讨ACVA出现心脏损害的病因,心电图变化特点,指导临床治疗、判断预后。入选的80例患者为2007-2010年我院的住院患者,其中脑出血30例,脑梗死36例,蛛网膜下隙出血14例。  相似文献   

12.
脑梗死属于临床上较为常见的疾病, 占我国卒中的69. 6% ~70. 8% [1].急性轻型脑卒中是指NIHSS 评分≤3 分的患者.轻型缺血性脑卒中是缺血性脑卒中常见的类型, 其起病时症状轻微, 溶栓治疗存在的颅内出血风险, 考虑到溶栓治疗的风险/效益比不高, 既往大部分重要的静脉溶栓试验研究将轻型缺血性脑卒中排除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糖水平与病情预后的关系。方法对我院2004年1月~2009年3月经CT或MRI证实的224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按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分为血糖正常组(102例)、应激性高血糖组(65例)和糖尿病组(57例),并对各组患者患病情况和治疗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应激性高血糖组与糖尿病组的后循环脑梗死构成比明显高于血糖正常组(P<0.01)。糖尿病组及应激性高血糖组大面积脑梗死构成比明显高于血糖正常组(P<0.01,P<0.05),应激性高血糖组好转率(23.08%,15/65)明显低于血糖正常组(56.86%,58/102)(P<0.01)和糖尿病组(49.12%,28/57)(P<0.05)。应激性高血糖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死率(16.92%)明显高于糖尿病组(12.28%)及血糖正常组(3.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糖水平可作为预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情及预后的重要参考指标之一,早期有效监测并控制血糖可降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生后的脑损害。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日益升高,已位居危害人类生命安全的三大疾病(脑血管疾病、癌症、心血管疾病)之首,而吞咽障碍(dysphagia)是脑血管疾病脑卒中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22%~65%的卒中患者存在吞咽障碍,常常导致营养不良、脱水和吸入性肺炎等并发症,致使患者病死率升高,住院时间延长[1]。研究显示吞咽障碍是卒中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针对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中采用CT颅脑灌注成像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笔者于2013年4~10月在河南省人民医院进修期间所参与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61例,全部经MRI与CT检查明确诊断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者20例为TIA组,脑梗死者41例为CI组。所有病例均分别开展CT颅脑灌注成像,并于CT平扫诊断结果进行比较,再酌情分析两种不同病例的实际表现差异。结果 CT颅脑灌注成像检查有效检出率为95.1%,明显高于CT平扫检查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IA组中患侧的TTP与MTT与健侧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同时CI组中患侧的CBV、CBF、TTP与MTT与健侧比较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CT颅脑灌注成像对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具有良好的诊断价值,综合多项检验指标结果可更好的判断疾病发生与进展状况,为治疗提供良好依据。  相似文献   

16.
刘爽  刘芳贤  宋愿智 《医药导报》2002,21(6):360-361
综述去纤酶在心脑血管疾病中的应用,经临床实践证明,去纤酶对急性脑梗死、亚急性脑梗死、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缺血性心脏病等均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7.
脑梗死是临床常见的一种高发病率、死亡率、致残性极高的脑血管疾病.我科自2004年3月起对部分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运用头颅亚低温配合疏血通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正>急性脑血管病又称为脑中风、脑血管意外,是一种突发性脑部血管循环障碍疾病,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高,是威胁中老年健康的三大疾病之一[1,2]。急性脑血管病主要包括脑血管破裂产生脑出血、脑血管血栓引起缺血性脑梗死等情况,患  相似文献   

19.
玲子 《家庭医药》2007,(11):63-63
脑中风又称脑卒中,是常见的脑血管疾病。主要分为两种类型:一类是缺血性脑中风,即脑梗死,主要包括脑血栓形成、脑栓塞;另一类是出血性脑中风,包括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随着社会老龄化的逐渐加剧,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随之增加。《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8》指出,我国现有脑卒中患者1300万,居心血管病首位。急性缺血性脑梗死又称脑缺血性卒中,是临床常见病,常见于老年患者,致残率较高[1]。不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或糜烂在急性缺血性脑梗死的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2],其发病机制主要为血栓机械性阻塞引起脑组织正常血液循环受损,进而导致不同程度的脑组织缺血缺氧及坏死,最终导致患者致残或死亡,极大地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