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铜绿假单胞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耐药机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青霉素结合蛋白(PBPs)、β-内酰胺酶、膜通透性障碍、主动外排和生物胶膜等方面对近年来铜绿假单胞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简要综述。铜绿假单胞菌中高分子量的PBP3及低分子量的PBP4、5、7等的改变可能与其耐药性的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2.
舒普深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的疗效观察郭明春朱林纪合岭(河南省商丘县公疗医院商丘县476100)近代研究表明,许多革兰氏阴性菌和阳性菌能产生β-内酰胺酶,其能破坏以β-内酰胺类抗生素结构中的β-内酰胺环,从而减低了这类抗生素对病原菌的抗菌作用,造成临床上控...  相似文献   

3.
产生β—内酰胺酶革兰氏阳性菌和阴性菌是导致世界性β—内酰胺类耐药性提高的主要原因。抗生素失活由于胞外β—内酰胺酶如金葡菌,或产生于革兰氏阴性菌周质中酶所致。因此,任何临床使用β—内酰胺酶抑制剂不仅具有对广范围酶有良好抑制作用,还具有能  相似文献   

4.
Thienamycin是链霉菌Streptomyces cattleya产生的一种新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抗菌谱较广,对革兰氏阳性菌与阴性菌的抑制作用分别等于或超过青霉素和氨基环醇类抗生素,它对β-内酰胺酶高度稳定,与青霉素或头孢菌素无交叉耐药性,但它在浓缩液和无定  相似文献   

5.
张润平 《齐鲁药事》2001,20(6):22-23
自 4 0年代青霉素问世以来 ,许多 β -内酰胺抗生素品种相继广泛应用于临床 ,并对感染性疾病发挥了很重要的治疗作用 ,但随之也产生了细菌耐药性问题。细菌耐药的主要机制是 :细菌细胞外膜通透性障碍 ;产生质粒或染色体介导的 β -内酰胺酶 ;靶位青霉素结合蛋白 (PBP)的改变。在上述机制中 ,临床意义最大的是β -内酰胺酶的产生 ,约 80 %病原菌的耐药性与其有关。革兰氏阳性菌中葡萄球菌是主要产酶菌属 ,产生的β -内酰胺酶可有效地水解天然和半合成的青霉素类抗生素 (苯唑西林和甲氧西林除外 )。革兰氏阴性菌产生的 β -内酰胺酶分为二…  相似文献   

6.
青霉素结合蛋白(PBP)为膜结合性酶,催化细菌粘肽合成中的羧肽酶和转肽酶反应。在甲氧西林敏感性金黄色葡萄球菌(MSSA)中已证实存在4种PBP,即PBP1(85kDa)、PBP2(81kDa)、PBP3(75kDa)和PBP4(45kDa),此外在甲氧西林耐药性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中还有PBP2'(A)。金黄色葡萄球菌中的PBP为β-内酞胺类抗生素的作用靶位,由于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与这些PBP结合,而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细胞壁的生物合成。在MRSA中,PBP2'(A)与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亲…  相似文献   

7.
浅述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合理使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β-内酰胺类抗生素包括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和非典型β-内酰胺类。这类抗生素在整个抗生素中比例较大,使用比较普遍,但滥用现象也比较严重。下面根据这类抗生素药效学和药代学的主要特点,浅述其合理使用。一、药效学方面(一)作用机理 都能抑制胞壁粘肽合成酶,即青霉素结合蛋白(PBPs),从而阻碍细胞壁粘肽合成,使细菌细胞壁缺损,细胞内渗透压增高,细胞被胀破,以致细菌最后死亡。但对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的作用又有区别,即除青霉素和口服青霉素V不能透过革兰氏阴性细菌糖蛋白磷脂外膜(是革兰氏阴性细菌细胞壁的主要结构)外,其它均能…  相似文献   

8.
《中国药品标准》2007,8(1):F0004-F0004
本品为哌拉西林钠和他唑巴坦钠组成的复方制剂。哌拉西林为广谱半合成着霉素类抗生素,他唑巴坦为β-内酰胺酶抑制剂。本品适用于对哌拉西林耐药,但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敏感的产β-内酰胺酶的细菌引起的中、重度感染,其抗菌谱包括革兰氏阴性菌、革兰氏阳性菌及厌氧菌。  相似文献   

9.
海南省3109株常见致病菌耐药性调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调查海南省细菌感染的常见致病菌及其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为合理应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海南省南、中及北区域住院病人标本中分离的3109株细菌,应用API系统对细菌进行鉴定,并采用VITEK32系统测定其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度。结果 海南省常见的革兰氏阳性菌感染频数依次为葡萄球菌、肠球菌及肺炎链球菌;革兰氏阴性菌为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氏菌、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氏菌及阴沟肠杆菌。药敏结果显示革兰氏阳性菌中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明显耐药,仅对万古霉素呈现高度敏感;肠球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仍呈敏感状态;大肠埃希氏菌及肺炎克雷伯氏菌对第三代头抱菌素仍有一定敏感度,但产配明L分别达31%及20%。铜绿假单胞菌、阴沟肠杆菌及不动杆菌对多种抗生素呈现耐药;所有革兰氏阴性菌对亚胺培南均敏感。结论 临床只有重视细菌培养、药敏及β—内酰胺酶和配明L检测,方可合理使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10.
病原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耐药性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介绍了病原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的机制,即细菌细胞外膜通透性障碍;产生质粒或染色体介导的β-内酰胺酶;靶位青霉素结合蛋白的改变。主要关注与β-内酰胺酶有关的耐药机制,介绍了β-内酰胺酶的类别和产酶产原菌的分布,以及在临床上联用β-内酰胺酶抑制剂和β-内酰胺类抗生素来有效克服病原菌的耐药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