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摘要: 目的 对非瓣膜性心房颤动合并缺血性卒中患者进行临床特征分析, 为缺血性卒中防治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198 例缺血性卒中患者按有无心房颤动分为合并组 (71 例) 与非合并组 (127 例); 比较 2 组临床特征及相关生化指标, 并使用 CHADS2 与 CHA2DS2-VASc 评分系统对合并房颤组患者进行危险分层, 寻找合并心房颤动缺血性卒中的相关危险因素并进行分析。结果 合并组年龄、 住院时间、 高血压史、 心率、 同型半胱氨酸 (Hcy) 高于非合并组;总胆固醇 (TC)、 三酰甘油 (TG) 及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VLDL-C) 均低于非合并组 (P < 0.05)。合并组 CHA2DS2- VASc 评分均处于中高危水平。高龄、 较快心率为非瓣膜性房颤缺血性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ROC 曲线示年龄(AUC=0.761, 临界值=72.50 岁) 及心率 (AUC=0.612, 临界值=76.50 次/min) 对非瓣膜性房颤缺血性卒中均具有预测诊断价值。年龄的敏感度 (70.4%) 和特异度 (71.1%) 最高, 最佳临界值为 72.5 岁。结论 非瓣膜性房颤缺血性卒中患者临床特征为较高年龄、 较快的心率、 较高 CHA2DS2-VASc 评分以及较高的 Hcy 水平。  相似文献   

2.
刘彤  李丽剑  李广平 《天津医药》2006,34(5):314-315
目的:探讨影响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左房直径的可能因素.方法:回顾我院心脏科329例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的资料,通过线性回归模型筛选出与左房直径相关的临床及心脏超声因素.结果:经多因素分析显示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左房直径与房颤持续时间、超声检查时为房颤、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和中至重度二尖瓣返流等因素相关(P<0.01).结论:非瓣膜性房颤患者的左房直径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超声检查时为房颤和左室舒张末期内径两个因素的影响最明显.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血清人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的水平,探讨非瓣膜性心房颤动发生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定量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50例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房颤组)和50例正常人(正常对照组)血清人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的水平。结果房颤组血清人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水平(33.18±6.07)ng/m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15.79±5.16)ng/mL水平(P<0.01),且血清MMP-2水平与左房直径(LAD)呈正相关。结论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血清人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水平升高,血清人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可能参与房颤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4.
左磊  梁霫月 《中国医药》2014,(7):950-952
目的分析比较瓣膜性心房颤动和非瓣膜性心房颤动住院患者华法林使用情况及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达标状况。方法收集969例住院心房颤动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患者分为瓣膜性心房颤动和非瓣膜性整体的心房颤动2组,分析2组华法林使用率和达标率的差异及应用华法林患者的INR达标水平。结果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161例中使用华法林者93例,占57.8%;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808例中使用华法林者214例,占26.5%。93例使用华法林的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中,INR值在2.0~3.0者21例,占22.6%;214例使用华法林的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中,INR值在2~3者38例,占17.8%。2组患者华法林的使用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NR达标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华法林的307例心房颤动患者的达标率INR在2.0~3.0者59例,占19.2%;INR<2.0者230例,占74.9%;INR>3.0者为18例,占5.9%。结论华法林在心房颤动患者中的使用率低且使用华法林后INR的达标率低。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探讨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红细胞分布宽度(RDW)与CHADS2评分的关系,从而推断RDW与患者脑卒中风险的关系。方法选择非瓣膜性房颤患者230例,根据评分将患者分为低评分组和高评分组。结果经logistic回归分析证实RDW是非瓣膜性房颤患者高CHADS2评分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在非瓣膜性房颤患者中RDW是高CHADS2评分的独立预测因子,从而推断RDW与患者高脑卒中风险相关。  相似文献   

6.
宋凌鲲 《现代医药卫生》2009,25(22):3432-3434
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是临床上导致栓塞的常见危险因素。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onvalvularAF,NVAF)和风湿性瓣膜性房颤栓塞的危险分别是健康对照组的5.6倍、17.6倍。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静脉应用胺碘酮对阵发性心房颤动的疗效,房颤转复时间及房颤发作持续时间与转复的关系。方法选择阵发性非瓣膜性房颤患者62例,随机分为胺碘酮组32例,毛花甙C组30例,分别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房颤转复时间、发作持续时间与转复的关系。结果胺碘酮组4h、8h转复率明显高于毛花甙C组;转复时间明显短于毛花甙C组,房颤发作时间越长,转复成功率越低。结论本研究表明:阵发性、非瓣膜性心房颤动,静脉应用胺碘酮是一种快速、简便、安全的转复方法,其临床疗效优于毛花甙C。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华法林及阿司匹林对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血栓栓塞事件的影响。方法80例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分为华法林组及阿司匹林组,阿司匹林组每天服用阿司匹林100 mg,华法林组根据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调整华法林用量,随访时间为2 a。结果阿司匹林组死亡2例,1例为缺血性卒中,另1例为心力衰竭;华法林组1例为猝死。阿司匹林组发生栓塞事件共8例,出血并发症3例;华法林组发生栓塞事件共3例,出血并发症7例。结论华法林可明显降低非瓣膜性房颤患者血栓栓塞事件,但出血并发症稍增多,关键是要严密随访INR。  相似文献   

9.
正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上常见的心律失常,占住院治疗心律失常患者的三分之一。心力衰竭、血栓栓塞和死亡是房颤患者面临的主要风险[1]。根据房颤发作特点,把房颤分为阵发性房颤、持续性房颤,长期持续性房颤、永久性房颤,其中阵发性房颤约占三分之一。根据是否合并风湿性二尖瓣狭窄或心脏瓣膜置换,把房颤分为瓣膜性房颤和非瓣膜性房颤,以非瓣膜性房颤多见,占所有房颤65%以上。瓣膜性房颤的卒中风险高于非瓣膜性房颤。  相似文献   

10.
喻文琴 《江西医药》2011,46(10):912-914
目的对比华法林和阿司匹林对老年性非瓣膜性房颤患者脑卒中发病率的影响。方法将110例老年非瓣膜性房颤患者随机分为华法林治疗组(60例)和阿司匹林对照组(50例),全部患者治疗前均查PT、NT、FIB、凝血酶原活动度及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对照组给予口服阿司匹林片,治疗组给予口服华法林,维持INR2.0-2.5,随访2年,对比华法林与阿司匹林对非瓣膜性房颤患者脑卒中发病率的影响。结果阿司匹林对照组与华法林治疗组脑栓塞的发病率分别为16%、1.6%,阿司匹林组脑栓塞的发病率显著高于华法林组(P〈0.05),两组出血率相比分别为6%和8.3%,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与阿司匹林相比,小剂量华法林更能有效降低老年患者脑卒中的发生,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系统评价断指再植术后血管危象的危险因素。方法 检索数据库万方、知网、维普、中国生物医学、Web of Science、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2年4月30日。由2名研究人员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独立进行文献筛选、资料提取、文献评价,运用Revman 5.3软件进行危险因素的meta分析,统计结果用比值比(OR)及95%置信区间(CI)表示,异质性检验当P≥0.1且I2<50%时采用固定效应模型,P<0.1和/或I2≥50%,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meta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9篇文献,共1 728例患者,发生血管危象303例,血管危象发生率为21.26%。meta分析显示,性别(女性)(OR=3.73,95%CI 2.04~6.82,P<0.000 01)、年龄<12岁(OR=4.71,95%CI 3.41~6.50,P<0.000 01)、吸烟史(OR=4.06,95%CI 3.08~5.35,P<0.000 01)、缺血时间>10 h(OR=3.04,95%CI 1.52~6.07,P=0.002)、伤因(挤压撕脱伤)(OR=4.09,95%CI 2.89~5.78,P<0.000 01)、离断平面(末节离断)(OR=4.10,95%CI 3.03~5.54,P<0.000 01)是断指再植术后血管危象的危险因素。结论 断指再植术后血管危象发生率较高,应针对女性、低龄、有吸烟史、缺血时间长、挤压撕脱伤、末节离断等再植患者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以减少血管危象的发生,提高断指再植的成活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腰高比(WHtR)与超重2型糖尿病(T2DM)视网膜病变(DR)的相关性。方法 招募2019年11月至2020年8月在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内分泌科收治的符合条件的620例超重T2DM者,进行回顾性横断面研究,根据是否合并DR分为单纯超重T2DM组和超重T2DM合并DR组,并收集其一般资料及临床指标等,组间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用卡方检验;通过统计学分析WHtR与超重DR的相关性。结果 单纯超重T2DM组男282例,女137例,共419例,占总例数67.6%;超重T2DM合并DR组男104例,女97例,共201例,占总例数32.4%。与单纯超重T2DM组相比,超重T2DM合并DR组男性比例更高(P<0.001),相对更高的身高(P=0.001)、体质量指数(P=0.023),更大的腰围(P=0.001)、臀围(P=0.011)、WHtR(P<0.001),糖尿病病程相对更长(P<0.001),更高的糖化血红蛋白(P<0.001),高血压病的发生率更高(P<0.001)。将单因素中有意义的指标纳入多因素logistic分析模型中,结果提示:性别[比值比(OR):0.566,95%置信区间(CI):0.331~0.969,P=0.038)、身高(OR:0.933,95%CI:0.913~0.952,P<0.001)、腰围(OR:1.163,95%CI:1.083~1.249,P<0.001)、WHtR(OR:1.074,95%CI:1.063~1.857,P=0.007)、糖尿病病程(OR:1.056;95%CI:1.027~1.087,P<0.001)、糖化血红蛋白(OR:1.560,95%CI:1.391~1.749,P<0.001)、高血压病(OR:1.478,95%CI:1.323~1.707,P<0.001)可能是超重DR的相关危险因素。结论 WHtR与超重DR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D-二聚体(D-D)与2型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DPN)相关性。方法 对2018年11月至2020年11月在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符合条件的937例2型糖尿病(T2DM)患者进行回顾性横断面研究,根据有无DPN分为DPN组和无DPN组,并收集其一般资料及临床指标等,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用卡方检验;通过统计学分析D-D与DPN相关性。结果 无DPN组男367例,女253例,年龄(53.49±12.40)岁;DPN组男194例,女123例,年龄(58.02±10.88)岁。与无DPN组相比,DPN组更高龄(P=0.001),病程更长(P<0.001),更高的糖化血红蛋白(HbA1c)(P=0.012)、肌酐(Cr)(P<0.001)、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P=0.024)、D-二聚体(D-D)(P<0.001),以及更高比例的高血压(P=0.013)。将单因素中有意义的指标纳入多因素logistic分析模型中,结果发现:DPN与年龄[比值比(OR):1.021,95%置信区间(CI):1.006~1.035,P=0.004]、DM病程(OR:1.029,95%CI:1.006~1.053,P=0.013)、HbA1c(OR:1.155,95%CI:1.063~1.256,P=0.001)、Cr(OR:1.009,95%CI:1.001~1.016,P=0.025)、LDL-C(OR:1.221,95%CI:1.049~1.422,P=0.010)、D-D(OR:1.001,95%CI:1.000~1.002,P=0.004)有关。结论 D-D可能是DPN发生发展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张宇  刘梁生  马文娟  韩敏  朱鹰  路红 《天津医药》2022,50(8):853-858
目的 通过分析早期肿块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超声征象与分子分型的相关性,探讨超声征象对早期肿块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分子分型的诊断价值。方法 纳入298例术前诊断为Ⅰ~Ⅱ期乳腺癌,且乳腺超声检查显示为肿块型病变,并经手术病理证实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患者。比较此类乳腺癌不同分子分型的超声征象差异,Logistic回归分析Lum...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肝硬化门脉高压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VB)的临床特点,探讨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广州市番禺区第二人民医院与广州市番禺区何贤纪念医院收治的共302例肝硬化食管胃静脉曲张(GOV)患者为调查对象,男210例,女92例,年龄(51.52±7.97)岁。按是否发生破裂出血分为研究组(EVB,118例)和对照组(GOV非出血组,184例),统计学方法采用t检验、χ2检验。结果 研究组和对照组在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TPP)、是否有肝性脑病、是否有肝肾综合征和Child-Pugh分级构成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凝血酶原时间(PT)、血小板计数(PLT)、总胆红素、白蛋白(ALB)、脾静脉主干内径、门静脉主干内径、脾厚度、有无腹水、有无红色征、有无门静脉血栓、食管静脉曲张程度构成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红色征(OR=5.606,95%CI 1.615~20.650)、食管静脉曲张程度(OR=3.337,95%CI 1.057~15.079)、门静脉主干内径(OR=1.703,95%CI 1.008~4.340)、脾厚度(OR=1.564,95%CI 1.022~3.563)、PT(OR=1.043,95%CI 1.004~1.082)是EVB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PLT(OR=0.737,95%CI 0.291~0.833)、ALB(OR=0.663,95%CI 0.172~0.878)是EVB的保护因素(均P<0.05)。结论 红色征、食管静脉曲张程度、门静脉内径、脾厚度、PT是发生EVB的危险因素,提高PLT、ALB水平可减少EVB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meta分析评估神经纤毛蛋白(NRP)-1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检索从建库至2022年4月在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The Cochrance 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公开发表的关于胃癌中NRP-1表达的研究,根据纳入的文献,提取相关数据,使用软件RevMan 5.3和Stata 12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纳入13项研究包括1 635例胃癌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NRP-1高表达与胃癌患者的不良预后有关(HR=1.66,95%CI 1.25~2.22,P=0.000 5),且与TNM分期(OR=0.37,95%CI 0.18~0.77,P=0.008)、分化程度(OR=0.43,95%CI 0.31~0.58,P<0.001)、淋巴结转移(OR=0.32,95%CI 0.16~0.63,P=0.000 9)、远处转移(OR=0.15,95%CI 0.06~0.39,P=0.000 1)有关,而与肿瘤长径(OR=0.40,95%CI 0.15~1.10,P=0.08)、肿瘤浸润程度(OR=0.44,95%CI 0.15~1.35,P=0.15)、Lauren分型(OR=0.73,95%CI 0.45~1.19,P=0.21)之间无明显关联。结论 NRP-1在胃癌中的表达与TNM分期、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有关。检测NRP-1的表达可能有助于判断胃癌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射频消融术后晚期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5月至2021年7月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心内三科收治的房颤行射频消融术治疗患者95例, 其中男66例、女29例, 年龄(61.24±7.66)岁。术后对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 每3个月定期进行1次随访, 记录患者晚期复发情况。收集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临床资料及是否糖尿病、高血压等基础性疾病、心电图指标等资料。采用单因素分析(χ2检验、独立样本t检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患者术后晚期复发的危险因素。结果 95例行射频消融术患者中术后出现晚期复发27例, 占28.42%。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吸烟史、合并高血压、合并冠心病、血小板计数、三酰甘油(TG)、血红蛋白、谷丙转氨酶、纤维蛋白原、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复发组患者病程[(5.81±1.45)年]、合并糖尿病占比[70.37%(19/27)]、体质量指数(BMI)[(24.77±2.75)kg/m2]、左心房内径(LAD)[(41.25±6.16)mm]、持续性房...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白细胞计数与平均血小板体积比值(WMR)、单核细胞计数与淋巴细胞计数比值(MLR)及两者联合与冠状动脉性心脏病(CAD)及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评价其对CAD的诊断价值。方法 2 728例疑诊CAD患者根据冠状动脉造影术(CAG)结果分为CAD组(1 884例)与非CAD组(844例)。收集患者临床及辅助检查结果。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定各指标最佳诊断界值。建立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CAD的危险因素。分析WMR、MLR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CAD组中的男性、年龄≥65岁、有吸烟史、高血压病、2型糖尿病、血脂异常、缺血性脑卒中的比例以及WMR≥0.77比例、MLR≥0.27比例均较非CAD组高(均P<0.05)。WMR、MLR和两者联合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39(95%CI:0.618~0.661)、0.621(95%CI:0.598~0.644)和0.677(95%CI:0.656~0.698)。WMR及MLR均升高为CAD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WMR、MLR与Gensini评分均呈正相关(均P<0.05)。结论 WMR及MLR联合升高为CAD的独立危险因素,有望成为辅助诊断CAD患病的新型炎症标志物。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究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使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时发生免疫相关不良事件(irAEs)的独立危险因素,并评估irAEs与临床疗效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纳入162例接受ICIs治疗的NSCLC患者,收集人口学、临床特征和外周血液生物标志物,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irAEs的独立危险因素,并评估irAEs与客观有效率(ORR)、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的关系。结果 83例患者发生了130例次irAEs,12例患者发生了严重的irAEs。较常见irAEs为皮肤毒性(34.6%)和免疫相关性肺炎(21.5%),严重irAEs中发生率最高者为免疫相关性肺炎(5.4%)。基线绝对淋巴细胞(ALC)水平增高是全体患者发生irAEs的独立危险因素(OR=3.195,95%CI:1.341~7.610,P=0.009),同样也是ICIs单药治疗患者(OR=5.613,95%CI:1.109~28.411,P=0.037)、ICIs联合化疗患者(OR=2.901,95%CI:1.102~7.633,P=0.031)发生irAEs的独立危险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显...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基于不同抗凝方案的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方法:抽取2018年7月至2021年5月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诊断为非瓣膜性心房颤动的65岁及以上住院患者资料,根据治疗方案分为未抗凝组、华法林组、达比加群酯组,比较3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和主要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1年内累积再住院率、全因死亡率,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发生心脑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共收集437例患者,其中未抗凝组88例(20.14%)、华法林组157例(35.93%)、达比加群酯组192例(43.93%),抗凝率79.86%。与未抗凝组相比,华法林组和达比加群酯组能显著降低1年内再住院率(80.70%vs.42.00%vs.22.90%,P<0.05)、心血管事件发生率(52.27%vs.22.29%vs.9.90%,P<0.05)、全因死亡率(12.50%vs.3.82%vs.0.52%,P<0.05)以及脑血管事件发生率(23.86%vs.7.01%vs.4.17%,P<0.05);与未抗凝组和达比加群酯组相比,华法林组显著增加小出血事件发生率(12.50%vs.21.02%vs.10.42%,P<0.05),达比加群酯较华法林能进一步降低1年内再住院率和累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P<0.05)。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未抗凝治疗(0.371,95% CI:0.210~0.655,P=0.001)以及出血史(0.101,95% CI:0.032~0.319,P<0.01)是1年内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服用达比加群酯(2.908,95% CI:1.565~5.404,P=0.001)是保护因素。结论: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存在抗凝不足,抗凝治疗可降低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及全因死亡率,临床医师和临床药师应促进抗凝治疗规范化及个体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