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2 毫秒
1.
目的合成pH敏感两亲性接枝共聚物聚(2-乙基-2-噁唑啉)-壳聚糖-阿霉素(PEOz-g-CS-HyzDOX),采用透析法制备阿霉素pH敏感两亲性共聚物胶束并对其相关的制剂学性质、细胞抑制及细胞摄取行为进行考察。方法分别利用透射电镜(TEM)、动态光散射法(DLS)和zeta电位分析仪对胶束的形态、粒径和表面电位进行表征;采用透析法考察载药聚合物胶束的体外释放行为;采用MTT法考察聚合物胶束的细胞抑制作用。结果反应产物使用红外及核磁表征,确定为目标产物;PEOz-g-CS-Hyz-DOX聚合物胶束载药量为4.2%。采用透析法制备的载阿霉素聚(2-乙基-2-噁唑啉)-壳聚糖丁二酸单甲酯胶束(PEOz-g-CSMS/DOX)载药量可达5.62%,包封率为59.35%;两种胶束的粒径均较小且粒径分布很窄,胶束粒子为类球形且分散良好;两种胶束释药行为体现pH敏感性;PEOz-g-CS-Hyz-DOX聚合物胶束体外细胞毒作用及细胞摄取均优于PEOz-g-CSMS/DOX胶束和阿霉素溶液。结论以壳聚糖为载体的化学腙键释药胶束作为抗肿瘤药物的药物传递系统具有可行性及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目的:制备姜黄素的Soluplus聚合物胶束,并对其进行体外评价。方法:采用薄膜分散法制备姜黄素聚合物胶束;采用粒径测定仪、透射电镜、X-射线衍射(XRD)对其进行表征;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胶束的包封率和载药量;采用动态膜透析法考察载药胶束的体外释药特性。结果:薄膜分散法制备的胶束呈球形或类球形,平均粒径为(65.54±2.57)nm,平均包封率为(87.73±2.94)%,平均载药量(7.96±2.13)%;XRD结果表明姜黄素以无定型状态或分子状态包载在聚合物胶束中;体外释放结果表明姜黄素的soluplus聚合物胶束具有缓释作用。结论:该胶束制备工艺简单,其粒径、包封率、载药量可控,具有缓释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构建酸敏释药胶束并考查其酸敏释药特性。方法:用亚胺键连接PEG和苯棕榈酸脂肪链,用透析法制备载阿霉素胶束,对其粒径,载药量和包封率进行考察,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载药胶束在不同pH值条件下的释放。结果:载药胶束粒径为60~70 nm,PEG相对分子质量为2000 Da的胶束载药量和包封率分别为(12.7±1.1)%和(49.8±2.2)%,PEG相对分子质量为5000 Da的胶束载药量和包封率分别为(10.7±0.3)%和(39.9±2.1)%。体外释放研究表明酸敏释药胶束在pH 6.5时的累积释放率比pH 7.4时大,但在pH 5.0条件下其累积释放较pH 7.4时还要小,可能原因是胶束解聚太快致药物与材料形成复合物沉淀所致。结论:以酸敏感亚胺键连接的两亲材料载药胶束具有一定的酸敏释药特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制各多柔比星的soluplus聚合物胶束,并对其进行体外评价.方法 采用薄膜分散法-pH诱导法相结合制备多柔比星聚合物胶束;采用粒径测定仪、透射电镜、X-射线衍射(XRD)、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及红外光谱(FTIR)对其进行表征;采用HPLC法测定胶束的包封率和载药量;采用动态膜透析法考察载药胶束的体外释药特性.结果 本研究制备的胶束呈球形或类球形,平均粒径为(67.57±2.9)nm,平均包封率为(77.81±4.03)%,平均载药量(10.15±1.56)%;XRD和DSC结果表明多柔比星以无定型状态或分子状态包载在聚合物胶束中;FTIR结果表明多柔比星分子中羟基和聚合物的羰基之间形成了氢键;体外释放结果表明多柔比星的soluplus聚合物胶束具有缓释作用.结论 该胶束制备工艺简单,其粒径、包封率、载药量可控,具有缓释作用.  相似文献   

5.
薛荣  赵倩  张毅  韩晓燕 《中南药学》2016,(4):345-350
目的采用透明质酸(HA)修饰聚酰胺-胺(PAMAM)树状大分子,以姜黄素、阿霉素为模型药物,构建HA-PAMAM纳米胶束肿瘤主动靶向给药系统。方法采用酰胺化反应合成不同透明质酸取代度的HA-PAMAM;采用溶剂挥发法制备HA-PAMAM单药和双药联合载药胶束;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姜黄素、阿霉素的包封率和载药量;通过体外透析法研究载药胶束的释药特性。结果采用溶剂挥发法制备阿霉素、姜黄素单药或联合载药胶束,载药胶束的包封率与载药量较高(姜黄素分别为66.70%、6.57%,阿霉素分别为82.14%、33.15%)。HA-PAMAM载药胶束体外释放显示出良好的缓释性能。结论透明质酸修饰的PAMAM是一种具有良好肿瘤靶向性应用前景的纳米载药系统。  相似文献   

6.
阿霉素温度/pH双敏型自组装嵌段共聚物胶束的制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用透析法制备了新型温度/pH双敏自组装嵌段共聚物聚组氨酸-聚乳酸羟基乙酸-聚乙二醇-聚乳酸羟基乙酸-聚组氨酸 (OLH-b-PLGA-b-PEG-b-PLGA-b-OLH) 胶束, 采用荧光探针技术测定其不同温度下临界胶束浓度 (CMC); 用透析法测定共聚物胶束的包封率和载药量; 对胶束的粒径、形态和表面电位进行考察, 并对阿霉素胶束的体外释药和pH敏感性进行了研究。CMC介于0.022 4~0.001 7 μg·mL−1, 胶束包封率为92.8%, 载药量为15.7%; 载药胶束粒径为 (61.7 ± 13.4) nm, zeta电位为−9.88 mV; 阿霉素的体外释药速率随pH降低 (pH 7.4~5.0) 而增加。结果表明, 胶束的CMC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体外释药具有明显的pH敏感性, 该载体材料作为抗肿瘤药物的靶向传递系统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目的应用pH敏感聚组氨酸-聚乳酸-聚乙二醇(poly(L-histidine)-poly(D,L-lactide)-poly(ethylene glycol),PHis-PLA-mPEG)聚合物为载体材料,采用溶剂挥发法制备紫杉醇pH敏感嵌段共聚物胶束,并对其体外性质进行评价。方法采用芘荧光探针法测定PHis-PLA-mPEG聚合物的临界胶束浓度(critical micelle concentration,CMC);超速离心法测定紫杉醇共聚物胶束的包封率和载药量;分别利用动态光散射法和Zeta电位分析仪对胶束的粒径分布和表面电位进行测定;采用透析法测定载药胶束在不同pH条件下的体外释药行为。结果 PHis-PLA-mPEG临界胶束质量浓度为8.9 mg·L-1,胶束载药量质量分数为8%;包封率可达90%以上;载药胶束的平均粒径为150.2nm,PDI为0.097,粒度分布较窄,Zeta电位为-14.3 mV;载药胶束在弱酸性条件下,药物释放行为明显加快。结论 PHis-PLA-mPEG聚合物载体材料具有较好的pH敏感释药行为,其作为抗肿瘤药物的靶向传递系统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目的制备两性霉素B(amphotericin B,AmB)聚乙二醇-磷脂酰乙醇胺嵌段共聚物(polyethyleneglycol-phosphatidylethanolamine,PEG-PE)载药胶束,并进行体外评价。方法采用薄膜分散法制备AmB载药胶束,分别利用透射电镜、粒径仪和zeta电位分析仪对胶束的形态、粒径和表面电位进行表征。分别采用超速离心法、透析法和吸收光谱法考察载药胶束的载药量与包封率、体外释药行为及AmB在胶束内的聚集状态,并通过溶血试验和微量液基稀释法测定AmB胶束的溶血性及体外抗真菌活性。结果胶束粒子外观圆整且分散良好,粒径在48.2862.02 nm内,载药量质量分数在16.7%62.02 nm内,载药量质量分数在16.7%41.2%内,包封率质量分数在94.4%41.2%内,包封率质量分数在94.4%99.8%内。胶束的体外释药具有明显缓释特征,释药速率随载药量增加而降低。载药量质量分数低于16.7%时,AmB主要以单体形式在胶束内存在;载药量质量分数高于16.7%时,AmB在胶束内的聚集程度随载药量的增加而增加。与AmB溶液剂相比,AmB胶束的溶血性明显降低,抗真菌活性略有提高。结论 AmB胶束粒径较小且分布较窄,体外缓释特征明显,并可显著降低AmB的溶血性,有望开发成为AmB的新剂型。  相似文献   

9.
目的:制备脑靶向多柔比星胶束,并评价其体外理化性质。方法:合成葡萄糖修饰的泊洛沙姆P105衍生物(葡萄糖-泊洛沙姆P105),考察其氢核磁共振(1H-NMR)图谱,计算葡萄糖的偶联率。用透析法以葡萄糖-泊洛沙姆P105制备脑靶向多柔比星胶束,用单因素法考察处方中多柔比星的投药量、二甲基亚砜(DMSO)与水相的比例对胶束包封率和载药量的影响;考察所制胶束的粒径、Zeta电位、形貌、体外释药情况;以星型胶质细胞和小鼠脑微血管内皮(BMVECs)细胞模拟体外血脑屏障(BBB),比较多柔比星水溶液、多柔比星普通胶束、多柔比星胶束透过BBB的转运率。结果:合成的葡萄糖-泊洛沙姆P105的葡萄糖偶联率为88.7%。随着多柔比星投药量和DMSO有机相比例的增加,包封率和载药量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其中多柔比星为7 mg、DMSO与水相的体积比为0.10∶1时包封率和载药量最好;所制胶束的平均粒径为(26.7±5.4)nm,Zeta电位为(-6.48±0.64)m V,透射电镜照片显示呈球状;体外释药动力学符合Weibull方程;多柔比星胶束的BBB转运率明显高于多柔比星普通胶束。结论:成功制得具有脑靶向功能的多柔比星胶束。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制备载多西紫杉醇的F3多肽靶向单分子胶束(DTX/PAMAM-PLA-PEG-F3),并对其进行体外评价。方法:所制备的单分子胶束采用动态光散射仪和透射电镜测定其粒径分布和形态;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单分子胶束的载药量和评估其体外释药特性;采用MTT法考察单分子胶束的抗肿瘤活性;采用流式细胞仪和共聚焦显微镜探究细胞摄取胶束机制。结果:制备的单分子胶束呈球形,平均粒径(32.0±5.8) nm,载药量(12.4±1.3)wt.%;体外释药研究表明制备的单分子胶束具有pH响应性;与非靶向胶束组相比,靶向胶束组的对乳腺癌MDA-MB-231细胞的细胞毒性更高,细胞摄取效率加强,靶向配体F3多肽可介导肿瘤细胞特异性摄取靶向单分子胶束。结论:DTX/PAMAM-PLA-PEG-F3作为纳米药物载体在提高抗肿瘤疗效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