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6 毫秒
1.
以始旋链霉菌(Streptomyces pristinaespiralis)ZP2为出发菌株,经紫外线(UV)、亚硝基胍(NTG)复合诱变,并结合普那霉素抗性突变株的理化筛选,选育到一株高产突变菌株UN2056,其普那霉素产量达到1490 mg/L,比出发菌株提高了45.7%.传代试验表明该高产突变菌株的高产性能遗传特性稳定.高产突变株UN2056在5 L发酵罐中进行发酵试验,其平均发酵产量达到1645 mg/L,比出发菌株提高了60.8%.  相似文献   

2.
耐头孢西丁肠杆菌科细菌AmpC酶的检测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通过对耐头孢西丁肠杆菌科细菌AmpC酶和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检测及其耐药性分析,提示其主要耐药机制,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采用氯唑西林增效试验测定AmpC酶,采用双纸片确诊试验测定ESBLs,并采用最小抑菌浓度法(MIC法)检测12种常用抗菌药物对这些菌株的体外抗菌活性.结果:64株受检菌中共检出高产AmpC酶菌29株,产ESBLs菌32株,阳性率分别为45.3%,50%.单产AmpC酶组对氨曲南、头孢曲松、哌拉西林、哌拉西林/三唑巴坦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耐药(45.2%~68.5%),其耐药率明显高于非产酶组,两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而单产AmpC酶组和非产酶组对氨苄西林、氨苄西林/舒巴坦、环丙沙星、头孢唑林的耐药率均较高(57.7%~94.2%);对阿米卡星、头孢吡肟、亚胺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均较低(0%~34.6%),两者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耐头孢西丁肠杆菌科细菌中AmpC酶的检出率较高,高产AmpC酶细菌多呈多重耐药.临床可采用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或4代头孢菌素治疗高产AmpC酶菌引起的感染,也可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用头孢哌酮/舒巴坦或阿米卡星等抗菌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尝试建立易于操作、适合临床应用的检测高产AmpC酶阴沟肠杆菌的方法.方法在标准头孢他啶、头孢噻肟、头孢曲松、氨曲南纸片上分别附加0、10μg、20μg、30μg、40μg、50μg氯唑西林,按标准纸片扩散试验程序分别测定未附加氯唑西林时和附加氯唑西林后上述纸片对108株受试菌的抑菌环直径,根据氯唑西林对4种抗生素的增效作用判断受试菌是否高产AmpC酶,检测结果与头孢西丁三维试验的结果进行对比.结果三维试验证实,在108株阴沟肠杆菌中,高产AmpC酶菌株32株,非高产AmpC酶菌株76株.以50μg氯唑西林为酶抑制剂时,如果分别考虑头孢他啶、头孢噻肟、头孢曲松、氨曲南做为药敏指示剂时的检测结果,双纸片氯唑西林增效试验的阳性率分别为90.6%(29/32)、68.8%(22/32)、65.6%(21/32)、59.4%(19/32);如果同时考虑头孢他啶和头孢噻肟(或头孢曲松)做为药敏指示剂时的检测结果,双纸片氯唑西林增效试验的阳性率达到了100%(32/32).同样条件下,用双纸片氯唑西林增效试验检测76株非高产AmpC酶的阴沟肠杆菌,未发现假阳性菌株.结论以50μg氯唑西林为酶抑制剂、联合使用头孢他啶和头孢噻肟(或头孢曲松)做为药敏指示剂,双纸片氯唑西林增效试验可以替代头孢西丁三维试验,特异性地检出高产AmpC酶的阴沟肠杆菌,而且操作简便,适合临床使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遗传算法在均匀试验设计最优条件选择中的应用。方法利用甘草苷提取工艺均匀试验设计结果,以中心化二次回归模型为目标函数,用遗传算法搜索最优试验条件。结果甘草苷中心化二次回归模型有统计学意义,遗传算法确定的最优试验条件:52%的甲醇溶液冷浸11 h,超声提取77 min,甘草苷提取量预测值达到了29.65 mg/g,比2号试验最高提取量增加了2.67 mg/g,提高了10%。结论以二次回归模型为目标函数,利用遗传算法确定的均匀试验最优条件客观性强、精度高,为均匀试验设计优化分析提供了合理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尝试建立易于操作、适合临床应用的检测高产AmpC酶阴沟肠杆菌的方法.方法:在标准头孢他啶、头孢噻肟、头孢曲松、氨曲南纸片上分别附加0、10μg、20μg、30μg、40μg、50μg氯唑西林,按标准纸片扩散试验程序分别测定未附加氯唑西林时和附加氯唑西林后上述纸片对108株受试菌的抑菌环直径,根据氯唑西林对4种抗生素的增效作用判断受试菌是否高产AmpC酶,检测结果与头孢西丁三维试验的结果进行对比.结果:三维试验证实,在108株阴沟肠杆菌中,高产AmpC酶菌株32株,非高产AmpC酶菌株76株.以50μg氯唑西林为酶抑制剂时,如果分别考虑头孢他啶、头孢噻肟、头孢曲松、氨曲南做为药敏指示剂时的检测结果,双纸片氯唑西林增效试验的阳性率分别为90.6%(29/32)、68.8%(22/32)、65.6%(21/32)、59.4%(19/32);如果同时考虑头孢他啶和头孢噻肟(或头孢曲松)做为药敏指示剂时的检测结果,双纸片氯唑西林增效试验的阳性率达到了100%(32/32).同样条件下,用双纸片氯唑西林增效试验检测76株非高产AmpC酶的阴沟肠杆菌,未发现假阳性菌株.结论:以50μg氯唑西林为酶抑制剂、联合使用头孢他啶和头孢噻肟(或头孢曲松)做为药敏指示剂,双纸片氯唑西林增效试验可以替代头孢西丁三维试验,特异性地检出高产AmpC酶的阴沟肠杆菌,而且操作简便,适合临床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索研究清热感冒颗粒流化床制粒的最佳工艺.方法 采用正交试验法,以制粒收得率和颗粒水分为指标,探索清热感冒颗粒流化床制粒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 清热感冒颗粒流化床制粒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进风量2000m3/h,进风温度78℃、进液速度20rpm.结论 本试验为清热感冒颗粒的工艺改进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红花注射液过敏试验的检验方法.方法:红花注射液(0.6mg/ml)对豚鼠腹腔注射0.5ml/只,隔日腹腔注射,致敏三次后,在第一次腹腔注射后第14天及21天耳静脉注射1.0ml/只进行攻击.结果:未见豚鼠有任何过敏症状发生.结论:表明红花注射液在本试验条件下对豚鼠不产生过敏反应.  相似文献   

8.
宋洋  付金凤 《黑龙江医药》2011,24(5):723-724
目的:建立黄芪注射液过敏试验的检验方法.方法:黄芪注射液(0.6mg/ml)对豚鼠腹腔注射0.5ml/只,隔日腹腔注射,致敏三次后,在第一次腹腔注射后第14天及21天耳静脉注射1.0ml/只进行攻击.结果:未见豚鼠有任何过敏症状发生.结论:表明黄芪注射液在本试验条件下对豚鼠不产生过敏反应.  相似文献   

9.
黄子健 《今日药学》2007,17(5):46-47
目的 研究并确定黄芪胶囊浸膏真空带式干燥的最佳工艺条件.方法 采用正交试验法,以黄芪胶囊浸膏干燥速率和产品含水率为考察指标,对影响干燥过程的因素进行考察.结果 黄芪胶囊浸膏真空带式干燥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浸膏的相对密度1.30 g/ml,浸膏进料速率100 ml/min,输送带速率0.2 m/min.结论 采用真空带式干燥工艺干燥黄芪胶囊浸膏,干燥速率高、产品质量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考察氢醌乳膏在聚丙烯盒中的稳定性.方法 以性状、微生物限度及含量等为指标,进行影响因数试验、加速试验和长期试验考察.结果 在温度30℃±2℃、相对湿度65%±5%的条件下放置2个月,在室温25℃±2℃、相对湿度60%±10%的条件下放置6个月,样品的各项指标均符合质量标准.结论 根据稳定性考察结果,氢醌乳膏在聚丙烯盒中的有效期可暂订为6个月.  相似文献   

11.
目的 Streptomyces toxytricini FIM-17-16菌株生物合成利普斯他汀发酵条件的优化。方法 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设计实验相结合的方法,优化Streptomyces toxytricini FIM-17-16发酵培养基和发酵参数。结果 确定了适宜发酵培养基配方和发酵参数:葵花籽油7%,甘油2%,黄豆粉3.25%,麸皮1%,卵磷脂1%,硫酸锌0.01%,碳酸钙0.08%,初始pH自然,装料系数80mL/500mL,种龄20h,接种量15%,摇床转速230r/min,发酵温度28℃,发酵时间168h,产利普斯他汀的水平达到了9667μg/mL,提高了20.6%,发酵周期缩短24h。结论 经过优化发酵条件,S. toxytricini FIM-17-16生物合成利普斯他汀能力大幅提高,为该菌株的工业化生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摘要:目的 优化链霉菌HY6-S36产星孢菌素的发酵条件,以提高星孢菌素的产量。方法 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 Plackett-Burman试验、最陡爬坡试验、Box-benhnken(BB)响应面法优化发酵条件。结果 优化后,最佳培养条件为麦芽糊精 69.8g/L,豆粉49.6g/L,烟酸0.5g/L,碳酸钙4.0g/L,转速200r/min,pH7.2,装液量30mL/250mL,接种量5%,温度28℃,发酵 时间7d,摇瓶产量为996mg/L。经50L发酵罐放大培养,发酵效价达1063mg/L。结论 在此优化条件下,星孢菌素的摇瓶产量 提高了177%。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为了以低成本的方法制备出高效价的噬菌体制剂,对副溶血弧菌噬菌体Vpas_PP24的发酵条件和关键工程化制备工艺进行探索。方法 采用单因素实验法,研究噬菌体Vpas_PP24发酵体系的不同培养基、金属离子、pH、接种量及培养时间对其效价的影响;在中试规模对优化发酵工艺进行了工程化放大;并以膜过滤结合热除菌法进行了下游工程化噬菌体分离及终端除菌工艺探索。结果 确立了副溶血弧菌噬菌体Vpas_PP24的最优培养基及最佳发酵条件。摇瓶水平最适出发培养基为2216E液体培养基;Mg2+和Ca2+可促进Vpas_PP24的增殖,且最适浓度为30 mmol·L-1;最适pH为8;VP8最适接种量为1%;最适培养时间为16 h。在摇瓶水平优化后的效价达到3.0×1010 PFU/mL,较优化前提高了14倍。随之,基于该优化条件,成功将噬菌体发酵放大到50 L中试规模,并建立上游液体深层发酵工程化生产Vpas_PP24的上游工艺,效价达到3.2×1010 PFU/mL,与此同时,建立了下游噬菌体除菌工艺,得到效价为2.5×108 PFU/mL的噬菌体Vpas_PP24批量液体制剂。结论 系统优化了噬菌体Vpas_PP24的发酵条件,并在中试规模进行了工艺放大,成功建立了中试上游噬菌体发酵工艺及下游噬菌体分离工程化工艺及末端去除宿主菌的技术手段,为噬菌体类替抗产品的工程化生产提供了可参考的范例。  相似文献   

14.
目的考察发酵培养基中碳源、氮源及无机盐等因素及各种发酵条件对温和气单孢菌YH311产硫酸软骨素裂解酶的影响,获得硫酸软骨素裂解酶最佳发酵培养基和发酵条件。方法采用单因素实验法、均匀设计法及正交设计法。结果获得的最优培养基配方(g·L-1)为:葡萄糖2 5 ,牛肉膏5 0 0 ,硫酸软骨素10 0 ,尿素0 5 ,MgSO4·7H2 O 9 0 ( pH 7 0 ) ;最适产酶条件为:2 % ( φ)种子液,2 8℃,2 0 0r·min-1,振荡通气培养2 4h。在优化条件下,硫酸软骨素裂解酶的产率可达110 0 0U·L-1。结论通过对发酵培养基及发酵条件的优化可将硫酸软骨素裂解酶的产量提高5倍。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提高海洋小单孢菌FIM02523发酵液中的生物活性成分rakicidin B含量。方法 采用单因素实验、正交设计实验等方法优化发酵培养基组成比例及培养条件。结果 确定了最优rakicidin B发酵培养基:可溶性淀粉4.0%,蔗糖1.0%,大豆蛋白胨1.0%,酵母粉2.0%,甘氨酸0.1%,NaCl 0.5%,MgSO4 0.05%,CaCO3 0.5%;最优摇瓶发酵条件:发酵周期为120h,接种量5.0%,500mL摇瓶装量100mL,摇床转速220r/min,发酵温度30℃,培养基初始pH值为7.5。结论 优化后发酵工艺rakicidin B的发酵效价较初始工艺提高了约7.3倍。  相似文献   

16.
重组Pichia pastoris的发酵条件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摇瓶中进行重组Pichia pastoris菌株SIBAS 5071发酵条件的研究,考察了碳源、底物、pH、磷酸盐浓度、溶氧量等对该菌细胞生长和产生S-腺苷甲硫氨酸(sAM)的影响,初步确定的优化条件下发酵3 d后,SAM产量可达2.3 g/L(118 mg/g干细胞).  相似文献   

17.
文章对诱变红酵母RY-17菌株生物合成番茄红素的培养基组成和培养条件进行了初步研究,通过生长曲线的测定,各种发酵条件的优化,确定发酵培养时间,培养温度,初始pH值等参数,使菌体生物合成色素达到最大量,并采用薄层层析方法及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确定诱变红酵母生物合成番茄红素。研究结果表明,在最优条件下,红酵母的生物量为6.92 g/100 ml、番茄红素含量为5.53 mg/L。  相似文献   

18.
纤溶酶产生菌株BS-26的发酵工艺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纤溶酶产生菌株BS-26发酵工艺进行优化。方法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了摇瓶发酵的最佳条件。结果该菌株产纤溶酶最佳的发酵条件为:3%糊精、1%酵母粉、0.02%CaCl2、0.07%MgSO4,初始pH7.0,接种量为6%,装液量为70/250(mL/mL),摇床温度37℃,转速180 r/min,发酵时间60 h,在该条件下产酶酶活可达593.03 U/mL,是原发酵培养条件下产酶活力的4.5倍。结论此发酵条件可以很好地提高纤溶酶的活力,为发酵规模的扩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表达重组复合干扰素(con-IFN)的工程菌E.coli DH5α的摇瓶发酵条件进行研究。方法利用单因素比较实验及正交试验等方法考查工程菌摇瓶发酵条件,探讨发酵条件对工程菌的生长和con-IFN表达的影响。结果优化后条件为培养基含玉米粉6%、牛肉膏5.5%、谷氨酸钠0.5%,发酵液初始pH 7.2,30℃培养7 h后升温至42℃诱导表达6 h,转速220r/min,装样量10%,接种量2%。结论优化后平均蛋白质表达量达到36.39%,和LB培养基相比,目的蛋白质表达量提高了4.8%,为工程菌的大规模发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目的获得L 异亮氨酸最佳发酵条件。方法根据代谢控制发酵原理 ,采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考查了发酵培养基中几种主要成分对L 异亮氨酸发酵的影响 ,通过MATLAB软件获得最佳发酵培养基配比 ,并研究了各种发酵条件对黄色短杆菌生物合成L 异亮氨酸的影响。结果在优化条件下 ,L 异亮氨酸产率可达 2 1 1 2g·L-1。结论发酵条件的优化控制对微生物发酵生产L 异亮氨酸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