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肾功能亢进患者万古霉素个体化用药中出现急性肾损伤的原因。方法 对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使用万古霉素且发生急性肾损伤的3个病例进行药学监护,分析使用群体药动学软件预测万古霉素谷浓度准确性差的原因,寻找发生万古霉素急性肾损伤的原因。结果 在查明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原因后,对其进行针对性治疗,均获得较好的控制与转归。结论 肾功能亢进患者出现万古霉素相关性肾损害主要为联用肾毒性药物、肾脏灌注不足,临床用药中需加强用药监护,提高万古霉素用药安全性。  相似文献   

2.
万古霉素与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联用是临床常见的联合治疗方案,该方案治疗成本较低,可同时覆盖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假单胞菌,常用于重症监护病房的患者,在严重感染如急性脓毒症患者的一线治疗中发挥着关键作用。但多项临床研究表明该联用方案可能会增加急性肾损伤的发生风险,导致治疗失败和住院时间延长,严重时可危及患者生命安全。因此,本研究对万古霉素与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联用致急性肾损伤的流行病学、发病机制和防治措施进行综述,旨在为临床安全使用万古霉素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回顾性分析利奈唑胺和万古霉素在治疗急性肾损伤患者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苏州市立医院ICU2008年—2010年期间感染MRSA同时存在急性肾损伤(AKI)的危重患者44例,分别接受利奈唑胺和万古霉素治疗,分析其临床疗效和治疗过程中的安全性。结果利奈唑胺组临床有效率为80.0%,细菌清除率为80.0%,万古霉素组临床有效率为45.8%,细菌清除率为41.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不良反应而停药的发生率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利奈唑胺组的死亡率(25.0%)低于万古霉素组(3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急性肾损伤的患者MRSA感染利奈唑胺治疗的临床疗效优于万古霉素。  相似文献   

4.
《中南药学》2019,(12):2195-2199
目的了解万古霉素相关急性肾损伤(VA-AKI)的文献发表情况和研究进展,为此后开展相关研究及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以"acute kidney injury""acute renal failure""vancomycin""急性肾损伤""急性肾衰竭"和"万古霉素"为检索词,检索Pub Med、Web of Science、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disc)数据库。利用Excel表对最终纳入的文献建立评价数据库,记录文献发表时间、文献类型、第一作者所在国家和机构、载文媒体(期刊或会议论文集)及载文量、文献被引频次等,分析文献的研究现状,总结VA-AKI的发生机制和风险因素。结果最终纳入139篇文献,其中英文125篇,中文14篇。英文文献发表地区分布比较集中,美国82篇(82/125,65.6%),其次为中国(8篇)和法国(4篇)。英文文献引用频次最高的是一篇病例报道,被引60次。VA-AKI的发生机制尚不清楚,可能跟细胞凋亡、急性肾损伤时存在的DNA甲基化和万古霉素对人肾小管上皮细胞的氧化应激有关。患者较差的病理生理状态如多器官功能衰竭、较差的肝肾功能状态,合并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吡肟等药物是VA-AKI的风险因素。结论 VA-AKI的研究地区以美国为主,研究单位以医疗机构为主,文献类型以临床研究和个例报道为主,缺乏基础性研究。规范万古霉素使用过程中的谷浓度监测和加强患者肾功能监测有助于VA-AKI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磷霉素对万古霉素致肾损伤模型大鼠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正常对照组、磷霉素组和万古霉素联合磷霉素小、中、大剂量组(联合-L、联合-M、联合-H组),每组10只。正常对照组给予等剂量0.9%氯化钠注射液,模型对照组给予万古霉素0.2 g·kg-1,磷霉素组给予磷霉素0.25 g·kg-1,联合-L组、联合-M组、联合-H组分别给予磷霉素0.125,0.25,0.5 g·kg-1,30 min后再给予万古霉素0.2 g·kg-1,均腹腔注射,连续21 d。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测定大鼠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肾损伤因子1(KIM-1)含量,考马斯亮蓝法测定24 h尿蛋白,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肾组织Kelch样环氧氯丙烷相关蛋白-1(Keap1)、核因子E2相关因子(Nrf2)、抗氧化反应元件(ARE)信号通路Nrf2、Keap1及下游靶蛋白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1(GPX-1)mRNA表达。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  相似文献   

6.
目的:回顾分析2015年-2020年海南省人民医院(下称"医院")开展万古霉素治疗药物监测的情况和变化趋势,为万古霉素的临床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5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医院收治的开展万古霉素治疗药物监测的患者,收集并分析患者的科室分布、血药谷浓度分布情况、急性肾损伤发生情况,以及24h药时曲线下面积(AUC0~24h)与最低抑菌浓度(MIC)的比值(AUC0~24h/MIC)的分布情况.结果:医院开展万古霉素治疗药物监测的患者和送检科室逐渐增多,万古霉素血药谷浓度的总达标率为39.36%(581/1476),急性肾损伤的发生率为10.65%(59/554).83例多重耐药革兰阳性菌感染患者开展了AUC0~24h/MIC监测,其总达标率为34.45%;当万古霉素血药谷浓度为15~20 mg/L时,AUC0~24h/MIC达标率为95.00%.结论:医院万古霉素治疗药物监测的开展初步实现规范化和常态化,下一步计划规范MIC的检测,计算出更准确的AUC0~24h/MIC,以指导万古霉素的临床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重症感染儿童患者万古霉素血药浓度与肾损伤的关系,为减少药物不良反应、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我院2010年5月—2015年5月101例重症感染患儿病历信息和万古霉素血药浓度数据,分析万古霉素血药浓度变化与肌酐和尿素氮、胱抑素C、清除率的关系。结果万古霉素血药浓度>20μg·m L~(-1)患儿的治愈率与血药浓度<10μg·mL~(-1)的患儿相比有增高趋势(94%vs.85%,P=0.052)。其中,22例重症感染患儿在万古霉素治疗前后血肌酐和尿素氮水平均在正常范围内,但胱抑素C水平[(1.76±0.33)mg·L~(-1)]明显高于正常范围(0.51~1.09 mg·L~(-1))。重症感染的新生患儿(年龄<28 d)万古霉素的清除率明显低于非新生患儿[(2.94±3.70)vs.(4.09±3.58)m L·mim~(-1)·kg~(-1),P<0.05]。但不同性别儿童患者的清除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常规监测重症感染患儿万古霉素血药浓度和肾功能,给药个体化,能减轻早期肾损伤。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住院患者万古霉素血药浓度达标情况及影响因素,为万古霉素临床合理使用及治疗药物监测(TDM)开展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2016年1月—2019年6月住院并接受万古霉素TDM的患者。收集病历资料,万古霉素血药浓度,急性肾损伤(AKI)发生情况等。根据药物浓度是否达标分组,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药物浓度达标的影响因素。分析药物浓度与急性肾损伤发生的相关性。结果 共纳入患者1 106例。70.7%为男性,年龄中位数为60.0(IQR=20)岁。科室分布以外科为主,占比76.4%。万古霉素疗程中位天数为10.8(IQR=9.0)。仅有21.6%患者首次浓度监测为给药第4或5剂前。46.8%患者药物浓度监测结果在10~20μg·mL-1,达到目标浓度范围。万古霉素相关AKI发生率为25.9%。不同万古霉素药物浓度的患者AKI发生率不同:<10,10~<15,15~20,>20μg·mL-1时,AKI发生率分别为15.8%、20.5%、25.8%和39.4%。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相比于用药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回顾分析2015年-2020年海南省人民医院(下称"医院")开展万古霉素治疗药物监测的情况和变化趋势,为万古霉素的临床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5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医院收治的开展万古霉素治疗药物监测的患者,收集并分析患者的科室分布、血药谷浓度分布情况、急性肾损伤发生情况,以及24h药时曲线下面积(AUC0~24h)与最低抑菌浓度(MIC)的比值(AUC0~24h/MIC)的分布情况.结果:医院开展万古霉素治疗药物监测的患者和送检科室逐渐增多,万古霉素血药谷浓度的总达标率为39.36%(581/1476),急性肾损伤的发生率为10.65%(59/554).83例多重耐药革兰阳性菌感染患者开展了AUC0~24h/MIC监测,其总达标率为34.45%;当万古霉素血药谷浓度为15~20 mg/L时,AUC0~24h/MIC达标率为95.00%.结论:医院万古霉素治疗药物监测的开展初步实现规范化和常态化,下一步计划规范MIC的检测,计算出更准确的AUC0~24h/MIC,以指导万古霉素的临床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10.
《中国药房》2017,(29):4057-4059
目的:为万古霉素临床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我院2015年1月-2016年6月使用万古霉素的299例患者的病历资料,对用药情况、用药合理性、病原学检查结果、万古霉素血药浓度、疗效、不良反应等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我院住院患者应用万古霉素多为治疗用药,且以经验性治疗用药为主(90.30%);用药前样本送检率为61.82%,有52例(28.42%)患者检出特异病原菌。万古霉素用药不合理的有69例(23.08%),均为药物浓度不适宜。万古霉素血药浓度监测率为43.33%,谷浓度维持在10~20mg/L的占40.00%;治疗有效率为79.39%;治疗后急性肾损伤的发生率为5.41%。结论:我院住院患者应用万古霉素前样本送检率和血药浓度监测率均偏低,有效血药谷浓度的患者比例亦低。医院应加强万古霉素的应用管理,促进临床个体化用药。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万古霉素相关急性肾损伤(AKI)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为临床提供安全用药数据,建立万古霉素个体化给药方案流程。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2017年某院老年患者使用万古霉素的数据。根据2012年发布的临床指南标准,对使用万古霉素前后的患者血肌酐进行比较,分为VI-AKI组和No-AKI组,记录患者基本情况及相关用药情况,分析发生AKI的危险因素。结果126例患者入组55例,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VI-AKI组和No-AKI,VI-AKI组入住ICU、合并慢性肾功能不全、联合使用利尿剂或硝酸酯类药物的发生率高,但是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由于老年患者的个体差异,应建立万古霉素个体化给药流程,有助于协助临床合理用药,可提高万古霉素临床疗效和减少相关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我院万古霉素临床用药情况,促进合理用药。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汇总我院2013年1月至2013年7月住院患者开展万古霉素点评的病例共152份,参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2011《万古霉素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和美国MRSA指南,制定我院综合的评价体系进行用药分析。结果:152例应用万古霉素的病例中,有效病例141例(92.76%);判断应用合理的有96例(63.16%),基本合理14例(9.21%),不合理42例(27.63%);120例做了病原学检查和药敏实验,其中71例对万古霉素敏感;进行血药浓度监测的有77例(50.66%),共监测谷浓度283次;用药前后监测肾功能且判定为肾损伤的有16例。结论:我院万古霉素使用基本合理,但肾损害及输液浓度配置问题不容忽视,应加强监管,提高用药合理性。  相似文献   

13.
急性肾损伤是以肾功能急性丧失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发病机制复杂。姜黄素可通过稳定线粒体功能、减轻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抗炎、抗氧化、调控巨噬细胞功能、抗肾间质纤维化、抗凝血障碍等多种途径发挥防治急性肾损伤的作用。总结了姜黄素防治急性肾损伤的作用及其机制,希望为姜黄素的临床使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万古霉素是一种糖肽类抗生素,因其不易产生细菌抗药性,被誉为“人类对付耐药菌株的最后一道防线”。然而,万古霉素室温下极易降解,并且口服生物利用度几乎为零。因此,本文对万古霉素降解机制和制剂研发方法进行总结。方法通过对近年来国内外50余篇万古霉素相关文献整理分析,本文主要分析了目前临床上最常用的三种万古霉素市售制剂,并对其相应的药物保护机制进行总结。结果本文从药剂学的角度阐明万古霉素制剂通过克服药物易降解、易氧化等共性技术难题,成功将万古霉素应用于临床治疗。结论通过对万古霉素结构稳定性的深入研究,将为万古霉素为代表的抗生素类药物未来制剂开发提供更为完善的理论基础和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重症患者发生万古霉素相关急性肾损伤(vancomycin-induced acute kidney injury,VI-AKI)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20年8月某院重症医学科(intensive care unit,ICU)接受万古霉素治疗的患者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是否发生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将患者分为发生AKI组和非AKI组,采用单因素分析方法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重症患者发生VI-AKI的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294名重症患者,发生AKI者51例,发生率为17.3%。通过单因素分析,发现2组间万古霉素血药谷浓度、是否联用袢利尿剂及是否联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万古霉素血药谷浓度>18.75 mg·L-1(OR=16.007,P<0.001)、联合使用袢利尿剂(OR=4.418,P=0.001)及联合使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OR=2.243,P=0.044)是重症患者发生VI-AKI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万古霉素血药谷浓度>18.75 mg·L-1、联用袢利尿剂或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将增加重症患者发生VI-AKI的风险。  相似文献   

16.
中性粒细胞缺乏是万古霉素血药浓度偏低的一项危险因素,可能导致治疗的失败以及细菌耐药。本文综述了中性粒细胞缺乏患者万古霉素药动学特点、目标谷浓度及导致万古霉素谷浓度偏低可能机制,为中性粒细胞缺乏患者万古霉素有效安全使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重金属镉、铅、汞、砷和铬是最常见的环境和职业危害因素。不同的重金属对人体损伤的表现不尽相同,但都具有肾损伤特性。多年来,国内外学者对这些重金属的肾损伤机制进行了较多的研究。本文综述了其氧化应激、细胞凋亡、金属硫蛋白、生物膜损伤和细胞内Ca2+平衡失调的几种肾损伤机制。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老年肺部感染患者反复使用万古霉素的有效性及对肾功能的影响。方法:分析我院ICU 2015年1月至2018年8月收治的30例反复使用万古霉素治疗肺部感染且血药谷浓度控制在10~20 mg·L-1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肾功能指标:BUN、Scr、Cys C、β2-MG的影响。结果:第1、2、3次使用万古霉素的有效率(80.0%、83.3%、80.0%)(P>0.05);出现肾损伤的病例(4例、5例、3例)及用药前后对肾功能指标的影响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万古霉素血药谷浓度控制在10~20 mg·L-1对老年肺部感染的患者反复应用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9.
中药一直以其良好的临床疗效及传统的应用优势,长期受到人们欢迎。但近年来其毒副作用比如肾损伤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中药品种复杂、用量过大及配伍不当等原因是造成其肾损伤的因素。现代研究更进一步揭示了其造成肾损伤的机制,比如直接细胞毒性、氧化应激、诱导肾细胞凋亡等。这更要求临床运用中注意辨析药名、注意配伍,根据新的肾损伤检测指标如肾小管蛋白、肾小管相关标志物等,合理应用,尽量减少肾损伤。现就近年来对中药肾损伤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teicoplanin的化学、作用机制、抗菌谱、药代动力学、临床用途、副作用、剂量和用法作了述评。化学 teicoplanin是20世纪70年代中期分离出的一种与万古霉素相似的新糖肽,是Actinoplanes teicomyceticus的发酵产物。它结构复杂,含有由六个脂肪酸相互连接的一个普通的糖苷配基。亲脂性比万古霉素高50~100倍。作用机制 teicoplanin的作用机制与万古霉素相似,通过与肽聚糖分子中D-丙氨酰基-D-丙氨酸末端结合阻止肽聚糖的聚合作用,从而抑制细胞壁的生物合成。抗菌谱体外活性与万古霉素相似,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