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探讨椎体后凸成形术和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疗效。方法 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80例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分为经皮椎体成形术组(PVP组)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组(PKP组),于术前、术后1周、术后6个月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和SF-36量表行疼痛评分及健康状况评分,并观察患者椎体后凸角度、椎体压缩率及骨水泥渗漏发生情况。结果 与术前相比,两组VAS评分显著降低,SF-36评分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椎体后凸角度、椎体压缩率均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术后6个月VAS评分、SF-36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VP及PKP均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对于椎体复位,PKP较PVP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2.
常丽鹏  申军  赵敏  袁太珍  龚国龄 《安徽医药》2019,40(12):1327-1331
目的 探究3D打印数字技术辅助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重度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17年5月深圳市龙岗区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52例重度OVCF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法分为观察组(25例)和对照组(27例),观察组术前进行骨折椎体的三维重建,并3D打印椎体模型进行预操作;对照组行常规PVP术。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获得最佳穿刺位置时穿刺定位时间、透视次数;于术前、术后第1天、术后12个月时进行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检查,测定椎体高度、骨折椎体前缘压缩比及Cobb角,统计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双凹型、扁平型骨折类型及总体穿刺时间、透视次数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术后第1天及术后12个月时,两组患者骨折椎体前缘压缩比、Cobb角、VAS评分、ODI较术前均下降,椎体高度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患者术后12个月时VAS评分低于术后第1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骨水泥渗漏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3D打印辅助PVP术治疗重度OVCF疗效确切,可提高PVP安全性。  相似文献   

3.
王卓  王绍钱  牛磊 《安徽医药》2019,40(9):1020-1023
目的 比较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周壁破损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5年9月至2017年8月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周壁破损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42例,根据手术方法分为对照组(PVP治疗)与观察组(PKP治疗),每组21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透视总曝光时间、骨水泥量及渗漏率情况。同时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6个月及术后12个月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DI)评分、McGill疼痛问卷表(MPQ)评分、骨质疏松症患者生活质量量表(OQOLS)评分、椎高度及cobb角变化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及骨水泥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KP组患者透视总曝光时间、骨水泥渗漏低于PVP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ODI评分、MPQ评分、OQOLS评分、伤椎高度、cobb角角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时间的推移各数值均有下降趋势,术后不同时间的ODI评分、MPQ评分、伤椎高度、cobb角角度差异也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ODI评分、MPQ评分、伤椎高度、cobb角角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手术方式和时间对ODI评分无交互作用(P>0.05),对MPQ评分、伤椎高度、cobb角变化有交互作用(P<0.05)。结论 PKP和PVP治疗周壁破损型OVCF均有较好疗效,但PKP比PVP更利于椎体高度的恢复与维持,减少了骨水泥渗漏风险,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李勇  余润泽  陶学顺  郑军 《安徽医药》2017,38(8):1031-1034
目的 对比分析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KP)及经皮椎体成形术(PVP)+骨水泥强化固定方案治疗严重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严重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患者10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PKP组(50例)和PVP组(50例),分别采用PKP和PVP+骨水泥强化固定方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相关临床指标(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骨水泥用量、下地活动时间、总住院时间)、手术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DI)评分,伤椎前缘高度百分比,Cobb角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 PKP组手术相关临床指标水平均优于PV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周、3个月及12个月VAS评分均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VP组术后1周VAS评分低于PK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ODI评分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VP组术后伤椎前缘高度百分比和Cobb角均低于PKP组、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KP方案治疗严重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治疗具有微创、操作简便及术后恢复快等优势;而PVP+骨水泥强化固定方案则有助于改善患者术后伤椎恢复程度,缓解早期疼痛,且未导致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上升。  相似文献   

5.
目的与保守疗法相比,探讨DSA机下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本院58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29例。对照组实行常规疗法,治疗组采取DSA机下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治疗前和治疗后2d、2个月、最后一次随访时记录疼痛指数视觉模拟评分(VAS)、功能障碍评分(ODI)以及术后并发症。结果随访时间2~12个月,完全缓解55例,部分缓解3例,无严重并发症发生。与术前评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2d、术后2个月、最后一次随访时VAS评分及ODI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术后2d、术后2个月、最后一次随访时VAS评分及ODI评分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SA机下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创伤小、手术时间短,能迅速缓解疼痛及功能障碍症状,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本科2011年10月~2014年2月收治的60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采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比较术前、术后1d疼痛视觉类比评分(VAS),伤椎前缘高度及Cobb角的变化,并观察其临床效果。结果所有患者术前VAS评分为(6.7±1.1)分,术后评分为(2.3±0.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伤椎角度增加及Cobb角恢复情况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中骨水泥渗漏4例4个椎体。结论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良好,可迅速缓解患者腰背部疼痛,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30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均行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并对30例患者术后应用国际通用疼痛目测分级评分法(VAS)进行评分,观察术后并发症的情况。结果 30例患者中,缓解明显29例,缓解不明显2例。术后2例患者骨水泥渗漏但没有表现任何不适。术后1个月VAS评分为0~2.20分,平均2.0分。术后未发生神经根、脊髓损伤、肺栓塞等并发症。结论经皮椎体成形术能有效缓解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引起的疼痛,维持椎体稳定性,足一种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07年6月至2008年12月收治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所有患者均利用经皮椎体成形术进行治疗。结果随访6个月~2.0年,平均1.3年,失访1例1椎,所有患者疼痛消失或明显减轻,VAS评分从术前(8.07±0.76)分至术后第1天(3.20±0.80)分,术后1个月(2.77±0.83)分,随访期末(1.95±0.64)分(P〈0.05)。5例发生骨水泥渗漏。结论经皮椎体成形术是一种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较为有效的方法 。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估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疗效,总结经皮椎体成形术的手术经验。方法:2008年1月~2009年10月,对48例(59椎)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在C型臂辅助下经单侧椎弓根入路行经皮椎体成形术,评价术后48h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s,VAS)。结果:48例患者VAS评分较术前显著降低。结论:单侧椎弓根入路行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疗效可靠,C臂实时监测下适量的骨水泥注入,可确保手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C”型臂引导下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椎体骨质疏松性骨折的疗效。方法220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在“C”型臂X线机引导下行经皮椎体成形术,分别在术前、术后及随访时对患者疼痛、止痛药使用情况、活动能力进行分析。结果220例中术后24~72h内腰背痛完全缓解168例,显著缓解46例,3例伴肋间神经痛,2例椎体穿刺不成功和1例注射无效;术后及随访时VAS评分、止痛药使用评分、活动能力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1),而术后及随访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C”型臂引导下经皮椎体成形术用于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其疗效明显,应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体位+手法复位结合PVP术治疗OVCF的方法及临床价值。方法 2007年2月~2012年5月采用微创介入治疗OVCF患者132例,其中68例89个椎体行体位+手法复位结合PVP,64例81个椎体行PKP,所有患者随访3年以上。手术前后采用VAS评分、ODI指数、病椎前缘、中部高度的变化及后凸畸形Cobb's角等指标来评估疗效,并观察两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时间、骨水泥渗漏、骨水泥注入量及住院费用、天数情况。结果两组术后VAS评分及ODI指数有明显下降,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但术后同一时间点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椎体高度及后凸畸形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但两组在矫形效果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VP组8个椎体(9.0%)、PKP组7个椎体(8.6%)出现骨水泥渗漏,但均无神经症状。结论体位+手法复位结合PVP术治疗OVCF能达到与PKP相同的中期临床效果,并能有效恢复病椎高度,矫正脊椎后凸畸形,且骨水泥渗漏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总结单侧经椎弓根穿刺椎体成形治疗新鲜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探讨单侧穿刺椎体成形术使骨水泥达到伤椎双侧理想分布,并取得良好治疗效果的方法 。方法 回顾分析2011年6月至2012年12月行单侧经椎弓根穿刺方法 行椎体成形术(PVP)治疗新鲜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患者98例病例共121个病椎。统计术前、术后1d、末次随访(3—6个月)疼痛视觉评分(VAS:0—10分)、术后骨水泥分布、并发症发生等情况。结果 98例患者术前、术后1d、术后6个月的VAS评分,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骨水泥在椎体两侧的分布无统计学意义;术后骨水泥渗漏率是24%;存在一过性神经根刺激症状18例,无需开放手术处理。结论 单侧经椎弓根穿刺椎体成形治疗新鲜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安全、有效,术后止痛效果良好,减少长期卧床并发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使用膨胀式椎体成形器治疗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0例(14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使用Sky膨胀式椎体成形器进行经皮后凸成形术,比较手术前后的疼痛程度(VAS评铆、椎体前缘高度与Cobb’s角的变化。结果所有患者术后疼痛明显缓解,椎体前缘高度和Cobb’s角有显著改善,无严重并发症。结论使用Sky的后凸成形术止痛效果良好,能纠正后突畸形,有效恢复并保持椎体高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骨水泥椎体成形术及术后进行唑来膦酸药物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接受治疗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单纯采用骨水泥椎体成形术治疗,研究组在骨水泥椎体成形术治疗的基础上,术后应用唑来膦酸治疗.记录2组患者的伤椎前缘高度及脊柱后凸Cobb's角,BMD评分及VAS评分,ODI评分,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治疗后24 h及6个月,研究组患者的伤椎前缘高度及BMD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的脊柱后凸Cobb's角明显小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的VAS评分及ODI评分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的术中及术后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骨水泥椎体成形术后进行唑来膦酸治疗,能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提高患者骨密度,降低椎体骨折风险.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联合即时手法复位治疗胸腰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总结经皮椎体成形术的手术经验。方法 2005年1月至2010年11月,对96例(126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在X线透视辅助下经单侧椎弓根入路行经皮椎体成形术,评价术后3d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an-aloguescales,VAS)。结果 96例患者VAS评分较术前显著降低。结论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疗效肯定,安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实施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术后相邻椎体骨折的治疗方法和效果。方法从本院2010年5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椎体成形术后相邻椎体出现骨折的患者中随机选择30例进行研究,再次实施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KP)。记录患者再次术前、术后自理生活能力评估(ADL)和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结果,并进行比较。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再次PKP手术,术后随访3个月,患者再次术后24 h、3个月的ADL和VAS评分较之再次术前差异均显著,(均P<0.05)。结论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椎体成形术后相邻椎体出现骨折的患者再次实施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KP),可以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显著缓解疼痛,促进功能恢复,且并发症较少,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对老年人多次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steoporosis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9年7月~2013年9月47例患者的资料,均有2次以上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病史,均接受了经皮椎体成形术和规范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入院时和椎体成形术后(术后即刻,术后1天、1周、1月,末次随访)的情况,采用改良Macnab标准评定临床疗效。结果所有患者病椎均穿刺成功,手术时间30~87min,平均43min。注入骨水泥的量平均为3.5ml(2~6ml)。所有患者术后腰背部疼痛均明显缓解或消失,次日佩戴腰围能独立行走。患者术后不同时期的VAS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根据改良Macnab疗效评定标准,优良率为95.74%。随访3~48个月,末次随访患者骨折椎体疼痛无复发。结论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人多次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骨康胶囊联合鹿瓜多肽注射液治疗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8年5月在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治疗的椎体压缩骨折患者88例,根据用药差别分为对照组(44例)和治疗组(44例)。对照组静脉滴注鹿瓜多肽注射液,8 mL/次加入生理盐水250 mL,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骨康胶囊,4粒/次,3次/d。两组患者均治疗2周。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同时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VAS评分、ODI评分、血清学指标、骨密度和Cobb角。结果治疗后,对照和治疗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81.82%和97.7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VAS评分、ODI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患者VAS和ODI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骨钙素(BGP)、尿脱氧吡啶啉(DPD)、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TRACP5b)、Ⅰ型胶原交联羧基端肽(CTXI)、Ⅰ型胶原氨基肽前肽(PINP)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25羟维生素D [25-(OH)D]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且治疗组患者这些血清学指标均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腰椎L1-4和股骨大粗隆骨密度均显著升高(P0.05),Cobb角明显减小(P0.05),且治疗组患者骨密度及Cobb角均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椎体压缩骨折患者采用骨康胶囊联合鹿瓜多肽注射液治疗可有效改善骨密度和骨代谢指标,促进骨折愈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