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对蛛网膜下腔麻醉患者静脉给予右美托咪定与丙泊酚进行中度镇静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方法 100例蛛网膜下腔麻醉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研究组给予右美托咪定进行中度镇静,对照组患者给予丙泊酚进行中度镇静。比较两组患者麻醉指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麻醉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患者有效麻醉时间为(226.12±5.73)min、改良警觉/镇静量表(OAA/S)评分恢复至≥4分所需时间为(27.31±2.29)min,均长于对照组的(143.27±4.35)、(15.36±1.23)m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8.0%,低于对照组的36.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麻醉满意度为78.0%,高于对照组的36.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中对患者静脉给予右美托咪定用于蛛网膜下腔麻醉中度镇静相对丙泊酚来说,其应用效果更佳,不仅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各项指标,且术后患者的满意度明显提升,值得科学研究和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尼莫地平治疗对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防治作用及缓解蛛网膜下腔出血后头痛的疗效。方法将本院2007年1月至2011年11月收治的112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作为治疗组。并逆时选取2007年1月以前采用保守治疗的10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头痛缓解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总有效率。结果治疗组头痛缓解时间明显缩短(P<0.05);脑血管痉挛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减少(P<0.05);再出血的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静脉应用尼莫地平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对预防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血管痉挛有效,且可有效缩短蛛网膜下腔出血后头痛持续时间。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尼莫地平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于2011年12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0例,对照组在入院后给予神经内科蛛网膜下腔出血常规治疗,观察组在给予神经内科蛛网膜下腔出血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持续泵入尼莫地平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痊愈率75.0%(15/20),总有效率90.0%(18/20),对照组痊愈率45.0%(9/20),总有效率65.0%(13/20),组间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5.0%(1/20),病死率5.0%(1/20),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25.0%(5/20),病死率15.0%(3/20),组间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尼莫地平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临床效果良好,并发症少,病死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庾莉萍  陈蕾  郑美娣 《海峡药学》2012,24(9):138-139
目的分析尼莫地平(尼膜通)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疗效。方法取本院神经外科于2009年3月至2011年3月间收治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30例,均已经临床确诊,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人。对照组15例患者使用神经外科蛛网膜下腔出血常规治疗,观察组15例患者在使用以上神经外科蛛网膜下腔出血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尼莫地平,比较两组治疗效果与并发症的差异。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者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者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尼莫地平可以显著提高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在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治疗中急诊一体化绿色通道的应用效果。方法82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1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急救,研究组实施急诊一体化绿色通道急救。比较两组患者输血量、止血时间、住院时间,手术、复发出血、死亡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的输血量(353.42±16.32)ml少于对照组的(510.42±15.42)ml,止血时间(4.35±1.20)h、住院时间(6.11±0.45)d均显著短于对照组的(9.41±1.36)h、(9.35±1.11)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手术率、复发出血率以及死亡率分别为2.44%、4.88%、0,均低于对照组的17.07%、21.95%、14.6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治疗中急诊一体化绿色通道的应用对急救质量以及安全性具有显著效果,是急诊急救中的优质方案,建议进行广泛推广实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脑脊液置换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我院神经外科2016年2月~2017年11月9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行脑脊液置换术治疗。比较两组蛛网膜下腔出血治疗效果;头痛缓解时间、清除脑脊液血红蛋白时间;干预前后患者生存质量SF-36量表评分;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蛛网膜下腔出血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头痛缓解时间、清除脑脊液血红蛋白时间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干预前两组生存质量SF-36量表评分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干预后观察组生存质量SF-36量表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并发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行脑脊液置换术的治疗及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症状和生存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加速症状消失,缩短疗程。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腰大池置管持续外引流联合法舒地尔对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疗效。方法 将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45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腰大池置管持续外引流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法舒地尔进行治疗。结果 实验组患者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头痛、脑脊液恢复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并发症比较中,除了再出血的机会无明显差异外,其他并发症发生率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采用腰大池置管持续外引流联合法舒地尔进行治疗,可有效提高患者疗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脑脊液置换联用尼莫地平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脑脊液置换联用尼莫地平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临床疗效。方法53例SAH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内科常规治疗,治疗组为内科常规治疗、脑脊液置换联用尼莫地平。结果治疗组较对照组头痛缓解时间明显缩短(P<0.05);脑血管痉挛和脑积水的并发征发生率显著减少(P<0.05);再出血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脊液置换联用尼莫地平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可缓解头痛,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重比重布比卡因药液施行单侧蛛网膜下腔阻滞的效果及特点。方法 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2组均做好术前准备,对照组注药后保持麻醉体位10min,观察组注药后改平卧位,保持10min后改手术体位。观察2组感觉、运动阻滞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感觉阻滞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和感觉平面固定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最大运动阻滞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运动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运动阻滞起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重比重布比卡因在施行单侧蛛网膜下腔阻滞时,可以为单侧肢体提供满意的麻醉效果,较双侧的蛛网膜下腔阻滞效果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丁苯酞对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脑循环及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60例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方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脑循环参数[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以及平均通过时间(MTT)]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IL-1β、IL-6以及TNF-α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患者IL-1β(2.01±0.36)pg/ml、IL-6(96.34±10.24)pg/ml、TNF-α(5.14±1.17)ng/m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15±0.28)pg/ml、(151.24±13.25)pg/ml、(16.35±2.29)ng/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CBF、CBV较本组治疗前明显升高,MTT较本组治疗前明显缩短,且观察组患者CBF(43.63±1.29)ml/(100 g·min)、CBV(2.29±0.17)ml/100 g均高于对照组的(37.24±1.26)ml/(100 g·min)、(1.86±0.19)ml/100 g,MTT(2.74±0.26)s短于对照组的(3.91±0.27)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应用丁苯酞进行治疗有助于降低其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缓解脑循环不良情况,且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产后出血模拟实训在防治产后出血中的临床效果及可行性。方法选取2018年开展产后出血模拟实训后收治的114例产后出血产妇为观察组,另选取2017年未开展演练时收治的72例产后出血产妇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产妇严重产后出血率、难治性产后出血率、产后出血量、用血量,并比较50例医务人员模拟实训前后考核成绩。结果观察组严重产后出血率1.8%、难治性产后出血率0均低于对照组的11.1%、5.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后出血量(535±10.5)ml、用血量(1000±102.3)ml均少于对照组的(750±11.3)、(1800±180.1)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拟实训后,50例医务人员理论知识、操作水平、应急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的考核成绩分别为(77±8.5)、(87±10.7)、(77±3.7)、(85±3.7)、(82±4.2)分,均高于模拟实训前的(65±6.5)、(66±8.4)、(60±1.2)、(70±4.5)、(65±1.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产科针对产后出血开展模拟实训,可有效提高科医务人员的产科急重症理论知识、应急处理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有效改善母婴结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院前急救中喉罩置管和气管插管对心脏骤停患者的抢救效果。方法76例心脏骤停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8例。在院前急救中,观察组患者采用喉罩置管,对照组患者采用气管插管。比较两组患者的心功能指标、插管时间及首次插管成功率、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左室射血分数、心排出量、每搏输出量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插管时间为(42.15±5.48)s,短于对照组的(103.15±10.45)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首次插管成功率为92.11%(35/38),高于对照组的65.79%(25/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9167,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26%(2/38),低于对照组的28.95%(11/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5165,P<0.05)。结论对心脏骤停患者进行院前急救的时候通过采用喉罩置管的手段进行干预能改善患者的心功能,缩短插管时间,提升首次插管成功率,减少并发症,是一种优质的置管手段。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微创手术联合置管吸引对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124例脑出血患者,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2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开颅清除术,观察组采用微创手术联合置管吸引。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拔管时血肿清除率、术后7 d水肿体积及神经功能和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拔管时血肿清除率为(91.38±6.84)%与对照组的(90.20±7.08)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20.41±2.56)min短于对照组的(59.17±8.67)min,术后7 d水肿体积(11.31±3.38)ml小于对照组的(16.32±4.54)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为(12.24±1.12)分低于治疗前的(33.14±8.36)分,对照组NIHSS评分为(16.38±2.45)分低于治疗前的(34.20±8.28)分,且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心理健康、认知职能、社会职能、情绪职能、角色职能及生理职能评分分别为(61.42±3.24)、(60.33±3.38)、(59.34±3.63)、(61.50±3.02)、(58.34±2.67)、(55.24±2.72)分均高于治疗前的(42.34±5.24)、(44.24±5.37)、(45.12±5.42)、(50.24±4.48)、(51.70±3.20)、(45.24±5.07)分,对照组心理健康、认知职能、社会职能、情绪职能、角色职能及生理职能评分分别为(52.21±4.37)、(55.38±4.43)、(50.27±4.34)、(56.38±4.24)、(47.27±4.72)、(49.27±3.63)分均高于治疗前的(42.40±5.16)、(44.32±5.42)、(45.04±5.51)、(50.38±4.30)、(51.82±3.12)、(45.10±5.19)分,且观察组心理健康、认知职能、社会职能、情绪职能、角色职能及生理职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脑出血患者采用微创手术联合置管吸引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终池置管脑脊液(CSF)持续引流防治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脑血管痉挛(CVS)的疗效.方法 将SAH患者88例,随机分2组:对照组(48例)采用常规治疗加腰穿,治疗组(40例)采用常规治疗加终池置管CSF持续引流.结果 治疗组CSF压力和细胞学检查恢复正常时间较对照组快(P<0.05),不同时间痉挛指数及脑梗死、死亡的例数、再血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组间疗效评价采用出院时GOS评定,结果显示2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终池置管CSF持续引流防治SAH后CVS疗效确切,能促进神经功能的尽快恢复,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预防性应用抗生素治疗的效果及对感染的影响。方法86例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遵照双盲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方式,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比较两组临床指标、病死率与再出血率、感染情况。结果观察组止血时间(2.42±0.23)d、功能恢复时间(3.32±0.54)d、治疗时间(7.46±1.43)d,均短于对照组的(4.51±0.93)、(5.76±1.18)、(11.56±2.15)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死率为0,再出血率为9.30%,均低于对照组的9.30%、25.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感染率为27.91%,低于对照组的48.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在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比常规治疗的作用更佳,对于抑制感染情况,预防患者消化道再次出血等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院前急救中采用胺碘酮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的效果。方法40例室性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2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院前急救,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胺碘酮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不良事件发生情况、住院时间和治疗前后心率。结果实验组室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高于对照组的7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住院时间为(7.5±2.3)d,短于对照组的(12.4±3.5)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心率(67.5±8.3)次/min低于对照组的(73.2±10.4)次/m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胺碘酮治疗室性心律失常患者效果明显,能够加快患者出院,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有利于患者心率更加平稳,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的效果及对患者妊娠情况的影响。方法 40例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20例。研究组使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对照组使用开腹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率及肌瘤残留率、复发率、妊娠率。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42.82±10.22)min、住院时间(7.34±2.18)d均短于对照组的(69.82±16.16)min、(15.82±4.04)d,出血量(139.82±57.73)ml少于对照组的(197.71±63.41)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15.00%低于对照组的4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妊娠率85.00%高于对照组的5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效果显著,肌瘤残留率、复发率与开腹手术结果相同,但腹腔镜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均较短,术中出血量少,患者恢复较快,并发症较少,对患者子宫的伤害较小,妊娠率较高,因此,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推广和应用价值都较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子宫压迫缝合术在产后出血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60例产后出血产妇为研究对象,按照止血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产妇接受常规保守止血治疗,观察组产妇接受子宫压迫缝合术治疗.比较两组产妇的手术指标,治疗效果,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产妇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应用生长抑素、凝血酶联合奥美拉唑治疗的效果。方法60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奥美拉唑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生长抑素、凝血酶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出血量、止血时间、住院时间;凝血功能指标[纤维蛋白原(Fib)、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水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100.00%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出血量(442.52±102.61)ml、止血时间(7.33±3.64)h、住院时间(10.32±2.51)d均优于对照组的(556.49±120.65)ml、(9.45±2.31)h、(12.95±3.35)d,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Fib、APTT、PT水平分别为(393.64±49.58)mg/dl、(28.24±1.36)s、(10.52±1.92)s,均优于对照组的(320.14±48.61)mg/dl、(30.36±1.17)s、(12.66±2.04)s,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176,P>0.05)。结论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联合应用生长抑素、凝血酶以及奥美拉唑的效果显著,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