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磊  胡冰 《安徽医药》2010,14(4):373-375
结直肠癌是胃肠道中常见的恶性肿瘤,5-氟尿嘧啶(5-fluorouracil 5-FU)是治疗结直肠癌最基本的化疗药物之一,二氢嘧啶脱氢酶(dihydropyrimidine dehydrogenase,DPD)是5-FU分解代谢的起始酶和限速酶。80%~90%的5-FU由DPD代谢,其活性的高低决定5-FU体内代谢快慢和毒性大小,是影响5-FU化疗疗效及不良反应的主要因素之一,在5-FU的治疗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肿瘤组织中DPD表达上调可加速5-FU的分解,减少了肿瘤部位的药物浓度,降低了抗癌效果。而外周血DPD含量减低,导致5-FU在血浆中浓度的变化,从而引起毒副反应的发生。为了提高5-FU及嘧啶类药物的疗效同时预防和减少其毒副反应,更好地实现个体化治疗,检测DPD酶活性及DPD酶基因分析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中药灌肠联合口服柳氮磺胺嘧啶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给予中药灌肠,联合给予口服柳氮磺胺嘧啶;对照组30例仅给予口服柳氮磺胺嘧啶。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完全缓解率、总有效率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中药灌肠联合口服柳氮磺胺嘧啶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优于单用柳氮磺胺嘧啶。  相似文献   

3.
肿瘤化学药物治疗已经在临床上得以广泛应用,但患者对各类治疗药物的敏感性和不良反应存在明显个体差异,药物相关基因指导下的临床肿瘤药物的个体化治疗是肿瘤治疗最重要的发展方向之一。本文主要介绍了5个与临床抗肿瘤药物疗效及毒性相关的基因:二氢嘧啶脱氢酶(DPD)基因突变与5-氟尿嘧啶(5-Fu)的毒性反应;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与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吉非替尼、特罗凯的疗效;核苷酸切除修复酶1(ERCC1)基因多态性与铂类化合物疗效;UDP葡萄糖醛酸转移酶1A1(UGT1A1)的遗传变异与羟基喜树碱的毒性反应;胸腺酸合成酶(TS)基因多态性与5-Fu的敏感性,探讨如何预测肿瘤治疗药物的敏感性及不良反应,以指导临床个体化用药。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妊娠滋养细胞疾病患者进行二氢嘧啶脱氢酶(DPD)活性分析,并考察二氢嘧啶脱氢酶基因(DPYD)多态性与DPD活性的关系。方法:选择已确诊为妊娠滋养细胞疾病、使用含氟化嘧啶类药物治疗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的患者作为化疗组患者;从住院病历中筛选出发生过严重不良反应或因不良反应而停药者,发出随诊函,在患者自愿回访时采集血标本,作为回访组;采用HPLC法测定患者DPD活性(以二氢尿嘧啶/尿嘧啶比值表示,即UH2/U),分析DPD活性分布特点。在前期研究DPYD基因型的基础上,考察DPYD多态性与DPD活性的关系。结果:共有130名妊娠滋养细胞疾病患者参加研究,化疗组105名,回访组25名。化疗组患者的UH2/U比值为(7.91±3.23),回访组比值为(7.46±2.00),均近似呈正态分布,但个体间变异程度较大。携带DPYD^*2杂合子变异和C2303A杂合子变异患者的UH2/U比值低于DPD活性均值的70%,表明DPYD^*2和C2303A杂合子变异与DPD活性缺乏相关;DPYD^*9变异与DPD活性未见明显相关关系。结论:中国妊娠滋养细胞疾病患者中存在与DPD活性缺乏相关的DPYD^*2和C2303A突变者,但发生频率可能低于1%;DPYD^*9、A720C和A2670C在中国人群中呈多态性分布,但未见与DPD活性降低相关。  相似文献   

5.
磺胺嘧啶银是由磺胺嘧啶和硝酸银化合而成的,具有银的收敛作用和磺胺嘧啶的抗菌消炎作用,主要用于烧伤创面治疗的外用药。临床对控制、预防、杀灭绿脓杆菌以及促进创面愈合、植皮、新生均有作用。磺胺嘧啶银除了用于烧伤创面的感染外,还可用于褥疮创面治疗、治疗局部冻伤、由MRSA感染的溃疡及慢性唇炎的治疗等。现将磺胺嘧啶银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RP-HPLC)测定复方磺胺嘧啶分散片中磺胺嘧啶的含量。方法:采用C18(200 mm×4.6 mm,5μm)色谱柱;流动相:0.05 mol/L磷酸二氢钾溶液-甲醇(60∶40);检测波长:242 nm;柱温:30℃。结果:磺胺嘧啶进样量在10~90μg/ml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7);磺胺嘧啶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9%,RSD为2.7%。结论:该方法准确、简便,可用于复方磺胺嘧啶分散片中磺胺嘧啶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7.
复方磺胺嘧啶锌膜剂的制备及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复方磺胺嘧啶膜剂的处方设计、制备方法、质量控制及临床应用进行了介绍。处方中主要成分:磺胺嘧啶、锌、地塞米松、盐酸达克罗宁。本制剂经过45例口腔溃疡患者的疗效观察,总有效率达95.56%,本品具有显效迅速,作用持久,携带方便等优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小儿复方嘧啶颗粒剂中磺胺嘧啶与甲氧苄啶的含量。方法:采用SymmetryshiedTM(RP185μm4.6×250mm)柱,以水-乙腈-三乙胺体系(1650:350:2.0)[用醋酸溶液(2.8→100)调节pH值至5.9±0.1]为流动相流速为1ml/min,检验波长为236nm。结果:磺胺嘧啶的线性范围为12.0~120.0μg/ml,甲氧苄啶的线性范围为2.0~18.0μg/ml,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0.78%(RSD=0.60%)和100.38%(RSD=0.74%)。结论:本方法具有快速、简便、准确、灵敏等特点。  相似文献   

9.
肿瘤化学药物治疗已经在临床上得以广泛应用,但患者对各类治疗药物的敏感性和不良反应存在明显个体差异,药物相关基因指导下的临床肿瘤药物的个体化治疗是肿瘤治疗最重要的发展方向之一。本文主要介绍了5个与临床抗肿瘤药物疗效及毒性相关的基因:二氢嘧啶脱氢酶(DPD)基因突变与5-氟尿嘧啶(5-Fu)的毒性反应;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与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吉非替尼、特罗凯的疗效;核苷酸切除修复酶1(ERCC1)基因多态性与铂类化合物疗效;UDP葡萄糖醛酸转移酶1A1(UGT1A1)的遗传变异与羟基喜树碱的毒性反应;胸腺酸合成酶(TS)基因多态性与5-Fu的敏感性,探讨如何预测肿瘤治疗药物的敏感性及不良反应,以指导临床个体化用药。  相似文献   

10.
目的:动态观察了乙醇摄入对口服磺胺嘧啶在小鼠体内过程及生物利用度的影响。方法:灌胃(ig)给予2.5g·kg-1乙醇,一天一次,分别于2,4,6,8周静脉注射磺胺嘧啶400mg·kg-1,2d后灌胃给于同等剂量磺胺嘧啶,比色法测定血浓,3P87药物动力学软件计算AUCiv、T1/2βiv、AUCig、T1/2βig、Tmax、Cmax。结果:2至4周,磺胺嘧啶在小鼠体内的AUCig、T1/2βig、Tmax、Cmax明显减少,6周后,AUCig、T1/2βig、Tmax、Cmax及生物利用度均明显增加,8周后与乙醇摄入6周相比,AUCig、T1/2βig明显增加,Tmax明显延长,Cmax及生物利用度则下降。结论:乙醇摄入可明显影响磺胺嘧啶的体内过程及生物利用度,其影响程度和方法取决于乙醇摄入时间和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