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7 毫秒
1.
目的探讨监测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患者血压动态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6例糖尿病肾病患者为DN组,另选取30例非糖尿病肾病患者为非DN组,比较两组24h动态血压监测结果及夜间血压下降百分率的变化。结果 DN组24h平均收缩压(146.5±11.88)mmHg、日间平均收缩压(141.2±15.38)mmHg和夜间平均收缩压(138.5±13.37)mmHg均显著高于非DN组,并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两组24h平均舒张压、日间平均舒张压及夜间平均舒张压无统计学差异(P>0.05);DN组夜间收缩压和舒张压下降百分率较非DN组明显降低(P<0.05),且均低于10%,昼夜节律消失。结论糖尿病肾病患者收缩压控制比较差,昼夜节律消失。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变异性与左心室肥厚(LVH)的关系.方法 选择高血压患者160例,分别给予24 h动态血压监测和超声心动图检查,根据心脏超声检查结果有无LVH,分为LVH组(n=70)和非LVH组(n=90),比较2组动态血压各参数的变化,统计分析各时间段血压均值及血压变异性与LVH的关系.结果 ①LVH组与非LVH组的年龄、性别构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LVH组与非LVH组的24 h平均收缩压、24 h收缩压标准差、24 h舒张压标准差、白昼平均收缩压、白昼收缩压标准差、白昼平均舒张压、白昼舒张压标准差、夜间平均收缩压、夜间收缩压标准差、夜间平均舒张压、夜间舒张压标准差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152±14)mmHg(1 mmHg=0.133 kPa)比(121±9)mmHg、(18±4)mmHg比(82±5)mmHg、(16 ±5)mmHg比(11±4)mmHg、(153±11) mmHg比(123±10) mmHg、(17±5)mmHg比(13±4) mmHg、(100±9)mmHg比(83±6)mmHg、(16±5) mmHg比(10±3)mmHg、(147±14)mmHg比(112±12)mmHg、(15±6)mmHg比(10±4) mmHg、(96±10) mmHg比(77±8)mmHg、(14±6) mmHg比(8±3) mmHg](均P<0.01).结论 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参数及血压变异性异常与LVH关系密切;血压变异性大者,LVH发生率增加.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动态血压监测探讨不同类型的降压药组合对糖尿病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的影响,为合理选择降压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将2型糖尿病伴高血压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一组(20例)用依那普利 氨氯地平治疗,另一组(20例)用依那普利 钠催离治疗,两组均治疗4周,观察动态血压参数。结果两组药物治疗第4周末24h动态血压发现,24h平均收缩压、舒张压、脉压均较服药前明显降低,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依那普利 氨氯地平组24h平均收缩压下降了25.5mmHg,24h平均舒张压下降了16.4mmHg;依那普利 钠催离组24h平均收缩压下降了17.2mmHg,24h平均舒张压下降了11.5mmHg。依那普利 氨氯地平组24h脉压下降幅度为11.1mmHg和依那普利 钠催离组24h脉压下降幅度为5.7mmHg,依那普利 氨氯地平组优于依那普利 钠催离组,经检验有统计学差异(p<0.001);依那普利 氨氯地平组和依那普利 钠催离组降压达标率分别为60%和50%。结论对2型糖尿病伴高血压患者早期联合使用2种降压药物,可尽快达到<130/80mmHg的目标血压。依那普利 氨氯地平组降压幅度优于依那普利 钠催离组。  相似文献   

4.
刘宗涛  刘涛  谢丹  汪志新  崔跃  魏莱  余敏  黎鹏飞 《安徽医药》2017,21(12):2238-2241
目的 探讨具有晨峰现象的H型高血压与早期肾功损害关系.方法 选择已确诊H型高血压[同型半胱氨酸(Hcy)≥10 μmol·L-1]者共210例,对这些患者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ABPM),根据监测结果将患者分为晨峰组(108例)和非晨峰组(102例),检测各组受试者血清胱抑素C水平以及尿β2-微球蛋白的含量,同时检测一般生化指标.结果 晨峰组24 h平均收缩压[(155.7±14.6) mmHg]、白昼平均收缩压[(160.4±15.5) mmHg]、夜间平均收缩压[(147.7 ±16.5) mmHg]、收缩压晨峰[(35.4±7.2) mmHg]、尿β2-微球蛋白[(1.11±0.31) mg·L-1]及血清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1.86±1.04) mg·L-1]均高于非晨峰组(P<0.05).结论 H型高血压患者中具有血压晨峰者较非血压晨峰者更易出现早期肾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5.
赵锦 《中国基层医药》2013,20(13):1984-1986
目的 探讨夜间睡前给药对非勺型难治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效果.方法 按随机数字表法分组,观察组为30例难治性高血压患者且经过动态血压监测证实有非勺型血压,将非利尿剂减压药从晨服改为睡前服,22例非勺型难治性高血压采取晨服相同降压药作为对照组,用药12周后比较两组的患者的血压降低情况和血压昼夜节律的变化.结果 服药12周后,观察组患者的24 h平均收缩压/舒张压、白天平均舒张压、夜间平均收缩压/舒张压比治疗前变化值分别为(-2.8±4.2)/(-2.1±3.4)mm Hg、(-1.1±3.1) mm Hg和(-6.3±5.9)/(-4.3±5.7)mm Hg,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降压效果更好(均P<0.05);观察组血压的昼夜节律6例变为勺型血压,对照组昼夜节律没有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974,P=0.0263).两组不良反应无明显差异.结论 夜间服药更有利于非勺型难治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降低和恢复血压正常昼夜节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不同药物对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血压负荷值及血压变异性与左心室肥厚的相关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54例高血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24h无创性动态血压监测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根据有无左心室肥厚分为左心室肥厚组(药物组)和非左心室肥厚组(非药物组),分析两组患者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和血压变异系数.结果:LVH组24h平均收缩压(24h SBP)、日间收缩压(dSBP)、夜间收缩压(nSBP)与非LVH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VH组24h平均舒张压(24h DBP)、日间舒张压(dDBP)、夜间舒张压(nDBP);与非LVH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VH组dSBP、nSBP、24h DBP、dDBP、nDBP标准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药物对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肥厚与24h动态血压及血压变异性密切相关,在高血压治疗中,不仅要进行血压水平控制,也要注重通过选择有效的药物调节血压昼夜节律,达到逆转靶器官损害和改善预后的目的,从而降低左心室肥厚(LVH)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不同时间服用左旋氨氯地平对高血压患者异常血压昼夜节律的影响。方法对59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动态血压监测,分为杓型组(n=21)和非杓型组(n=38)。将38例非杓型组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左旋氨氯地平晨起服药组(n=21)和晚上服药组(n=17),剂量2.5mg/d,治疗8周后再次进行动态血压监测。结果晨起服药组平均白昼收缩压(dSBP)、白昼舒张压(dDBP)、夜间收缩压(nSBP)、夜间舒张压(nDBP)水平分别由治疗前的(143.1±5.7)mmHg、(75.6±7.1)mmHg、(126.2±5.8)mmHg、(71.6±5.6)mmHg;下降为治疗后的(129.0±6.6)mmHg、(73.6±7.0)mmHg、(121.1±9.2)mmHg、(63.3±3.7)mmHg。治疗前后血压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晨起服药组和晚上服药组比较,血压昼夜节律异常(由非杓型纠正为杓型)纠正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晨起服药和晚上服药对血压昼夜节律异常(由非杓型纠正为杓型)的纠正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晚上服用左旋氨氯地平可以较好地纠正夜间的高负荷血压,使非杓型血压转变为杓型血压,更好地保护靶器官。  相似文献   

8.
曹荣  余振球  王容华 《中国医药》2012,7(7):816-818
目的 比较老年和青年高血压病患者动态血压的差异,为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我院高血压科就诊的83例2周内未服药的高血压病患者,60岁≤年龄<80岁患者40例作为老年组,18岁≤年龄≤30岁患者43例作为青年组.2组患者均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并比较结果.结果 老年高血压组的动态脉压、动态脉压指数和24h收缩压变异系数明显高于青年高血压组[(61±12) mm Hg(1 mm Hg=0.133 kPa)比(52 ±9)mm Hg,(0.44±0.07)比(0.37±0.06),(11±2)%比(8±2)%,均P<0.01];24 h平均舒张压和24h平均心率明显低于青年高血压组[(79±10) mm Hg比(88±12)mm Hg,(69±8)次/mint比(74±9)次/min,均P<0.01].结论 老年高血压病患者主要以动态脉压增大和24h收缩压变异性升高为特点;而青年患者以24h平均舒张压升高为主.因此,临床对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进行降压治疗时,选择的药物不仅要有效降低平均收缩压水平,还要改善脉压和血压变异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16 mg坎地沙坦西酯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平行对照的研究方法,入选患者65例,随机接受坎地沙坦西酯16 mg·d-1(n=33)或8 mg·d-1(n=32)治疗,共8周,并对其中的37例患者于治疗前后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结果:治疗8周末,16 mg组和8 mg组的收缩压分别下降(10.9±11.5)mmHg和(11.5±15.1)mmHg,舒张压分别下降(12.9±11.3)mmHg和(10.5±7.8)mmHg;两组的降压总有效率分别为70%和61.3%.动态血压监测显示,16 mg组和8 mg组的收缩压谷峰比值分别为73%和47%,舒张压为65%和47%.两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高剂量坎地沙坦西酯16 mg·d-1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安全有效,患者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10.
老年高血压并2型糖尿病患者动态血压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老年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动态血压特点.方法 使用无创动态血压监测仪对46例老年高血压并2型糖尿病患者(试验组)及46例1级高血压患者(对照组)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结果 试验组患者失去正常血压昼夜节律,尤以收缩压负荷、夜间收缩压升高为明显,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 对老年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降压治疗不仅要降低过高的血压,尚应24小时平稳降压和恢复其昼夜血压节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脑梗死合并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血压晨峰与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8月住院的脑梗死合并高血压患者132例进行颈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根据血管内膜中层厚度(IMT)分为IMT正常组20例,IMT增厚组56例,IMT斑块组56例,后2组判定为颈动脉粥样硬化.另外,根据24 h动态血压监测结果将132例患者分为非晨峰组49例和晨峰组83例.测定各组血脂、24 h平均收缩压(24 h SBP)、24 h平均舒张压(24 h DBP)、日间平均收缩压(dSBP)、日间平均舒张压(dDBP)、夜间平均收缩压(nSBP)、夜间平均舒张压(nDBP)、血压变异性、血压晨峰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IHSS)、日常生活能力评分(BI).结果 IMT正常组、IMT增厚组、IMT斑块组TG、TC、LDL-C、HDL-C、ApoA、ApoB、Hcy、hs-CRP、24 h SBP、24 h DBP、dSBP、dDBP、nSBP、nDBP、24 h SBPV、dSBPV、血压晨峰检出率、NIHSS、BI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梗死合并高血压患者血脂、Hcy、hs-CRP、24 h SBPV、dSBPV、血压晨峰与动脉粥样硬化有关,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陈平安  黄建楷 《今日药学》2012,22(4):222-225
目的 观察不同时间段服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后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情况及血压变异性(BPV)、血压晨峰(MBPS)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等指标变化,探讨服药时间与高质量降压间的关系.方法 将61例高血压病l级患者分为早、中、晚3个不同时段服药组,行24h动态血压监测,并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测定IMT.结果 3组经治疗后血压均下降.晚服药组白天平均收缩压(dmSBP)较早服药组高(P为0.031).晚服药组夜间收缩压标准差(nSSD)较早、中服药组均高(P分别为0.036、0.003),而MBPS较早、中服药组降低(P分别为0.047、0.008).3组间IMT无明显差异.结论 晚间服药能使夜间收缩压下降更明显,减少血压晨峰,但也增加BPV.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运用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对98例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动态血压监测,测得24小时及白昼、夜间血压平均值、血压变异性,并进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检查,根据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动脉斑块形成情况分为动脉粥样硬化组(AS组)和非动脉粥样硬化组(非AS组).对比2组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 C),分析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结果:AS组较非AS组的24小时、白昼及夜间收缩压和舒张压平均值,以及相应变异性均显著增高(P<O.01).TG、TC、LDL-C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有关.  相似文献   

14.
摘要:目的 通过分析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电图胸前导联T波振幅、动态血压的变化情况以明确心电重构与血压控制的关系。方法 根据24 h动态血压监测结果,将360例血压分级为2级及以上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为血压控制达标组(53例)和血压控制未达标组(307例)。比较2组患者临床资料、24 h动态血压监测、心电图、实验室检查指标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血压控制未达标的影响因素。结果 与血压控制达标组比较,未达标组患者男性多见,心电图V1导联T波振幅增高(P<0.05),TV1>TV5、V6和V6 T/R<1/10比例增加(均P<0.05)。心电图TV1>TV5、V6组(90例)患者平均收缩压(mSBP)、夜间平均收缩压(nSBP)、夜间平均舒张压(nDBP)较非TV1>TV5、V6组(270例)升高,V6 T/R<1/10组(119例)患者mSBP、日间平均收缩压(dSBP)、nSBP、nDBP较非V6 T/R<1/10组(241例)升高(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未校正年龄、性别、高血压分级、高血压病程及降压药物种类混杂因素,V1、V3导联T波振幅升高及TV1>TV5、V6、V6 T/R<1/10是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未达标的危险因素;校正混杂因素后,仅TV1>TV5、V6、V6 T/R<1/10是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未达标的独立危险因素(OR分别为3.145、2.632;95%CI分别为1.156~8.556、1.067~6.449;均P<0.05),V1、V3导联T波振幅升高不是血压控制未达标的危险因素。结论 心电图TV1>TV5、V6、V6 T/R<1/10与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未达标有关联。  相似文献   

15.
老年高血压伴冠心病24小时动态血压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廖美艳  黄伟  蒙应东 《现代医药卫生》2006,22(16):2434-2435
目的:研究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下高血压病伴冠心病患者的动态血压特点。方法:对105例单纯高血压病患者和72例高血压伴冠心病患者进行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结果:单纯高血压病组75%血压昼夜节律消失,而高血压伴冠心病组86%昼夜节律消失(P〈0.05),高血压伴冠心病组88%出现晨峰,而单纯高血压病组70%出现晨峰(P〈0.05)。结论:动态血压的变异性与高血压病伴冠心病的发生密切相关,高血压病伴冠心病患者血压晨峰明显增加,昼夜节律消失明显。  相似文献   

16.
曹琳  倪琦  陈芳  沈箐原  蒋金全 《中国基层医药》2010,17(24):3337-3339
目的 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晨峰现象对颈动脉粥样硬化(CAS)的影响.方法 以106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24 h动态血压监测结果将患者分为晨峰组(n=58)和非晨峰组(n=48),通过颈动脉超声测量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CA-IMT),比较两组CCA-IMT及颈动脉斑块的差别.结果 晨峰组CCA-IMT显著大于非晨峰组[(1.27±0.12)mm与(0.92±0.33)mm,P<0.05)];晨峰组Ⅱ级及Ⅱ级以上严重颈动脉斑块发生率显著高于非晨峰组(72.15%与54.21%,P<0.01);CCA-IMT与年龄(r=0.288,P<0.001)、24 h平均收缩压(r=0.368,P<0.001)、晨峰血压(r=0.768,P<0.001)呈正相关.结论 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晨峰现象是颈动脉粥样硬化及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7.
比索洛尔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赵玉娟  蔡伟  李庆英 《天津医药》2006,34(4):247-249
目的:评价比索洛尔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诊室血压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36例初诊的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接受比索洛尔治疗4周,检测治疗前后诊室血压、动态血压及生化指标的变化,并设有安慰剂对照组36例。结果:比索洛尔组显效10例,有效14例;对照组显效4例,有效10例,2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诊室血压、心率、24h血压、白天血压、夜间血压、最大血压和最小舒张压均有降低(P〈0.05),收缩压与舒张压的谷/峰比值分别为53%和69%。治疗前后生化指标变化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比索洛尔是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安全有效的药物.对糖、脂代谢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辛伐他汀联合氨氯地平对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的影响。方法:10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均给予氨氯地平2.5mg/d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辛伐他汀20mg/d。治疗12周后,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脂变化,并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压平均值、血压变异性的变化。结果:治疗组12周后较治疗前相比,血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明显降低,高密度脂蛋白升高;治疗组12周后与治疗前比较,动态血压平均值、血压变异性均显著下降,24h平均收缩压、白昼平均收缩压、夜间平均收缩压、24h收缩压变异性、白昼收缩压变异性、白昼舒张压变异性、夜间收缩压变异性较对照组降低。结论:辛伐他汀联合氨氯地平可有效降压,调节血脂,并可显著改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变异性。  相似文献   

19.
2种不同复方降压制剂24h控制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邓国兰  向睿  秦俭 《中国药房》2007,18(35):2765-2767
目的:比较2种不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药和利尿药组合的复方降压制剂的降压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4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成2组(安博诺组和海捷亚组),每天各1片,治疗4wk,观察诊室血压的降压疗效及动态血压监测的有关指标。结果:2组治疗后诊室血压显示:安博诺组2wk与4wk总有效率分别高于海捷亚组(P<0.05)。动态血压监测显示:2组治疗用药后24h平均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2组治疗后白天及夜间血压负荷值均有降低(P<0.01);安博诺组治疗用药后24h平均SBP和DBP、白天及夜间血压负荷值下降较海捷亚组降低更明显(P<0.05);2组治疗后4wkSBP和DBP昼夜下降百分率均显著提高(P<0.01),组间比较无差异(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组降压疗效明确,安博诺组降压幅度高于海捷亚组,对昼夜节律异常均有改善作用。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20.
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薛梅 《现代医药卫生》2011,27(20):3057-3058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的差别.方法:选择原发性高血压84例,进行动态血压监测(ABPM),血压变异性以24 h ABPM监测到的血压标准差(S)作为长时血压变异(LBPV)的指标.结果:84例老年高血压患者白昼、夜间及24小时的收缩压的变异性均大于舒张压的变异性,两者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收缩压的血压变异性大于舒张压的血压变异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